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奇妙的创造
传道书灵修| 当死亡教会我如何活(有声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9章1-12节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作为。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几个月前,我在医院里爸爸的病床边坐了九天。他开车时突然脑出血,出血严重,以致医生也无能为力。
我的家人们知道我们需要让他走。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他平静地、无痛地过世,不采取任何人为的措施去延长他的生命。
筹备(当时还活着的)父亲的葬礼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与越来越多的殡仪商商谈,他的临终也变得愈加真实。我想知道生活怎么会在短短的几天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就在上周我们还在一起吃晚饭,而现在他却陷入昏迷,脑中大出血,就快要去世了。
当他的死亡直勾勾地注视着我时,我的大脑完全停止了思考,我突然意识到未来的某一天有人也会计划我的葬礼…..
在传道书9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无论好坏,虔诚与否,都将到达那个“共同的结局”(2节)——死亡。
虽然这可怕的确定性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作为基督徒却是有盼望的。面对疾病和困境,我们可以安息在上帝的主权里。虽然祂对我们生活的计划可能会让我们吃惊(11-12节),但我们可以肯定祂从不犯错,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
以死亡作为共同参数,作者提醒我们,活着的人还是有优势的,因为至少知道自己会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提醒,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要尽可能去拥抱每一个机会,活出最丰盛的生命。
这一关于死亡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数算我们的日子。第7节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上帝已经“批准”了在地上的享受,把它当作祂对我们的旨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自由地享受祂的生命恩赐(7-9节)。
对于信徒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地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死亡将是一种从罪恶所带来的痛苦和后果中解脱和恢复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劝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10节)。我们要善用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时间,尽我们所能完成祂所交托我们的工作。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痛苦和许多难过的夜晚后,我慢慢开始消化父亲的死亡这件事情。我不再把死亡看作是邪恶的或是某种惩罚——相反,它是这个罪恶世界的产物。解决死的办法就是福音,因为我们的盼望在基督的死、复活和再来之中。虽然我们会有悲伤,但同样也会有荣耀。
当我努力更加有意识地以永恒的视角去生活时,它帮助我放下世上那些我常常抓得太紧的事物,让我定睛在如何把自己和我的时间完全投入到主的工作中去,因为知道我们在祂身上所做的工永远不会是徒劳的(哥林多前书15章58节)。
所以,趁我们还可以的时候,让我们有目标地生活,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天。因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最终会逐渐消逝,我们才会开始更好地把握在永恒中等待着我们的荣耀和产业。
问题反思:
1.你与死亡最近的一次接触是怎样的?它对你的人生观有何影响?
2.如果你知道你只剩下一天可以活了,你会怎么度过这一天?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鉴于此,你要如何度过明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丧尸小孩也需要爱
作者:叶玲君,台湾
最近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在Netflix热播完结,此剧引发广泛讨论。剧中女主角高文英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畅销童话书作家,却因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情感虐待产生性格偏差。之后又因母亲的意外离开,导致从小到大反复梦见变成鬼魂的妈妈在梦中继续对她进行感情勒索,导致她日常生活中无法与正常人好好沟通,常常情绪失控,惹出一连串的麻烦,甚至重创自己的事业。男主角文钢太,因小时候母亲过早离世,一肩扛起照顾自闭症哥哥的重责大任。多年来的委曲求全,导致男主角性格极其忍耐,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破事都自己背黑锅,一直不停地被解雇,再换工作;一边照顾被蝴蝶噩梦缠身的哥哥,一边想尽办法维持家计,又一边制造假象替哥哥罩一个安全网。就在最新一次的换新工作的契机,他和小时候的朋友——女主角相遇,还被女主角取了一个叫「安全插销」的可笑又贴切的外号。
