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为祂而活

雅各书灵修 | 我们偏爱有钱人吗?(有声中文)

作者: Melvin Ho,新加坡

翻译:Maggie,中国

有声播读:MZ,中国

读经:雅各书2章5-7节

在我工作的金融业,大多数人都梦想成为有钱人。因此,大多数人会争着为有钱人服务而非为穷人提供咨询,因为较富裕的客户拥有更多的可投资资产,可以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服务高净值人士是典型的商业模式。从反面看,这也意味去照顾那些可能需要帮助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的穷客户是在浪费时间。

在世俗世界里,金钱说了算。

当作为信徒的我们,不仅在商业环境中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按照这一原则生活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了。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因为有钱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偏待他们?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在倚靠属世的财富,而不是上帝?

马太福音6章21节说:“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因为注意到早期教会中的这一现象,雅各给出了为什么偏爱富人实际上是毫无道理的两个原因。第一,上帝特别关爱穷人,并叫他们在信仰上富足,让他们承受祂所应许给爱祂之人的国(雅各书2章5节)。因此,偏袒富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与上帝的态度相反。

其次,雅各向他的读者指出,富人正是压迫他们的人(雅各书2章6节)——他们剥削教会,控告其他信徒且亵渎耶稣。

这些状况在今天看来也没什么变化。

当我们审视世上的贫穷时,可以看出,这有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富人对资源的开发和囤积导致的。在法庭上起诉他人的人,也多半是有权势和有钱人,因为通常他们才有能力雇用高薪的律师。而我们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到,公开表示对教会和基督不屑的通常都是富人和有权势的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尊敬那些与上帝作对的人呢?

这当然不是说所有有钱人都很邪恶,也不是说我们应该恶待他们。更确切来看,我认为雅各是在说,我们轻视和自己一样的穷信徒,而尊敬那些有钱的非信徒,是非常无理和荒谬的。

也许下次当我们感到自己在偏待有钱人的时候,让我们诚实地问自己:为什么我对有钱人更好?那些在富人之下受苦的穷人,难道不应该得到同样的待遇吗?

 

问题反思:

1.我是如何牺牲兄弟姊妹的益处,而偏待有钱人的?

2.今天的文章改变了我看待穷人和富人的方式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在这个自以为能超载、超速的时代,我们都需要智慧(有声中文)

作者:雨恩,马来西亚

朗读:小七,中国

火车,是我大学时每周往返学校与教会的必备交通工具。前一段时间得知台湾火车发生脱轨翻覆的严重事故,心头为之一震。我只敢观看平面新闻,无法负荷影音新闻带来的冲击。据新闻报导,列车因超速出轨,撞上月台后滑行数公尺才停止,铁轨弯成U型,车厢断裂、扭曲成W字形,造成18人死亡,近200人轻重伤。

根据报导,列车在事故发生前已有异状,中途尝试维修,后来无法解决故障却仍继续行驶。而脱轨前,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已被关闭,因此无法在列车超过规定速度时自动控制车速。

 

这重大的伤亡事故,带给我一些省思:

 

1.爱要及时

面对生命的骤逝,令人难过。谁会想到,一趟旅程,竟然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家人?求上帝亲自安慰罹难者家属的心,赐给他们力量去面对这不容易的时刻。而还有生命气息的我们,是否珍惜与所爱的人每一次的相处、每一次的谈话呢?身在外地的你,多久没有打电话回家、或与家人视讯了呢?

 

铁路事故发生的隔天早晨,我搭公共汽车也遇上了小车祸。毫发无伤的我,在撞击与巨响中深切体会人的渺小与脆弱。我们都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不要和所爱的人赌气,因为虽然赢得了一时,却有可能会遗憾一辈子。爱人要真心相待,及时表达心意与关怀,不要太害羞或假装不在乎。

 

2.平日操练听与行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TP),就像是上帝的保护、身边人对我们的提醒。旁观者清。当人看见我们超速,担心我们,并且在爱中提醒,但我们是否听得进去?有时候,也许在我们一心想要尽速抵达目的地之前,已经有许多的讯号告诉我们:应该要停下来检查、维修。若我们掩耳不听,就会像事故列车一样不停地往前冲,直到失控撞了、出轨,才停下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的保养,看似琐碎的例行公事,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同样地,我们不要忽略每日读经灵修的累积。从上帝而来的话语,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提醒。我们的生命也像列车一样:每一个小小的调整,都能帮助我们不偏离真道。每一颗小螺丝钉,都是维持整台列车稳固安全前进的重要关键。

 

3.暂停,感恩

你、我正在什么样的列车上呢?是梦想、名利、完美主义,还是成就的列车上?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追求什么?冲在最前面,但知道终点在哪里吗?“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章26节)前阵子听到有认识的人坠楼的消息,心中感触很深。因为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正在情绪与完美主义的列车上钻牛角尖、自我控告,感恩的是有人及时叫住了我,而我也学习煞车,停下。

