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旅行

人人都指点江山,我如何保持清醒?(有声中文)

作者:Mikaila Bisson,美国

翻译:Anna,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快回家。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熙攘的人群,我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所以你回家会很安全。其实我们挺担心你的。”

 

“这个周末你真的要开车去北部吗?你知道我们必须居家隔离吗?我不知道你的家人怎么看,反正我们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所以我们采取保持距离、自我隔离等防护措施。”

 

“呆在家更安全。但能否去你经常去的度假屋?去另一个州行吗?我还需要向工作单位说明我的行踪吗?回来之后我要隔离多长时间呢?这个夏天将要举办的那些婚礼怎么办?10人或10人以下的小组可以聚集,但还是在家待着安全,最好带着口罩。”

 

翻看着脸书,我看到朋友们的帖子,“这个没有任何计划的领导人真是愚蠢,居然一直封州!”“这个领导人(同一个)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应该延长封锁期直到病毒消灭!”取消关注。取消关注。取消关注。

 

各种观点和声音狂轰乱炸,令我应接不暇、犹豫不决、无助苦恼。

 

无论我转向哪儿,人们都在表达不同的观点,没有人知道哪个观点最优或者最对。我要听从建议呆在家里隔离,还是违抗州政府的命令去看望几个月未见的家人和朋友呢?我要听从朋友或者家人的意见吗?——他们也都是为了我和我的心理健康好。如果我顺从政府官员,是不是意味着我失去了其他人的尊重?我应该摒弃自己的观点来迎合周围人吗?

 

我们如何才能自信地做决定来应付目前的处境,同时保持理智清醒、内心平安呢?面临不断冒出的一系列问题,我用下面的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冷静,安稳在主里面。

 

1.支取信心

 

周围各种声音只传递了一个响亮而明确的信息:无论我做什么决定,我是无知的,不能做出令所有人满意的决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圣经中,上帝一再地、明确地告诉我祂把我造成什么样子(肯定不是无知无能的)。以弗所书2章10节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提摩太后书1章7节说:“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认识到这些,记得自己是在基督里被造的,被赐予能力的(这是上帝的话,不是我说的),我就能相信无论我做出什么决定,我在基督里的身份是确定的。我能拒绝相信这个世界推给我的自我怀疑,接受上帝的话语,认同上帝把我造成的样子。

 

2.操练能力

 

有时我会忘记,上帝创造了一个聪明、强壮和独立的我,能够做出明智稳妥的决定。我在生活中一直企图取悦他人,却忘记了上帝赐给我了能力。祂给了我能力来收集信息、问一些深刻的问题并明白他人的观点,利用已有的信息最终做出最好的决定。

 

即使这样,我也不用过度紧张,当我不断地被上帝的教导引导,不断地学习时,我还可以第二天再修改所做的决定。

 

3.抓住希望

 

每当想起过去这段时间的隔离,期待着能有更多自由出门,我们不免会很苦恼——这是一段充满恐惧和不确定性的时期。我很喜欢回忆在旧约中,挪亚和他的家人是如何被上帝纪念的(创世记8章1节),祂拯救了他们脱离洪水的危险。他们在方舟中被隔离,成为世上仅剩的人类。但是当鸽子衔着橄榄枝回来时,这是一个征兆,方舟被隔离的日子要结束了——上帝在洪水中保护了他们。

 

上帝也看顾我们——祂会在这场全球瘟疫中保护我们。当我们和所爱的人在户外,或是在我们家里临时的禁闭所工作时,我们都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工作,提醒自己上帝过去和将来都将与我们同在,上帝在我们的绝望中给我们盼望。这些真理告诉我们上帝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平安和对未来的确信。

 

即使这些方法能帮到我,但我也总会担心周围人不尊重我的决定,或者那些决定会让我的友谊步履维艰。但是,从上帝而来的这些有用的提醒带给我的平安住在我里面时,我就能自信从容地与人沟通,甚至与那些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交流。

 

这个世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种族仇恨、肢体冲突,气候变化,等等——我们要处理各路纷繁复杂的声音。所以当我们把信息分类企图弄清楚真相时,让我们记得我们的价值、能力和最重要的——希望、应许和上帝赐下的平安,祂将这一切都赐予我们了。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多彩的世界