剧情的主要取景点是在一家男主角新工作的精神病院里。那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男女主角也在那所精神病院激发了各式各样奇葩事件,之后竟然发现对方就是小时候相互喜欢的人。其中一个关键剧情是女主角新出炉的童话书「丧尸小孩」。书中所描绘的是一个自出生起就不带情感,只会吃的孩子,由妈妈一直偷邻居村民养的动物来给他吃把他养大。直到有一天因为天灾,村里的人被迫迁离,并且把动物也一起带离。然而妈妈无法光明正大地带着丧尸孩子逃离,于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竟然一点一点砍下自己的四肢来喂给自己的丧尸小孩吃。最终妈妈失去所有的四肢,只能让孩子扑到自己怀里把自己吃了。妈妈即将死亡的那刻,在妈妈怀里的丧尸小孩突然开口叫了她妈妈,并说“好温暖”。书中所探讨的“食物与亲情哪一个比较重要”的寓意没有被文学界所采纳,反而反馈集中在书中内容太过血腥,不适合给孩童阅读。然而这一本书却意外地让男、女主角相互了解对方从幼年时期就开始背负的伤痛,从而激发出对对方的爱怜与情感。就在一连串的事件下,男女主角最后确定彼此的心意,开着一台医院院长所赠送的旅行车重新出发。此剧可以算是王子和公主开始新的幸福的黑暗童话故事。
我想此剧能如此受欢迎必然有很多成功元素的结合。除了俊男美女的强强组合外,加上剧情编排有趣、不单板,最主要能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一点就在于编剧深刻掌握了「不管是谁都需要被爱」这一个普世大愿望。说实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卑劣谎言的世代,大部分的人都背负着一连串的伤痛,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剧中主角们一样苦尽甘来,最后获得真爱,能被照顾、被疼惜、被接受、被尊重……但现实是,很多时候就算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未必能做到。故此我们感觉被忽略、被伤害、被误会、被辖制……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像男主角一样戴着微笑的面具,来掩盖面具下自己那个满是创伤愁苦的内心,努力挣扎地背负着责任来活下去。又有很多的人,像女主角一样因为某些原因被伤透心,失去对人的一切信任,靠着闯祸来体会自己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价值」。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我们都是男女主角,带着过去的伤痛,努力地活着,希望有一天有个英雄般的人物会来拯救我们,解除已久的束缚,从此能开心、了无痛苦地活着。但事实上,这样苛求的想法是不能够在世人身上完全得着体现的。台湾有句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我们那永不改变的慈爱上帝,才能做到帮助我们重新站立,使我们能够忘记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伤心事,努力朝着面前祂所喜悦的标杆直跑。就如约翰一书4章18-19节所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希望每一位读者,能认识并靠着主耶稣基督的爱、救恩和恩典,把自己的过去携带已久的惧怕除去,得到来自上帝完全且无瑕疵的爱,进而有着勇气奔向祂为我们谱写的全新篇章。阿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教会可以为单身群体改进的3个方面(有声中文)
作者:Ben Kampmeier,美国
翻译:小七 ,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Ben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全职服侍,并渴望看到上帝使用他的牧会事工来帮助人们全心跟随耶稣(诗篇86篇11节)。他现在是密歇根州拜伦中心(Byron Center)有着125年历史的哥林多改革宗教会Corinth Reformed Church的主任牧师。Ben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Ann,他们育有两个年幼的孩子,Reuben和Abigail(并且他们养了一只名叫Boston的吉娃娃狗)。Ben喜欢造访新餐厅,欣赏美好的的艺术和音乐作品以及探索密歇根州的大湍城(Grand Rapids)。
让我们来指出一个可能被忽视的事情:我们今天的教会,许多的活动都是为家庭量身定做的。从教牧计划到讲道应用,甚至 “家庭友好”一词,我们的教会在运作时,是以家庭为主要考虑对象的。毕竟,家庭是上帝的恩赐。但是,当这种情况被当做一种常态而没有人去为单身者做考虑时,它会让单身基督徒在教会里感到没有归属、感到格格不入和不受重视。
我在结婚前很久就一直在教会服侍。我有切身的体会,在崇尚婚姻的教会文化中试图以一个单身弟兄的身份来带领他人是多么的尴尬和困难。我有时会觉得我不“完整”,因为我还单身。教会往往会下意识地不停谈论婚姻,以至于让单身的基督徒们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等待着可以进入婚姻得以升级,仿佛结婚是基督徒们为之等候和奋斗的“终极状态”。
如果你现在单身,并在当今的教会生活,我猜你一定对我的经历感同身受。如果是这样,请允许我对你说句对不起。我很抱歉你经历了这些。在我着急对整个教会进行批评之前,让我先承认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即使有我自己过去的经验,作为一个现在已经结婚的牧师,有些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讲道时还是会同样目光“狭窄”,忘记单身弟兄姊妹也在听讲道。我很抱歉,自己作为一名教会领袖,我也为过度强调婚姻的文化出了力。
