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书灵修 | 仆人式的领袖(有声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译:悦,中国

有声播读:Joya,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2章19-24节

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虽然我不太喜欢大米粥,但是那天我却细细品味了入嘴的每一口。因为知道我生病了,我老板居然亲自来我家给我送一碗他煮的粥。
 
不夸张的说,那碗粥非常美味(里面有大量的瑶柱),然而那天食物的味道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老板对员工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亲自煮粥并亲手送给生病的员工了。
 
还有其他类似的情形。我老板会绕路去送我同事和我回家,即使我们住在跟他家相反的方向。他还会花时间和精力来构思冗长而周到的信息,来表达对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可和关心,甚至还会经常询问我们家里是否一切都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他来参加我祖父的葬礼。他一直陪伴我和堂兄们,跟我们聊天到凌晨,我们给他讲述了祖父年轻时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接受基督的。
 
真正地关心员工,超越职责范围的去照顾员工的老板并不多,即使是主内的也很少见,在保罗的时代也不例外。那时候,罗马教会(保罗是在罗马写的信)充满了自我为中心的领袖和毫不关心基督和腓立比教会的人。(腓立比书1章14-18节; 2章21节 )。
 
相比之下,有位领袖真正深深地关心腓立比人和基督的事工 (20-21节 ),他就是提摩太。他对腓立比人的关心,表现在他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上——这也是保罗说自己若是亲自去探望腓立比人时会做的。和其他人不同,提摩太成为了基督一般谦卑和无私的典范,这是保罗在这章前面部分呼召腓利比人去效法的(1-8节)。
 
除了他的关怀精神以外,提摩太的品格也非常卓越。他信实地帮助保罗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建立教会(使徒行传 16章1-14节),作马其顿、哥林多、以弗所教会的使者,又坚固信徒的信心(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因为提摩太在保罗的带领下服侍,他与保罗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增长,并在艰难中得到坚固。实际上,保罗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称呼提摩太“我儿”(提摩太前书1章18节;提摩太后书2章1节;腓立比书2章22节)
 
提摩太清楚地证实了他的能力。在监狱里无法陪伴腓立比教会的保罗相信提摩太会照顾好腓立比人的需要并给自己带来他们平安稳妥的好消息。
 
和提摩太、保罗以及我老板一样,作为信徒的我们,也被呼召与世界分别为圣——我们要去无私地,真诚地关心我们周围的人。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真的非常难做到,因为我们的文化倡导我们“爱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当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尤其如此。
 
但是在了解了上帝如何爱我们和服侍我们,甚至为我们舍去了生命之后,我们是否愿意去逆着环境,不断努力(不管可能会失败多少次)去先求别人的益处而不是自己的益处呢?
 
问题思考:
 

1.什么时候你会更容易只关注自己需求,而不关心他人的需要?

2.你可以想到一位如提摩太般“先求别人益处”的仆人式领袖吗?他或她的事迹是如何鼓励你去效仿的?

3.有哪些实际的做法可以让你向主内的弟兄姊妹去表达真挚的关心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林书豪加入CBA——无论逆境顺境,都要认定上帝

作者:Monica,中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时间2019年8月27日,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正式签约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待向CBA联盟正式报送他的注册材料并经审核、公示通过后,林书豪将正式代表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参加CBA联赛。
 
林书豪是NBA历史上首位美籍华裔球员,也是NBA历史上最成功的亚裔后卫。他创造了自1976-1977赛季ABA和NBA合并以来,球员前五场首发比赛累计得分最高纪录,也是NBA历史上第一位在自己前五场首发比赛中均得到至少20分并送出7助攻的球员。他曾率领纽约尼克斯队连续赢得6场比赛,送出单场最高38分的战绩,成为家喻户晓的“林疯狂”,他还收获了历史上首位在NBA总决赛中出场并最终夺冠的华裔球员的荣誉。林书豪在2010年至2019年的NBA生涯里,在优秀后卫球员如林的激烈竞争中,他用加倍的汗水,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付出,用对篮球无比的尊重和挚爱,一直追赶着他的梦想!

