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治死老我

你的绝唱会是什么呢?

作者:刘爵华,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图片来源:CNN.com)

作为前英格兰足球代表队队长,大卫•贝克汉姆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2013年5月19日,时年38岁的贝克汉姆最后一次以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身份亮相。在粉丝们热烈的掌声中,他挥泪走下绿茵场。这场比赛成了他足球生涯的绝唱。

对于一个已经踢了22年足球的运动员来说,足球就是他的生命。贝克汉姆的足球生涯结束时,他和他的粉丝们所迸发出的不舍之情让我不禁想:我的绝唱会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考虑,我意识到,我的绝唱并不需要是一些在离世前做的瞩目之事。事实上,我不需要什么绝唱,因为我应该专注于每天为基督所做的小事情。

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23-24节中说道:“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这意味着,单单藉着信靠基督,我已确信自己在上帝国度中的地位是稳固的。事实上,当我每天都能尊崇上帝、享受主永恒的同在时,我不需要精心策划一曲绝唱来证明自己在地上的存在。

我知道,在我的葬礼上,送别我的亲人甚至坐不满足球场看台的一角;但我深信,一大群天使会在天国之门欢迎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治死老我)

投稿

从节食到祷告

作者:Edna,马来西亚

diet

年末,我制定了全新的新年愿望单。我记得其中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被上帝改变,变成一个单单从上帝那里支取信心和安全感的女人,并且希望自己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希望和生命的活力。那晚,我写下了这些决心后就像往常一样继续生活。

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快偏离了目标。我被卷入节食的风潮,并开始减肥。我沉迷于所谓的“完美外表”,天真地认为只要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使用更多的美容和保健产品,就能拥有完美身材。况且,我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变得更健康也没害处。的确,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当我一天24小时全都在思考这件事时,就成了痴迷。

当时,我脑中只想着锻炼和节食计划。我意识到自己离上帝越来越远,常常挣扎要不要来到上帝面前。是时候喊停了!所以我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拿出一段时间来祷告。无论多么心烦意乱,我都确保拿出一段时间给上帝,安静在祂面前——祷告或唱赞美诗。

我向上帝说,当我再次担忧体重问题时,我就求告主耶稣的名。奇妙的是上帝不会像喂孩子吃饭一般牧养我们,因为祂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成长。祂需要我们与祂配合。也就是说,祂要我们操练“积极的等候”。这意味着我们要尽上本分——寻求祂、读经、阅读属灵文章等。所以我读了很多关于如何从上帝那里得到信心和安全感的文章。最初几天我仍旧很挣扎,但是很快,挣扎越来越少。渐渐地,我感到对体形过度的关注渐渐已不能再辖制我。

当一股不可遏制的想法再次涌入你的大脑时,当你感觉快要被击败时,向上帝呼求祂的搭救吧。然后,在耐心等候的同时,再逐步改善所处的状况。因为,在诗篇50章15节中,上帝说:“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

上帝垂听我们迫切的呼求。当祂搭救我们时,我们要向世人宣讲祂的信实和大能。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治死老我)

投稿

为什么我要离开安乐窝?

作者:Sukma Sari Cornelius,印尼

signs-416441_640

“在成长的区域里没有舒适安逸,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无法成长。”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想起美丽的珍珠。这些晶莹圆润的珍珠并不是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形成的。相反地,是当沙粒入侵牡蛎的外壳,破坏那舒适的环境时,牡蛎因为受到刺激,分泌了一层层的矿物质包裹沙粒,长年累月,最终才形成珍珠。

我也有一个美好而舒适的环境,那就是我自己的小世界。在过去的19年中,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建造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面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兄弟姐妹,只有忙碌的父母。我也不需要与任何人分享任何东西。我享受自己的小世界,我也喜欢它保持原样!

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生活远比我的小世界大得多。我遇见的人跟我有着不同的人生观、思维方式、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这让我觉得很不自在。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能和我一样,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和我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的小世界?所以我决定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反正我的词典也没有“分享”这个词。

但也正是在大学期间,上帝带领我明白祂已藉着耶稣基督成就的救恩。那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信主之后,我带领了校园小组,这使我不得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我常常要与不同的人见面,有些比我年长,有些比我年幼。我跟他们分享我的生命经历,也倾听他们的故事,并且尝试去理解他们。其实那样做并不容易,我觉得自己认真搭建了19年多的世界一下子完全坍塌了。举个例来说,在我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从没想过要去爱那些与我意见相左或在言行上伤害过我的人。但是在马太福音22章39节中,耶稣吩咐我们说:“要爱人如己”。

