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爱的行动

白化病并不使我与众不同(有声播读)

作者:Anatasya Patricia,印度尼西亚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我叫Anatasya,我患有一种叫做白化病的皮肤病。

小时候,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发现我的皮肤颜色跟别人的不一样。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和我肤色一致的人,所以我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小时候的我并不在乎别人会不会因着肤色不同而嘲笑或评论我,因为我还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然而,当我逐渐长大,我慢慢发现了自己在身体上和他人的不同。

起初,我不知道我的身体怎么了。直到初中我才开始寻找答案。那时我才发现我得了白化病。

白化病是一种由于身体生产黑色素的机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皮肤会因此部分甚至完全没有颜色。所以,我的头发、皮肤和睫毛的颜色都很浅甚至完全是白色。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导致我得了白化病,但据我所知,这种疾病也可能是遗传来的。我的曾祖母也是白化病患者。

我的身体状况对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过多的日晒会损害我极度敏感的皮肤。大概是因为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见过白化病患者,所以当我走在外面时,会吸引很多好奇的目光。我常常觉得自己似乎成了众人的焦点——不好的焦点。人们也常常会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我妈妈在怀我的时候吃了什么导致我得了白化病。甚至还有人想和我合影。

在学校,有一些同学无法接受我的外表。他们给我起了很伤人的绰号,比如“迷途的游客”,或“行走的尸体”。在听到这些侮辱我的话时,我会伤心地哭,无法接受自己。虽然我知道我跟他们的差异只是身体上的,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这样侮辱我。

然而,我很感恩自己还是找到了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教会里——他们不会因为我的皮肤状况对我有任何歧视。我也参加了一个叫做“印度尼西亚白化病社区”的互助小组。该小组有56名成员。通过这个小组,我认识了很多和我有同样情况的人,我们经常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互相给出建议,在人生道路上彼此鼓励。

我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很耐心地听我讲我的挣扎,并且不断地提醒我,我和我的朋友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能做的我也能做。他们还告诉我,当人们侮辱我时我没有必要生气。他们说,这些侮辱表明人们在关注我,只不过他们用错了方式。

他们还教导我要不断向上帝寻求力量。这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因自己的处境而沉湎于失望、悲伤和愤怒,而是把精力用在探索上帝对我的人生计划上。

虽然我的父母用上帝的话语告诉我,在祂的眼中,我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但我仍然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创造我。然而在一次家庭灵修中我读到的一句经文触动了我。

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8节:“…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灵修结束后,我把这句经文记在心里,并祷告祈求上帝的指引,求祂让我明白祂对我生命的旨意。

最后,我明白藉着白化病,上帝给了我人生最好的安排。创造我并不是祂的失误。祂也没有让我孤身一人面对困境,而是在我周围安排了一群朋友还有我的父母——他们总是陪在我身边支持我。

另一节触动我的经文是箴言3章5节:“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这节经文提醒我,不要以自己对环境的理解来看待问题,而是要把希望寄托在祂那里。

现在,我不再把白化病看成是我的一个缺陷。相反,我视之为是上帝给我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对此我很感恩。虽然有时自卑感仍会不时地袭来,但我会祈求上帝赐予我力量,让我不至沉湎其中。

学着接受自己身体状况的过程让我能够同理那些孤独、没有安全感和被弃绝的人,并主动去接触他们。我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我试着去接近他们,与他们交谈,和他们交朋友。

我要继续在生命中荣耀上帝。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这样我就可以用从上帝话语而来的智慧教育下一代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

一次彻夜失眠的经历让我明白的(有声播读)

作者: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一个周日晚上,重感冒的我感到很疲惫,破天荒九点多就开始有了困意。于是,我赶紧收拾,十点前就躺下了。本以为可以补一个多月来欠下的美容觉,可万万没想到,这却成为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彻夜失眠的开始。

身体疲惫的我翻来覆去很多遍,意识却越来越清醒。各种各样的想法开始侵蚀我,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做思想建设,然而很快又被各样的焦虑攻破。接着焦虑开始变成了恐慌:这一周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必须要有好的休息,睡不着可不行,我必须要赶紧睡!

在床上翻来覆去了不知多少次之后,我起来一看,已经快一点了。这让我陷入了更深的焦虑。我再次想办法让自己睡着,却仍然无果。当我再次起来看时间时,已经两点多了。我觉得自己情绪崩溃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困难的入睡。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我每一个神经细胞的活动。纵使我的身体疲惫到不行,意识却不愿意关机。绝望中的我开始祷告呼求主来救我。呼求了很久,却听不到任何回应。

无边的恐惧将我吞噬,我开始怀疑上帝是不是离弃了我?感冒造成的身体疲惫加上失眠带来的巨大痛苦让我喘不过气,然而最痛苦的还是以为上帝离开我的感觉。我一边躺着一边哭。心里在想:主,你在哪里?为什么要离开我?