对于林书豪来说,NBA的机会难得且珍贵,他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他一直在自己的逐梦之路上艰难前行。虽然他之前多次表现出了对CBA的兴趣,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可能加盟CBA的。
 
前段时间一段林书豪的视频引起了热议——林书豪在台湾的一次演讲上潸然泪下。他的随行翻译周巽正给出了这次演讲的中文版本:
 
“人生真的好难,我总是希望以最正确的方式做事,但每一年的挑战都是愈来愈艰难。有一句话说‘当你跌到谷底的时候,你只有往上爬’,但对我来说每年的谷底都愈来愈深。自由球员市场对我来讲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我感觉NBA好像放弃了我——我一直都觉得当有任何机会可以让别人怀疑我时,他们就会怀疑我。”
 
“在这次季后赛结束之后,我就要展开在亚洲的旅程。说真的,我真的很不想来,因为在这六周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必须要带着微笑面对大家,我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总冠军的喜悦和荣耀——但我不觉得自己配得上。我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要的未来,说真的我觉得蛮丢脸的。”
 

“我的讲稿是1个小时前才写出来的,因为我每次在准备时总会忍不住哭出来——在我决定离开美国展开亚洲之行时,我就泪流了3次。但我想说,我要成为一个榜样,一个永不放弃的榜样,我会一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坚持下去!”
 
很多人说林书豪这样并不像一个汉子,也有人说他的眼泪并不令人感到同情——因为林书豪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赚了6000万美金。但是林书豪对此却持不同意见。
 
“我认为承认自己的软弱是展示自己力量的最好标志之一,”林书豪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能够接受自己的弱点是你所能做的最强大的事情之一。谁没有弱点?我们都有。但向他人展示你的弱点也是你能做的最强大的事情之一。”
 
也许林书豪会一直在CBA,也许林书豪会一直录综艺,但是我不希望很多人因此误会,认为林书豪不怎么努力。要知道,为了追梦,他真的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度过了一次又一次艰难。他曾见过血色的怨毒,曾见过黑暗的歧视,曾穿着蓝橙相间的战袍登上过世界之巅。他亲眼见证了人生中的灰暗和阳光,但是他依旧是他自己,他依旧走在追梦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的故事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我也不会告诉你我的故事是好的还是坏的,我只能说请拭目以待。”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林书豪这样说道。
 
林书豪的球衣背后是7号,这个数字在圣经里面代表着完全和完美。有的时候他到了一些球队里面,7号已经被其他球员所用,他就会选择17号。他说17号的意思是“我和上帝永远在一起”。
 
在2010年他还没有成名时,他就登上了基督教的节目,表示自己是为上帝而打球的,而不是为其他人。在繁忙的NBA赛季当中,林书豪也没有放弃信仰。
 
“你知道的,因为训练和比赛的缘故,我很难再去教会了。训练的安排也很紧张,在很多个主日里面我得通过电脑听讲道。讲道不仅仅是我所在的教会的讲道,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牧师的讲道,我的父亲还刻录了一些CD,把这些讲道给我听。灵修听道是我追求的重点,我在旅馆时的闲暇时间就灵修。”
 
当我们跟随主耶稣,用自己的生命去荣耀上帝时候,我们也许并不能一帆风顺,也不一定拥有我们所期待的未来。但林书豪用他职业生涯的经历向大家诠释了顺服与不放弃。当我们放下自己,愿意全心跟随上帝,被祂所用时,就是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抒写祂的故事的最佳时机。对于林书豪即将展开的CBA之旅,我个人非常期待。我相信,林书豪负责信靠上帝并把球打好,上帝会负责把他的故事写完。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节)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将自卑的想法交给主(有声中文)

作者:Marissa Cathey,墨西哥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我在生活中很自然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轻看自己。不需要任何人来贬低我,我自己就已经很擅长这样做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人斥责过我。只不过我自己总是想在凡事上都做到最好,所以我给自己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在学校里,如果我没有考到满分而是考了96分,我就会怪自己“不够聪明”,而不会看到自己明明以高分通过了考试。
 
