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死亡

《我就要你好好的》阅读感想

01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美国6月上映的《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我是在脸书(Facebook)上看到这部预告片的,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是我每天醒来的唯一理由。”我很好奇,是怎样一种情况或绝望才会让一个人将他每天醒来的动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虽然很想看,但我并没有到电影院看爱情片的习惯,于是当我得知它是改编自小说时,我便立刻买了原著小说来读。

小说述说的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女孩——露薏莎。因为失业,露薏莎不得不接下一份看护工作,并因此邂逅了她的看护对象——威尔,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威尔热爱冒险和挑战,却因一场车祸而四肢瘫痪。威尔觉得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一心只想死去,因此他决定再活六个月后便安乐死。当露薏莎知道后便一直试图改变他的决定,例如带他去看赛马、去旅行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两人相爱了。看到这里我本以为露薏莎可以改变威尔,让他有勇气选择活下来。万万没想到,威尔改变了露薏莎对生活的态度,自己却仍执意进行安乐死。看完结局之后,我难过了一整天。

书中的威尔总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一位人物——约伯。约伯跟威尔一样,都遭遇了十分痛苦的事。约伯一直以来都活得很正直,就连上帝也称赞他是位完全人。然而因着魔鬼的攻击,约伯一夕之间遭受到了极大的苦难。他原本有很多财产,却都被抢光;仆人也被杀了;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因为一场风暴,十个孩子都死了。不只这样,他还全身长满了毒疮,亲朋戚友都遗弃他。他极其痛苦,痛苦到诅咒自己的出生,厌恶活着,认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他甚至也因此埋怨上帝。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即便约伯这么说,却从没有选择死亡来结束一切,更没有对上帝绝望。他虽然极其痛苦,但却没有离弃上帝,就连发泄和诉苦的对象都是选择上帝。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上帝,并且清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在掌权,在祂那里面有盼望。而最后,上帝也确实加倍赐福与约伯。

威尔虽然四肢瘫痪了,以及要忍受许多并发症的痛苦,但他身边有爱他的女主角和家人,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安乐死。我并不是要比较威尔和约伯两人谁遭遇的苦难更痛苦,因为这是我无法了解的,我光想象一下就觉得很可怕。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中了解到,若我们将人生活着的意义和目标放在物质或其他世俗的事上,当这一切都失去时,还真是眼前一片绝望。圣经教导我们:“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7-18节)同样是面对苦难,但结局却大不同。

死亡永远都不是一个解决方法。约伯曾诉苦说到,他已经失去了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约伯记6章11-13节)。或许许多人就是因为看不到苦难之后的结局所以选择自我了结。然而基督徒是知道结局的,我们是有盼望的,纵使苦难再苦,再怎么绝望,我们仍有那天国的盼望。因为上帝应许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另外,诗篇46篇1节也说:“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上帝更是在诗篇121篇1-8节应许祂必会保护我们。因此,虽然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苦难,我们要晓得上帝是真实的,祂是信实的上帝,必不会给我们遭遇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苦难(哥林多前书10章13节)。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但我还是会忍不住去想,若威尔的生命中有上帝的话,若他将生命的价值放在上帝里的话,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所以,期望我们都能常以上帝的话语,以约伯所说的“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来装备自己,让自己不要在苦难到来时轻言放弃。

图片来源:《我就要你好好的》电影官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灵命日粮:转换住处

读经:约翰福音11章17-27节 

在加纳,人们经常将讣闻张贴在看板与街坊的水泥墙上。像「英年早逝」,「与世长辞」,「永在怀念中」这些醒目的词语,宣告至亲已离开人世与将举行的丧礼。我曾看到一则讣闻写着「转换住处」,表明了生命超越坟墓的限制。

当至亲或密友过世,我们会感到悲伤,就像马利亚和马大因失去兄弟拉撒路而哀痛(约翰福音11章17-27节)。我们因怀念过世的亲人而流泪心碎,耶稣也因着朋友的过世而深感悲痛(35节)。

但是在众人悲伤之际,耶稣却发出令人欣喜的宣告,谈到了死后的生命,祂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25-26节)

由此可见,我们与过世的信徒只不过是暂时离别,正如保罗强调他们「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 [....]

死亡其实离我们不远……

leaves-219150_640

作者:雨恩,马来西亚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但如果不可预期地跳过了“老”这个阶段,生命似乎就会让人措手不及。忙碌而快速的生活,让人忽略了“生死”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还年轻的我们,究竟会花多少时间去思想关乎生命的事呢?

每当看到有关坠楼的新闻,记忆里总会浮现大学住在学生宿舍时所发生的坠楼事件。那天清晨,我和室友被门外的吵杂声给吵醒。开门一看,只见警员在我们房门外的逃生门拉起了封锁线。我们这才得知有位学妹在凌晨时分意外坠楼,送到医院前就已过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年轻生命的消逝,竟然离自己那么近,就在自己房门外的阳台。虽然不认识过世的学妹,但心中的震撼却久久无法平息。

