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家庭

我们家经过水火,却到丰富之地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郁青

 

有这么一个说法:基督徒是第一代最忠心,后面是“一代不如一代”。从小在教会长大的我,其实也有点儿认同。

我的爷爷奶奶有着单纯的信心,而我的父母也是将我们交在主里的。虽然如此,家里也是免不了软弱和争吵。

小时候牧师来家里探访,我总是觉得别扭和不自在,看着平时在家吵架的爸妈在牧师面前聆听劝勉,又那样温柔地祷告,总觉得怪怪的。

后来稍大一些进入叛逆期,我和我姐也就“加入战场”,家里常常吵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家和别的不信主的家庭其实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更加不和睦。冲突、矛盾、争吵,充斥着我的青春期。叛逆期有叛逆期的争吵,开始寻求信仰后还是有争吵。

我在中学期间开始真正认识信仰,开始火热追求,而妈妈因为担心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开始反对我花时间参加教会活动。为此又是另一段拉扯。

面对自己的孩子叛逆是特别苦恼的;但自己的孩子因为认识了信仰就变得骄傲看不起父母更是心累。

当时的我自认为学习了点知识,就开始不满意父母对我的教养,认为他们没有“按主的教训教养我”,他们圣经知识不够,对主不够敬虔,像过着双面人的生活。

我的骄傲使我不尊重我的父母,本质仍旧是悖逆,但这回是挂着敬虔的旗号,评判我父母。

这样的时候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妈妈在我叛逆期结束不久后就过世了。妈妈过世这件事在我们家是个转捩点。

爸爸当然非常难过,并且开始有些忧郁,意志消沉。当时我和姐姐正是离家上学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他在孤独中常常是无所适从。

 

 

姐姐开始暴饮暴食,不爱社交,她不明白上帝为什么把妈妈接走。她曾说如果魔鬼当时来和她交换妈妈的性命,她也许会答应。

而我进入到新的环境,世界的价值观开始涌向我,为了逃避妈妈过世的伤痛,我开始麻木自己的心,在男女关系中堕落。

我们家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随着妈妈的离世,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黑暗中。“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匾还挂在我们家,但那也仅仅只是一块牌匾。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逃避痛苦。

我们此刻最需要彼此,却也最不敢面对彼此。因为只要聚在一起,那空着的位子,那三人的碗筷就会刺眼地提醒我们——这里少了妈妈。

我们以为上帝忘记了,遗弃了我们,但祂其实正在带领我们经过水火。为了彻底改变我们家,祂要揭开那些表面的虔诚,让我们直面我们生命中的问题。并且,要迫使我们真正寻求祂。

于是,爸爸开始认真看待信仰,他开始不只是认识关于上帝的事,更是认识上帝自己。

而我也在另一座城市被上帝找回,为我过去的罪流泪悔改。我和爸爸,在基督里,在泪水中被安慰、救赎、饶恕,并且在爱中完全了。

我们开始学习去爱对方,我敬重并听从他,他带着父亲的权柄爱和领导我。我们开始彼此分享,并且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今天,当牧师再次来探访,爸爸不再扭捏和不自在,而是带着感恩和敬畏的心谈论祂所认识的上帝。我甘心坐在他的脚边聆听他,并且一同接受牧师对我们的劝勉。

然后,我们听从了牧师的劝勉,开始了第一次的家庭礼拜!也许爸爸对圣经知识、对神学还是不太熟悉,但当我们一起唱诗、读经,祷告,我知道圣灵在我们当中。

“基督是我家之主”这句话不再是一句无意义、或是讽刺的话,因为爸爸正在用他的生命见证他所认识的这位上帝,是信实可靠的。而我知道,也愿意跟从。

“祢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祢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诗篇66篇12节)。回望过去,有许多时刻我至今想起仍觉得疼痛,有些回忆是我们家这辈子都不想记起的。