这样的自我贬低从来没有真正帮助我实现过什么。它只带给我无尽的痛苦,并且让我很累。这自我贬低的思想不停折磨着我,让我不堪重负。
 
然而,我最大的错误是从来没有因着自己的不堪重负而停下来。我反而让自己的思想陷入了更深一层的自我鄙视。
 
我觉得自己的身份很卑微。因此轻看自己成了件很自然的事。这并非是我“谦虚”。我是真的很看不起自己,以至于我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我坚持拿着自制的镜子看自己,而不是看耶稣要给我的镜子。
 
这些年来,我头脑里知道真相是什么——我的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因为耶稣为罪恶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我死在十字架上。祂给了我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但是,这些头脑里的知识长时间都无法触及我的内心,因为我还在坚持自我的想法,认定自己非常微不足道。
 
直到有一天晚上在教会,我的牧师过来为我祷告。在他的祷告中,他提醒我,上帝不仅爱我,而且祂还很高兴称我为祂的女儿。这就是我的身份,我是上帝的女儿。
 
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好像有个开关被打开了。在内心里,我突然明白了关于自己身份的真相。
 
这让我很崩溃,但也伴随着一种新的喜悦,因为我学会了向主交托我的想法。
 
对自卑的我,上帝说:祂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1章7节)
 
对害怕失败的我,上帝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以赛亚书41章10节)
 
对于对现实生活感到不安的我,上帝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对喜欢讨好他人的我,上帝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章2节)
 
对于我的绝望感受,上帝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对于我贬低自己的思想,上帝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约翰一书3章1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的祷告从“主啊,当我今天努力要为祢做事时,请帮助我。”转变成了“主啊,帮助我今天单单为祢而活”。
 
有时候,我还是很容易落入贬低自己的老习惯,但我再也不会陷在里面出不来了。上帝以祂极大的信实,在我的痛苦之地找到我,祂引领我,让我与祂同行。
 
大约三年前,当我从墨西哥搬去香港时,我发现自己很容易会将自己与其他女性在学业成就和地位上进行比较。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有她们那样的条件,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也经常责备自己不够聪明或没有成就。这既耗精力又没有必要,而且坦白说,这些比较都是很肤浅的。
 
渐渐地我认识到,尽管这些外在的品质看起来很棒,但最终,上帝更在意我的内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慢慢地不再在学术成就和地位上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当我让圣经的真理真正地进入我的内心时,我对自己的斥责和自我贬低的想法也越来越少了。
 
上面我提到的经文对我的生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让我学会了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我越来越明白,为主而活就是单单地听从祂说的话,享受祂的良善,安息在祂给我的自由里。
 
关于我身份的真相只有一个:我是上帝的孩子。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ANDREW HUI:32岁,直面死亡


作者:Janice Tai,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编者的话:Andrew弟兄在上周六(8月31日)晚上已被主接回天家。 

32岁的Andrew估计还能活两到三个月。

因为无法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一个月前他最新的放射治疗方案也停了。自此,淋巴瘤生长迅速,几乎扩散到他每一个重要器官,并压迫着重要的血管。
 
尽管医生预计他只剩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神志清晰的时间,Andrew依然热情地抽出时间在医院接受了采访,然后才出院回家,接受临终关怀。
 
他说:“我想鼓励人们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依然相信上帝。”
 

晴天霹雳

对自己的病情,Andrew一开始的看法不是这样的。去年6月份接到诊断结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后来经过好几个月的挣扎,他的内心才逐渐平复,并最终能接受这个结果。
 
一天晚上,Andrew因为发高烧去了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给他做检查时发现了他身上的肿瘤。X光显示他胸部上方有个还在生长的肿瘤,进一步的活检确定了他患有1期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然而,医生们相信他的状况并不算复杂,甚至告诉他,在他这个阶段,90%的患者都能被治愈。
 
所以Andrew寄希望于这90%的概率和医学,把接下来几个月的治疗当作给自己“放个假”,也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康复。
 
然而他却属于那10%。六周期的R-EPOCH化疗对他丝毫没有帮助。于是,医生们决定使用更强的化疗——RICE疗法。这一次,他们说成功率大约70%到80%。
 
四个疗程后,却发现Andrew属于那20%到30%治疗失败的情况。接下来,他接受了被认为适合99%患者的免疫疗法。然而,由于对该疗法出现严重的副作用,Andrew被列为1%的不适合这种治疗的病人。
 
“上帝给我的信息再直接不过了,不是吗?”Andrew笑了笑,眼睛里闪着光,直言不讳地说。
 
他补充道:“我曾对医学抱有信心,但当我的信心落空时,上帝让我看到,我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眼光,完全依靠祂。”
 

为什么?

