标签存档: 友谊

六种方法让你的人际关系更进一步 (有声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美国

翻译:詹启圣,台湾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在我和家人刚移居海外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生活使得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困难许多。在那样的情形下我深刻地感受到我需要朋友。真正的朋友——那种能够跟我一起坐在后门露台看着孩子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并彼此倾诉心里话的人。我需要在我丈夫罹患疟疾时能够有人在场陪伴我、在我无法出席祖父丧礼时能够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

上帝知道我们需要那种因着爱而介入彼此生活的友谊。耶稣自己也是这样爱我们的。祂放弃了自己作为上帝的身份来到混乱肮脏的人世间。祂离开天上的宝座,降生在卑微的马槽,经历了从小婴儿到青少年再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然后祂一肩背负起我们的重担(腓立比书2章5-8节)。“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章16节)。这是否是我们的友谊应该有的样子?我们也要为朋友舍命。

不论你走到哪里,朋友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要得到能为彼此舍命的友谊,我必须从头开始经营我的友情。我觉得下面的几点对于增进我的友谊非常有帮助:

 

1.询问有意义的问题并且乐于分享

虽然我也承认这有时候听起来有点俗,但我最喜欢的问题是“你(心)里面最近怎么样?”这其实是我询问“你还好吗?”的方式,而且我问的其实是你的内在怎么样,心里有没有什么纠结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只想成为倾听的那一方;成为别人的知己和帮助对方的人。但朋友间的爱不会让我们只是单向的给予。在圣经里,彼得不得不让耶稣洗他的脚(约翰福音13章8-10节),而耶稣也让一个女子用昂贵的香膏膏祂的脚,然后用她的头发擦干(马太福音26章7-11节)。

当我感觉自己变成总是在给予的一方时,我就会直截了当地跟朋友说:嗨!我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时总有点失衡,当别人问我的事情时我总是会有点放不开。所以请你帮助我,如果你发现我又退缩了,请继续追问我。

 

2.询问对方你该如何为他们祷告

为他人祷告是一种最亲密爱的表现形式。我们为着朋友最深切的需求、恐惧和担忧而迫切祷告。我愿意跟我的朋友一起踏进祷告的属灵摔跤场(就如同雅各与上帝角力一样),为了朋友及他们所爱的人代祷。我希望我们至少能够询问:“你现在想向上帝求什么?当下你心中最纠结的事情是什么?目前你心中最担忧的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的朋友可能会软弱到无法为自己祷告的地步。他们可能太害怕,或觉得自己已经远离上帝。他们心中可能有太多懊悔和担忧,压着他们无法祷告。亦或许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口祷告。在这样的时刻,身为朋友的我们可以为他们代求。

你是否认识一些人是没有太多人会替他们代祷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试着打电话给他们,了解他们的近况;或者发个信息或电子邮件给他们,附上圣经经文或你的几句话,让他们知道你正在为他们祷告。

 

3.说出实情

以弗所书4章25节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这段简明的文字让我很纠结。现实生活中,我并不是常常像对待自己的肢体一般地对待我的朋友,跟他们的沟通也不是完全透明。

我并非是虚假——不是故意要说谎话的那种——但出于“善意”或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我不见得总是会坦白一切。我没有办法总是对朋友直言不讳。我想我的爱可能还是不够多,所以我才不能这么勇敢。

举例来说,如果我的一个朋友犯了淫乱的罪,我或许应该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我应该告诉你一件你可能已经知道的事情,你的罪正在毁灭你。我觉得你应该思考寻求一个更忠诚更长久的感情关系。找一个真正珍视你、你也能珍视对方的人。”

坦白说,如果我对一位朋友的信任不够时,当我有所保留时,我可以感受得到两人之间的这种状态。我们的友情只有在我们双方都愿意继续更近一步的情况下才能够持续成长。

 

4.敞开自己

敞开自己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安全感。首先是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上。我发现我自己的谦卑程度与我对他人的敞开程度成正比。谦卑表示:我很软弱,我是个罪人。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但上帝仍然爱我,爱我这样的罪人,上帝的爱给了我敞开自己和面对可能被拒绝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无法敞开自己可能来自于不信任对方。但更多的时候是出于自我保护——担心如果别人知道我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拒绝跟我做朋友。坦白说我过去经常会等着别人来找我,以检验他们对我的关心(现在偶尔还是会这样)。但知道上帝一直都爱着我这个事实让我有勇气在他人面前展现我的软弱。在上帝面前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帮助我了解自己在哪方面需要别人的扶持(加拉太书6章2节);让我意识到我不应该一个人面对(创世记2章18节);所以我不可以对上帝安排在我身边帮助我的人说:“我用不着你!”(哥林多前书12章21节)。

