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上帝的爱

当性格测试做不到的时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译者:詹启圣,台湾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安静、害羞、不喜欢与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则说话相对大声、喜欢引人注意、热爱与人交往。

关于这些对不同性格类别的描述,你可能已经听过,也可能用类似的话语去描述过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难看出,性格测试在当下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愿意花钱让员工去做性格评估。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题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各级学校也开始一早就采用这些性格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应对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响吧。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性格分析工具时,出来的结果让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为大家对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现外向的形象。当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内向时,我真是五味杂陈。

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性格类别,有那么多的自我挣扎。多年累积的社会压力及同辈朋友的行为,让我确信外向活泼是比较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一直努力做个外向的人,但还是会有人说我“反社会”、“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这个性格分析工具还分析了我的决策模式。结果显示我偏爱理性思考(比较有逻辑、爱分析、讲道理)胜过感性判断(强调关系、能体谅人、有同情心)。难怪大家总是说我“冷淡”,或批评我在该表达同理心的时候老说话客观、强调理性分析。大家经常说很惊讶我怎么那么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不被拒绝。尽管实际上,我觉得自己里边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却会假装得很友善、很热诚。这让我既有罪恶感,又觉得气愤——有罪恶感是因为自己“虚伪”,愤怒则是因为我怨恨大家不给我的“真我”任何机会。经受多年的负面评价之后,我甚至开始完全相信,自己是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与关怀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并且没人会爱我。

更讽刺的是,我一直从事的还是组织发展顾问的工作。对于各种性格指数所显示的结果,其理论、设计、行政运作与解析我都相当清楚。然而,我却无法用脑中的知识去解释内心对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后有一天,上帝透过一篇主日讲道向我说话了。牧师引用了耶利米书1章5节的经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讲道信息的重点是鼓励大家拥抱上帝想要与我们建立的这份亲密关系,因为祂创造了我们,也最了解我们——祂自己的杰作。我们所有的特性、缺失、长处、短处祂通通都知道。并且祂刻意将我们放置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国家和所处的社区环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听到上帝对我说: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里,你是如此的宝贝与可爱,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你不需要隐藏或害怕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为你应该有的样子。

我顿时坐正。这个信息让我无处可逃。我发觉自己暗暗问说:“天父,是祢吗?”我从未如此直接、清楚地听到上帝对我说话。我觉得自己被发现了,无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无处可躲。

当我向上帝祷告,将我多年来的罪恶感及自我否定交托给祂,并向祂哭诉、恳求祂医治我情感上的创伤时,我被一种强烈的释放感包围。等我意识过来,我已经陶醉在耶稣无条件爱我这个永不改变的事实里。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这份爱。生平第一次,我尝到生活在上帝话语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学家Carl Jung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为这是上帝所赐的。我们的创造主充满慈爱地亲手塑造了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稣基督,但我相信我们受造各不相同,好让我们可以借由各人独特的互动方式,去有创意地与这个世界接触。

当我对于上帝的爱的经历被更新后,我觉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变自身性格中与我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产生错位的那些部分。举例来说,与其用我的“理性”偏好来对待人、事、物,现在我会试着先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并且越操练越得心应手。

不论我们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我们都能主动去接触别人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的独特设计。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真正的朋友

作者:李思亿,马来西亚

signs-416441_640

对你而言,朋友是什么?是一个可以一起吃饭看电影的人,还是一个可以聊天聊地聊八卦的对象?到底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朋友呢?

我们常说,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人。他们重视你,不会伤害或背叛你。我们也期待朋友之间的感情永远都不改变。但事实上,你很难保证你跟朋友之间的感情能够永远不变,你也很难保证对方真的会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与你“有难同当”……

还记得初到台湾念大学时,我因为害怕孤单而交了各式各样的朋友,有不爱上课的,有爱玩爱闹的……他们都对我很好,而我也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我们会一起庆祝生日,一起出游等等,那时我真的觉得有他们就够了。

