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原来我不是圣人,而是罪人(有声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国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你是否想过,如果耶稣今天活在我们中间,祂会经常和谁来往?我们会惊讶地看到祂常常与哪些 “圈外人” 在一起?谁会是现代版的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哪些会是耶稣会以怜悯之心注意到的时运不济、被遗忘、生病和被抛弃的人?

耶稣所做的事情与我们预期的完全不同。我永远不会忘记某一个下午,祂看似不同寻常的做事方式让我停下来思考。

我在读路加福音第7章,其中讲到耶稣与法利赛人西门和“有罪的女人”的故事。在西门家中用餐时,那个女人来到耶稣面前,用眼泪湿了祂的脚,用头发擦干,并用香膏抹上。西门非常震惊,心里想:“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路加福音7章39节)。耶稣指出了西门心中暗自的论断,并为女人的行为正了名。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我之前就读过。但是这次我被一个不可否认的认识触动了:如果我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人,那无疑会是西门。我很羞愧,我知道我也会很骄傲地瞧不起那个女人,并惊讶于耶稣竟然允许她那的些举动。我会背靠我的优越感和我所谓的“义”来论断这个女人,即便只是在我的脑海里。

我一生中大部分时候都是个“好人”。我遵守规则。

我说着正确的话,做着对的事情。我从在母腹以来,就开始去教会聚会了。我相信我像西门一样是“圈内人”。我以为这些使我成为了义人。但是在我阅读路加福音7章的那天下午,圣灵让我明白我作为“教会人”的身份其实一文不值。相反,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却巩固了我在罪人中的地位。真是当头一棒!

至少可以说,这令人沮丧。我非常确定自己是一个“圈内人”,我做着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公义和圣洁的。然而,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离基督的思维方式有多远——祂谦卑服侍人并注意到那些被忽视之人。而我,却像我们在新约中读到的许多法利赛人一样,不知道自己错得多厉害。我完全不像耶稣。我甚至还不如那个有罪的女人,她被宽恕并深爱着(路加福音7章47节)。而我看起来像西门。

 

耶稣激进的待人方式没有消失

在过去的七年中,我负责教授的一本书是《使徒行传》。毫无疑问,它已然成为我最爱的一本书。我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是耶稣与世界截然相反的国度的延续。令人震惊的是,祂的福音在继续传讲给“圈外人”,而非那些看似神圣的大英雄们,也不是富人和皇室们。例如,腓利与一个在犹太传统中被认为是不洁的太监说话。彼得住在制革工人那里,而制革工人是处理动物死尸和血的。他肯定会被认为是“不洁的”。如果我们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们会认为耶稣的门徒们把一切都搞砸了。但是,我们真是大错特错了!

这让我觉得很扎心。我必须承认,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走进过“教会圈”之外的圈子。

我的朋友,同事,家人——似乎都存在于这个“教会泡泡”之中。我思考得越多,就越意识到,如果耶稣活在当今的世界中,祂会与“罪人”在一起——妓女、毒贩、撒谎者、盗贼和谋杀犯们。祂说医生不是为了健康的人来的,而是为了病人而来(马可福音2章17节)。而我是如何在头脑中对这些人进行论断的?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想耶稣会说这些人的罪都被赦免了,因此他们也可以有很多的爱。

 

保持正确的姿态

我也因此变得谦卑下来,因为如果我想开始与这些人交往并认识他们,我会不自觉开始想我能为他们做什么、能给他们什么或者教他们什么。即使在我作为老师去教课时,我也能看到这一点。我想帮他们解决问题,并以最好的方式启发他们。但是,如果我把自己优越的态度代入任何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别人应该为我给他们的帮助而感谢我一样,那么我就又如那晚在餐桌旁坐着的西门一样可恶了。

相反,当我来到与我不同的人中时,我非常有信心,我应该做的是看、听、问一些问题和做他们的朋友。

我觉得我可能会发现,这些“圈外人”比起我要教给他们的东西反而有更多的可以教我。我一直在向我的学生们学习: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意愿,好奇心,对公义的渴慕等等。噢,在走出自我和我的泡泡以及所谓的“更加公义”的自我设定之后,我将有多大的收获呀!主啊,请原谅我曾经因着自己的宗教血统,而以为自己更优等。

