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上帝的供应

追求舒适的生活,有什么不妥吗?

i-want-a-comfortable-life-anything-wrong2

作者:Julian Panga ,印度

翻译:Abby ,中国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舒适呢?是刚刚好够生活所用?还是有比所需的多一点点就好?又或是需要绰绰有余?

这些年,人们对舒适生活的概念有了转变。对老一辈人来说,有饭吃、收支平衡并有一点小小的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舒适生活了。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只是基本所需。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只买得起一辆摩托车。在当时的印度,大多数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是骑摩托的。几年前,我决定用我的积蓄给他们买一辆小型二手车。但父母认为,车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他们用不到。他们认为积蓄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我来说汽车则绝对是必需品。

这大概反映出了现在的一种流行心态。如今,换一个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汽车,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度个豪华的假期,都是很常见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你走在印度任何大都市的街头(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10-24岁的年轻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有工作的成年人,我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享受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的?这是我的个人选择,又不会伤害其它任何人!”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过着一种崇尚“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钱,更舒适,更奢侈。

在我看来,这些拥有远超过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人却不真正开心。相反的,那些看起来拥有很少的人反而更快乐。比如生活拮据的一家6口人挤在约翰内斯堡贫民窟的破旧小屋;亦或是5口之家蜗居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城市贫民窟的一个10*10英尺的小屋,吃了上顿没下顿。然而相比那些富有的人,他们拥有更灿烂的笑容。这使我更坚信:财富和舒适并不等于真正的幸福。

不过话虽如此,并没有人因此就不去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了——基督徒亦然。那么我们很自然地要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渴望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吗?

我想从以下5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我们的依靠在哪里?

让我们来先看两种关于舒适生活的流行说法。一种是足够即可,另一种是过度奢华。当然,在圣经里并没有任何的经文说我们不应该寻求生活必需品,像是食物,衣服和住所。值得一提的是,耶稣告诉我们不必担忧,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只要我们求,祂就给我们。(马太福音6章25-34节, 7章7-11节 )

这在主祷文中有恰如其分的描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这里让我们学习到的功课是在我们日常所需上倚靠上帝,单单地倚靠祂。

圣经中也的确谴责了那些迷恋和追逐钱财的人。对奢侈生活无节制的欲望会使人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财富。这种痴迷会产生可怕的后果,正如耶稣说的:骆驼穿过针眼,比有钱人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路可福音18章24-25节)

若舒适的生活使你信靠自己比信靠上帝多,并带来骄傲自负和自我满足,那我们就应该避开它。舒适生活本身不是罪。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将财富用在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谋福利。因为当我们乐意以别人的益处为先时,才真的表明我们对上帝的信靠。

2. 我们的使命

路加福音9章58节,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栖身的地方。这里耶稣是说祂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但这并没有阻碍祂传道授课、医治病人、帮助穷人和激励那些被社会排斥和无助的人。祂履行父的使命,但是一路上没有太过舒适的生活。

难道我们不是也参与在上帝的使命中吗?是的,当然是,而且这是一个终身的使命,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并做出承诺。因此,如果我们的舒适生活阻碍了我们完成上帝的使命,那么我们需要停下来,反思和调整我们的生活重心。把上帝的使命作为我们生活的中心才能帮助我们更专注于永恒的回报,而不是暂时的收获。

3. 我们的奉献

耶稣在回答一个有钱的年轻人关于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的问题时候说:要遵守诫命。少年说这一切他从小就在努力地遵守。然而耶稣指出,他有可能遵守了他与邻居关系的那些诫命,却大大忽略了他与上帝的关系。简单地说,他爱财富比爱上帝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与上帝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他的心并不在上帝那里。当耶稣说完,他就伤心地离开了,并不愿意回转归向上帝。

在马太福音6章24节,耶稣也说,一个人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钱。他若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所以,如果说舒适生活是专注于金钱,并阻碍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经历上帝,那么我们就处在疏远和离弃上帝的危险之中。因为没有什么比上帝更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4. 我们的服侍

耶稣毫不犹豫地脱去外衣,拿了一盆水,弯腰为祂的门徒们洗脚(约翰福音13章1-17节)。祂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正的谦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着想。像耶稣一样,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荣耀上帝,无私地生活并慷慨地给予。