耶稣是自居软弱的最佳典范。祂降卑自己成为一个寿命有限的人类;祂被羞辱被刺透,赤身露体地死在十字架上。还有可能比这更软弱么!但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对任何人都毫无保留的展现自己最深处的伤痛。毕竟,耶稣也拥有祂的核心朋友圈——最亲近的三位门徒,然后是十二门徒,再扩大到七十二位学生,然后是跟随祂的群众。然而友谊的深度会与我们愿意敞开的程度及亲密度成正比。而耶稣的要求——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正是我一辈子要去追求的标准。

 

5.锲而不舍

我当然不是说让你成为一名“死缠烂打的跟踪者”,而是有一种顾虑他人的益处,不求自己益处的态度(腓立比书2章4节)。

现今的社会似乎并不鼓励人们有那种真正紧密的联结——因为要深入地发展关系需要我们花时间精力并且做好会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和不便利的准备。很感恩现在有社交媒体,让我们还可以跟高中同学保持联系。但同时我们也可能有580位网上所谓的朋友,他们自以为透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状态更新,就能够了解我们的情况。

但如果我们想要友谊更深入,就必须愿意锲而不舍地付出。当然,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我们向他人表达关心的途径。因为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了对方的状态,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去爱他们了。但重点是我必须愿意主动行动,在我的日程中列注更多的人,而不是活动。并愿意跳出自我的圈子为对方付出。

 

6.积极地饶恕

我们经常逃避饶恕这个话题,不是吗?我们很容易就会去指责对方,并硬着心,最后造成友谊的疏远。饶恕与我们的天性全然相悖。我发觉自己非常容易因为朋友小小的冒犯而发怒——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朋友不够用心,不够了解我心里的想法,我觉得明明显而易见啊,我都已经表现的够明显了啊(这不就是为什么我需要朋友吗?)!或者朋友没有以好的态度回应我。

友谊教会我学习在面对我认为的冒犯时回报以祝福,并学习放开心胸去爱。为了得到朋友们的饶恕和谅解,我必须对他们说一句:“我很抱歉”。我非常喜欢美国著名牧师及学者利贡.邓肯(Ligon Duncan)的看法,他告诉了我很多人际关系中的道理:“人是不会失去爱的,他们失去的是悔改及饶恕。”

毕竟,我们的情感发展是基于我们在不完美的人际关系中发展和接受恩典的能力。

许多概念都起始于一个很普通、也许让你想都想不到的品质:谦卑。谦卑让我们紧紧握住爱,也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的激励。

希望在今年之中,你的人际关系可以更进一步,你和你的朋友能够如同耶稣爱我们一样地彼此相爱。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创意图文:友情最美的地方

作品名称:友情最美的地方
创作形式:水彩画
绘画作者:Lara Sim

作品描述:关心&鼓励;原谅&释怀;祷告&赞美

好朋友陪伴我们走过生活中的甘甜和苦涩。他们与我们一同走过痛苦和挣扎,也和我们一同庆祝胜利与辉煌。

想一想哪些朋友曾经陪伴你和鼓励你。在这里@他们,并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吧!

关心&鼓励

你是否一直想要联系某个朋友,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你知道你的朋友们最近过得如何吗?他们有哪些成长又有哪些痛苦?制定一个计划定期地联系你的每个朋友吧!只是一个简短的电话或者在午休时间聊一聊也可以。在那些对你重要的朋友身上花点时间,用爱和鼓励建立彼此吧。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希伯来书10章24-25节

原谅&释怀

有时候朋友之间会有分歧。但正是在这些时候我们才要看到朋友的特别以及他们对我们的重要之处。我们不可能总认同彼此但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解决冲突和矛盾。通过沟通来理解彼此并真诚地原谅彼此——就如基督原谅了我们一样。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章13节

祷告&赞美你都跟朋友们一起庆祝些什么呢?真正的友谊是能够在人生中共患难,也能一起庆祝得胜以及上帝所赐之意想不到的祝福的。我们的经历就是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做工的见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给朋友们,让他们看到上帝的良善和恩典是很必要的。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上帝。——歌罗西书3章16节 

*此作品为雅米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当我失去了好朋友……

当我失去好朋友时

作者:叶嘉桃,马来西亚;封面绘图:闪电小熊,中国

人生不一定一帆风顺,反而会有许许多多的苦难。但即便苦难很多,圣经却常常透过许多经文告诉我们,纵使在患难中,上帝也常与我们同在,并不撇下我们。就好比诗篇23章4节说:“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从这节经文中我们可以看见,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祂要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度过我们所遇到的患难。