感恩的是,通过《路加福音》7章中的这个故事,圣灵让我看到我内心的刚硬和缺乏同情心。但也因着恩典,祂并没有离弃我,让我独自羞愧。

在路加福音7章40-47节中,我看到耶稣对西门的怜悯。因着西门的举止和想法,以及他如何论断了他人,他理应受到羞辱。然而,耶稣并没有羞辱他,而是通过讲故事来教导他。西门,这个和他所论断的女人一样的罪人,并没有被耶稣遗忘。对于耶稣来说,他的灵魂同样重要。为此,作为西门的同类,我感到又愧疚又感恩。

 

耶稣,你真好!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丧尸小孩也需要爱

 

作者:叶玲君,台湾

最近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在Netflix热播完结,此剧引发广泛讨论。剧中女主角高文英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畅销童话书作家,却因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情感虐待产生性格偏差。之后又因母亲的意外离开,导致从小到大反复梦见变成鬼魂的妈妈在梦中继续对她进行感情勒索,导致她日常生活中无法与正常人好好沟通,常常情绪失控,惹出一连串的麻烦,甚至重创自己的事业。男主角文钢太,因小时候母亲过早离世,一肩扛起照顾自闭症哥哥的重责大任。多年来的委曲求全,导致男主角性格极其忍耐,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破事都自己背黑锅,一直不停地被解雇,再换工作;一边照顾被蝴蝶噩梦缠身的哥哥,一边想尽办法维持家计,又一边制造假象替哥哥罩一个安全网。就在最新一次的换新工作的契机,他和小时候的朋友——女主角相遇,还被女主角取了一个叫「安全插销」的可笑又贴切的外号。

 

剧情的主要取景点是在一家男主角新工作的精神病院里。那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男女主角也在那所精神病院激发了各式各样奇葩事件,之后竟然发现对方就是小时候相互喜欢的人。其中一个关键剧情是女主角新出炉的童话书「丧尸小孩」。书中所描绘的是一个自出生起就不带情感,只会吃的孩子,由妈妈一直偷邻居村民养的动物来给他吃把他养大。直到有一天因为天灾,村里的人被迫迁离,并且把动物也一起带离。然而妈妈无法光明正大地带着丧尸孩子逃离,于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竟然一点一点砍下自己的四肢来喂给自己的丧尸小孩吃。最终妈妈失去所有的四肢,只能让孩子扑到自己怀里把自己吃了。妈妈即将死亡的那刻,在妈妈怀里的丧尸小孩突然开口叫了她妈妈,并说“好温暖”。书中所探讨的“食物与亲情哪一个比较重要”的寓意没有被文学界所采纳,反而反馈集中在书中内容太过血腥,不适合给孩童阅读。然而这一本书却意外地让男、女主角相互了解对方从幼年时期就开始背负的伤痛,从而激发出对对方的爱怜与情感。就在一连串的事件下,男女主角最后确定彼此的心意,开着一台医院院长所赠送的旅行车重新出发。此剧可以算是王子和公主开始新的幸福的黑暗童话故事。

 

我想此剧能如此受欢迎必然有很多成功元素的结合。除了俊男美女的强强组合外,加上剧情编排有趣、不单板,最主要能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一点就在于编剧深刻掌握了「不管是谁都需要被爱」这一个普世大愿望。说实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卑劣谎言的世代,大部分的人都背负着一连串的伤痛,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剧中主角们一样苦尽甘来,最后获得真爱,能被照顾、被疼惜、被接受、被尊重……但现实是,很多时候就算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未必能做到。故此我们感觉被忽略、被伤害、被误会、被辖制……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像男主角一样戴着微笑的面具,来掩盖面具下自己那个满是创伤愁苦的内心,努力挣扎地背负着责任来活下去。又有很多的人,像女主角一样因为某些原因被伤透心,失去对人的一切信任,靠着闯祸来体会自己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价值」。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我们都是男女主角,带着过去的伤痛,努力地活着,希望有一天有个英雄般的人物会来拯救我们,解除已久的束缚,从此能开心、了无痛苦地活着。但事实上,这样苛求的想法是不能够在世人身上完全得着体现的。台湾有句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我们那永不改变的慈爱上帝,才能做到帮助我们重新站立,使我们能够忘记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伤心事,努力朝着面前祂所喜悦的标杆直跑。就如约翰一书4章18-19节所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希望每一位读者,能认识并靠着主耶稣基督的爱、救恩和恩典,把自己的过去携带已久的惧怕除去,得到来自上帝完全且无瑕疵的爱,进而有着勇气奔向祂为我们谱写的全新篇章。阿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520特辑| 没有恋人,我该如何去爱?(有声中文)

