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改变

活着的证据 (有声中文)

作者: Mike Wittmer

翻译:漱翎,中国

语音播读:Jojo,中国

读经:  路加福音19章1-10 节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加福音19章9节)          

如果有人被绑架,他的家人一定会要求绑匪提供人质“活着的证据”,否则就拒绝支付赎金。这个活着的证据可以是一通电话或者一段视频,以此证明他们的亲人还活着。真正的基督徒则体现出另一种“活着的证据”,证明在基督里他们的生命已经被改变。

撒该在遇见耶稣之后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新生命。他本来是那一地区的“税务总长”。也就是说,他收取本国同胞的税款,中饱私囊为自己牟利,再把剩余的部分交给罗马帝国。他“变得非常富有”,因为他很擅长自己的工作(路加福音19章2节)。他遭人鄙视,但是耶稣并没有鄙视他,因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节)。耶稣正是为了撒该这样的人而来。因此,当耶稣看见撒该在树上时,就主动提议到他家去吃晚饭。(路加福音19章5节)

周围的人都抱怨说撒该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罪人”,撒该自己也没有否认(路加福音19章7节)。撒该的确是个“罪人”,但在那之后,“罪人”不再是他的代名词。当撒该承诺拿出自己一半的财产分给穷人,并且自己若曾经讹诈过谁就四倍偿还的时候,他表现出了真实的悔改之心(路加福音19章8节)。耶稣鉴察也知道他的痛悔之心,就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加福音19章9节)

当我们为自己的罪悔改,并相信耶稣的时候,我们就得救了。而悔改的一个证据就是偿还我们所亏欠的。当我们能够弥补自己的过错时,我们这么做了吗?信心的证据就是愿意牺牲自己。我们对耶稣的信心能够激发我们牺牲自己,服侍他人吗?

耶稣按我们的本相接纳我们,但是因着祂深爱我们,祂不愿意我们一直都保持着罪性的本相。耶稣对我们的改造可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每往前一步都是我们在基督里“活着的证据”。

延伸阅读:阅读彼得后书1章3-11节。彼得说我们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有哪些标志呢?

思考应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证据表明耶稣改变了你呢?有哪些品质可以让人在你身上看到基督和祂的道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当我改变自己的祷告后,生命从此大不同(有声中文)

作者:Claudya Elleossa,印度尼西亚
翻译:Patty Song,中国
语音播读:美君,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发现我们祷告通常是这样子的:我们常常求上帝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做工。

我总是听见人们祷告求上帝介入他们的工作、学习、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等等。

我也不例外。我的祷告通常是“上帝啊,请在我的生命中动工”——直到我在一个主日听到了一篇讲道信息。

那天,牧师讲到我们明白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是多么的重要,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心。尽管大部分时候我的祷告听起来既谦卑又顺服,然而,实际上,我的行为却表明我的生命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自己是主角,上帝只不过是我邀请的客串演员。上帝明明是我生命的主宰,而我却在祷告中把祂放在了一个辅助的位置。

圣经提醒我们,我们受造是为祂的荣耀(以赛亚书43章7节)万物都是祂的仆役(诗篇 119篇91节),并且“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耶稣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以弗所书2章10节)

上帝是我们生命的所有者——祂应该是主角。无论我们能否“感受”到祂的存在以及是否选择让祂参与其中,祂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永远不会离开。只是我们灵性的迟钝会让我们感觉不到祂的存在。认识到这些,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祷告词。

我不再祷告求祂与我同在,而是祈求祂帮助我能够意识到祂的同在。

我不再要求上帝按着我心所想去成就,而是祈求祂帮助我,让我能够按着祂的旨意而行。

我不再请求上帝来为我成就什么,而是祷告求祂让我能参与到祂的事工和计划中。

有趣的是,在我改变了自己的祷告词以后,我发现上帝很快回应了我的祷告,尤其是那个我问上帝我如何能参与到祂计划的祷告。没过多久,一个我素未谋面的人联系我并且提供给我一个为某个事工写作的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帝回应了我的新祷告让我异常欣喜。

现在,我在为一个青年事工写作来侍奉上帝。因着祷告的改变而带来的美好结果实在太让人惊喜了。

诗人说到:“以耶和华为乐,祂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篇4节)。真的,只要你让上帝成为你生命的主宰并且按着祂的话语祷告,凡我们所愿的,祈求,祂就给我们成就。(约翰福音15章7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我真的能改变世界吗?(有声中文)

作者:Tay Boon Jin,新加坡
翻译:雨后晴思, 中国
语音播读:美君 , 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50句鼓励人改变世界的名言”
“153句关于改变世界的金句”
“一个人的力量”

如今,像这样鼓励人们改变世界的网站不胜枚举。最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出自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 他说,“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世界,每个人都应当去尝试。”

尽管大多数时候这些引言没有给出上下文,但不难理解它们在说什么。 贫穷、战争、犯罪、歧视和肆意破坏环境,这些还只是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长期问题中的一些。