 
尽管Andrew从小就笃信上帝,也是教会的乐手和领袖,积极参与服侍,但在今年年初面对这场疾病,他和上帝还是摔了一番跤。
 
为什么是我?
Andrew不是那种随意饮食和生活不节制的人。
 
这位年轻的银行经理从不抽烟喝酒。而且,他每周五天午餐坚持吃沙拉,下班后还经常去健身房。
 
为什么是现在?
 
他有一肚子的委屈向上帝发泄。“我的梦想只实现了10%,我原以为祢会更多地使用我。我在教会里服事20年,祢要我就这么离开吗?这就是祢要世界看到祢爱祢仆人的方式吗?”
 
因着对上帝的愤怒和失望,Andrew也开始排斥其他基督徒。
 
“他们为我祷告,宣告我得医治,因为他们相信主借着祂的鞭伤,担当了我的痛苦 (以赛亚书53章5节)。但我不仅没有痊愈,而且病情不断恶化,这让我无法接受。觉得所有的盼望都是虚假的。所以我呵斥他们,把他们拒之门外。”Andrew说。
 
“在我看来,如果上帝医治我,就是说世界上还有我未完成的任务;如果我没有痊愈,就意味着我该回天家了,所以无论怎样看这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Andrew的挣扎和绝望也源于癌症带来的巨大痛苦。
 
他不得不忍受恶心、虚弱、脱发带来的痛苦,剧烈的呕吐发作时,胃里的东西甚至会直接喷射到墙上。
 
猛烈的咳嗽让他在床上蜷成一团,而每当看到母亲在床边哭泣时,他都会心碎。
 

                                                   2018年12月Andrew和妈妈在济州岛。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旅行。

转折点

然而,当Andrew对上帝的看法转变时,他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平安和对死亡的接纳。
 
“我一直认为祂对我生命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他凭己意而为,如果他不施恩,我们就没有权利要求。我认为祂的主权是公正、至高和强大的。” Andrew说。
 
“但后来我明白,祂是透过爱来彰显祂的主权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好事,但祂是良善的,祂的主权体现在祂如何领我走过生命中的风暴。”Andrew补充道。
 

                                                                        2019年4月,Andrew和家人合照,侄女Naomi也在
以弗所书3章 17-18节帮助Andrew有这样的看见。经文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对上帝的爱和主权的信任,驱散了他曾经对死亡的恐惧。
 
Andrew在St. Matthew’s教会聚会,他说:“我现在丝毫不怕死。当我最后一次闭上眼睛时,我会和祂在一起,这比乘飞机时相信自己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还要可信”。
 
“这是我紧抓不放的真理。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如果上帝或耶稣不存在,我会自杀,因为那样的话我活着没有任何盼望,生命也没有意义。”
 
他也非常感恩自己有一个教会大家庭。在他生病期间,教会的家人们为他禁食祷告并和他一起哀哭。很多家人还自发给他送吃的,或载他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

                                                              Andrew和他的人声合唱团,在一次进社区活动合唱期间
 

老我死去

Andrew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并在教会长大,但他真正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是在他16岁那年。
 
有一天,他在参加一个青少年基督徒的主日崇拜时,《祢为我而来》这首歌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他:
没什么你可做 能使祂更爱你
无一你做过的 能让祂门关闭
 
这些歌词触动了Andrew的心,因为他之前努力做好事或在教堂服事,想以此为自己赎罪。
 
这首歌的歌词让Andrew得释放,让他明白上帝对他的爱是不需要他做什么来赢得的。这也给他带来盼望,因为尽管他有过犯,上帝却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不过之后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他的专业是传播和传媒学,但毕业后,他进入了银行业,因为那里的收入更高。尽管对数字不感兴趣,但他把钱看得比成就感更重要,因为他喜欢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美食,也想资助教会的传教工作。
 
