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大使命

我学会了走入自闭症的世界(有声中文)

作者Lydia Lee,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依含,中国

 

他今天状况很糟糕。因为日常活动发生了一些调整,他就一直尖叫、哭喊、横冲直撞,撞桌子、撞墙、甚至撞自己的额头。随着焦躁度不断升级,他开始抓我的衬衫,扯我的头发,并在拉扯间抓破了我的手。我握住他的手腕,用坚定的声音说:“哎哟,好疼。”

这句话让他停了下来。他低下头看了看我手上那道又红又丑的抓痕,终于回过神来。他看着我,又哭了起来——但不同于之前的哭喊,他抽泣着说:“噢,不! Lydia老师伤心了,噢,不”

他想表达的是我受伤了。因为他知道是自己弄伤我的,所以哭了起来。

在那一刻,我忘却了抓伤的疼痛,而是为眼前这个孩子感到心痛。

作为一名教导自闭症儿童的老师,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病情让他无法理性应对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当他意识到他抓伤了我时,立即心生悔意,这令我好心疼这个孩子。他常常要在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和对周围人的同情和关心中挣扎。

在我做了13年的青年事工,努力关心并与新加坡的年轻人连结,带领他们认识耶稣后,上帝在2017年10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当地一所学校做自闭症学生的全职特教。

在我考虑这个机会时,我想到了大使命,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马太福音28章19节)。我曾经认为“万民”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但其实我不需跋山涉水。我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自闭症儿童,就如此不同,我们对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们也属于“万民”的行列。

不同于上文里那位小朋友的表现,很多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你很难从他们的外表判断他们患有自闭症,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与我们的截然不同。在那里常规习惯和重复的动作主导一切,视觉远比听觉有力,直白的语言永远比隐喻和肢体语言有效。对他们来说,最完美的环境是当光、声音、和温度保持在一个固定值时。

当我为这个决定祷告时,我感觉上帝想要我把在上一份工作中对待年轻人的那种努力用在对待这群不太被社会理解和重视的群体身上。如果我能了解他们的舒适区,并融入其中,即使对我来说可能很陌生;如果我能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视觉语言和他们沟通……也许我就有机会带他们认识他们的创造主,播下信心的种子,不断耕耘浇灌,直到他们认识上帝为止。

接受全职特教的工作是我进入这个未知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场大冒险的开始。

 

理解自闭症

自闭症有很多未解之谜,许多不同的专家对其也有不同定义。一些人称之为残疾,另一些人则称其为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特征是对声音、光线或触摸等感觉过于敏感或不够敏感。自闭症患者通常很难理解社交规则或读懂表情。因此,他们的反应有时可能显得不合适或无礼。他们很依赖常规习惯和重复的行为,因此,他们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认为自闭症患者只是生活在一种不同的常规中——不管是智力层面、情感层面还是社交层面。我们的世界并不比他们的世界优越,只是不同的两个世界而已。

这就像是我们去访问一个有着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世界,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反应或行为是“破坏性的”或“可怕的”。有趣的是,在我们认为他们的行为“可怕”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也觉得我们不可预测,难以理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同样是“可怕”和具“破坏性”的。

然而,如果我们决意去了解他们,走入他们的世界,就会有惊喜不断的发现。毕竟,上帝如关心我们一样地关怀他们生活的世界……而我们才刚刚开始进入他们的世界并去了解上帝是如何在他们的世界中工作的。

向我的自闭症学生学习

“哇,做特教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啊……”

这是我告诉别人我目前的工作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我总是致以微笑或点头,但同时上帝提醒我去澄清:“教导任何一个孩子,或服侍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无论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最近,上帝也教导我:“耐心是一种美德。”这让我认识到,在某些方面,我的学生教会我的多于我教给他们的。

例如,我知道自闭症患者通常被描述为有人际交往障碍,缺乏社交意识或冷漠。然而,我的一个学生证明了这种描述是错误的。有一次,他看到另一个学生又哭又叫,在地板上乱踢,因而不得不被一些老师制止时,他非常伤心,哭了起来。他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边哭边指着那个学生,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我过去,催我去帮助那个孩子。当时,他对那个烦躁的孩子深表同情,迫切地想要帮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个学生强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是许多正常人都没有的。他对周围人的回应,让我也开始放慢脚步去关心其他人的境况。他着急地想解决其他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坚持过去拍拍他的头,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可以走开,但如果我们留下来给予安慰和支持的话,不是更好吗?即便只是一句安慰的话,或一个关心的动作。我是教给了这个孩子一些诸如阅读、写作的技能,但反过来,他却让我意识到自已对周围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