但渐渐地,事情有了转变。由于我和他们的感情很要好,所以我们连做报告也在一个小组里。然而在预备报告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见开始有分歧,有些人甚至因为不爱做报告,常常找借口不参加讨论。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彼此间的成见越来越深,吵的吵﹑散的散,原本很要好的朋友,感情却说变就变。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改变我对朋友的想法,我仍然渴望友情。后来,我结交了另一群朋友。我们一起玩,一起去夜店喝酒﹑唱歌。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的身心灵都十分疲惫,内心也很空虚。我发现这些仍然不能满足我对友情的渴望。所以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这些人是我的朋友吗?这世上还会有真正的朋友吗?我不知道。

当我重新回到教会之后,这一切都有了答案。我原本是个挂名的“二代基督徒”,很不喜欢、也很久没去教会了。但后来教会的一个姐妹邀请我回教会,我与那里的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发觉他们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他们不聊八卦,却无话不谈;他们不一起夜游夜唱,但在一起时却欢笑不断;他们不鄙视他人,不相互责备,而是互相鼓励,彼此帮助,相互了解。这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用心交朋友。

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办到的?他们为什么可以如此关心彼此?他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喜乐?答案原来是“爱”——他们以耶稣的爱来爱彼此,以耶稣的眼光来看彼此。

朋友之间,要说“喜欢”是很容易的,就像我喜欢跟他一起玩﹑我喜欢跟他一起看电影,我好喜欢这位朋友;但说到“爱”,就很困难了,你是否可以毫无保留地爱你的朋友呢?然而因着耶稣的爱,我们可以做到。就如同约翰一书4章19节所说:“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真正的朋友真心爱你,会扶持你成长,而不是让你向下沉沦。因此,我们交朋友时要交真正的朋友。正如哥林多前书15章33节提醒我们说:“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在这个世界上,主耶稣基督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祂才永远不变。我们开心时可以与祂分享,难过时可以向祂诉说,有困难时可以向祂求助;而当我们软弱﹑力量不足时,别担心,祂会扶持、陪伴我们走过每一段历程。我们可以全然依靠祂,无论甜酸苦辣,祂都会与我们同行。

只要你愿意让耶稣成为你生命当中最好的朋友,你就能感受到祂的爱,进而能爱别人,然后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真正的朋友)

投稿

当人家说我是个胖子时……

作者:Chrisanty L,印尼

signs-416441_640

在中国留学期间,我不时会逛逛大学附近的商店或时装店,而那里的售货员总是对我视若无睹。然而,他们如果留意到我正在挑选衣服,就会对我说:“我们的衣服只有小码。”

我的大学有15000名学生,大部分都长得娇小玲珑。通常来说,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的都是身材较为魁梧的外国人。虽然我是印尼华人,但我的外形看起来并不像一般的中国女学生。因为不想遭人侧目和评头论足,我渐渐害怕去逛学校附近的商店了。

我体形高大,肩膀又宽,这常常让我感到很不自在。那大概是因为我老觉得别人盯着我看,我在他们心目中似乎已被标签为“胖妞”。我讨厌别人抓着我的手臂念叨我的胳膊有多粗,也厌恶朋友和家人取笑我的体重,说我应该节食,或者拿我和其他同龄女孩相比较。更糟糕的是,当我试图减肥时,我通常都会以生病告终。即便如此,别人还是会叫我“胖子”。

结果,因为长得“胖”,我厌恶自己的一切。渐渐地,我接受了自己人生中看似唯一的现实:我又胖又丑,而且永无翻身之日。

我开始变得非常敏感,很容易因为别人说的话而受伤,哪怕那些话是出于善意,或者与我的身材毫无关系。在我看来,大家都在取笑我。我对自己很失望,严重丧失自信。我不想外出见一些不认识的人,不想交朋友,甚至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我甚至开始将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当你不喜欢自己时,你简直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对人友善和宽厚待人,因为你没有任何正面积极的想法和态度可以与他们分享。

直到我认识另一位在中国念书的学生,我的思维方式才开始改变。那个女孩也很难在学校附近的商店找到尺寸合适的衣服,也不得不和那些觉得她胖的人打交道。但她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在于此。她来到中国,是希望到孤儿院帮忙,以此服事主。她决心将自己得到的爱传递给那些非常缺乏爱的人。有一天下午我们俩一起聊天,我当时想:“即便别人觉得她不好看,甚至连她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上帝也肯定会觉得她美丽,并且爱她。”

我不禁自省。上帝是怎么看待我的?创造主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创造呢?

