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上帝的旨意

学着接受我破碎的家庭

作者:Sheila May,印尼

signs-416441_640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你结婚!”从念幼儿园开始,我就经常听到爸妈如此对骂。爸妈当着我和兄弟姊妹们的面争吵,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父母之间的和事佬。后来,我12岁那年,父母决定离婚。

“别管了,那是他们的事情。”这是我得知父母决定离婚时的第一个想法。但当我渐渐长大,我才发觉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多了。我根本不可能忽视父母离婚这件事,因为我恰恰身处其中。我沮丧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了我跟朋友聊天时永远都会避开的话题,我甚至努力从脑海中抹去这个词语。直到有一天,我搭朋友家的顺风车。当我坐在后座,看着他们一家人彼此戏谑、互相打趣时,一种温暖的感觉流过我的心。我偷偷地哭了。那时的我既快乐又悲伤,同时又为自己感到难过。我告诉自己:“原来这就是家庭。”

回顾自己的家庭,我感到非常失望而愤怒。我恨家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毫不掩饰这种情绪。在朋友们面前,我也毫不忌讳地谈论对家人的想法和感受,于是,朋友们开始远离我。我厌倦了跟家人同住,但又没别的地方可去,这种感觉快将我逼疯了。

父母离婚后的三年之间,我尽量让自己待在家的时间越少越好。我每天从学校走路回家,这样就不必太早到家。让我回家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地方睡觉。有一天,朋友邀请我到她的教会,我马上同意了——因为这样子我就有理由不回家。后来我听说她的教会要办一个三天的退修会;能够离开家三天?我当然要去!

结果这三天改变了我的一生。就在这个退修会中,上帝救赎了我。我认识到自己的罪性,同时明白了上帝为我预备的宽恕与爱。我实在是非常感恩。

但并非一切就立刻变为完美。回到家之后,我仍然每天都面对与信主前一样的问题。我没有因为信了主就自动变成一个乖巧温驯的孩子,而是持续与自己的罪性博斗,仍然无法接受我的家庭。

在那段时间里,上帝握住我的手,耐心地等待我度过叛逆期。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坐下来检视自己破碎的家庭,我才意识到,原来关系的破裂随处可见,不只是我的家庭才有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朋友、邻居、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全职事奉的基督徒也不例外。我这些年所经历的,只是反映了这个堕落世界的现实状况。我不是唯一面对这类冲突的人,还有数不清的人也面对相似的冲突,有些冲突比我家的更严重。

我也逐渐意识到,虽然并不是我选择生在这个家庭里,但上帝选择了让我生在这里。如果上帝已经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来舍身拯救我的灵魂,那么我还怎么能够怀疑祂对我的爱?祂既然是慈爱的天父,而我是祂的女儿,那么祂将我放在这样的家庭里,必定有祂神圣的目的,尽管我至今还不能明白。我能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完全接受自己以及这个上帝为我安排的家。

这样的想法使我豁然开朗。虽然从10年前我成为基督徒到现在,家里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我自己的生命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上帝透过家庭的景况来塑造我。我学会了控制怒气,宽恕他人(尽管我可能再次受伤),并且爱那些我觉得并不值得爱的人。

上帝并没有为了改变我的心而改变我生命的景况。祂让我体会到失去希望的滋味,好让我视祂为生命中唯一的希望。祂全然良善,决非无情;祂充满智慧,决不犯错。祂抚平我的伤口,擦干我的眼泪。万事万物都有祂的旨意。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寻找伴侣?等待伴侣?

作者:Tim Hoe, 香港

signs-416441_640

“你也该结婚了……”这是我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从身边人那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于这类言语,大家的反应各有不同。而作为单身基督徒的我,则感到十分尴尬。

“寻找?”“等待?”身边很多单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样的疑问。究竟我如何才能遇见那位生命中的伴侣呢?不少主内肢体都会回答说:“上帝会安排最适合的伴侣给你”。于是,对这件事就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

“既然上帝安排,那我们就慢慢等!”这种看法所衍生出来的解释,就是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当中,上帝也正塑造你,好让你有充足的预备进入圣洁的婚姻生活。但这句话说得容易,不过实行起来还真不得了。特别是已经上了年纪的弟兄姐妹,心里也许会想:“日以继夜地等待,都已经过了几年啦?”

又有另一种看法:“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既然上帝预备,那我们就要去找。”虽然引用了圣经,然而也有它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去找的时候,是否能确保自己能清楚辨别出上帝预备的那一位呢?不少人也会去找,但是总会带着一定的条件。如果上帝预备的跟自己所订的条件不太符合,甚至完全不一样,那如何是好?那岂不是很容易找错吗?

到底要等待,还是寻找呢?等待的话,怕等很长时间;寻找的话,又怕找错人了。单身的你和我,真是苦恼啊!