作者:Rachael Chong,新加坡
翻译:
Nancy,中国
有声播读:馨宁,中国

对于没有情人的我来说,今年的“爱情日”对我来说过得相当平静。直到与我认识的一位姐妹在一起研读了一晚圣经后打趣地说这“只不过又是一天”时,我才又对此进行了思考。

我惊讶于她竟然对此能如此不在乎。是不是我对情人节过于重视了?

我仍然记得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教我们把情人节看作是 “友谊日”来庆祝,并为彼此做友谊绑带。我们会兴奋地把彩带紧紧捆在一起,似乎是为了证明我们紧密的友谊。现在我显然已经长大,过了那个时期。因为现在的我总在情人节这天难过我所没有的爱情——我想要却没有的浪漫关系。

我们很容易渴望爱的表达方式——牵手、亲吻、和贵重的礼物,而我们却忘记了真正的爱比这要深邃得多。

作为人类,我们会更倾向于可以感知到的爱的形式——当有人拥抱我们时,我们会感受到被爱,有人紧握我们的手时,我们会感到受安慰。

当情侣们用这些形式来庆祝他们的爱情时,单身人士们可能会满怀羡慕地看着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有个人相拥。但是在我们太过在意我们所没有的之前,我想鼓励大家去思考这一真理:真正的爱唯有在 “自己本就是爱”的那一位身上找到。

“……上帝就是爱。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 4章8-10节)

这些诗句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爱的认知。爱首先是从上帝来的,因着恩典,祂差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为我们来,又因着怜悯,叫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爱是耶稣的牺牲,在这个终有一死的、破碎的世界之外给了我们永生。耶稣为我们赢得了平安,以及与天父的和解——这就是爱。

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不合群也总是被误解。作为一个腼腆、安静、不喜欢和人聊天的女孩,我很羡慕那些外向、广受欢迎又喜欢交朋友的同学们。我如此渴望能够合群,以至于我讨厌我内向的天性。我想让别人注意到我,并接纳我,但似乎没人在意我的存在。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脱胎换骨,能力也不断增强,我仍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然而,在我成为基督徒后,我得知了上帝超过我所能想象地爱我,我深深地感动。对这一点的认识重新定义了我的自我价值观——我不再从别人给我的爱和关注中获得满足,而是在祂无条件的爱中得到满足。

也正是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5章14-15节)。祂的爱使我在永恒的眼光中不再渴望他人的认可和浪漫的爱情所带来的短暂快乐,因为祂给我力量,让我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祂,为祂所爱的、也希望我去爱的人而活。

这种爱远超出肢体动作的表达。我可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我所爱的人身上,或沉默地陪伴在某个朋友身边,或者只是在某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4节)。我可以把我的爱传递给我的基督徒兄弟姐妹,倾听他们的痛苦,用上帝的话告诫他们,鼓励他们常常回到上帝的爱中。我可以捕捉到一个基督徒姐妹的需要,并敞开心扉去满足她的所需。我可以为祂子民的缘故做出牺牲,因为天上的财宝永不褪色。

从上帝之爱中流淌出的实际行动的爱要远远超出肢体表达的浪漫,而是“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10章24-25节),好使我们为耶稣的再来预备好自己。

没有比帮助彼此在基督里成长更好的爱的方式了。当我们真正相爱的时候,我们的天父就得着了荣耀。

因此,每当爱的外在表现形式让我们渴望得到可以触碰到的爱时,让我们举目看一看各各他的十字架——在那里耶稣向我们展现了最伟大的自我牺牲的爱,并去爱我们周围的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3章18节)。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3点建议助你解决家庭矛盾(有声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译:Abby,中国

有声中文:杨澜,中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家人刚结束一次周末冲突。别误会,我和我的家人都很爱彼此,希望把最好的给对方。只是有时候,骄傲占据了我的心,相比家庭关系的合一,我更想要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这个周末,我自认为能比父亲把事情做得更好。