犹记在中学二年级时,我跟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大吵一架。吵完之后,他就不理我了。那时的我觉得既灰心又失望,但却无可奈何。冷静下来之后,我常常会找机会跟他说话,但他却总是不理睬我。久而久之我便开始钻牛角尖,变得常常责怪自己。

然而感谢上帝,祂在这时差派了一位牧师来我们教会服事。每当我与他分享我在友谊上的问题时,他常劝我不要钻牛角尖,并给予我许多鼓励。慢慢地,我才明白原来我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我不可能在伤害别人之后,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一笔勾销。我一心只想到要和他修复我们的关系,却忘记了他也需要时间冷静。原来我不顾对方的感受,勉强对方接受我自以为的给予,结果只会令对方感到反感。

因此,我慢慢学着把这段友谊交给上帝,不再凭自己的能力去死死抓住这段友谊。在这过程当中,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其实上帝祂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如同诗歌《谁曾应许》的歌词所说的:“每段窄路,祂陪我去走过。”感谢上帝,因为祂一直与我同在,紧紧拉着我的手。

后来我们升上四年级,分别就读不同的班级。那位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而我们的友谊也就渐渐地冷淡下来。为此,我并不埋怨上帝,反而心存感恩,感谢主能让我有机会在之前跟他当朋友。

不久之后,我认识了一位学长。因为我们在同一间教会和学校,所以就彼此熟悉起来。我记得,他因为担任社团的重要干部表现不理想,常被老师责骂而感到灰心。然而他却从中逐渐学习到如何寻求上帝的旨意,后来他更是按照上帝给他的感动,开始建立一个基督徒的学生团契。他邀请我参加这团契,渐渐地我们便开始一起搭配服侍,彼此的友谊也越来越好。虽然我们也有过大吵的时候,可是彼此之间从来没有讲过绝交这两个字。

我很感恩,虽然自己曾经在友谊这方面有过失败的经验,但上帝有祂的美意,并且知道我对友谊的渴望,祂从不撇弃我,而是安排了学长成为我的好朋友。不但如此,耶稣基督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和我生命的主。

感谢上帝,虽然生活有时会遭遇患难和愁苦,但是,耶稣基督一定会陪伴我们度过。因为祂曾应许我们,人生的每一段窄路祂都与我们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请将手机调成“朋友模式”

作者:陈明惠,新加坡

18knsY9DFAJVn8n3W-rysgA

2月22号是新加坡的“朋友模式日”。这项运动的倡导者是一群学生。他们意识到,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时,应该把手机放下,最大程度地专注于朋友。

这群学生解释道:“我们的智能手机有很多模式,比如‘飞行模式’和‘静音模式’。我们现在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新模式。无论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手机,都有这个模式。我们称它为‘朋友模式’。将手机调成‘朋友模式’是呼吁每个人付出实际行动,在和朋友或亲人相聚时放下手机。”

这些学生们发起这项运动,是因为他们观察到,很多人终日黏着手机,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社交网络,以致于大大减少了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你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是否对手机有难以割舍的感觉?你会不会时时查看有没有新信息,或有没有人赞你的照片?如果哪一天你因手机没电或不小心掉进厕所而出现戒断症状的话,那就表明你真的对手机上瘾了。

这不免引发我的思考。如果我们对餐桌旁的朋友或家人都关注甚少,那么我们给上帝的时间又会有多少呢?我们玩手机的时间本可以更好地用来与上帝亲密交流,或好好地研读祂的话语啊。

也许我们已深陷社交网络,忘记了上帝正是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个朋友。祂正等着我们抬起头来关注祂。我们不需要给祂发信息,再等单勾变双勾(Whatsapp的用户们,你们懂的)。我们随时随刻都能联系上这位朋友。

“经上记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更要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章4节,新译本)在现今的大背景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改编为“人不应单单活在社交网络中,还要活在每一个得以亲近上帝的时刻”。

上帝在以赛亚书55章3节中说:“你们要侧耳而听,要到我这里来。”(新译本)祂希望我们密切关注祂。祂希望我们关注祂的“推特”(Tweets)消息并转发——这些都记录在祂的话语里。祂希望我们紧跟祂的instagram,就是祂美丽的创造(#无需滤镜哦)。祂希望我们随时都与祂在同一个频道。

人类真的才刚开始让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上帝在两千多年前却早已使之成为可能。问题是:我们愿意关注上帝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真正的朋友)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