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面对苦难

当我愿意坚守真理时

stand with truth

作者:Wendy,中国

我的工作是电话销售,提成很高,福利也不错,如果业绩好的话,还能获得公司的各种奖励和荣誉。刚开始工作的三个月,我的业绩不错,平均下来每个月得到的工资很是可观,而且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可是从第四个月开始,我的业绩却突然一落千丈。

绩效单位当然重视业绩。当业绩下跌后,我之前得到的荣誉也跟着下降。电话销售这份工作是以团队为单位的,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而这些目标需要每一位成员一起努力实现。因此,没有业绩就意味着对团队没有贡献,给团队拖后腿。我开始感到压力巨大,常常忧虑,还伴有羞耻感。每天去上班总有一种上刑场的感觉,工作变得毫无喜乐。

虽然教会的弟兄姊妹有为我祷告,但情况似乎没有什么改善。工作给我带来的压力让我每一天都处于崩溃当中。在这期间,祷告安慰不了我的心,敬拜赞美安慰不了我的心,主日聚会安慰不了我的心,跟别人分享也安慰不了我的心。我痛苦到了极点,完全失去了作为基督徒的喜乐。抑郁、忧虑,想要自杀的心每天缠绕着我,我总是想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甚至开始埋怨上帝。我好几次想过要离职,但因着弟兄姊妹的劝解才坚持了下来。

对于我的工作,我需先跟客户联络拿下单子,再将客户转到领导那里,由领导跟客户做在线交易,最后客户支付成功则算为我的业绩。如果连续两个月没有业绩,我就会被解雇。我6月份一单业绩都没有,这意味着我7月份必须要有业绩才能留下来。

7月中旬时,我终于差点成功出一单业绩,可就在客户要做在线支付时,他的手机没电了。后来一直到7月要结束的前两天我还是没有业绩,于是便打定主意离职。就在这时,领导带着一位同事来到我面前,说要将同事的单子给我,当作是我的业绩,好让我能留下来。我当下就拒绝了。因为我认为这是欺骗,是不讨上帝喜悦的。于是我跟领导说我打算这两天办离职,但他却回答我:“我之前已经说过了,要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告诉我。”这让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而且还有种被人强迫犯错的感觉。

但上帝总是如此奇妙,领导要给我录的那张单子不知怎么回事最后也没有支付成功。而在7月的最后一天,我居然又联系上前面提到的那位差点支付成功的客户,并成功约到下午两点多支付单子。我心里感到十分激动,因为我一直在心里祷告希望这个单子能支付成功,而上帝也成就了。

我很感恩,不是因为祂让我得以保住工作,而是因为当我愿意坚守祂的真理时,祂便顾念我。因为圣经箴言3章6节告诉我们:“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马太福音6章25节说: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这话实在是真的。我们不需为生活或工作担心,因为只要我们愿意勇敢地坚守圣经原则,上帝必会为你我开路。

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遇到类似的挑战的话,去思想主的伟大吧,也可以读一读诗篇136篇,来思想上帝的慈爱。不要跟上帝说你的困难有多大,而是要跟你的困难说上帝有多伟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煞风景的上帝?

Is-God-a-Killjoy

作者:Tay Boon Jin,新加坡;翻译:詹启圣,台湾

Boon Jin曾在新加坡青年归主协会服事长达16年,目前在马来西亚教授儿童英文并传扬福音。

“Killjoy (煞风景)” (电影中译: 《小丑下地狱》)是一部2000年出品的低成本恐怖片。影片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因被凶恶的帮派份子横刀夺爱而一心想让一个名为Killjoy的玩具小丑活过来的故事。但就在咒语生效前,这位年轻人遇害身亡。最终咒语生效,小丑玩具活了过来,便开始一连串恐怖杀戮,来报复那些杀死他主人的人。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对不对? 但这部片子上映后被影评炮轰得体无完肤:“粗制滥造的恐怖片”,甚至有人封此片为“最差劲影片”。对电影的制作人来说,这样的评论才是真正的煞风景(Killjoy)吧。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让我们觉得很煞风景。可能是老选在周末让我们加班的主管,或是那位总在最后一刻取消约会放大家鸽子的朋友。但也有人认为,上帝是最会让人扫兴的煞风景冠军。许多人在开心时刻不再,或者生命中找不到乐趣时,就将矛头指向上帝。