希望教会能意识到,如果我们不小心,这种对于单身的看法就会被加强。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事情——如果我们(甚至是无意中)因着教会中的一部分人是单身而疏远他们,这将是在宣扬完全与我们宣讲的福音相反的信息。我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2章13节)。我们所宣告的好消息是,基督的献祭使我们可以亲近祂,也得以亲近祂的子民。
有些事情圣经可能并没有明确指出,但感恩的是,这一条是十分清晰的。
使徒保罗和耶稣一样,一直单身,并强调单身和婚姻一样,都是上帝的“恩赐”(参见哥林多前书7章7节)。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认为进入婚姻是优于单身的。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有什么实际可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多采用保罗和耶稣对单身的看法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社群多样化。
我们可以让那些和我们不同婚姻状态的人进入到我们的社群中。教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单身和已婚的弟兄姊妹共同生活。我想起了使徒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温暖而又细心的信。作为一个单身男子,他写信给一个可能由结婚和单身的弟兄姊妹共同组成的群体:“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上帝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8节)。
我和我的妻子刚结婚时,我们有幸服侍了一个大部分是单身年轻人的充满热情的群体。因为那段美好的经历,我知道我们今天的社群只会因为有单身的弟兄姊妹而更丰富。
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我们作为一对新婚夫妇对生活的体验并不是大家体验生活的唯一方式!老实说,这样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侍他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群体中的其他人是如何与我们面对着不同的挣扎和热爱着不同的事物的。有一个更多样化的群体帮助我们更多地看到上帝在我们身边的工作。
因着之前的经历,我相信,如果教会可以鼓励建立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健康、活跃的社群,它不仅会更加兴盛,而且会更加符合圣经的教导,不偏待任何人(雅各书2章1节)。
第二,我们可以勇敢地与他人培养深厚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不用顾忌对方的婚姻状态,勇敢地与他们培养深厚的关系。在基督信仰的背景下,因为我们首先与上帝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彼此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可能实现的。福音让我们看到上帝对我们不可思议的爱——我们有一位了解我们一切但仍然爱我们的上帝。这可以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去追求这样的友谊。
一位与我同工的牧师最近问:“谁在你的生活中有你家冰箱的使用权?”他的意思是说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可以随时走进我们的房子,到冰箱拿东西吃喝,而我们不会觉得奇怪的人就是与我们一同生活的人。我们可以努力扩大有我们冰箱使用权的圈子。
如果一对已婚夫妇积极地去寻找一些单身弟兄姊妹一同分享生活会怎样?如果你单身,教会里有哪一对夫妇是你钦佩的吗?问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可以一起聚一下,然后再慢慢看是否能与他们建立起上帝的爱所启示的深刻而有意义的关系。
虽然你周围的其他人可能不会这样做,但你可以努力去创造你想要的生活氛围。你会惊讶于它多么有感染力!
第三,我们可以听取新的观点。
教会领袖需要听取那些生活经历与他们不同的人的观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想和我们教会里的单身弟兄姊妹呆在一起,听听他们对自己经历的看法。牧师应该认真对待圣经的呼召,“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拉太书6章10节)。了解如何更好地为教会中经常没有被服侍到的一群人服务,将是一份真正的礼物。
这不仅是对牧师的呼召,也是对每一个把教会称为家的人的呼召。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你已婚,你可以如何帮助单身信徒让他们的想法被众人听见?寻找你教会里的单身信徒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看法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开始。我真的相信教会能在支持和接纳单身人士方面做得更好,我更确信这么做我们一定不会后悔。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着手去做一些事情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