那些曾经的伤害、失望、破碎并没有轻飘飘地就过去了。它们仍旧在记忆深处,时不时挑起伤痛。

但是爸爸告诉我,我们的生命在于上帝,并且我们要将自己交托给我们家的主——耶稣基督。

经过水火必然是痛苦的,但我相信每向着祂前进一步,那些沉重的回忆就会轻省一些。祂的光会安慰和治愈我们,祂的爱也会在我们中间,使我们能够学习去爱。

我期待,将来那一日我们能在天上与妈妈团聚,诉说我们主的恩慈如何领我们到丰富之地,就是那永远没有痛苦和泪水的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3点建议助你解决家庭矛盾(有声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译:Abby,中国

有声中文:杨澜,中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家人刚结束一次周末冲突。别误会,我和我的家人都很爱彼此,希望把最好的给对方。只是有时候,骄傲占据了我的心,相比家庭关系的合一,我更想要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这个周末,我自认为能比父亲把事情做得更好。

那是一个星期六晚上,和往常一样,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买单之后,我就沉溺在自己的想法中:为什么父亲不主动为晚餐买单?为什么他不主动为我们的餐桌找椅子?最重要的是,难道他不记得小时候因为我没有这么做而责骂和打我屁股吗?我感到愤怒,让他跟我道歉,像20年前他让我道歉一样。然后我们回家了,路上一句话也没说。

作为一个写歌的人,我刚刚写了一首歌来提醒自己,我是天父的孩子。但在录制样带之前,我突然意识到,对于在地上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我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谁是对的并不重要。我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并自认为比他强。这种傲慢的审判心态,从来不讨主喜悦。

我想到了罗马书12章,这是我最近在灵修时读的经文。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写到关于教会合一的建议,我发现了三条解决冲突的准则,而且对于家庭内部冲突,这三条准则也适用。

 

1.以上帝看我的方式看别人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要从上帝那里而不是世界上获得智慧。当世界告诉我们“应当只在乎你自己”的时候,上帝希望我们用谦卑的心而不是自我保护来回应。

我想起了耶稣的例子。在我还悖逆耶稣的时候,祂就已经为我死了。那么我又是谁,怎么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凌驾于我的父亲之上呢?父亲和我都是因着恩典蒙拯救的罪人,正如葛培理所说,“十字架脚下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这意味着我必须把父亲也看作是上帝正在改造中的人,并用上帝给我的我不配得的恩典来尊重他。

罗马书12章3节总结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看得合乎中道。”上帝所喜悦的更新的心灵里容不下自私的骄傲。

 

 

2.持守美善

 

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有时对我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我很难忘记父母对我做过的错事(但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呢?)罗马书12章9-10节说:“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在这种关系紧张的时刻,我很难看到父亲的优点。但他在我的生命中为我做的事,比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只因为我不记得他为我所做的牺牲,并不意味着这些牺牲不重要。

对我来说,“彼此推让”的一种方式就是“持守美善”——上帝要我鼓励我的父亲,认识到他身上的好,就像上帝通过别人提醒我,我的事奉是如何有成果来鼓励我一样。我越多让圣灵提醒我他人和所处景况的好,感恩心就越能战胜我批判的想法,帮助我赢得感恩、互相建造并最终荣耀上帝的家。我意识到自己如何尊重在地上的父也显明了我如何尊重在的天上的父。上帝要我尊重天上的父,也尊重地上的父,看重两者都胜过自己。

 

3.选择和解

 

罗马书12章结尾说,“不要自己申冤……听凭主怒……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章19节上,21节)

知道我和爸爸两个人都有责任并不能让我的行为变得正当,因为我永远没有审判权。当父亲没有遵守他先前所教导我的(犯了双重标准的罪)时,我深陷在沮丧和失望之中,几乎到了愤怒的地步。我允许对父亲的不敬之情在脑海中蔓延。

但这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祂没有让我们以罪恶的方式来处理罪恶(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并带来更大的罪),祂知道这个负担对我们来说太重了。相反,上帝要求我们把这个渴望交给祂,让祂来治愈我们。只有祂最懂得如何公正地对待罪恶。祂将清空我们心中的仇恨和分裂的想法,把对他人的爱放进去让我们去与他们和解。当我们以善待那些冤枉我们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对抗邪恶,并让上帝以祂完美的方式和在祂的时间点来处理罪恶。

上星期六晚饭后,我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忽略我带给父亲的痛苦,继续录制歌曲样带(感觉自己像个伪君子),要么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向他道歉。

