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圣经

我们是否离圣经越来越远?(有声中文)

6974714-086e61602b73dfd4

作者:王林,中国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简书原文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播读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曾听教会里老一辈的人说,中国教会以前唯一的书就是《圣经》。所以当时的他们是被迫“唯独圣经”。但感谢上帝,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的属灵资源越来越丰盛了。可有的时候,过多的资源反而可能使我们和圣经之间产生距离。当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离圣经越来越远了?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知道我们所传扬、分享的观点是从哪里而来?

6974714-111d4b27e6514ff1

突破神学家、牧师、宗派,回到圣经

自从我开始公开写作以后,收到了很多弟兄姊妹的回应、鼓励、祷告和疑问,对此我非常地感恩。但其中有些问题却让我感到很意外。比如有一次我分享了一篇解经的文章,一位姊妹突然问我,“你是什么宗派的?”我一下懵了,回答不上来。

当然,我不是自认为自己已超越了宗派的局限性,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宗派。在我信仰成长的过程当中,起初受一个宗派的影响很大,之后才渐渐接触了其他体系。时至今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符合某一宗派的定义。更重要的是,难道我们不能直接就圣经进行对话吗?

现在的我每天都阅读网上弟兄姊妹的文章,收获很大。但有一点感到很遗憾的是,很多文章都只停留在某一神学家、某一牧师的意见上。当我兴致冲冲想要了解为什么这位神学家或牧师这么说的时候,往往却没有了下文。其实任何牧师或神学家都不是耶稣基督,他们都有可能会出错。因此,才会盼望有更多的文章能突破神学家、牧师和宗派的言论,直达源头——《圣经》。

不但如此,还有就是当某篇文章反对某一观点时,通常会列举这种观点常引用的圣经依据。我以为作者接下来会解释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经文,或者列举圣经的其他经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没想到他引用的却是某一牧师的观点。然而这是很容易误导人的,因为会让人误以为牧师的观点比圣经经文来得更加有权威。

对圣经的不同理解,只能用圣经来证明

曾经我也看过这种情况:当有读者要求给出圣经依据的时候,有位作者会回答说,文中牧师的言论“一定是有很深厚的属灵背景的”。但这无异于要求我们把信仰的理解建立在对某一牧师的信任上。到了这种时候,我不禁思考,这位作者本身是否真的理解其言论的圣经基础是什么?如果他也不知道的话,那他的观点是建立在磐石上还是沙土上?

当然,我相信这些作者和弟兄姐妹的原意都是好的,我也同意我们确实很难完全摆脱某些神学家、牧师或宗派教导对我们的影响。但是,难道我们不是更应该努力突破神学家、牧师、宗派,回到圣经吗?难道我们不能至少尝试每次给出圣经的依据,而不仅仅是某种观点吗?

6974714-a418d084847f28c1

耶和华上帝是王

旧约当中以色列人立王的前因后果,对今天我们对圣经的态度是有深刻的启示的。申命记17章14节说,到了应许之地,以色列人可能会要求立一个王,“像四围的国一样”。但其实申命记33章5节里却说得很清楚,以色列的王应当是耶和华上帝。但是以色列人却不要耶和华做王,反而要“像四围的国一样”的王。

在撒母耳记上8章5-7节中也提到,以色列人真的要求“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对此,撒母耳很不喜悦,但上帝却解释给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做他们的王。”(在撒母耳记上8章7节)。

如果耶和华上帝是以色列的王的话,那祂是如何治理以色列的呢?就是通过祂所启示的话语。申命记4章8节“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而上帝的要求是, “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侍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命记10章12-13节)

上帝引导以色列人的方式就是通过祂的话语。因此,若我们要爱上帝、要顺服祂,就必须要阅读、理解、遵从上帝的道。当我们远离上帝的话语时,我们就等于是要立一个“像四围的国一样”的王,我们当然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6974714-c6cfa9b7a75d492e

不仅在旧约当中,在新约当中,耶稣基督也给出了同样的教导。譬如,祂在约翰福音15章里举出葡萄树和枝子的例子,感动了许多人。然而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和主的葡萄树联结呢?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答案。但其实我们的主在圣经里讲得很清楚了:“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约翰福音14章24节;15章10节)。

甚至在约翰福音14章26节也清清楚楚指出圣灵的工作也是如此,“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