2019年的第一场旅行,让我收获了盼望和异象(有声中文)

作者:Cindy,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Melody,加拿大

新年伊始,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制定什么新年计划,而是过了一个长长的假期。近年来,休学旅行、辞职旅行成了热门的新词汇,也成了越来越多人崇尚的生活方式。许多实践者在网络上“晒”出漂亮照片,也经常看到诸如“青春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这些充满“文艺气息”的励志话语,几乎被大家奉为至理名言。

我和家人也在“旅行”,更准确地说,是在泰国清迈短宣。当然我不应该将短宣和旅行等同,不过短宣在很多方面确实满足了旅行背后的渴望。

 

放空是为了被充满

旅行是为了放空自己,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现代人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身不由己地成为房奴、车奴……不管是朝九晚五地窝在办公室里,还是上紧发条地挑灯夜读。此时,一场离开现有状态让你去遇见不同的人、看到不同风景的旅行确实美好。不过出去终究还是要回来,当一切回归正常,你发现生活还是那样,而你自己也还是原样的时候,难免陷入失落,甚至对现实更加不满和怨念。

在清迈的这几天,我们访问了几个少数民族村庄。去第一个村庄时,我们坐车在盘山路上晃悠了几个小时。踏入这片红土地和这些淳朴的乡民交流以及和同工们的沟通、祷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一家人慢慢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这让我们对互相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种反差让我们更心存感恩,为着自己拥有的和上帝一路的供应献上感谢。但我们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体验中,而是被本地宣教士和同工的愿景感染,我们愿意不管以何种方式,能够成为这个愿景的一部分。

放空可以让我们放下,当我们看到眼前迫切的需求时,便更能够放下自己一些无关紧要的需求。放空是为了被充满,被彼此的爱、友谊、安慰、鼓励充满。放空是为了重新出发,心怀主所给的愿景,借着祷告,寻求祂的带领。

是巧合还是奇妙安排

每一次旅行,我们都会带着期许。因为走出了平时的固定模式,自然会期待意想不到的惊喜。而我们也的确经历了诸多的“巧合”和“偶遇”。

大概一年半以前,上帝不断给我宣教的感动。但因为家庭、生意等原因,去国外宣教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不过我一直在考虑如何以其它的方式为宣教工作出一份力。因为经营咖啡生意的缘故,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将咖啡和宣教结合起来。

去年三月份,以前的教会牧师打电话给我们,请我们帮教会设立一个咖啡角。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购买安装设备、装修、培训并开放都顺利完全。从此,教会不但有了大家逗留沟通的空间,而且此部分所有的收入也会用来支持泰国清迈的宣教士。我在心里隐隐觉得,通过咖啡,上帝国度产业的发展空间可以近一步扩大。

当有泰国清迈的宣教机会时,我们立刻报了名。抵达之后的几天,我想起了两年前关注过的宣教组织。他们有一个通过咖啡产业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项目。但因我们素昧平生,通过电邮接触总觉得唐突,也就不了了之。当我再次查询这一机构的网页时,发现他们的总部竟在我们一行居住的小镇。很快,通过当地事工的介绍,我们得以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探讨资助宣教活动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合作计划。

隔天在基地和被救助妇女谈话时,基地负责人匆匆跑来说有中国访客,问我是否可以帮忙翻译。作为职业翻译,我当然义不容辞。在亲切的交流接近尾声时,双方都惊异时间上的巧合。幸好我能够在此时此地出现,协助洽谈这个复杂的项目,要不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更让我惊奇的是,中国访客之一竟是国内咖啡行业的高级顾问。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的生命没有巧合,一切都是祂奇妙的安排。当我们愿意被祂使用时,祂就会让万事互相效力,成就祂的旨意。

为帮助避难所妇女经济独立和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基地尝试开办社会企业。就在我们到来之前的半个月,她们的第一家咖啡店开始营业。而我们有多年精品咖啡店经营的经验,这次恰好能够和他们分享,共同出谋划策。真是件让人兴奋和幸福的事情。