我知道如果冲突得以解决,那晚上我俩都会睡得更好,所以我选择了后者。我鼓起勇气在父亲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和他坦诚相见。我说了对不起,还与他分享,对我来说,忘记童年时期他对我说的话,是多么的困难。然后我问他下次我能做些什么使情况好转。谢天谢地,父亲接受了我的道歉,甚至为此感谢了我。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已经卸下了。

说对不起很困难,但却如此值得,因为我知道与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保持良好的关系比任何错置的骄傲和立场“正确”都重要得多。也许我很擅长赢得争论,但我的自信心不在于此。相反,我的自信在于我是我地上父亲的女儿,最终也是天父的女儿。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无法释怀的伤痛(有声中文)

作者:Hazel Casimier,美国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她把最近的消息告诉了我。
 
原以为指控阶段已是过去式了。原以为时间已够长,祖母会放下对我的一切不好的看法。原以为或许有一天,最好是尽快,我们之间伤人的话语与关系进一步的恶化会结束。
 
如今,我“偷了她一件毛衣”的故事,又一次被传给另一个世交。然后,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对此感到很痛心,把钱留在了祖母的圣经上。确切的说是一张100美元的钞票。现在,我再一次听到了她指责的话,这些话直刺我心。
 
最新的指控重新撕裂伤口,我大声笑了起来,不是因为故事有趣,而是因为我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我笑,因为我知道这一切所说的都不是事实。我在那些给我讲起这个故事的人面前笑,但我知道这只是自己对痛苦的一种掩饰。我痛苦祖母会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她如此扭曲地笃信一切。
 
我笑,但内心却希望和祷告一切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笑,因为我知道,从她嘴里流出的话源自她很久以前经历的某种痛苦,这与我无关。我只不过正好是那个倒霉蛋,成了她情绪和痛苦的出口。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每一次,它都会再次影响我。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质疑自己:“我做了什么让她对我有这种感觉?”“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她不想和我有任何关系?”“当这种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的时候,为什么我还要为此祷告?”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多年。过去,我任凭它占据我心灵的重要部分,严重影响我的情绪。很多次,我没有食欲,无法睡眠,哭成泪人。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关系会是这样的。
 
上一次见到祖母,是在哥哥的婚前单身派对上。我想和她聊天,她甚至都不看我一眼,更别提和我说话了。她不再记我的生日,好像我已经完全不在她的生活里了。可悲的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几百英里之外,她就住在我们的前院。
 
我想走过去,也多次接近她家。我也想过写一封信给她。我为此祷告,至今仍在祷告,要采取什么步骤,以及我们的关系是否会再好起来。
 
每次我快要去的时候,我就意识到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我每天能做的就是祷告和信任,在适当的时机,上帝会怜悯和修复我们的关系。
 
相信上帝会医治和修复
 
日子一天天过去,尽管我看不到任何实质上的改善,但上帝微妙的迹象使我确信,一切都在祂的控制之中。去年,无论我去到哪里,罗马书8章28节都在黑暗中闪耀。上帝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人得益处,即使看起来不是这样,即使说不通,即使现在很痛。
 
慢慢地,我开始明白上帝不想让我为这关系担心,焦虑或难过。我渴望得到一段属世的关系,但祂吸引我与祂建立更深的关系。
 
祂不愿我去想或质疑祂在做什么,祂只让我单单的相信祂,专注于祂,而不是我的挣扎。
 
那个周一晚上,我出去跑步。我不再沉湎于其中的情绪,而是转向了祂——那个了解我的内心和挣扎、知晓一切已发生和将会发生之事的上帝。
 
我一步一步向前,每跑一步就念耶稣的名字。我不知道该怎么祈祷,但我问上帝当我经历这些的时候祂在哪里。我休息了一会儿,当太阳透过玉米杆上的穗照射过来时,上帝提醒我,祂就在那里,祂无处不在。祂一直与我同在,现在也不会缺席。
 
那天晚上晚些时候,我翻开圣经,恰巧是《约伯记》。我读到约伯如何被剥夺一切,他仍赞美耶和华。我们不是也应该这么做吗?当然,事情可能不同于我所希望或祈祷的,但主仍在里面,因此我要赞美祂,在我生命中不断创造美好。
 
