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黑暗中的旌旗

我终于厌倦了隐藏自己的罪(有声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Melody,加拿大

 

“真相总会大白的。”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这句话让我心生恐惧,因为当我母亲这么说的时候,意味着即便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的悖逆,她还是知道我犯了错,并等待上帝来谴责我的良知。
 
这句话出自民数记32章23节,是摩西用来警告以色列民不要违背他们与上帝之间的盟约关系的。但这句话也说明了即使我们有办法掩盖犯罪的证据并拒绝承认自己的罪,我们最终还是无法逃避我们犯了罪的事实。
 
当我读悬疑小说的时候,总是会期待着侦探揭露罪犯的那一刻。但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更像是那些掩盖自己罪行的罪犯,害怕自己不得不面对真相及其后果的那一刻。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让人看到我有多坏更让我害怕的了。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不再浪费母亲的时间,对我显而易见的行为撒谎,但我开始用其他方式犯罪。教会里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但在家里,我的性格特点是爱发脾气,蔑视他人。当青年领袖们称赞我圣经知识丰富和品格优秀时,我试图让他们看到我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虔诚,但他们却觉得我是谦逊,反而更加赞赏我。他们根本不会知道我实际上有多坏。如果让大家看到我里面有多破碎,大家肯定会被我吓跑,所以在公众场合我会保持自己的行为符合大家的期望。我感觉自己完全是个伪君子。
 
面对自己的本相
 
我会花好几个小时沉浸在自己所感知到的罪恶感和无罪感中,这让我对悬疑小说产生了毕生的兴趣。Hannah Anderson在她的书《All That’s Good》的某一章中写到悬疑小说帮助她发现了真相的重要性:读者会喜欢读侦探小说是因为他们在其中找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东西——确定性、真相和结果。这些也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但同时也是我最害怕的。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即将结束之际,我如数家珍地阅读着Agatha Christie的每一部悬疑小说,享受着她的著名作品Hercule Poirot和Miss Marple以及她那些不那么知名的侦探冒险系列。Agatha Christie出版于1920年至1973年之间的推理小说,以其巧妙曲折的情节和道德核心而闻名。她笔下的侦探们热爱正义、不顾个人和社会代价一心去寻找事实真相。
 
正如Hannah Anderson所写的:“追求真相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事实的走向。它还需要不论如何都诚实地跟着事实走。”当我读到书的结尾,看到凶手是某个可爱的人,或者是一个我喜欢的人时,我会在心里叹息,因为我不希望凶手是他们!
 
当我在消化虚构小说里的真相时,我意识到这些悬疑谋杀小说多么真实地展现了人类堕落的本相。我们都倾向于对那些不讨人喜欢的人做最坏的假定,却又最大化地忽视那些看似富有同情心之人的罪恶。但我们都是罪人,而且我们并不总会把内心的罪恶展现给人看。
 
一想到那些我关心的角色因着他们的所作所为而面临坐牢或死刑,我就感到很痛苦。但这是他们应得的惩罚,如果侦探没有发现他们的罪行,无辜的人还会一直被怀疑。
 
真相必须被揭露出来,即使结果会令人不快。在读小说中认识到这一点使我更加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本相。与此同时,每天读一篇谋杀悬疑故事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危险信号,意识到我曾经因为困惑和无助而忽视的罪已经深深扎根于我的日常习惯和思想之中。
 
我可以编造出一些故事来解释和缓解我的问题和理想状况之间的张力,然而与其去寻找证据来证实我的解释,我更愿意以那些最好的悬疑小说所鼓励的真相标准来要求自己——愿意面对最准确、最不偏不倚的事实。
真相让我们得自由
 
后来我发现我的情况比我原先想的要糟糕得多,我的内疚感变得更加强烈了。这期间,我对为自己的罪辩解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因为我需要的不是更好的辩解,而是宽恕。
 