虽然特教的工作让我收获颇多,但自然而然地,我也遇到过因他们的行为和反应而沮丧和为难的时候。有时,他们单纯、毫无保留的言语让我开怀大笑;有时,不管我多么耐心、努力地去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就是无法平静下来——我得不到回报不说,反而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说,“难熬的一天”可能都不会包括这样一整天保持高度警惕,要迅速而恰当地处理任何让人沮丧的突发情况。

这工作确实不易。但当你看到他们学会第一个单词,可以独立完成某项日常任务,或仅仅是和你有一个对视,一个微笑时,一切的困难立刻烟消云散了,你的心里只有满满的喜乐。

我的盼望并不在我使用的方法和我的能力里,而是在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了这些孩子的上帝里,以及可以深入孩子们思想和心灵的圣灵里。

我的盼望在基督里,祂吩咐我“去”, “培训”门徒并“教导”祂的诫命。所以,当我不堪工作的重负时,我会借着祷告恳求基督用祂的爱充满我的心,使我能更爱他们;恳求圣灵帮助我明白他们的心思意念;恳求上帝赐我智慧,让我知道怎么做才能对他们最好。

上帝并没有呼召我们每个人都去全职服侍特殊群体。但祂却呼召了我们每个人都“爱人如己”——第二条诫命(马可福音10章31节)。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开始,祷告我们能以爱主的心来爱我们身边的人,好叫我们不以外表、出生、教育背景、谈吐或能力来评价他们。让我们如基督爱我们一般地去关爱自闭症患者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春节抢救灵魂指南(下)——当我不知道该怎样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稣的时候

How-I-share-My-Faith-with-Others

作者:Jesse Schmidt,加拿大

翻译:Jaslyn See,新加坡

你是否会觉得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稣。也许你有这样的顾虑:“他们会怎么想?我未信主的朋友会有什么反应?我的家人会对我说些什么?”

我自己就时常与这些想法斗争。诚然,耶稣是我的一切。我经历了祂改变生命的大能,也全心全意地爱祂,所以我想要听从祂的旨意,让别人也认识祂——但想到传福音我还是会感到焦虑和害怕。

我们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并大胆地向世界传扬耶稣带来的希望呢?使徒行传中的信徒为胆量而祷告的行为让我备受鼓励(使徒行传4章29节)。在努力去与他人分享福音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祷告上帝加给我们更多胆量以及分享信仰的机会。 如果我们传福音时会紧张,可以让一个信主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因为耶稣当时差遣门徒也是“两个两个出去”(马可福音6章7节)。

论及如何与他人分享福音,圣经告诉我们两种方式:谈谈耶稣和活出福音。换句话说,我们不只要说,也要做!

1、谈谈耶稣

耶稣告诉人们天国的事和祂的身份。 在使徒行传5章42节中我们看到门徒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

现在,你可能在想:“可是,我并没觉得上帝呼召我做传教士。”你可以这么说。然而,耶稣呼召我们每个人去分享基督的爱,无论我们身在哪里(不管在异国,还是在家乡)。它可以仅仅是和某个人讨论永恒并问及他的看法,或者是邀请他们参加教会或基督教团体组织的一些活动。传讲耶稣并没有固定的方式,主赐给我们创造力因此方式可以五花八门。

2、活像耶稣

所有跟随耶稣的人都应该照主所行的去行(约翰一书2章6节)。 耶稣是怎么做的呢? 祂花时间与社会的边缘者相处,照料病人,喂饱穷人。所有这些行为都表明祂是多么深切地关心周围的人。我们也来效法主吧!我们可以花些时间与那些没有多少朋友的人相处,在当地的收容所帮忙,或者主动为病人祷告。

我们的生活方式能有力地见证基督和祂带来的希望是多么真实。使徒行传中信徒的生活非常特别 ——他们分享他们所有的一切,所有东西都是公用的(使徒行传4章32节)。这可能让周围的人疑惑并问他们为何会选择这样生活。这些行为(Acts,同使徒行传,双关语)确实是好的,但不要只是关注行为本身,而要借这个机会解释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让人们知道全是源于耶稣(罗马书10章14-16节)。毕竟,当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我仍然在努力练习以上这些传福音的方法。虽然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人们有时还会恶语相向,但我仍会坚持下去,因为我深知我在基督里拥有怎样的盼望和喜乐……这让我实在无法不与人分享!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