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上帝的饶恕

我为什么要原谅那些毫无歉意的人?

作者:Chris MacLeod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木木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44-45节)

你曾经原谅过某个伤害了你,但对此毫无歉意的人吗?

在我13岁生日之后,由于经济外加婚姻压力,我有一方父母开始酗酒。那是一段可怕而动荡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似乎没有尽头。我的心变得绝望而充满怨恨,因为我很担心家人的安全,并对他们不公的行为感到愤怒。在我15岁的时候,我发现我心中对这位家长充满了仇恨,我对得医治的盼望转而成为了报复。

因为家长酗酒的问题,我开始去看心理辅导。一天下午,我不顾辅导师的建议,去拜访了那位家长,想解决我们的家庭问题。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论断——我希望这个人也像我一样痛苦。当他们在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出悔改的迹象时,我的内在动机终于浮出水面了。我勃然大怒,扔东西,尽我所能破坏一切和好的可能,很快我就被带出了房间。

“他们不值得被原谅!”他们应该像我一样痛苦!他们太差劲了”我愤怒难平。

幸运的是,此时耶稣介入了。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躺在地上,望向天空,心在狂跳,满脑子都是痛苦的念头。我躺在那里,一连串毁灭性的想法忽然被一个声音打断了:“如果你的愤怒让你变得和他们一样怎么办?”

“你的怨恨和恐惧会让你像那个你憎恨和恐惧的人。”

突然,一种陌生的感觉温暖了我的心,我对父母的真实感情开始浮出水面——我开始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怜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他们从羞耻感、恐惧和愤怒中解脱出来。

现在我知道,那种感觉可以被称为同理心、怜悯或宽恕。但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情感上的突破!

一天后,当我醒来时,对那个人的仇恨和愤怒完全不见了。相反,我感到自己在愤怒中也伤害了这个人。我已经不再希望看到他们受到审判和惩罚,如此,我就走向了原谅。

说我再也没有对这位家长感到愤怒是不真实的。但是,意识到“怨恨、不宽恕和愤怒会让我变得更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重新回到耶稣非暴力(马太福音5章38-40节)和使人和睦的道路上(马太福音5章9节)。

多年以后,当我试图与这位家长建立新的关系时,上帝教会了我另一个关于原谅的真理。原谅不仅仅是放弃“谴责和审判”的权利、也是放弃“希望对方成为你所希望的样子”的权利。

原谅不是一份合同。不是“我原谅你了,所以你要做得更好”。其中没有交换或交易。简单地说,原谅是一份我们给予的礼物,即使对方不接受。

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原谅呢?如果不是基于奖励或结果会变好,是什么激励我们去原谅呢?

因为这帮助我们更像耶稣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说耶稣治愈了十个麻疯病人(路加福音17章11-19节),但只有一个人回来感谢祂。

关于耶稣、上帝的爱和原谅,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耶稣对那十个麻疯病人的爱不是以他们是否信祂为前提的,而是以耶稣的怜悯和白白给予的爱为条件。

耶稣是世上最大的恩赐赐予者。祂的性格如此坚毅,决心如此强大,以致十字架上的痛苦都不能阻止祂再给人类一件礼物:“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

什么样的父亲会原谅杀害祂儿子的凶手?什么样的人会用爱来看待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士兵?就是这独一的 “爱世人”的上帝(约翰福音3章16节) 。

我们很难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也许他们不理解或者不想理解。这个人认为你牺牲的爱是多余的——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错。你的原谅甚至侮辱到了他们,因为他们不愿承认自己需要被原谅。可悲的是,尽管你给了他们恩典,但你们之间没有任何改变,伤害一如既往。

但是当我们仰望耶稣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原谅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们可以原谅,因为我们也被上帝原谅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是耶稣,原谅对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不是因为自己已经像基督而原谅,而是因为原谅会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基督成形在我们心里”(加拉太书4章19节)。我们都是正在成长(像基督)的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到达”(有谁已经到达了吗?),不要气馁。在我们凌乱复杂的生活中,圣灵依然引导和帮助我们。感谢上帝!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智慧地原谅他人呢?以下是我自己关于给予和接受原谅的一些经验:

原谅此时就可生效

不幸的是,生活中许多关系上面的伤害在没有道歉的情况下就结束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伤害会如此之深)。但我们不必坐在那里等着对方道歉,然后才能原谅他们——原谅现在就可以生效。原谅别人,不管对方是否道歉,能让我们摆脱痛苦和怨恨。它使我们免于被别人的不悔改所捆绑。

原谅是一个过程

我们很难在一瞬间完全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更多的时候,原谅是一段多站点的旅程,其间充满了伤害和难过的回忆,还有不断地学会放手。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原谅别人,不要气馁。耶稣知道我们会是这样,所以祂教导祂的门徒们,需要学习不断地饶恕(马太福音18章21-22节)。

原谅并不总会让关系和解,这没关系

有时候我们认为原谅就是和解,但这在关系层面上并不总是有益的。原谅是我们给彼此的礼物,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样(以弗所书4章32节),和解是双方认识到有问题,并走到一起交流,忏悔,改变关系的过程。

遗憾的是,原谅并不总是会以和解告终。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地原谅对方,但和解只发生在道歉和行为改变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必须与生活中不悔改的人划清界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原谅,但也要记住,在我们和这些人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同时继续为对方的悔改和关系的和解祷告。