几年后,我不禁十分感谢上帝把我从自己的小世界里带了出来。那段经历为我后来进入职场作了预备,因为在职场中,我需要和许多不完美的人打交道(当然我自己也不完美)。我也知道,大多数时候,我遇到的人都会与我有着不同异象、热忱和看法。这也不断提醒我,我是多么需要向慈爱的救主学习。

当先知以赛亚为百姓和自己的罪向上帝悔改时,他如此呼求:“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以赛亚书64章8节)泥土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才能变成一个美丽而有用的陶器。首先,陶匠会去除泥土中所有的污垢和杂质,再来回按压泥土,直到泥土变软并具有可塑性。然后,他会将泥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并对已成形的泥土进行高温处理。这个过程对泥土来说肯定非常难受,但如果不经过这个步骤,泥土将永远是一块泥土,不会变成美丽的陶器。这也是我在成长区里的经历。

上帝也正在拉着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吗?也许祂已经指示你,你需要在生命中的某些领域有所成长。也许祂正指示你,你需要学习某些功课,为下一阶段的人生旅程做好准备。你可能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样子,要改变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全心相信,上帝必会引导你的路。上帝这位陶匠知道祂的制成品可以有多么美丽。

虽然在成长的区域里没有舒适安逸,但上帝会赐你力量,使你成长得越来越像耶稣基督。当你继续在今年接下来各种挑战中成长时,请不断提醒自己:“继续忍耐,上帝对我的塑造还没完工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治死老我)

投稿

我(不)是笨蛋

作者:Helen Maria Veronica,印尼

signs-416441_640

我从不相信我能做好一件事。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的成绩册上总有很多科不及格。我上过私人补习班,成绩却没有提高。就连我的老师也说我是个笨蛋,这让我很受伤。渐渐地,我变得容易气馁,觉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也许是因为补习班对我没有明显的帮助,我父母决定让我在家里学习,由我妈妈教我。我总觉得,是上帝将我创造成一个笨蛋的。

每当我的朋友取得好成绩时,我就会嫉妒他们。为什么上帝不把我创造得像他们一样聪明?我开始偷偷地观察并模仿他们。我听说聪明人喜欢吃鱼、鸡蛋等高蛋白的食物,我就跟着吃。我看见一个聪明的朋友用特别的方式擦去前额的汗水(他说这样做有助于大脑更好地工作),我也去模仿。模仿朋友的好处是我变得更勤奋,也更愿意吃有营养的食物。我的成绩有了一点提高,但没办法保持稳定,距离聪明人的水准还很遥远。虽然我很努力学习,但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个笨蛋,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我甚至觉得再怎么努力都是没用的……既然上帝已经把我创造成一个笨蛋,我还能说什么呢?

有一天,我听人家说,每天读圣经会变得聪明、更有智慧。当然,我想要试试看。于是,我自律地定期读圣经。尽管我是由于好奇而开始读圣经,上帝却有丰富的恩典,祂藉着这个机会亲自教导我。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中,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感到无比震惊:上帝竟然在意我所经历的痛苦!虽然很多人说我是笨蛋,但上帝邀请我到祂面前。我并不需要自己单独背负这些重担!

上帝也纠正了我关于“笨蛋”的观念。箴言1章7节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上帝创造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笨,祂赐予我们能力,让我们可以去学习,变得更像祂。当我们“藐视智慧和训诲”、不愿意学习和接受教导时,我们才变成愚笨的人。敬畏上帝的人知道自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愿意接受上帝的带领去学习新的东西。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这节圣经经文都给我极大的鼓励。

我逐渐明白,过去许多年以来,由于我的思想充满了对上帝和身边人的失望和抱怨,我看不见上帝的良善以及祂给予我的成长机会。当我定期读圣经的时候,上帝帮助我从祂的角度去看我的问题。自从我的心思意念被更新之后,我便毫无包袱地学习。我知道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个极好的计划,我相信我会在上帝认为合适的时候看见祂奇妙的作为。我很有动力去学习,因为我相信上帝已经给了我学习的能力!上帝没有把我创造成一个笨蛋!后来,很神奇的是,我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有一次竟然还拿到了全校第一名!

有人说:“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要学会接受它;对于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去改变它。”有时候,我们觉得事情没办法改变,便想要放弃。比如说,我们没办法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以及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在这些没办法改变的事情上,我们可以信靠上帝的应许:祂使万事都对我们有益处,帮助我们变得更像耶稣(罗马书8章28-29节)。有时候,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叫自己不要放弃,因为那些使我们沮丧的事情是可以、也需要改变的。比如,我们错误的思想、坏习惯、知识的缺乏。让我们感谢上帝,祂虽然照着我们的样式接纳我们,但祂不会任由我们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中。相反,祂会通过祂的话语不断纠正我们的思想,并鼓励我们不断成长。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