我想,在选择“要等待”或“要寻找”之前,单身的基督徒可以先从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着手。

在马太福音6章25-32节中,耶稣吩咐我们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我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上帝都是知道的。祂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章33节)虽然这里讲的是日常所需之物,但我想“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个原则也可适用于婚姻大事。其实一旦我们专心做上帝的事,我们就不至于因伴侣这事感到忧愁。如果我们在这服侍的道路上需要一位婚姻伴侣同行,上帝必会带领我们遇见合适的伴侣;又或者,我们一直保持独身,也能因与主同行而满足喜乐。只要我们专注于祂,那就是既等待又寻找,自然也不必苦恼了。

也许还有人会问:我们该如何确定他/她就是我生命中那位终身伴侣呢?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不少教会的弟兄姊妹都有一个这样的观念:你要一直向上帝祷告,上帝已经预备了一个特定的人,你要寻求知道那个人是谁。这样的观念似乎影响了很多人,让他们在婚姻问题上犹疑不决,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预见那个“特定的人”。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到底我们要找的是“特定”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合适”的人呢?

很多教会讲婚姻时,会引用以撒的例子(创世记24章)。亚伯拉罕委托仆人替以撒找妻子,最终上帝带领这位仆人遇上利百加。但这是否能够证明上帝会为每个人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呢?

事实上,当时以撒身处的背景很特殊,上帝已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父亲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就是以撒的后裔),并且将来的弥赛亚也要从以撒的后裔中产生,因此以撒的妻子人选至关重要。当时仍是父母替儿女安排婚姻大事的时代,亚伯拉罕敬畏上帝,不愿意替儿子娶迦南地的女子为妻,但因自己年纪老迈,便差派“家中最老的、管理他所有产业”(创世纪24章2节,新译本)的仆人长途跋涉回到故乡米索不达米亚,为以撒娶一名本族的女子为妻。亚伯拉罕更慎重地叮嘱仆人,如果本族的女子不愿意到迦南地来,也绝不可带以撒回到故乡去。老仆人接下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后,一路上都寻求上帝的引领,最终找到利百加,而利百加也愿意跟随老仆人到迦南地作以撒的妻子。可见,这实在是一个特别的例子,我们很难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帝会为身处21世纪的我们都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

其实,圣经更多提及的是好丈夫、好妻子、好伴侣的特征(箴言书18章22节、19章14节、31章10-31节),以及何为正确的伴侣关系(创世纪2章24节,以弗所书5章22-33节)。

因此,这才是我们该问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弟兄/姐妹才适合作为我的终身伴侣呢?”我相信,透过读经、祷告,我们会得到问题的答案。带着这些答案(或者说标准),在服侍上帝的道路当中既等待又寻求,我们将拥有幸福的人生。

(此文章繁体版)

延伸阅读:
关于恋爱与婚姻:谁是我“注定的那一位”?
探索丛书:我该和谁结婚?


投稿

灵命日粮:谁的心意

读经:创世记39章1-6,20-23节 

在农历新年期间,我们常以「万事如意」互相祝贺。事事顺心如意当然好,但按着上帝的旨意,而非按我们的心意成就的事,才是最美好。

假如约瑟可以选择,他绝不会想要在埃及当奴隶(创世记39章1节),虽然他被卖为奴,但他并不是个诸事不顺的人,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2节),耶和华甚至「因约瑟的缘故」,赐福给他主人一家(5节)。

若可以选择,约瑟绝不会想进牢房,可是当他被别人诬陷非礼时,他还是被关进监里。然而,我们又再次读到「耶和华与约瑟同在」(21节)。在监狱里,他得到了司狱的信赖(22节),因有上帝的同在,「耶和华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23节)。他被下到监里,却是跃居埃及宰相的起点。上帝提升约瑟的方式,相信很少人希望自己有这样的经历,然而,即便在逆境中,约瑟的上帝仍然 [....]

灵命日粮:选择生命

读经:申命记30章11-20节 

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什么旨意呢?在成长过程中,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如果我找不着,或是无法明了,该怎么办?明白上帝的旨意似乎如大海捞针,因为隐晦不明,类似的太多,似是而非的更是无以计数。

其实,我对上帝旨意的认知是错误的,因为我对上帝的认知不正确。上帝并不愿意我们迷失方向、陷于迷惘、寻寻觅觅。祂要我们明白祂的旨意,祂清楚地表明心意,浅显易懂。祂也不设定多重选择,而只给我们两种选择:「生与福」或「死与祸」(申命记30章15节)。因顾虑到我们可能看不出最好的选择是哪一个,祂甚至说:「选择生命」(19节),就是选择上帝,并且遵守祂的话。

当摩西最后一次对以色列民说话时,他呼吁众人做正确的选择,且要知道「这律法上的话……乃是你们的生命」(申命记32章46-47节)。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