那是一个星期六晚上,和往常一样,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买单之后,我就沉溺在自己的想法中:为什么父亲不主动为晚餐买单?为什么他不主动为我们的餐桌找椅子?最重要的是,难道他不记得小时候因为我没有这么做而责骂和打我屁股吗?我感到愤怒,让他跟我道歉,像20年前他让我道歉一样。然后我们回家了,路上一句话也没说。

作为一个写歌的人,我刚刚写了一首歌来提醒自己,我是天父的孩子。但在录制样带之前,我突然意识到,对于在地上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我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谁是对的并不重要。我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并自认为比他强。这种傲慢的审判心态,从来不讨主喜悦。

我想到了罗马书12章,这是我最近在灵修时读的经文。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写到关于教会合一的建议,我发现了三条解决冲突的准则,而且对于家庭内部冲突,这三条准则也适用。

 

1.以上帝看我的方式看别人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要从上帝那里而不是世界上获得智慧。当世界告诉我们“应当只在乎你自己”的时候,上帝希望我们用谦卑的心而不是自我保护来回应。

我想起了耶稣的例子。在我还悖逆耶稣的时候,祂就已经为我死了。那么我又是谁,怎么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凌驾于我的父亲之上呢?父亲和我都是因着恩典蒙拯救的罪人,正如葛培理所说,“十字架脚下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这意味着我必须把父亲也看作是上帝正在改造中的人,并用上帝给我的我不配得的恩典来尊重他。

罗马书12章3节总结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看得合乎中道。”上帝所喜悦的更新的心灵里容不下自私的骄傲。

 

 

2.持守美善

 

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有时对我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我很难忘记父母对我做过的错事(但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呢?)罗马书12章9-10节说:“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在这种关系紧张的时刻,我很难看到父亲的优点。但他在我的生命中为我做的事,比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只因为我不记得他为我所做的牺牲,并不意味着这些牺牲不重要。

对我来说,“彼此推让”的一种方式就是“持守美善”——上帝要我鼓励我的父亲,认识到他身上的好,就像上帝通过别人提醒我,我的事奉是如何有成果来鼓励我一样。我越多让圣灵提醒我他人和所处景况的好,感恩心就越能战胜我批判的想法,帮助我赢得感恩、互相建造并最终荣耀上帝的家。我意识到自己如何尊重在地上的父也显明了我如何尊重在的天上的父。上帝要我尊重天上的父,也尊重地上的父,看重两者都胜过自己。

 

3.选择和解

 

罗马书12章结尾说,“不要自己申冤……听凭主怒……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章19节上,21节)

知道我和爸爸两个人都有责任并不能让我的行为变得正当,因为我永远没有审判权。当父亲没有遵守他先前所教导我的(犯了双重标准的罪)时,我深陷在沮丧和失望之中,几乎到了愤怒的地步。我允许对父亲的不敬之情在脑海中蔓延。

但这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祂没有让我们以罪恶的方式来处理罪恶(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并带来更大的罪),祂知道这个负担对我们来说太重了。相反,上帝要求我们把这个渴望交给祂,让祂来治愈我们。只有祂最懂得如何公正地对待罪恶。祂将清空我们心中的仇恨和分裂的想法,把对他人的爱放进去让我们去与他们和解。当我们以善待那些冤枉我们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对抗邪恶,并让上帝以祂完美的方式和在祂的时间点来处理罪恶。

上星期六晚饭后,我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忽略我带给父亲的痛苦,继续录制歌曲样带(感觉自己像个伪君子),要么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向他道歉。

我知道如果冲突得以解决,那晚上我俩都会睡得更好,所以我选择了后者。我鼓起勇气在父亲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和他坦诚相见。我说了对不起,还与他分享,对我来说,忘记童年时期他对我说的话,是多么的困难。然后我问他下次我能做些什么使情况好转。谢天谢地,父亲接受了我的道歉,甚至为此感谢了我。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已经卸下了。

说对不起很困难,但却如此值得,因为我知道与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保持良好的关系比任何错置的骄傲和立场“正确”都重要得多。也许我很擅长赢得争论,但我的自信心不在于此。相反,我的自信在于我是我地上父亲的女儿,最终也是天父的女儿。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