因此,为了事业上的提升,Andrew常常每天工作12小时。在生病前他坐上了私人银行经理的位子。
 
但他在16岁时学到的东西从未完全离开他。Andrew说,当他坚信上帝完全接纳并爱他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会感到平安。这样的平安也在帮助他面对这场更大的信仰之战——那就是面对死亡。

                                                          Andrew和朋友们在泰国Banchang帮助建造一个儿童收容所
 

信而得福

Andrew说,除了有平安和知道死后会与主耶稣相会之外,他的信仰也能减轻他目前的痛苦。
 
Andrew说: “我晚上会因为疼痛向上帝呼求,我发现当我定睛于上帝时,疼痛就会减轻,之后也能睡得很沉。”Andrew的信仰也使他能够从疾病中看到祝福,比如可以知道自己离世的时间,并且能不受痛苦地离开。
“因此我可以为死亡做准备,说我需要说的话,做我需要做的事”。
 
“止痛药和姑息治疗能让我舒适地、带着微笑离开。”Andrew说。
 
最近,他可以敞开和父母谈论一些话题,比如他走了之后父母要做什么以及他们将如何使用他的房间等。
 
Andrew说:“能够进行这样的对话是一种祝福,对于父母来说也有个了结。”他正在准备一个“告别盒”,里面装上他给亲人和朋友们的告别词。
 
“我不赞成举行悲伤的葬礼。我希望我的葬礼是开心的,也想趁我还在的时候,多花时间和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多聚聚,感谢和肯定他们,并一起享受美食”。Andrew说。他素来喜欢烹饪,并曾为教会募款做过各种小吃,如椰子酱、辣椒酱、月饼等。
  
如今,他不再多去想死亡,而是专注一些当下想做的事,比如喝骨头汤等。
 
他还有一个未圆之梦是和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为民工或有需要的人设立一个施粥所。
 
他谈到:“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想我唯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去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因为那样我就可以更多地改善他人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太清楚。毕竟是过去每个时光塑造了今天的我”。
 

最后的愿望

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重新联络以前认识的人,比如失联的中小学朋友。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和他并不亲近的人身上时,Andrew说,他想要让他们认识和拥有从基督而来的平安。
 
“无论他们是忙于工作还是在面对自己的各种问题,我都想与他们分享这种平安。这样,当他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就可以拥有这份金钱、辛劳、人际关系、健康或财富都无法换来的平安。”Andrew说。
 
“在我走后,我不想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已故的人,而是一个在天堂迎接他们,渴望与他们再次相见的人。”
8月16日Andrew在他的Facebook上面发了这段文字:

我最亲爱的朋友、家人和所有有幸相识的你们:

上帝赐予了我美好的32年。我很感恩能够认识你们每一个人。有你们在我的生命中,我甚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和幸福感。

我的人生之旅很短,大概只剩两个月,我就要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了。

癌细胞已扩撒到我身体中所有的主要器官,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经过一年痛苦、漫长的抗癌斗争,我已经精疲力尽,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虽然我的战袍已残破不堪,但我内心依然平安。如同早晨太阳必然会升起,我人生的目的地也在翘首等待我。

发这段文字是让我爱的你们知道,我非常感谢你们。我祷告,即便我要去往人生的下一站,你的记忆中,仍然会留下我与你共度的时光,因我所行的善事记念我,也恳请你饶恕我曾对你的亏负。

记念我曾经和你并肩作战,如果我曾伤害了你,也求你原谅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2年很短,但在永恒的海洋中,一百岁也只是尘埃一粒。

死亡只是通往永恒家园的一扇门。那里将不再有痛苦、磨难、泪水,而是永永远远都是平安。我的主会在天堂张开双臂迎接我,我也希望能和你们每一个人(在你们走到人生终了时)再次相聚。我将以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你们,聆听你们生命中精彩的故事。

去体验我无法体验的人生吧。愿你每一天都充满喜乐、平安和超越死亡的永恒的盼望。

我祝福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每个人,愿主赐你平安、任何事都无法夺走的喜乐、健康、爱、兴盛的生命、并满有力量和恩慈良善。愿你们可以面带微笑地度过每一天,知道天上至少有个人在看着你。

衷心感谢你们让我度过了一个男孩所能拥有的最好人生。

Andrew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