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下一步会怎样,但这一切看似巧合却处处是上帝奇妙安排的经历让我们满怀盼望,相信祂必立定我们的脚步,让我们所做的每一步都蒙祂的悦纳。

 

开拓眼界,打开心境

有人说旅行的过程会开阔你的眼界,打开你的心境。遇见的人和看到的事都会启发你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这也刚好是我们所经历的。

外型娇小的宣教士Karenna在人群中并不是个显眼的人,但是她的使命却很宏大,她所做的事也深深影响着许多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命。她是第三代宣教士,祖父母远渡重洋从澳洲来到清苦的泰北山区,播撒福音的种子,再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在上帝的带领下,她的父母亲参与了周边国家和部落间的和平谈判,他们经历过战火,甚至顶着被刺杀的危险建立了教会,开办了学校。Karenna 从小在澳洲长大,18岁面临进入大学学习自己最喜欢的新闻专业和接棒泰北宣教事工的抉择,心里挣扎得很厉害。在流泪祷告许久后,她清楚明白了上帝的旨意,并坚定地守候着这片土地,建立了妇女儿童避难所,扩大了前辈的工作。在世人眼中,这三代人选择了一条坚辛的路;但他们为泰北各部落族人带来了极大的祝福,在上帝眼中,他们选择了最有价值的路。他们的生命深深打动了我们。

我们去到新的地方,看到和听到了很多,但往往是过眼云烟,记忆很快模糊。而亲历短宣,则是非常震撼的体验,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给我万千思索。那些当地的宣教士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们可以这么亲近上帝?我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些思考让我们更加明白前进的路。我相信任何顺服祂旨意的举动,哪怕只是一小步,都会使圣灵在我们内心做工,成为带领我们贴近祂的一大步。

每次旅行结束,我都会有些许失落,因为我们没有留下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但这次清迈短宣,我们却和遥远的他们融入到一起,留下了微笑、鼓励、支持和拥抱,更收获了热情、感动、盼望和异象。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

旅行,就是要用来认识、经历、分享上帝(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很多人喜欢旅行,我也是爱好者之一。最近更是常在脸书看到朋友分享“说走就走”、“再不去疯,你就老了”、“去旅行,人生才有意义”等图文或文章心得。这些文章无一不在表述作者内心对旅行的向往以及旅行的好处等等。

透过旅行拜访未曾到过的地方能够接触不一样的文化,结识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多么地多姿多彩。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到了越南河内市我才知道什么叫“一窝蜂”行驶的马路情景;泰国曼谷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逛街天堂”;荷兰阿姆斯特丹让我了解到了什么叫“过于开放”的国家等。不同的景点,不同的体会,不同的得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新鲜感相信是其中一个让我们爱上旅行的原因。

圣奥古斯丁(Augustine)曾说过:“世界就像是一本书,而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的确,旅行能够给人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到大自然透透气,让自己短暂地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充充电;透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甚至还能改变自己固有的想法等等。不止如此,如今透过便捷的网络,你还可以把旅游经历拍成影像网志(vlog)、写在部落格上与人分享。在成为旅游达人的同时,还能多一笔收入呢!

可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网络,而产生了与他人比较的心态,最终成了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一族。这样的人每到一个地点就打卡炫耀,导致不能好好地享受当地的美景美食,反而无时无刻都在修图、分享照片,紧盯着手机荧幕有没有人点赞。

难道人生的意义只有点赞吗?非但如此,这也已经失去了旅行的意义了。其实,无论是说走就走的即兴旅行,还是策划已久的旅程,踏上旅途的正确心态,是会让你我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1.旅行,让我们休息,再次认上帝为主。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诗篇46章10节)

通常会想要放假去旅行的人,是希望能在繁忙的工作和课业中让自己能短暂地远离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尽情地休息。太过紧绷的神经总会断,适当的放松能让我们重新得力。

我曾经在繁华的都市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是我第一次体会“上班族”的日子。每天天未亮就得起床,机械地上班下班,挤地铁时还要防范自己被非礼、被偷东西等不利处境。因此,常常我一回到家就只想往被窝里钻,感觉好累。虽然周末也能休息,可与旅行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行程不紧凑的旅行能让我们放慢脚步,享受每个当下,自然而然地也就会心情愉悦起来,生活也变得更健康。