赞美上帝,不沉湎于痛苦,这是每天的选择。
 
这需要一种力量,一种只有上帝才能供应的力量。这是我必须孜孜不倦,自觉地,热情地追求的东西。
 
当艰难的日子来临,我渴望那种自小就渴望的关系时,我必须有意识地选择专注于上帝的计划。有时需要不断地说出祂的名字来回应这一路走来祂给我的祝福,我相信有时看起来说不通,但祂填补了空白,并以祂知晓我内心需求的方式提供帮助。
 
无论你曾经经历什么,正在经历什么以及未来还有经历什么,握住祂的手并信任祂。不要让痛苦、恐惧、怀疑或遗憾占据太多今天的时间。每时每刻都有其独特的美,而祂也不会任其作尘土。祂可以将灰烬塑造成你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杰作。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浓情蜜意

我就不能既跟随耶稣又同时把父母给爱了吗?(有声中文)

作者:Chen Pei Fen,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你看看你做基督徒给家里带来了多大的冲击。你连祖上的传统都不要了!家里人心聚不到一起,你父亲觉得自己好失败。”

母亲很生气,试图说服我放弃我的新信仰。从她的话里看得出来她很难过。父亲虽沉默不语,心碎也写在了脸上。好几天他都睡不好觉,因为他的女儿背叛了家族传统,去追随“外国”的上帝了。

那一年我15岁,刚刚接受耶稣做我生命的救主。决志时,我心中充满喜乐,知道这意义非凡。然而此刻,我却面对一场大风暴。父母的伤心失望也让我很心痛。

母亲的百般劝说让我觉得自己非得在耶稣和父母之间做出选择不可。如果我想听从父母,不让他们伤心的话,就意味着我要放弃自己的新信仰。但是我就不能既跟随耶稣又同时爱父母吗?

相信应许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新加坡华人家庭,父母都是客家人。和许多华人一样,我们从小就祭拜各种神明,烧香祭祖,供奉死后的祖先。

在这种传统中长大的人如果做了基督徒,不仅会被看作是抛弃传统信仰,更会被认为是背叛家门,给家族抹黑,因为他追随的是外国宗教,效忠的是外国的神。

但当我决心跟随耶稣的那一刻,这些好像都不重要。当时我关心的只是相信耶稣是否是件正确的事情。我心中一直有很多疑问:“我是谁?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世界如此混乱,有解决的办法吗?我死后会怎样?”而基督教似乎给出了全部的答案。

这一切都是从我的一个基督徒朋友Veronica向我传福音开始的。她和我分享她在圣经中所学到的东西,也邀请我参加布道活动,并给我看一些经文,像是约翰福音3章16节:“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尽管我对人生充满疑问,但我那时的生活其实还算不错。我的家人很爱我,朋友们也都很喜欢我,我成绩优异,体育也很棒。我并不觉得我需要上帝。尽管基督教解答了我对于人生的困惑, 但我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委身于耶稣。

然而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内心觉得无比空虚。于是我开始祷告,我说“上帝啊,如果你是真的,可以向我显现吗?”

不久后的一个周六下午,我正准备去买冰淇淋,一个陌生人拦住我问是否可以跟我分享福音。出于礼貌,我同意了。那会儿,我已经听福音听了无数遍,都能背诵出一些经文了,然而那一天不一样,当她与我分享约翰福音3章16节时,我的心像被击中了一般。

我相信那一刻,圣灵触摸了我。约翰福音3章16节的真理从我的头脑进入到我心里。突然间,我明白了这节经文的含义。我的眼睛仿佛被打开,看到上帝“如此爱”的“世人”也包括“我自己”。我感受到罪的沉重、我的不堪以及我多么地需要耶稣。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为我上十字架,并且为上帝这么爱我感到感恩。

真理光照我的那一刻,我开始大哭,完全停不下来。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是个罪人,并且感激上帝原谅了我。那一天,我认了我的罪并接受耶稣为我个人的救主。

然而喜乐很快被恐惧淹没,当我想到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时,我立刻意识到父母会如何想以及他们会怎么反应。“我这是做了什么?他们要是发现了,会说什么呢?”