由此可见,圣父、圣子、圣灵对我们的引导都是通过上帝的言语,也就是《圣经》。任何时候,远离圣经就是我们最大的危险。因为不论我们阅读或学习了多么伟大的神学家、牧师和宗派的教导,如果我们不能挖到他们底下更深的圣经基础,直接和圣经对接的话,我们便是仍旧没有和那葡萄树联结,仍旧有被误导的可能。

因此我才会认为,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圣经,认识到认真读经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养成认真读经的习惯。因为当我们开始认真读经时,就能不同程度地解决不少教会或个人的问题。

6974714-6f795931ec4da541

读经与医治

认真读经是让上帝在我们当中掌权的唯一途径。读经对我们有很多不同方式和层面的医治。其中有一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医治,也是唯有开始培养认真读经的习惯后才可以经历到的医治。那就是:减少我们对人的依赖,增强我们与上帝之间的连结。

当我们作为信徒却没有认真读经的习惯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主要通过其他人的讲解、见证和分享来与上帝建立关系。然而这样维系起来的关系是很不稳定的,因为所有人都是罪人,人对上帝的理解是有限的,而人也不可能做成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事。所以如果我们只靠人的话来与上帝建立关系的话,我们就很可能会产生误解、幻想,最后导致失望和受伤害。

但若我们认真读经,我们就能把注意力从某一个人狭隘的角度中转移出来,开始直接思考和理解圣经,聆听上帝的话语,将注意力转向祂,增强我们与祂的连结。另外,读经可以使很多因人产生的误解和幻想迎刃而解,这自然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失望和痛苦了。

当然,我们光靠读经也会有误解或不明白的时候。那么这时我们就需要寻求帮助,听其他人对圣经的理解。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从自己读经开始。首先自己要开始听上帝的声音,才可能理解祂的声音。耶和华是信实的,凡尝试听祂的声音的人,祂必要祝福,仰望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6974714-086e61602b73dfd4

合一与读经

读经也是我们教会合一的唯一基础。可能有些人会不同意,认为只会越读越乱。因为教会里的确会出现对圣经各种不同的理解,包括对细节的理解不同,或是因错误的理解而不同,亦或是上帝给我们的领受不同。但即或有这么多的不同,却不能否认我们的合一只能从圣经开始。

因为,如果我们的合一不是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之上,那还能建立在什么上面呢?读经不一定能使人合一,但靠圣经以外的其他合一基础,例如某一权柄、某一宗派教导,岂不更不靠谱吗?

因此《圣经》才是唯一应当的合一基础,也是我们应当努力的唯一方向。不管多么困难,我们只能努力地认真读经,在上帝的爱与恩典中彼此坦诚、互相尊重的交流,这才是合一的唯一可能。

唯独圣经

我很感谢上帝如今给我们的祝福和恩典,让教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使我们可以接触许许多多极为深邃的神学知识。然而以前那只有圣经这一本书的日子也许是上帝给予的更大的祝福。即便我们对上帝的了解仍然很肤浅,但若那一点点的理解是从圣经而来的,就能让死人复活,让枯骨重生。

因为,天国不在乎规模大小,而在乎信息的纯度。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那如同芥菜种一般大小的、从上帝的话语而来的信心。

 

*此文章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权,经雅米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简书原文
*原文出自简书|今天,我们是否离圣经越来越远?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真实的世界

 

从圣经中的5对夫妇看上帝的感情观(有声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曾经以为只要感觉对了,就可以开始一段恋情,却不知要好好静下心向主来祷告;我曾经以为当感情变淡了就要放手,却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经营的;我曾经以为自己会很理智地看待爱情,但当对方决定离开时,却不知要去祝福对方,而不是怀恨在心。

从初中的早恋到大学的交往以及毕业后的单身,一路走来,当中的甜蜜、苦涩、迷茫、无奈等五味杂陈的情绪,让我一度觉得上帝并不爱我。为什么别人只要开始一段感情就能开花结果,而我却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结婚为前提”去交往啊,为什么最终不仅自己受了伤,也伤害了别人的心。“真爱需要等待”的功课,我要怎样才能做好?后来我注意到我总是用“我以为”来看待感情,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我感觉良好时,在没有好好去祷告的情况下,我便以为这是“圣灵”的引导,轻易地就开始一段感情。同样的,当我被糟糕的情况弄至身心灵疲惫时,在没有好好分辨这是不是出于上帝的旨意,便以为这是一个“分手”的讯号,轻易地便选择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时,有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何不从圣经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谓属上帝的爱情观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电影、偶像剧、线上恋爱游戏等,都灌输了我们这般的概念——“感觉至上”。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烂漫、欢愉、轰轰烈烈的爱情。当感觉没了,恋爱和婚姻是可以分开的。这是正确的吗?圣经中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以下就来分享5对圣经中的夫妇所教会我的属上帝的、真正的爱情观吧!