学妹的家属、同系的师生以及室友皆表示那期间她并无异状,对事件的发生震惊不已。“她究竟是不慎坠楼还是跳楼?她为什么要在夜深人静时攀爬逃生门外的阳台?她的个子并不高,如何能从高高的阳台围墙上不慎跌落下来?”大家的心中浮现出许多的疑问,但却没有从警方和校方口中得到合理的解答,因此众说纷纭。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看见了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有些同楼层的同学好几天都做恶梦半夜惊醒、有人需要结伴搭电梯上楼、有人则不敢一个人回房间,我的室友甚至不敢关灯睡觉。很多信奉传统信仰的人不知人死后灵魂会到何处去,甚至认为意外过世的人可能会像孤魂野鬼一样四处飘荡。这些胡思乱想常使人陷入更深层的恐惧中。但基督徒对死亡却可以有不一样的态度,因为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有永生的盼望。祂不但为我们死,还从死里复活;因祂战胜死亡的权势,我们可以不害怕面对死亡。

还记得小时候参加奶奶与外婆的追思礼拜,会场内的经文写着:“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章25节) 虽然会不舍,但却深信我们必在天家再相见,这是上帝所应许的极大的盼望。

“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章11节) 唯有上帝才能给我们带来永生的盼望以及活着的真正意义。那么,如果生死的问题是如此的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趁年轻时就找到答案,非要等到面对生命的骤逝,或是到晚年时才来担忧呢?当人们如此害怕面对死亡,不是更应该知道死后会去哪里吗?为自己的生命做好准备,比避而不谈来得实际。因此,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怎么能不把握机会与身边的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呢?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再遇到同一个人会是什么时候,甚至是还有没有机会再遇见他/她。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圣经中耶稣基督却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这世代的天灾人祸搞得人心惶惶,但我们更应该看见的是,这世代需要平安,而这份平安唯有从上帝而来。我们活着知道上帝与我们同在,祂在我们遭患难时赐我们平安;当面对死亡时,我们也确信我们是要到天父上帝那里去,在那里不再有痛苦和眼泪,好得无比。这是一份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改变,仍然由心而发的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

2004年的海啸,改变了我的人生

How-the-2004-Tsunami-Changed-my-Life

作者:Kelty Tjhin,印度尼西亚
绘图:Galih Suseno

翻译:钟林君,中国

2004年12月26日,一场海下地震冲过印度洋,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啸,造成14个国家共20万人次的死亡,成为有史料记载以来最致命的悲剧。其中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为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它是第一个受到海啸冲击的主要城市。海啸在此蔓延了4公里,造成15万人死亡。在此文章中,作者Kelty将分享她亲临灾难中时所经历到的上帝的美善。

直到今天,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仍历历在目。那天是2004年12月26日,也就是在这一天,我的家乡班达亚齐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我的人生也从此完全被改变。那时的我才9岁而已。

那一天是圣诞节过后的节礼日(Boxing Day),大家都还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当时的我懒散地躺在床上,突然之间,家具开始剧烈地摇晃。没多久,我们便意识到,这是发生地震了。我奶奶惊呼一声就跑到客厅里去。然后我们听到一个很大的噪音,接着就看到对街的三间街屋瞬间倒塌。当震动停下来的时候,我和奶奶都尽力保持冷静,但很快的就被街上四处奔跑的人给打断了。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喊:“快跑!水冲过来啦!”

妈妈立刻带着我迅速地把家里值钱的东西给收一收,但这其实都是徒劳。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我们遇到的并不是普通的洪水,而是巨型海啸。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我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抬头一看,一个巨浪把一艘船冲了过来,从我家经过。很快的,浑浊的水开始涌进我家,直达1米多高,并淹过我的胸部。我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觉得自己马上就会死亡。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世界末日了吗?”我脑海里立即浮现了主日学老师曾讲过的启示录中世界末日的景象。“我要怎样才能逃过这场洪水?”我在绝望中高喊:“上帝,救命!救救我们!”

紧接着,我听到一声巨响,一阵巨浪冲进我家,冲倒了四周的墙 ,把我们从房间里给带了出来。我当时非常的无助,不仅仅是因为我个子小,更是因为我不会游泳,於是我水中开始往下沉。就在我觉得没希望的时候,我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语:“Kelty,喊救命!”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从哪儿来,但我听了这个声音的建议,用最大的声音喊到:“上帝,救我!妈妈,救我!”

突然间,我感到自己被推出了水面。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见了妈妈。原来她听到了我的声音,把我从水里给拉了出来。我又可以呼吸了。感谢主,我还活着。

奶奶、妈妈和我接着爬到了邻居家的阳台。我们在那呆了几个小时,等洪水退去之后,我们连夜往高地走去,希望能找到地方避难,因为那时我们的背包里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我们最后找到妈妈的同学,在她家里呆了两天,直到接到部队的通知,让我们撤离班达亚齐。当我们离开班达亚齐时,我看到道路两旁都堆满了尸体,到处都听到失去亲人的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些声音至今仍然在我耳边萦绕。

每当我回忆起这场灾难时,我都会想起诗人在诗篇121篇1-2节所写的:“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我的生命是在那全能上帝的手中,而且我相信当时是祂给我勇气在溺水时喊救命,并且把我从深水中救出来的也是祂。

那次的灾难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教会了我要完全信靠上帝。当我觉得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多事情时,上帝就提醒我,我所拥有的一切,我所能做的事,都是因为祂在我生命中所赐下的恩典。每当我想追求“自由”,放任自己享受世俗的一切时,上帝也提醒我,祂是我生命的主,只有祂才能满足我内心当中的每一个渴望。

这次的经历使我开始珍惜上帝所赐予的每一次呼吸,也让我想用我余下的人生来荣耀上帝,活出合乎祂心意的生命。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