人们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似乎太过庞大和复杂,而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也过于巨大。因此,“我能改变世界吗?”这句话成了空谈,无法实现。

当然,我们都读到过一些个体是如何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然而我们可能很难相信,我们自己也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

问题的根源

如果从上帝为我们描绘的宏观蓝图来看,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面对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人能够真正而永久地改变这个世界。堕落的世界让人们的努力徒劳无功;罪一直在持续影响着我们。事实上,我们每个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对现今的问题负责。

而上帝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主耶稣基督。上帝爱世人,祂差遣独生爱子以羞辱的方式来到世界,为我们受罚(约翰福音3章16节)。如果上帝有解决方法,那么我们唯一能够真正做出的改变,就是用所传的道和生命的见证,把人带到耶稣面前。

当上帝重塑我们并把我们带回到祂的面前时,我们对世上生活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一个人可能依然贫穷,但他不会再以所拥有的财富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了。一个人可能居住在战乱地区,但他相信上帝会保守他内心有平安。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是真实存在并在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的。也不是说基督徒要拒绝所有形式的社会公益和人道主义工作。只是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做事的动机。

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31-40节教导的:“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教导祂的门徒们应当以非常实际和具体的帮助,来回应这个世界的需要。然而耶稣这么说并非是出于期望门徒能改变世界。相反的,他让我们去服侍别人(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人),是希望我们通过服侍他人来服侍耶稣祂自己。 耶稣的教导应当成为我们行善的动机。我们应当活出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生命,这样世界也会被耶稣吸引。

当我们回顾那些信心伟人的生命时,我们看到无数上帝的仆人离开家园去国外传播福音。他们这么做并非是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乃是因着上帝的呼召。有些人至死都未见到福音的果效;有些人甚至为传福音而舍命。

最近,上帝给我机会去另一个国家帮助那里的一个贫困社区。从第一次接触他们,我就开始思考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一堆想法涌入我的脑海:减轻贫困,让孩子们都可以去上学并完成学业,引导青少年找到清晰而美好的人生目标,甚至为成年人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都是很好的目标,但我很快意识到它们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为自己并不能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而失望。

然而这时我想起了耶稣的话:即使是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一点点努力也绝不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开始考虑如何帮助到每个个体: 我为穿着拖鞋上学的孩子们提供鞋袜,为早上太饿而辍学的孩子提供早餐,为失业的父母提供工厂空缺职位的信息。

当他们为我在这些问题上消除了他们的忧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而感谢我时,我就借此机会向他们传讲上帝才是那个供应者。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会和我一起感谢上帝。

因此,让我们继续努力为别人提供实质与精神方面的帮助吧。让我们真心地相信上帝会做成使百姓成圣的伟大工作,并使他们的生命更加荣耀祂。最后,也让我们被这个真理激励:当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上帝会恢复世界的完美!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起来庆贺)

耶稣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奇妙的改变(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谢琼葶,台湾

语音播读:安安,香港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家庭很平凡。对于信仰,就是固定节期的拜拜。说是真信,倒也不尽然,毕竟平时生活与神明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抱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只要努力就有收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是我们家的座右铭。这样的信念伴随着我长大,虽给我不小的压力,但当它带来美好成果时,过往的痛苦便烟消云散。就这样,我考上自己理想的科系——台大物理系。然而,在那里,我的信念开始动摇了。我发现这世上真的有一些“不论怎么努力就是达不到的事情”。我努力的学习,维持着看似不错的成绩,但其实,对于很多的物理概念,我都似懂非懂。不久,我在大学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大二下学期全部爆发了。球队内的管理问题、课业上学习的挫折、人际方面的孤独感、与父母在情感上的疏离……如洪水猛兽一般向我直扑而来。一个夜晚我走在宿舍的阳台上,想起大一时班上同学的自杀……虽然自己曾承诺过绝不会做傻事,然而当下的我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Untitled

就在那一晚,高中好友与我谈到了她的信仰——耶稣,并告诉我祂爱每一个人,包括我。那时的我并不相信。有一位神喜欢我,并且爱我,这怎么可能?!然而隔天我还是答应她去教会聚会一次。那次的聚会是一位学姐的见证分享,她的经历与当时的我十分相似,让我不禁想要试试看认识这位上帝。因此,我在期末考时跟上帝做了个祷告。我说:“上帝哪,我真的不太认识祢,我也觉得自己没有把书读好是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不求祢让我全部及格,但我请求你让我考试时不要紧张,平静安稳地度过期末考就好。”

一个礼拜很快的过去。某天,我想起自己曾向上帝如此祈求过时,我被震慑住了。因为我是个非常容易紧张的人,有充足的准备尚且如此,何况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没把书都念完就上考场,然而,那真是我生平有史以来最不紧张的一个礼拜了。

我面临一个关键的决定:“要相信这是出于上帝,还是出于自己。”同时我也知道这个选择,将带领我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自夸而夺取他人的功劳已是相当不可取的行为,何况是上帝的荣耀呢?因此我对上帝说:“这是祢做的。我知道祢存在。”就这样,我开始认真的面对这个信仰。