撒母耳记上16章7节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长久以来,我都无法接纳自己,因为我的人生就等于长得“胖”。有些时候,我忘记了上帝是我的创造主。祂不会只看我们的外表,却看重我们的内心和生命。在祂眼中,祂的创造是好的。这个真理确实改变了我。

当你开始思考上帝有多伟大、祂的爱有多长阔高深时,你就会重新点燃心中的爱火,不但爱自己,也爱他人,甚至是那些也许伤害过你的人。我必须承认这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因为别人对我的身材发表过一些很伤人的言论,而我也曾相信他们所说的就是事实。因此,我让自己慢慢来,首先是确定自己真的会为上帝创造给我的身体而心存感激,然后是确保自己身体健康,而不再被人们对我体形的期望所困扰。

假如你觉得自己看起来不怎么样,或者偶尔也会觉得自己有点“胖”,我想那是正常的,但别让这种感受侵蚀你的生命。关心你的天父不会只看你的外表,无论你长得怎样,祂都爱你。我也明白,人们对外表的痴迷永远都不会或根本无法停止,但我们不要因为外表而错失交朋友和发挥影响力去荣耀上帝的机会。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治死老我)

从无到有的父爱

作者:天堂鸟,马来西亚

signs-416441_640

每每看见有个慈祥的父亲带着孩子有说有笑地经过时,我心里总会很羡慕。打从我懂事以来,我的父亲就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

母亲个性独立而好强,父亲却是个很懦弱、害怕承担责任的人。他们在我十一岁那年离异,原因是父亲有外遇。母亲告诉我们,离婚时父亲主动放弃抚养权,因为他不太喜欢小孩。(事实上,虽然他后来再婚了,但也一直都没有要小孩。)

就这样,我跟妹妹跟在母亲身边,由母亲抚养长大。我们与父亲之间只有最低限度的联系,那就是向他要生活费的时候。但即便如此,他常常也只是很公式化地慰问我们几句而已,很少会带我们出去吃个饭,或者花时间陪我们。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受不到什么叫“父爱”。

父母离婚二十几年来,我只会从母亲口中听到鄙视、嘲讽父亲的言语,而且她也常常嘱咐我和妹妹千万别找个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这些年来,在我与父亲的互动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母亲所说的,他总爱推卸责任,若非不得已,他是不愿承担什么责任的。渐渐地,我也认定男人都是不可靠、更是不能相信的。对于父亲,我心里似乎也有了母亲那种瞧不起他的念头。

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需要在学校假期时搬离宿舍,就请父亲来协助。结果他却迟迟未到,我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一件件地搬行李,也拜托别人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大学的时候,父亲说他没有能力给我供应足够的学费,叫我自己想办法,当时我对他非常失望。那实在是我最苦的日子,人在异乡、孤苦无依。面对缴不了学费的压力,我甚至陷入忧郁。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父亲与没有父亲似乎没有差别。有时我会想,若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我就不需要做两三份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了。每每想起那段苦日子,我就不禁埋怨起父亲来。但正是那时,我遇见了耶稣并接受了救恩。

马太福音11章28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主也说:“(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命记31章8节)这两句经文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因为上帝让我知道,我不需要再靠自己担重担,而是可以把一切忧虑和恐惧都交托给那值得信靠的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会信主,或许得感谢我的父亲。

成为基督徒后,我也开始学习与父上帝建立关系,渐渐明白天父奇妙的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体会过父亲的爱或许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世上最伟大的父爱,那就是天父的爱。同时,藉着读经和祷告,我也明白了上帝的心意:“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章15节)。坦白说,要饶恕父亲对我的伤害,确实不容易,但我求上帝帮助我体谅并原谅父亲,因为上帝希望我们不单与祂和好,也要与人和好。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