因此,与其积累财富和让自己生活地更舒适,为什么不利用现成的机会去爱和服侍那些弱势群体呢?毕竟,照顾穷人、孤儿和寡妇以及受欺压和被边缘化的人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甘于牺牲的服侍中彰显的信心使得我们保持一颗顺服,等候主使用的心。

5.我们的满足     

在如今这个高度推崇自我的世界里是基本不可能感到知足的。所罗门王在传道书5章10节中说他贪爱钱,却从来没有因有足够的钱而满足,贪爱财富的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罗学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知足(腓立比书 4章11节),借着感谢上帝的恩赐,我们也可以学会知足。与其为我们没有的东西忧愁,不如满足于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切。

在澳洲待了12年后,我有了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且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我放弃了这所有的一切,回到印度做基督徒事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走这样的下坡路?

这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永远无法满足我。它们只会让我们渴望更多,最终让我们陷入失望、幻灭和毁灭的恶性循环中。我发现,只有当我把眼目定睛在我所有一切的源头——我的上帝身上,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满足。

因此,最终,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能过舒适的生活,而是我们是否过着真正喜悦和荣耀上帝的生活。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灵命日粮:柳暗花明

读经:读经:路得记2章17-23节  

如果拿俄米曾梦想着衣锦还乡,那么此刻抵达伯利恒,对她而言就如同恶梦一般。在客居异乡的日子里,她失去丈夫及两个儿子,回乡时,身边仅有一个媳妇──路得,以及满怀的悲伤。

她对邻人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路得记1章20节)

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当失意的拿俄米看见上帝对路得施予慈爱,她说:「耶和华 . . . 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路得记2章20节)。这两名女子看似失去所有、频临绝境,然而在上帝的带领下,人生揭开了柳暗花明的一页。

旧约的路得记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故事。在这短篇的记述中,每一次提到「耶和华」的名,都充满了奇妙的恩典与甜蜜。

借着拿俄米与路得,我们就晓得 [....]

中青年危机

作者:Shari Mitchell

现在我正处在所谓的「中青年危机」中:临近大学毕业,对下一步如何走毫无头绪,不知道是应该去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还是继续读研?这个问题在过去一个星期里几乎每天都在脑子里转,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选择,找到稳妥的前途。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茫然?忧虑?对未来焦虑?

你的情况也许和我不同,或许你正面临的是失业、换工作或者是决定不再与不良朋友交往。不过今天我要对你说(也对自己说),不要再忧虑了!我们不是相信一位良善而全能的上帝吗?思考未来的时候,我想到诗篇55:22节,“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新国际版)。真叫人宽慰啊!这句经文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盼望!它宣告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应该将我们的每一个思虑 — 无论大小 — 全都带到上帝的面前,因祂会为我们处理担当。这就是将我们的抱负、忧虑和恐惧全都交给祂,因祂不会让我们被失败击倒。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一生依靠祂。这是好得无比啊!

上帝一直在我们身边,很乐意地在这个叫做“生活”的旅程中指引我们。然而我们有时候会忘记祂的应许,自作主张,主动行事。我们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并计划逃脱的办法。即使在我们黔驴技穷,一败涂地时,我们仍拒绝来到十字架面前,好像在说,“上帝啊,不用担心,让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做的已经够多了!”朋友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这位上帝,祂每天在我们的身边,帮助并指引我们走过幽谷,向我们做出承诺:祂总不撇下我们,也不丢弃我们(希伯来书13:5)。所以我祷告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在生命中信靠上帝。我们一旦降服,将我们的担心、惧怕和忧虑交给祂,便会因为确信上帝会按着他完美的旨意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而在祂里面得着安息,这难道不是很棒吗?

当耶稣基督成为赎罪祭,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祂已经为我们打了胜仗。我们得胜因为祂是胜利者,但是魔鬼的军队和我们之间的争战仍在继续。我们必须靠着上帝至高无上的应许击败魔鬼,不在让它用挫败、困惑和抑郁的想法来欺骗我们。

因此,从今天起,我将把对未来的惧怕完全交托给主,信靠祂,相信祂会按着祂对我生命的计划和旨意引导我。希望你也如此。

凡仰望耶和华的人,
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
—诗篇31:24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