在这一点上,这就是我和我父母现在的关系状态了——虽然我们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睦(罗马书12章18节),但和解似乎永远不会发生——尽管我希望可以和解。我们拥有的一切平安都来自我内心因着对上帝的虔诚而产生的单方面的饶恕。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混乱、不可预测又常常困难重重。但没关系,有时候是这样的。不要让这些阻止我们继续前进,成长,成为祂要我们成为的那个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心灵捕手》提醒我,要为“自我贬损”寻找出路

作者:Radish,中国

 

这周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是这样的:威尔天生得了一手好牌。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想了两年才解出的难题,他可以随手写出答案;他可以跟哈佛学生讨论经济学,让对方听得哑口无言。

他还可以透过一本书或者一幅画分析出一个人的经历及秘密。不是他多么勤奋努力,实在是因为天赋异禀,他天生绝世聪明。

 

但是威尔出场时是个清洁工,打架后把工作丢了,后来在建筑工地上干活。酒吧、球场是他和朋友们常呆的地方。

被遗弃、被收养、被虐待,喝酒、打架、袭警,这是威尔的成长史。威尔,一个被罪伤害的孩子,一个心灵没有被爱触摸过的孩子。

他的自我定义是卑下、自我贬损。他害怕亲密关系从而紧闭心门,他也不知道人生该往何处,如何结局。

直到数学教授蓝勃发现了威尔的才华。蓝勃专门保释了他,并安排威尔看心理医生。但是威尔一连气走了5个心理医生。
痛心的蓝勃没有放弃,他找到了心理学家肖恩。虽然肖恩第一次照样被威尔弄得暴怒,但是肖恩也没有放弃这个孩子。

他向威尔敞开自己,在肖恩这里,威尔看到一个似乎失败的生命,一个不完美的人生,一段真实而不肤浅的经历。在肖恩这里,他是完全被接纳的。

而向来和他一起打架玩乐的朋友查克,也指出威尔是在浪费天赋。这对威尔来说是当头棒。

影片后来,威尔从逃避世界、害怕以及愤愤不平中将自己释放出来,他的心灵被爱摸着,得了安慰,也终于有了勇气去追求所想所要。

当我看到影片中肖恩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It’s not your fault)”时,我开始痛哭。威尔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正是我生命的写照吗?

在这20多年的生命里,我用自己的言语、行为、穿着,眼神去裹挟内心的恐惧,不安和自卑。
在生活、工作的选择、与父母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以及与恋人的关系中,我都不断地自我责备。而这些责备都变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于是我变得更加敏感、多疑、自卑。可是在外显出来的却是骄傲,不屑,以及无数深夜里的夜不能寐。

一个周末,我偶然看到一个视频,才发现自己是严重的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我会尽力与人保持和睦,遵从别人的意愿却总是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都不愿意表达出来。

比如在工作中一味地迎合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在服侍中一有失败,就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自己……

看起来我会妥协,情商高,但实际上我暗自神伤,不停地内耗自己,把所有的罪责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停地自我否定,直到自己筋疲力竭。

威尔很幸运,遇到肖恩教授带他走出内心的牢笼。而我,何尝不是在每一天,每一次自责时需要被上帝温柔地提醒,祂爱我,祂已经赦免我,所以我可以在祂里面坦然无惧地生活呢?

当我因自己的罪害怕,自责,我需要被提醒,祂的慈爱高过我的罪责:“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慈爱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篇103篇8-12节)。

当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盼望,没有未来,我需要被提醒,我可以过崭新的生活: “……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哥林多后书5章15-17节)。

我有信实慈爱的上帝,祂的爱永不改变,因此我不用再逃避或遮掩我的罪,而是完全地向祂敞开;上帝宝贵的独生子已经用自己的生命为我赎罪,我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罪责超过祂可以救赎的数额。

相反,我可以不再紧盯自己的缺陷、过失和不完美,不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是定睛耶稣,单单为祂而活,活出祂在我里面的生命,活出我崭新的生命。

愿你我都被上帝的爱触摸,不再自我贬损,自我逃避,也愿我们每天都被提醒,我们这崭新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又是多么真实。

 

《心灵捕手》1997年上映,获第7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原创剧本奖。中文名字翻译的非常特别,但是英文更为直白,我也更喜欢《God Will Hunting》,图片版权声明:文中视图片来自网上,所有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认为本平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会立即配合修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泥潭

读经:诗篇119篇1-8节 

朋友艾德告诉我关于他儿子的一个故事。艾德看到年幼的儿子站在一个小泥潭里,便赶紧叫他出来。但小男孩反而开始在里面跑来跑去。艾德说:「别在里面跑!」于是,小男孩就在泥潭里走。艾德又说:「也不可以在那里走!」小男孩就在水里踮着脚尖,以挑衅的眼神看着他的父亲。这个孩子清楚知道他父亲的要求,不过他不愿意照做。

有时候,我就像那个顽固的小男孩。我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并不讨主喜悦,但我还是做了。上帝告诉以色列的儿女,要「留意听从耶和华祢上帝的话」(申命记28章1节),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违背上帝的旨意。诗人在诗篇119篇中,承认自己的挣扎:「但愿我行事坚定,得以遵守祢的律例。」 (5节)

忌妒,憎恨,反叛,都是我们常犯的罪。然而,上帝藉祂儿子主耶稣基督的牺牲来救赎我们。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