似乎过了好久好久。我看了下手机,六点多了。我打开微信,发了一条状态: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能够睡着也是恩典。

这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一整晚一分钟都没有睡。也是头一次,我开始觉得曾经能睡着的时候真的好幸福。我一直都把睡眠当做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想过能入睡也是恩典。

而两周过后回看这次无眠的痛苦挣扎,却让我发现它其实是主给我的祝福。

 

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学会感恩

这次失眠的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睡着真好。我开始每天为着能睡着感谢祂。生活中其他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比如能看,能听,能够参加长跑……我之前从来没有为这些感谢过主。反而会因着一点点的不满意就抱怨祂。我以为我配得这一切,我以为若是能得到我想要的我就会更快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善都是祂白白给我的恩典。不知感恩的心只会夺去我的喜乐,让我陷入自怜和苦毒。

 

发现了我的掌控

这次失眠也让我发现了我的掌控欲。我想着一定要睡一个美容觉,计划好了这一周的安排,以为一切可以按照计划发生。可当没有如愿时,我就非常挫败,甚至对上帝感到失望。然而是谁掌管这一切呢?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马太福音10章29-30节)天父若允许我经历失眠,我为什么要抱怨,惊慌失措呢?睡眠只是我想要掌控的一小部分。查验自己的内心,我发现自己知道要一切听从主的旨意,可暗中却想要掌控自己所有的一切。小至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大至婚姻,没有一样是我肯完全放弃掌控权的。曾听过美国The Village Church一个关于根性偶像的系列讲道,我们敬拜的其中一个偶像就是“掌控”。没想到借着这次失眠,我掌控的罪被暴露出来。

 

发现了我是凭着感觉来理解上帝的

在痛苦的无眠中,因呼求没有得到回应,我被一种叫“被上帝离弃”的绝望感笼罩,哭了好久。然而上帝给我的应许在经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祂是不会离开我的:”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翰福音6章37节)

当我按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时,这会导致我的信心和情绪不稳定。上帝要我们按照祂的话来信靠祂,而不是凭着虚无缥缈的感觉。不是我感觉祂在祂才在,而是祂应许说祂在就永远都与我同在。纵使有时候在极深的痛苦中,我感觉不到祂,我也仍然要握紧祂话语的应许——我的天父永远都不会丢弃我。我应该相信祂的话胜过相信自己的感觉。

最近虽然不再会整夜的失眠了,但仍会有难以入眠的时候。不过,我已经学着不再去掌控。不论能不能睡着,我都相信我的天父与我同在,祂爱我,看顾我。睡得着时我感谢祂,睡不着时我就祷告。我发现那次失眠让我变得不再那么焦虑,真的成为了我生命的祝福。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

用爱打破隔阂——电影《绿皮书》观后感

作者:Maggie,中国

前几天,91届美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脱颖而出,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殊荣。

“绿皮书”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东西。因为当时施行种族隔离政策,所以黑人外出旅游,都会拿着一本绿色的小册子,上面列出了哪些旅店和餐厅会让黑人入住和就餐。这就叫“绿皮书”。

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唐·雪利是一位钢琴家,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要穿越美国到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于是他拿着一本“绿皮书”。这就是《绿皮书》这部电影的主要剧情。

唐找了一个白人做司机,司机的名字叫托尼·利普,有过劣迹,痞性很重,在路上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越往南,唐就越被排斥,因为越往南,种族歧视越严重。一开始,唐只是不能进入高级酒店,后面是不能用白人的厕所,再往后都不能用白人的更衣间。在这里,不歧视黑人的白人也不敢多管闲事,社会对于黑人都是冷漠的。托尼虽然满口脏话,言语粗俗,但是对待唐,他有热情。

《绿皮书》比以往的“政治正确”电影探讨得更深一些,并不是单纯地塑造种族对立形象,或者平铺直叙美国白人对于黑人的压迫。作为接受白人所把持的高等音乐教育的唐,他的思想并不为自己所属的黑人群体接受,但是由于他的肤色,他也受到白人的排斥。

而托尼的身份设定也很有意思。他是一个白人,却充满了粗鄙之语。在那个年代,白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托尼却没有什么文化。

一个在重重阻力之下取得行业瞩目成就,一个在各种社会制造的便利之下自暴自弃。这是双重的反差。

托尼不喜欢黑人维修工,维修工用过的水杯他都要扔掉,但是托尼对唐有一份敬意,虽然他根本看不上唐所说的艺术品,也不理解他的艺术。

《绿皮书》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爱是如何遮掩矛盾和冲突的。

唐在托尼的劝说之下,吃了人生中的第一块炸鸡。那个年代,都说黑人喜欢吃炸鸡,白人不喜欢,然而其实有黑人不愿意吃炸鸡,有白人对炸鸡很是痴迷。这也是《绿皮书》电影设置的独特之处,矛盾中还有矛盾,但是不仅仅是渲染矛盾,而是指引大家认识爱与和平。所以吃炸鸡这一幕,不单单是电影一个有趣的情节,更是代表着矛盾中的矛盾消弥。

上帝造人本来就是平等没有歧视,是人类在种族之间制造了歧视和对立,能化解这些的只有理解与爱。

电影最后,唐和托尼一起去了一家黑人酒吧演奏,而不是为那些自认为是“上等人”的白人演出。他们冲破了内心的堡垒。唐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和自己的同胞打成一片,托尼也拆开了心中的围墙,和黑人坐在一个地方倾听音乐——这在当时是很出格的,白人并不喜欢和黑人坐在一起。

这也许是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应该勇敢走出去,不要惧怕,不要把自己的灵魂封锁,要把冷漠变成爱。

电影没有突兀地要求平等,聚焦伤痛,而是给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圣经上说:“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章12节)。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不敢去爱,不敢说爱?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没有了种族隔离。但是人心之间有隔膜。愿我们可以用基督的爱打穿与人之间的隔阂。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

雅米漫画:祷告与成长

 

*本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