我的母亲曾警告过我绝不可信基督教。信仰的第一年,我藏得很好,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升上大四的暑假,母亲发现我是基督徒的事实。

家中连续好几周的冷战和低气压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妥协了,答应母亲“只主日、不受洗、要拿香”的三个要求。回到北部,我的样子让教会的小组长感到担心。经过好一番努力,我才决定再次仰赖上帝而非倚靠自己,重拾过去积极寻求上帝的生活,对上帝的信心也持续成长,直到寒假的来临。

到了春节,我要面临拿香的试探。但那次,我下定决心再也不拜偶像。除夕前的某个晚上,我鼓起勇气对妈妈表示希望自己这次过年可以不必拿香拜拜。妈妈突然勃然大怒,,爸爸也对我十分不满。我想逃离家中,却又害怕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我唯有不断地祷告。

母亲要我在上帝和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面对这个问题,我只能沉默。一切是发生得这么快,母亲愤怒的赏我巴掌、父亲要我回房间收拾行李并滚出家门……家里的大门在我面前关上,我赤着双脚,离开了生活了将近22年的家。

起初,我常常哭泣。随着眼泪慢慢变少,我以为自己正在修复中,却没注意到自己的信仰开始在很细微的部分变质。首先,我无法大声赞美上帝。如果遇到很欢乐的诗歌,我脑中便会一片空白,因为歌词中对上帝的描述与我的经验完全不符合;如果遇到很委身的诗歌,像是“不论要付什么代价…”这类的歌词,我便会感到愤怒和不屑。因为我不觉得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什么叫做“不论要付甚什么代价”!我开始无法与人有深度的信任,认为所有人都会离开我。

很多人听到我的事情之后会觉得我很爱上帝、愿意为祂舍己。而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因为爱上帝而打这场家庭争战。然而我却不感到喜乐,事实上,我充满了愤怒!

“上帝为什么要让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为什么祢不愿意帮我?!”

我的生活开始进入一种微妙的混乱。我仍继续工作、读书、服事,甚至关心人,但我与上帝没有亲密的关系,对祂的话语也不渴慕。

然而,上帝都看见了。

不久,我参加了一次营会。营会上,我遇到了来自台湾各地的青年基督徒。这让我发现原来上帝的国度远超过我想象。一些用我原来教会的标准来看是不顺服上帝、不认真对待信仰的人,却在相处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上帝积极的寻求。原来各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服事上帝!此外,在营会提供的辅导室里,我有机会与一位辅导谈起自己心里的伤痛。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他却能够看穿我心底的想法,甚至是我自己无法开口说出的话。在谈话中,我感受到了上帝的接纳。这位辅导又推荐我读一本属灵书籍。书中,我发现过往我在信仰的最大错误在于,我努力想当个好基督徒,胜过去体会上帝的美好与慈爱。我仍旧用原本的价值体系——赏善罚恶与罪有应得,来面对耶稣。对于基督信仰中最核心的信息——饶恕与恩典,我只是知道,却不曾体会。原来,我始终没有真正的经历到“好消息”。

上帝的工作没有随着营会的结束而停止,而是全面性地展开。祂把一位可以彼此完全坦承的属灵伙伴放在我身边,也带领我来到现在的教会,让我拥有全新的团契关系。上帝也悄悄地改变了一些亲戚的态度,使他们渐渐会主动邀请我回家聚餐。虽然家人的态度仍然强硬,但我可以慢慢感受到被家族重新接纳。透过大量阅读属灵书籍,我的生命更是汲取到得以重新开始的重要养分。

随着祂更新了我对祂的认识,我更深地明白上帝的真貌是如此的美好。原来祂并没有把我丢在水火之中,而是与我同经死荫的幽谷。祂并不是我所以为的充满规则、条件、严厉的主,而是用自己的美善吸引我想要更像祂,且在我无能为力之处为我加添力量。以前每当事情没有照着计划进行时,我总是愤怒又焦虑,对自己失望对别人生气,使得事情变得更糟。但渐渐地,我学着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仍心平气和地做该做的事。我会尽可能赶上进度,但内心却不是匆匆忙忙的,而是“耶稣,你知道我正在努力,请帮助我”、“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上帝仍旧掌权,祂会陪我一起度过难关”。

我越来越能够用孩子的心态来面对上帝。遇到困惑的事情时更常向祂寻求帮助,相信我的未来都在祂手中,我不需太担心。当遇到诱惑时,我心里则会想:“我不想让天父爸爸对我失望”。当我去做对的事情时,以前会觉得“我真棒!”当然这也是真的,可当我跟上帝的关系更亲密时,我第一个冒出的想法是:“我相信上帝喜欢我这样做。”

这一切改变有多么的奇妙,简直无法言喻。但我还要说,这一切都是“祂”做成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与接受。我虽仍在修复与成长的过程中,家族也还尚未被上帝得着。生活中仍有各样的压力,对未来也不是很有信心。可我知道,上帝不曾离开。以前没有,未来也不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