不过这位女士安慰我说,成为家中第一个基督徒在属灵里意义重大。她提醒我保罗和西拉因着一个神迹逃脱了监狱并向狱卒传讲福音的事情(使徒行传16章30-31节)。当狱卒询问“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当然,保罗和西拉并不是在讲单单狱卒自己相信了上帝,他一家人就都得救了。救恩来自每个人各自对上帝的回应,不能转移也无法传给下一代。但是家庭中如果有一个成员决志信主了,福音在这个家庭就有了立足点,这就为其他家庭成员听到和见证福音打开了一扇门。

这些经文给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会认识上帝。我要抓住这个成为我们家族福音信使和为福音做见证的机会。

不过首先,我必须面对他们的拦阻。

直面挑战

起初的几个月,我对新信仰只字未提。我不敢说,因为我知道告诉父母的后果。我也不敢去教会,但通过祷告、读经、在放学后与基督徒朋友聚会查经,我在灵里愈加坚强。每天早晨,我也会祷告和读经,但之后便会将圣经藏起来以防被发现。然而,好景并不长。

一天,我忘记收起桌上的圣经,结果被父亲看到了。我的父亲是个传统的华人家长,因此他并没有直接质问我,而是让母亲问个究竟。不久,她找到我,直截了当地问:“为什么你桌子上会有一本圣经?”

除了承认我是基督徒,我别无选择。母亲无言以对,只是失望地摇着头。接下来的几天,似乎风平浪静。父母什么都没说,但我可以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我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几天后,父亲递给我一封他的亲笔信,什么都没说就去上班了。信里写到他对我成为基督徒的决定感到又失望又难过。他谈到自己没能守住这个家很失败,以及我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指出“一个家庭怎能拜两个神呢?”

父母相信对家族神明的忠诚能带给我们平安、和睦和保障——这些是父母最希望我们能拥有的。但现在,我离经叛道地跟随耶稣会震怒那些神明,并危及整个家庭。

那天下午,母亲和我坐下来,谈起这封信里的内容。这一次,她明显很不高兴,她告诉我:“你爸这几天都没睡好”,随后她提高音调,“他心烦意乱,觉得自己很失败,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真是不孝啊,我们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就这么报答我们吗?”

我没有反驳她也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默默地听着。也许母亲开始的时候还期盼我能改变想法,但我的缄默让她彻底失望。我回到房间,思考着妈妈说的话,并寻求上帝的帮助。

“天父”,我心情沉重地向祂呼求,“我好伤心,我伤害了我的家人,求你坚固我的信心,我知道你是真神,求你给我力量支撑下去。我该怎么做啊?”

我左右为难,感觉被迫在上帝和父母之间做出选择,而两者对我都十分重要。父母让我离开这个“外国”神,而我知道我不能这么做。但与此同时,我不希望父母觉得我背叛了他们。

耶稣在路加福音14章26节中谈过这个问题,“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耶稣并不是让我们去恨家人。祂是让我们衡量做门徒的代价,并思考自己是否准备好跟随祂。耶稣真正要问的是:你跟随我的决心有多大?你愿意将我置于你的家人之上吗?你愿意为我放弃你珍爱的一切,甚至舍命吗?

面对这个挑战,我扪心自问,我下定决心跟随耶稣了吗?我愿意为了祂而面对父母的不满吗?我应该如何协调和“平衡”对耶稣和对父母的爱呢?

信靠中得安慰

我希望能得到从主而来的清晰指示,好去回答我的父母。然而祂给我的指示就这一句:“做祂的见证”。

这个回答给了我无比的安慰。似乎上帝肯定了我跟随祂的决定,而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将我的领受和家人分享。我面对的并非是在家人和耶稣之间做选择,而是和家人分享耶稣的爱。

路加福音6章39节强调,只有我们先认识和理解真理,然后才能和他人分享。耶稣说:“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除非我们能肯定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否则我们是不能带领他人走向正道的。

这节经文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现在我已经发现了真理——耶稣是唯一的救主,我可以带领全家人走进这段信主的奇妙旅程了。而带领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爱和尊重他们。我要透过我的言行,让他们看到耶稣是世界的救主。

此文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