我们可以学习为生命的转弯、零件损坏感恩,因为无论是停下来修理或是换跑道,其实都是在救我们脱离危险。若能少点抱怨,多花时间思想上帝的心意,我们就能大得益处。我也学习为生命或生活中卡住的部分感恩,因为那使我有机会停下来觉察自己的状况,评估该如何调整自己。好比最近换季的失眠,身边的弟兄姐妹、同事、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提醒我要养成运动的习惯,也让我开始学习放下忙碌、调整作息、每周持续慢跑,更多照顾自己的身体。

在这个自以为能超载、超速的时代,我们都需要智慧去领悟“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的真谛。愿我们的列车走在上帝所安排的轨道中,并且耐心等候在上帝的时间表中抵达终点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圣诞故事| 爸爸回家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有声中文)

作者:玲君,台湾

翻译:馨宁,中国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 5章44节)

前一段日子,在教会小组和其他的美国妈妈一起喝茶的时候,一位妈妈闲聊问起了在座的每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圣诞节。这使我的记忆拉回到小学五、六年级,想起我爸爸从美国回家之后全家团圆的第一个圣诞节。

小时候的印象中,我的爸爸是一个很有爱的爸爸,且会时常鼓励我们的爱主的爸爸。但就在我快要念小学的某一天,爸爸突然无预警地和家里宣布他要去美国留学。基于当时台湾传统家庭的妇女孩童没有什么话语权,虽然我们和妈妈都不太同意,却也没有办法有太多意见,于是全家很傻眼地看着爸爸辞职,去台北补习考托福后,申请学校就到美国去了。留下弟弟、妈妈和我寄居在台湾的阿嬷家。现在回想起来,对于爸爸突然要去美国的决定仍有很多的不理解。爸爸一走就是五年,对于才刚刚升上国小的我来说,当时是我非常需要父爱的时期,爸爸离开之后生活中有很多不习惯、需要适应的地方。虽然妈妈很爱我们,照顾我们,但缺少爸爸的同在和经济上的短缺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此外,我们和阿嬷同住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妈妈和阿嬷的观念不同,导致我和弟弟常常需要选边站。虽然我只是个7岁的孩子,但内心常常因为爸爸不在、婆媳不和而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我记得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学校只要有人提起我爸爸在美国念书不在我们身边,我就会武装自己,面无表情地说我不在意他什么时候回来。但事实上,心碎的我会躲到没人的地方暗暗掉泪。

五年后,父亲回来了,我也从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当爸爸依照阿嬷的意愿放弃美国绿卡带着两个硕士学位风光归来时,我对于眼前这个陌生、且一走了之的爸爸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再信任他。记得爸爸刚回来的那几天,他很努力要跟我和弟弟重新建立亲子关系。爸爸回来的第一夜,他试着讲睡前故事给我和弟弟听,却因为时差的缘故很快就先睡着了。我那一夜竟然失眠,因为我实在很难和犹如陌生人一般的爸爸同睡一室,甚至怕他会和新闻报道里的那样,在晚上睡觉时对我们做出不利的举动。

爸爸回家后的圣诞节前夕,他可能意识到我们两个孩子对他的陌生,于是他做了很多努力。他带我们去吃麦当劳、一起出游、一起写作业等来修复五年不在的空白。12月24日那天下午,爸爸更是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到小商店买了几个小点心,放到他事先请阿嬷缝纫的圣诞节袜子里。那天爸爸给我们讲了耶稣诞生的故事,并带我们去教会看圣诞节表演,然后睡觉之前,把袜子拿出来,大家一起做感谢耶稣在两千多年前诞生拯救世人的祷告,之后全家开开心心地把点心打开一同分享。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爸爸借着从耶稣而来的智慧,持续地关心、关爱我们。没过多久,我就不再害怕和爸爸独处一室,也重新找回对爸爸的信任和安全感。我们全家一起过的第一个圣诞节,不止庆祝了耶稣的诞生,也变成到现在想起来特别珍惜的亲子回忆。

圣诞节是上帝派耶稣来拯救世人的第一步,也是我和爸爸之间修复亲子关系的重要节日。不知道正在阅读此文的读者是否曾经有和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产生过冲突,有还未化解的疙瘩在心中无法释怀?你是否愿意透过马太福音5章44节来为试着爱你的“仇敌”,并为之祷告?愿我们可以利用圣诞节这个充满意义的节日,借着上帝的慈爱来主动释放善意、修补重建与他人的关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圣诞系列| 耶稣怎么可能同时是上帝也是人呢?