1.以撒和利百加——为婚姻祷告;爱不仅仅是感觉,更是一个需要委身的重要决定。

利百加是亚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仆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选择的人选。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在感情当中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择偶时一定要从上帝的子民中选择。这选择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凭感觉,乃是恒久祷告的结果。而我们不与未信者有委身关系是预防我们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分歧,进而受伤害,亦或者从了他们的宗教习俗,而背弃了上帝的教导。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见过对方,可是决定结婚后却也能相爱到老。从他们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爱是一个决定。在那个时代,男人娶多个妻子并不罕见。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爱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个妻子。虽然日后他们对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们也让我看见,当你决定爱一个人时,纵使婚姻中会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这份神圣的约,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爱到底。

2.波阿斯与路得——听从属灵长辈的意见;无论你的过去如何,相信上帝都会接纳你。

路得是个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妇。但是她真心爱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后来她听从婆婆的建议而采取一些行动“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与拿俄米最终都得到幸福。这让我看到,无论你的背景如何,上帝总不轻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选择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时,她也常顺服这位她所爱的长辈,所以最后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稣的家谱上留名。

从前,我错以为只有那些谈一次恋爱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爱情。其实不然,无论我们的过去如何,只要最后当我们踏入婚姻时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会祝福我们。有趣的是,从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让我看见,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动的一方。有的时候,女子也可以适时并适当地“暗示”比较“不醒目”的男子。当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采取行动。而男子则要避免过于鲁莽,总要询问过长辈的意见并且思考后才去采取行动。

3.约瑟与马利亚——爱是需要行动的;一同敬畏与顺服耶和华能为祂成就更大的事。

马利亚因圣灵感孕,怀上耶稣时,约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为了能保护她的名誉与性命。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中,这样的情况,作未婚夫的是有权利可以公开休了未婚妻,而该女子则会被石头打死,因为这是犯了奸淫罪。可约瑟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爱她。马利亚是一名敬畏耶和华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担怀孕的风险,而约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华的男子,他听从上帝的话,不抛弃马利亚。爱一个人,就要以行动来证明,所以约瑟还是娶了马利亚为妻,尊重并且爱护着她。后来为了逃避追杀耶稣的人,他们也不畏艰辛地迁居,一路上彼此扶持。这也让我看到了:敬畏耶和华的夫妇是可以为了上帝的缘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拥有同一个信仰,愿意委身于基督和彼此的伴侣,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亚居拉与百基拉——夫妇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为首”的家,为上帝的国度尽心尽力。

虽然这对夫妇不如其他几对夫妇来得 “著名”,可他们在新约中对主委身的表现让我很是欣赏。他们虽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仆人——保罗和亚波罗(使徒行传18章)、开放自己的家成为聚会所(哥林多前书16章)等,丝毫不怠慢能扩张上帝国度的机会。

上帝的心意不单只是以“家”为得救的单位,更要信徒以“家”为事奉的单位。开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额外的花费,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们能不在意地把家打开,背负这沉重担子,让我看见了带职事奉的榜样:“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马太福音22章37节)以及“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章15节)。

另外,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时,还能为彼此代祷、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这画面对我来说,真的好美。想到身边有些家庭因为夫妇其中一人很热心事奉而导致另一半有不满等情况出现,便让我更加确定为未来伴侣的祷告与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愿意对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为首”的家。

5.撒迦利亚与伊丽莎白——恒常祷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对上帝的心意要谦卑顺服。

根据路加福音第1章的记载,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虽都已经年纪老迈,可是他们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华。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亚供祭司的职分时,上帝让祂的使者显现告诉撒迦利亚,他的祷告已被应允,上帝会赐他一子。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听我们的祷告,至于祷告会否被应允则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虽然撒迦利亚夫妇俩在这件事上显出了他们的软弱——撒迦利亚因着不信短暂地成了哑巴,而伊丽莎白不敢将怀孕的事立即告诉人,可是,这并不阻碍上帝要使用他们来完成自己的计划。当孩子出生后,他们也按着上帝的指示为孩子取名叫约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何谓“完全顺服”,就如同约瑟与马利亚一样。他们经过那么多年的祷告与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却仍能甘心献上为主使用,且也愿意听从上帝为孩子取名字,这般的完全交托是我应该学习的。