我常常借着旅行来转移生活的焦点,将自己从做不完的任务责任中转到恩典给不完的上帝那里。虽然体验上帝的恩典是“免费”的,但是这转换的过程却也需要我们的行动,那就是“放下”。

每当放假时,我会尝试比平常多用一点的时间来亲近上帝。比如,我平常灵修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假期时,我便会用30分钟至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灵修,以轻旅行亲近上帝的方式,一边沐浴在诗歌里,一边祷告读经默想祂的话语。无可否认,在这段安静时光里,我的脑袋仍然会闪出许多未完成的事,甚至还有声音说:“你没时间这样无所事事了!”但我会先把这些待办事项记下来,然后向上帝祷告交托我的焦虑,提醒我自己,上帝是我的主,所以恩典会够用的(哥林多后书12章9节)。而当我们每天记念上帝时,祂也必定会记念且更新我们的心意,让我们能够重新得力,以更好的状态去处理生活上的大小事。

2.旅行,让我们懂得欣赏上帝美妙的创造。

“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祂守诚实直到永远。”(诗篇146章6节)

虽然我们理智上知道上帝是创造主。可若我们不花时间去观赏祂所创造的一切,我们便很难意识到祂那伟大的创造力,进而敬畏这一位满有能力的上帝。就好比我们能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节奏中停下来,到不受空气、声音、灯光污染的大自然中观看满天星空,不是更为震撼吗?

我很喜欢爬山。每一次当我爬到最高点,往下看时,总会赞叹,“好美好壮观啊!”那一望无际的山下风景尽在眼前,我只能赞叹这世界真的有一位上帝,祂创造宇宙万物,统管一切所有,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证明。不同的地方的风景有不同的美,这能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这位创造主,真切地感受到祂那无限创意的创造力。

3.旅行,让我们学习接纳不顺利的美丽。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诗篇37章5节)

然而不是每一趟旅行都是美好的。在旅行当中,突发状况随时都会发生,比如恶劣的天气、想去的餐厅关门等等。我曾经一个人在冬天到苏格兰的爱丁堡旅行。由于是自己一个人,所以行程便按着我的喜好安排。原本我的计划是先参加当地游,听地陪介绍爱丁堡的历史、著名景点以及美食后,再前往感兴趣的景点深入探索,最后再吃个美食结束一天的行程。

可就在听解说到一半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还越下越大。冬天对从小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我来说是个大考验。而冬天的这场雨,更是把我冻得瑟瑟发抖。因此,当解说一结束,我便奔回旅舍休息,结果一天就这么浪费了。沮丧之际,我仍向上帝祷告,求祂安慰我“探索未遂”的心以及保守我不要生病,因为在欧洲国家看病是要花很多钱的。于是很奇妙的,就在那一个晚上,我和同住一间房的中国女孩聊起天来,甚至还提到了耶稣基督。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微信联系。虽然那天的行程不顺利,跟我所计划的不同,可上帝却“美化”了它,让我因此认识了一位异国朋友。

有一个旅游达人曾这么说:“旅行是生命的意义。到不同的地方,住下来,生活,和当地人聊天,吃街头的小吃,看很有乡土气息的戏,试着融入到他们的文化裡。等到一切熟稔了,就起身离开,去往下一站。生命的意义就应该是体验,体验更多新鲜的事物。”

然而对我来说,旅行是多一个机会去发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那就是认识上帝、经历上帝、分享上帝。其实好多的圣经人物都是旅客,比如旧约中离开吾珥,带着一家大小去应许之地的亚伯拉罕;新约中耶稣基督走遍各城各乡去传讲天国的道。他们的出走都是为着上帝的缘故,谦卑地放下自己,并放心将自己交托给上帝。这是 “放生命去旅行”,而他们的生命在过程中影响了其他人的生命。

虽然旅行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生命的意义绝对不是旅行。愿我们接下来的每一趟旅行,都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放生命之旅”。即便与网红的旅游记相比,这样做好像不够酷、不主流,可是最终我们将经历祂的奇妙带领,成为他人的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细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