不论我们立场如何,我们都能同意一点:我们觉得喜乐、感受到乐趣及欣喜,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事实也应该如此!毕竟人受造是为了要经历那终极的喜乐。因此,人要因自己的周遭、工作、与他人的关系等享受到极大的喜乐。圣经上告诉我们,人受造是好让我们享受永恒的福祉。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很有讽刺意味:电影导演只要在一部本来让人轻松愉快的电影中加入让人提心吊胆的急转情节,就可轻松多赚几百万。在早期,这样的紧张转折到最后终究是会回到喜剧结局。但近年则不一定了,电影不一定会有完美的结局。有些后现代电影制作人会选择留下突兀或让人不安的结尾,然后将一切归咎于上帝或命运。

如同电影一样,或许煞风景的不是上帝,而是我们人类自己。除了我们自己,还有什么原因能导致欢乐时光被迫缩短或无法达成呢? 想想那些我们追寻错误的享乐的时候吧,例如警察冲进毒窟,捕获一票正在办毒趴high着的毒虫。对于这群吸毒者来说,警察当然是太煞风景了。但在旁人看来,很明显,让吸毒者远离毒品比让他们沉浸在吸毒的“乐趣”中要好得多。

又或者一位超级爱吃的人,当他持续大吃大喝最终导致心脏病发时,我们会不会说上帝实在太煞风景,取走了他的性命呢?按着正常的逻辑,我们应该“责怪”这个人自己,因为他饮食不知节制而造成这样的后果。

当我们说上帝煞风景,或者说祂是终极煞风景者之时,我们其实就将自己当成了一切事情的评判标准。就像上帝所创造的第一个女人夏娃一样,我们把“欢乐”界定在了那位给予我们生命、赐予我们伊甸园,又给我们使命去管理全地,给我们关系好让我们彼此相爱的上帝之外。诗人在诗篇16篇描述说: “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第11节)上帝是一切喜乐的源头,而上帝也喜悦祂所创造的受造物能够在祂里面享受完全的喜乐。

因此,恰恰相反,我们才是煞上帝风景的人,如果上帝的风景真能被煞到的话,因为我们喜欢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并因此将耶稣钉在了十字架上。伊甸园是如此美丽,我们几乎难以想像亚当在里面的生活是多么的愉悦喜乐。他的第一份工作并不辛苦,只是帮所有动物命名。他初见伴侣的时光也是如此美好,让他与伴侣成为一体。在上帝划出的安全界限中,人类的第一对男女能够自由地生活、工作、游憩。

但是,当人没有能够持守上帝的指示,并拒绝了真正的喜乐——上帝本身之时,故事便开始变得紧张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原本永恒的联结要神秘地被 “打破”,好让人类因着圣子的死得生命。因为耶稣基督承担了我们本该受的刑罚,所以当我们呼求耶稣从罪恶中拯救我们之时,祂就救我们到安全之地。如今,祂赐给我们丰富的生命,让我们得以再次享受上帝慈爱地赐与我们的一切。

“又要以耶和华为乐,祂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篇4节)

所以上帝不是煞风景的上帝,相反的,祂愿意给我们最大的喜乐,只要我们愿意信靠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英文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我就要你好好的》阅读感想

01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美国6月上映的《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我是在脸书(Facebook)上看到这部预告片的,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是我每天醒来的唯一理由。”我很好奇,是怎样一种情况或绝望才会让一个人将他每天醒来的动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虽然很想看,但我并没有到电影院看爱情片的习惯,于是当我得知它是改编自小说时,我便立刻买了原著小说来读。

小说述说的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女孩——露薏莎。因为失业,露薏莎不得不接下一份看护工作,并因此邂逅了她的看护对象——威尔,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威尔热爱冒险和挑战,却因一场车祸而四肢瘫痪。威尔觉得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一心只想死去,因此他决定再活六个月后便安乐死。当露薏莎知道后便一直试图改变他的决定,例如带他去看赛马、去旅行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两人相爱了。看到这里我本以为露薏莎可以改变威尔,让他有勇气选择活下来。万万没想到,威尔改变了露薏莎对生活的态度,自己却仍执意进行安乐死。看完结局之后,我难过了一整天。