纵观这五对夫妇,他们虽有各自的弱点,却同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婚姻中的伴侣都是十分敬畏与顺服上帝之人。尤其亚居拉与撒迦利亚的例子更是提醒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事奉上帝,虽然会比世人多一份责任与辛苦,但是这是一条祝福人的道路。

其实,圣经中还有许多的例子可以作为我们感情生活上的榜样。以上所提及的5对夫妇虽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却触及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帮助我能够面对因过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确的、属上帝的恋爱价值观,以及重新将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愿我所学到的感情观也能帮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当我不认同圣经时(超赞的中文朗读哦)

When-I-Dont-Agree-with-the-Bible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

翻译:詹启圣,台湾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www.bensound.com

最近我的一个基督徒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生命中一段很痛苦的经历。让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圣经中描述的这位充满慈爱的上帝会让她经历这一切。更令她失望的是上帝并没有在困苦中回应她的祷告。这跟她的期望完全不符。

我的另一个基督徒朋友告诉我他目前有一个交往对象;但他俩的关系却是圣经明令禁止的。然而他们确实彼此相爱,而且这段感情对他意义重大。他觉得上帝在圣经中对我们的期待实在太苛刻,尤其是基督徒交友恋爱这方面。

这只是我知道的许多无法认同圣经教导的朋友中的两个。对他俩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他们与圣经相左的不仅仅是想法;而是在期待、爱好和生活方式上。

那当我们不认同圣经的教导时该怎么办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学习到的处理方式是先检讨我对于自己及上帝的基本假设及信念。

假设一:我的想法和感受不可能是错的。

人与人之间会发生任何形式的争执,起因一定是双方都确信自己是对的。我发觉自己很难接受与我从小接受的教导相左的事。特别是当我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受情绪影响时。

自然地,如果发现圣经所说的与我的感受、想法和我所期待的不一致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圣经肯定出错了。

但如果我诚实地面对自己,我就不得不承认其实我无数次的经历都证明了我所以为、所感受和采取回应的方式经常都是错误的。这是事实——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

我记得当我申请医学院被拒时,我是多么郁闷。不像我有些朋友是基于某些个人因素想成为医生,我可真的是想“拯救”生命!所以我心想上帝肯定搞错了。那之后我历经了一段让我谦卑下来的历程,后来当我回顾那段经历时,才明白上帝有更好的计划。现在我是一名老师,许多人都很认可我的工作。当我在教导上帝的话语,分享基督的福音时,我所做的正是“拯救”生命,并且是有永恒意义的。回想过去,我感谢上帝的引领。不论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上帝对我的了解从来都不会错。

假设二:我足够熟悉圣经

对于我们这些信教多年的基督徒,我们可能听过许多讲道,也读了不少圣经和参加了很多圣经学习小组。这些知识使我们对于上帝和生活有了一套固定的理解方式。

当发现上帝和生活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时,我们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挣扎。然而,如果我们能更仔细的研读圣经并带入语境去理解,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对圣经的认知及对上帝品格的理解可能彻头彻尾都是错的。

我曾经以为只要我在祷告的结尾加上“奉主耶稣的名”,我的祷告就一定会蒙应允。但这并不是约翰福音16章24节所要表达的。大家可以想像有多少时候我会因为上帝不回应我的祷告而感到失望。但这其实是因为我误解了上帝的话。现在我才意识到,其实是祂应该对我非常失望才对。

假设三:上帝一定要满足我的期待

我们期待好朋友能够了解并接纳我们,也期待他们用特定的方式对待和回应我们。如果他们没有,我们就会非常失望。因此当上帝没有按照我们的期待而行时,我们就认为上帝一定搞错了。

但我们不能用看待朋友的方式来看待上帝,因为祂绝不仅仅是一个迎合我们需求跟期待的人而已。祂是以绝对的权柄及智慧掌权的伟大上帝。在以赛亚书40章1-26节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人是如何用一连串震慑人心的比喻来描述上帝无可比拟的大能的。所以我们若是能够“看透上帝”并告诉祂该怎么做,那祂就不是上帝了;因为真正的上帝是不可能受制于我们的。

因此对我而言,以下三点是我的信仰根基:

根基一:不是由我,而是由上帝定义一切

最关键的问题是我是否可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我怎么想或感受如何,上帝都是具有完全的权柄、爱、和智慧的,唯有祂能定义对错、善恶、及真假。