作者:Richard Goetz,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Richard Goetz博士是新加坡新亚学院(TCA College)的神学教授。他热衷于学习,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信息和见解。 Goetz博士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很广,涉及神学,伦理学,哲学和教会历史领域。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马凯特大学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 Goetz博士和他的妻子Tammy已经结婚30多年,两个女儿也都成年了。

圣诞节是每一年基督徒记念上帝之子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我非常喜欢圣诞节,不仅仅因为我们可以互赠礼物,还因着我尤其爱听和唱那些美妙的圣诞颂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Charles Wesley的《听啊,天使高声唱!(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这首歌不仅好学好记,而且歌词涵盖了圣诞节的全部意义。第二节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

 

至高上主披肉体,圣道化身尊降卑,

甘与世人居下地,乃我主以马内利。

听啊!天使高声唱:“荣耀归於新生王。”

 

透过这几句歌词,Wesley描述了圣经中的上帝以婴儿耶稣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正如约翰福音中所宣称的那样:“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章14节)。然而这带出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是上帝又是人呢?为什么耶稣需要同时是上帝又是人呢?

耶稣需要同时是上帝又是人是因为上帝创造人类就是让他们与自己建立关系,但从亚当堕落以后,罪就侵蚀了我们,并破坏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然而,因着上帝对我们无限的爱,祂仍然希望与我们建立关系。祂希望我们与祂和好。但因着我们都犯了罪,和好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除去身上的罪,却又无法靠自己做到——这就好比一个医生试图对自己进行开胸心脏手术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另外一个没有被罪侵蚀的对象来做这个手术并除去我们的罪。满足这个条件的唯一一位就是上帝自己。因此,耶稣必须是上帝才能代我们赎罪。但如果耶稣只是上帝,那么祂因着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取得的成就对我们就无效了。祂虽然是无罪和完全的,却不能真的代替我们成为赎罪的人。要代替我们的话,祂需要像我们一样。所以,为了可以替我们死并为我们赎罪,耶稣需要成为人。

承认耶稣同时是上帝和人并且明白祂为什么需要既是上帝又是人是一回事,要试图理解耶稣如何能同时既是上帝又是人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上帝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上帝在道德上是完全的,人在道德上却是堕落的;上帝是全能、全知和全善的,而人却在力量、知识和善良上都很有限。然而,门徒们却看到耶稣吃饭、睡觉、走路、说话、笑、疲倦、饥饿、被鞭打、流血,并像人一样死去。另一方面,他们也目睹了祂医治病人、赶鬼、使死人复活、平静大海、在水面上行走、赦罪、以权柄教导新的真理并且从死里复活,这些都证明了祂也是上帝。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点呢?

我们可以在《迦克墩信经》中找到早期教会关于耶稣是谁的陈述和宣告。公元451年由教会主教们拟定的这个信条或公开声明宣称耶稣是完全(真正)的上帝和完全(真正)的人,“祂在神性上完全和上帝一样,在人性上完全和我们一样。”

当我们试图解释难理解的概念时,用排除法可能会更容易。首先,耶稣不是半神半人;祂亦不是从上帝变成了人;而且祂不是上帝和人综合后的新形态。祂也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上帝意识的人,或是一个具有更高道德标准的人,抑或是一个碰巧对上帝有正确认识的人;祂不是鬼也不是天使。耶稣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换句话说,祂既是上帝又是人。

这意味着耶稣同时拥有两种属性——神性和人性。这两种属性在耶稣身上结合了。耶稣在神性之外增添了人性,而祂的人性也从属于祂的神性。

然而在地上,耶稣的神性却自愿放弃使用部分神性特征。例如,为了与自己的人性一致,祂放弃了全知和全在的能力。我们怎么知道祂既是上帝又是人?因为这是圣经内容对于耶稣的实际描述,而这些圣经内容又是基于目击者的见证和使徒的记载。

十九世纪丹麦哲学家Soren Kierkegaard称基督的双重属性是一个悖论(看似矛盾却仍然可能是事实的事)。因为把它看做是悖论,Kierkegaard得出结论,要相信和承认耶稣的神人二性需要“信心的飞跃”。Kierkegaard似乎是对的。我们必须承认,耶稣的神人二性是一个很深的奥秘。使徒保罗在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信中也宣称:“使他们真知道上帝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2章2节)。

通过“信仰的飞跃”而相信这个奥秘——即耶稣既是上帝又是人,可以说是一个人可能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对于我,正是这样。这“信仰的飞跃”使我与上帝建立了个人关系,带给我饶恕,并给予我今生和永恒的自由和盼望。

如实地说,我们不可能在这个圣诞季完全地理解耶稣神人二性的奥秘。但不理解或无法理解,并不意味着它不是真理。我们必须在我们有限的知识和理解情况下相信并承认这个真理。因为信仰的本质就是信靠我们公义和慈爱的上帝。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