这种绝望感把我拉回到我小时候背诵过的那句经文:“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1章9节 )
 
我紧紧握住这个应许。我知道,即使重新认识自己和正视自己的罪无比痛苦,上帝也不会把我撇在堕落的深渊。祂应许要洁净我,我要做的就是认罪,凭信心寻求祂。
 
我坚信“真相比我的自我形象重要得多。”当我面对现实并在悔改中前行时,我体会到被一个早已深知道我一切的上帝所爱意味着什么(诗篇139篇1-5节 )。我担心的后果与上帝丰盛的恩典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我知道,即使在我最不堪的时候,祂也会怜悯我。
 
正如诗篇作者所写的:“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篇32篇1-2节)。我终于可以自由地面对真相了,也体会到了罪被洗净的感觉。
 
当我终于将我的挣扎告诉人们时,他们对我表示同情和理解,但最让我宽慰的是我相信并得到了主的恩典。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献祭,我的罪被洗净了,并以公义为袍(以赛亚书61章10节),这个真理把我从罪的捆绑、从过去对真相的恐惧中拯救了出来。
 
我的一切罪恶和我过去的一切不堪都在十字架上暴露无遗。虽然这令人想到就很痛苦,但也同时让我摆脱了自己虚幻的良善面纱。我的罪必然会大白于世,但基督的怜悯会更新我,因为不论发生什么,那知道一切真相的主都选择爱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10月图文特辑:你是上帝眼中的宝贝

让我们的个性成为帮助我们与他人互动的加分项吧。上帝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向世人宣称祂的爱,也透过我们不同的个性跟周围的人互动。
你是哪种性格的人?
告诉我们你的个性是如何帮助你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吧。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关于“你是谁”,世界告诉你的5个谎言

文字:YMI事工团队

翻译:蒋冠华,中国

我们很容易陷入世界的价值观,而忽略了基督所说关于我们身份的真相。为了避免落入这样的陷阱,让我们来从圣经中找解药吧:

工作会消耗我们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我们必须记住,虽然上帝呼召我们努力工作,(歌罗西书3章23-24节),但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服侍主耶稣。
  
我们是谁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职衔,而是取决于基督的作为(加拉太书3章26节)。所以,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如何使用上帝托付给我们的工作来荣耀祂,并活出我们作为上帝儿女的样式吧。
 

我们常常承载着来自我们的文化、家庭甚至教会对我们的各种期望(希望我们有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
  
在我们用行动来荣耀上帝的过程中,即便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从主那里得到恩典,并可以确信我们最大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我们的上帝(马可福音12章30节)。我们可以不用再一直背负着证明自己的压力,而是专注于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知道当祂炼净我们时,我们对祂的爱自然会生发出好的行为(以弗所书2章8-9节)。
 

 
当你想到你是谁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是某人的男/女朋友或你还是单身?你是某人的孩子或是某人的父母?
 
然而我们的信心并不来自我们周围的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关系,也是我们所有其他人际关系的基础,乃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凡接待他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做上帝的儿女。”(约翰福音1章12节)
 

性格测试很有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但我们需要小心,不要让这些测试限制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当摩西抱怨自己“拙口笨舌”的时候,上帝是这样对他说的:“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现在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出埃及记4章11-12节)
 
上帝大过我们的性格。祂是万物的创造者,祂能帮助我们让我们在软弱上经历祂。(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有时候,我们会无意中让自己过去的经历和选择定义我们——我们感到寸步难行,因为我们被过去犯下的错误困住了。
  
但是因着基督的牺牲,我们便不再受过去的捆绑了。即使我们需要继续处理过去的错误留下的后果,我们仍然知道基督已经得胜,祂召唤我们进入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那里祂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崭新的身份:
 
“……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章13-14节)。
 
无论何时,当我们感到被上面这五个谎言蒙骗时,就让我们祷告自己的身份单单根植在真理中:我们属于上帝;我们是按祂的形象所造的;祂救赎了我们,并会更新我们。

 