我可以因着自认为懂得更多(由于知识,见识和经历)而选择骄傲固执地做自己。但我也可以选择谦卑地接受上帝是伟大的,祂的作为超乎我所知所想这样一个事实。

在约伯受试探时,他的妻子和朋友为他所遭受的苦难找出了许多“合理”的解释。但上帝既不会也不需要按照我们的思想来行动。在约伯记38章1节到40章2节,也是整本约伯记的高潮部分,上帝提醒了约伯祂是伟大的上帝;祂知道如何让宇宙运作,祂创造了一切,祂的智慧远远超过人类的智慧。

对此我非常认同,我在很多时候也发现我的认知及判断是局限和有偏差的。并且还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事实上,对于很多东西我都需要去学习,去忘记,甚至重新学习。在这方面我的孩子绝对是我的老师,他们总是天真无邪地发问:“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或者“为什么你说一套做一套?”这些问题经常让我看到自己知道的其实没有那么多,我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慈爱、聪明和有耐心。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是很愚蠢的。

根基二:上帝是圣经中的上帝

有很多真理及观点我必须要接受,就因为圣经中明明白白地这么写了。或许在一开始,我不能理解或同意某些真理和教导。但我的同意与否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上帝已经将这些话语写在了圣经里!

我的回应不应该是改写、去除、或者忽略这些经文;而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它们。有些时候对于那些我并不能全然理解的部分我也只能选择接受。或许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三位一体或预定论的概念,或许我们无法回答为什么良善的上帝会容许苦难发生;又或许我们无法理解上帝为什么不回应我们的祷告….然而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经历上帝,等着祂在我们未来的生命中给我们答案。当先知哈巴谷觉得上帝的道路让他感到困惑有时甚至感到神秘难解时,上帝给他的答案是:“唯义人因信得生”(哈巴谷书2章4节)。所以,让我们等待上帝的解救吧!

根基三:上帝是创造世界的上帝

相比总是揪着圣经的教导和我们的想法之间的差异不放,为什么不去看圣经和这世界的共通点而从中得到安慰及鼓励呢?这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因为给了我们圣经的上帝,也同样是创造了这个世界的上帝。

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常常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和所经历的事情里寻找上帝,并看到祂的品格和真理是如何又真又活地被展现出来的。例如爱、怜悯、及公义(甚至包括选择及后果),这些并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在生活和社会中看到的重要原则。这些品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并不完全)展现了上帝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但上帝的方式必然超越人的,因为不同于人,祂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是完美的。

所以当我不认同圣经所说的时,我该怎么做呢?我想通过以上的思考,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当我不认同圣经时……

1.我会重新审视我的假设、想法、渴望和关注点,有可能我对世界、对生命、甚至对上帝的看法是错误的,而我自己的感受也不一定靠得住。

2.我会带入上下文来重新阅读圣经所记载的相关内容,因为我有可能看错或误解了圣经所说的。

3.当发觉是自己的错误时,我会重新调整自己,学习放下自己的骄傲及顽固。

4.如果我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再一次思考我对于上帝的信仰根基,并相信祂在将来会让一切事情都清楚透彻。

这几个步骤很简单吧?然而当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时,情况会更加复杂,难以掌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的两位朋友会如此挣扎。但我很高兴地看到其中一个正在学习了解并接受上帝给她有更好的计划这个真理,另外一个则还在那段上帝明令禁止的关系里痛苦地挣扎着。我为他祷告,期待他能够重新调整自己,在上帝的时间里重新回到祂的面前。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灵命日粮:以圣经为基础

读经:诗篇119篇105-112节 

全球有数千万人看过「乱世佳人」这部电影。这部1939年12月15日首次在全美上映的电影,不仅赢得了十座奥斯卡金像奖,票房更高居好莱坞最成功商业片之列。该片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契尔于1936年写的小说《飘》改编而成。这本小说一上市半年即销售上百万册,亦是普立兹奖得奖作品,还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一部经典的钜片往往都是以伟大而隽永的著作为基础。

至于基督徒的信心基础就是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全书充满上帝创造宇宙及对人类的计划。诗篇119篇颂扬上帝的话语,祂的话是我们生命中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祂的话照亮我们的路 (105节),使我们的灵魂复甦 (107节),更保守我们的脚步 (110节)。透过阅读祂的话我们可以寻得智慧,指引,生命与喜乐,正如经上所说:「我以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