书中的威尔总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一位人物——约伯。约伯跟威尔一样,都遭遇了十分痛苦的事。约伯一直以来都活得很正直,就连上帝也称赞他是位完全人。然而因着魔鬼的攻击,约伯一夕之间遭受到了极大的苦难。他原本有很多财产,却都被抢光;仆人也被杀了;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因为一场风暴,十个孩子都死了。不只这样,他还全身长满了毒疮,亲朋戚友都遗弃他。他极其痛苦,痛苦到诅咒自己的出生,厌恶活着,认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他甚至也因此埋怨上帝。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即便约伯这么说,却从没有选择死亡来结束一切,更没有对上帝绝望。他虽然极其痛苦,但却没有离弃上帝,就连发泄和诉苦的对象都是选择上帝。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上帝,并且清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在掌权,在祂那里面有盼望。而最后,上帝也确实加倍赐福与约伯。

威尔虽然四肢瘫痪了,以及要忍受许多并发症的痛苦,但他身边有爱他的女主角和家人,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安乐死。我并不是要比较威尔和约伯两人谁遭遇的苦难更痛苦,因为这是我无法了解的,我光想象一下就觉得很可怕。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中了解到,若我们将人生活着的意义和目标放在物质或其他世俗的事上,当这一切都失去时,还真是眼前一片绝望。圣经教导我们:“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7-18节)同样是面对苦难,但结局却大不同。

死亡永远都不是一个解决方法。约伯曾诉苦说到,他已经失去了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约伯记6章11-13节)。或许许多人就是因为看不到苦难之后的结局所以选择自我了结。然而基督徒是知道结局的,我们是有盼望的,纵使苦难再苦,再怎么绝望,我们仍有那天国的盼望。因为上帝应许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另外,诗篇46篇1节也说:“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上帝更是在诗篇121篇1-8节应许祂必会保护我们。因此,虽然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苦难,我们要晓得上帝是真实的,祂是信实的上帝,必不会给我们遭遇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苦难(哥林多前书10章13节)。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但我还是会忍不住去想,若威尔的生命中有上帝的话,若他将生命的价值放在上帝里的话,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所以,期望我们都能常以上帝的话语,以约伯所说的“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来装备自己,让自己不要在苦难到来时轻言放弃。

图片来源:《我就要你好好的》电影官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上帝没有逃…

time-for-a-change-1124160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顶着夜幕下的寒风,我拼命地逃。我倾心养育的大儿子,常惹我伤心,比如因为讨零食遭拒绝而对我说:“我不是你的宝贝!”这天他又无端跟我“冷战”一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晚上我实在忍不住,就一边拍打一边责骂他:“你怎么可以这样漠视我?怎么可以不尊重妈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不大理智,就去隔壁房间冷静一下。没想到,不到半分钟,他就和弟弟有说有笑起来!也就是这“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让我夺门而逃。

我曾问上帝,我教养大儿子所付出的心血、承担的忍耐,究竟什么时候能才能看到果效?我并不期待他出类拔萃,只是希望他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并学会由衷去爱别人。上帝虽然没有回答我的疑问,但我却明白,教养孩子的过程或许也是上帝塑造我的过程,让我不断在孩子身上操练原谅与包容,哪怕自己难过也要尽量考虑孩子的需要。可是,当儿子完全不顾我的感受,表现得对我似乎毫无感情时,我的理性真的无法理解,情感亦无法接受。我甚至觉得“这是上帝对我的塑造”这种说法也没有说服力了。于是我只想逃,我要从“母亲”这个角色里逃出来喘口气。

结果我真的逃出来了。我逃出了作为母亲的“自我中心”,再一次定睛在上帝身上。在圣经以赛亚书1章4-5节,上帝形容以色列人是“败坏的儿女”,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并斥责他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吗?”这是我第一次从先知书中读出上帝作为“家长”撕心裂肺的痛,祂仿佛在说:“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宁肯吃尽苦头,也不相信我?!”责打从来不是上帝的本意,上帝要的是祂的子民真心悔改、敬畏祂。让我感动的是,在以色列人屡屡悖逆之后,上帝没有逃,反倒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借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舍命,给顽梗的人类带来了得救的盼望。也因着这救赎之恩,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的悔改,活出崭新的生命。

在主面前,我何尝不是个孩子呢?我是否也和悖逆的孩童一样,会因为没得到祝福或疑问没解开,就怀疑上帝的爱呢?是否宁愿自己费力、吃苦头,也不愿遵行上帝的话语?是否因为上帝管教的杖没有落下来,就掩耳不听圣灵的责备?

我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能悔改认识上帝,或他未来会做出什么令我更为心痛的举动。但是我确信,上帝就在我身边,那位日夜看顾自己儿女的父亲在看顾我。祂的心痛成了我的安慰,祂的忍耐亦给予我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