*此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被生活打败的无奈感曾让我对信仰动摇(有声中文)

作者:Rachel,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一段感情的结束,友谊的破裂和学业上的压力让我感觉自己被世界打败了。当我的生命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压力时,我会感到非常无奈。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真的由不得我做主,也不在我的掌控中。祷告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或回应,也让我渐渐不想祷告,认为我只能屈服于这些问题,只能“认命”。

这样的想法让我在生活中渐渐失去了盼望和喜乐。一旦我受到了伤害,不论是在感情上受伤还是身体有什么病痛,我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便会感到失望。似乎受伤后我只能望着疤痕,爱莫能助。我改变不了什么,上帝似乎也转脸不看我的无助。因此,我忧郁了。
 
这样的情绪甚至动摇了我的信仰。而我只能与妹妹以及一位主内的姐姐分享,来寻求答案。在与她们的聊天过程中,我逐渐反省到我的问题所在。

1.我信仰的根基转变了

 
我从小成长在基督教背景家庭,从接受耶稣基督是我救主的那刻开始,我的根基是基督。我知道我是罪人,而罪的工价是死,但耶稣基督却钉在十字架上让我因着祂受的刑法得平安,因祂的宝血得医治(以赛亚书53章5节),我唯有倚靠祂才能得拯救。但是在生命旅程中,自私的我渐渐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转变了信仰的根基,我慢慢地把上帝视为 “帮我达成愿望的神”。因此在祷告没得到答案时我就失望,感情结束后没得到回应就开始怀疑。这样的我实际上已经把基督变成了自己的“愿望盒”,把自己摆在了上帝的位置,忘记了基督才是我生命的主宰。也忘记了耶稣基督在我不配得时为我钉在十字架上,让我出死入生。甚至不记得我作为一个已经在罪中死了的人根本就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拯救自己。罗马书8章28节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当我把自己摆在中心位置上时,我根本就看不到祂的爱和美好的旨意。祂是我软弱中的帮助,祂的旨意大过我的旨意。我应该顺服祷告后的答案和回应,因为知道祂掌权,知道祂的旨意是叫我得益处。

2.在疤痕中看不到恩典

我发现自己被伤害后留下的疤痕一直不能痊愈,这是因为我只专注在伤害上而看不见祂的恩典。“为什么我需要经历这些?” 是我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常常会问的问题。直到我的朋友提醒了我,“那些伤害留给你的疤痕一定有祂的恩典。问题是你专注于疤痕还是恩典呢?” 的确,因着疤痕很痛又很丑,所以我总盯着它看。而忘了在这些幽谷时,上帝如何带领我,让我成长。哥林多后书12章9节记载,“祂对我说:‘ 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应该定睛在基督身上,不让经历的伤害模糊了我的焦点,乃要心系祂的恩典。

 

3.认为祂不爱我了

 
当我经历了被伤害却没有看到上帝的保护时,我理所当然地以为祂不爱我了。然而其实这些失败的经历能让我生命得以成长,并让我更加信靠祂。有些经历是主给我们的管教。我们总要经历一些管教,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希伯来书12章5-6节写道,“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祂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祂在管教我们时就不爱我们了吗?万万不是,正是因着祂爱我们,才管教我们,要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另外,有些经历是种试炼。雅各书1章2-3节也这么说到,:”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在试炼中我们才能成长,才能变得更有基督的样式。
 
我知道自己之所以会对生命没有盼望,认为自己被生活打败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生命的主宰,而我真的是无能为力。我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都应由上帝来掌权。我要学习顺服,学习在疤痕中看见祂给我的恩典,也在信仰中坚定不移。如同希伯来书12章1-2节所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 虽然生命中依然有许多我不能改变的事,但是当我认定上帝是我生命的主宰时我就可以交托和顺服并不再背负痛苦。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