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传福音

我学会了走入自闭症的世界(有声中文)

作者Lydia Lee,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依含,中国

 

他今天状况很糟糕。因为日常活动发生了一些调整,他就一直尖叫、哭喊、横冲直撞,撞桌子、撞墙、甚至撞自己的额头。随着焦躁度不断升级,他开始抓我的衬衫,扯我的头发,并在拉扯间抓破了我的手。我握住他的手腕,用坚定的声音说:“哎哟,好疼。”

这句话让他停了下来。他低下头看了看我手上那道又红又丑的抓痕,终于回过神来。他看着我,又哭了起来——但不同于之前的哭喊,他抽泣着说:“噢,不! Lydia老师伤心了,噢,不”

他想表达的是我受伤了。因为他知道是自己弄伤我的,所以哭了起来。

在那一刻,我忘却了抓伤的疼痛,而是为眼前这个孩子感到心痛。

作为一名教导自闭症儿童的老师,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病情让他无法理性应对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当他意识到他抓伤了我时,立即心生悔意,这令我好心疼这个孩子。他常常要在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和对周围人的同情和关心中挣扎。

在我做了13年的青年事工,努力关心并与新加坡的年轻人连结,带领他们认识耶稣后,上帝在2017年10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当地一所学校做自闭症学生的全职特教。

在我考虑这个机会时,我想到了大使命,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马太福音28章19节)。我曾经认为“万民”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但其实我不需跋山涉水。我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自闭症儿童,就如此不同,我们对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们也属于“万民”的行列。

不同于上文里那位小朋友的表现,很多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你很难从他们的外表判断他们患有自闭症,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与我们的截然不同。在那里常规习惯和重复的动作主导一切,视觉远比听觉有力,直白的语言永远比隐喻和肢体语言有效。对他们来说,最完美的环境是当光、声音、和温度保持在一个固定值时。

当我为这个决定祷告时,我感觉上帝想要我把在上一份工作中对待年轻人的那种努力用在对待这群不太被社会理解和重视的群体身上。如果我能了解他们的舒适区,并融入其中,即使对我来说可能很陌生;如果我能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视觉语言和他们沟通……也许我就有机会带他们认识他们的创造主,播下信心的种子,不断耕耘浇灌,直到他们认识上帝为止。

接受全职特教的工作是我进入这个未知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场大冒险的开始。

 

理解自闭症

自闭症有很多未解之谜,许多不同的专家对其也有不同定义。一些人称之为残疾,另一些人则称其为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特征是对声音、光线或触摸等感觉过于敏感或不够敏感。自闭症患者通常很难理解社交规则或读懂表情。因此,他们的反应有时可能显得不合适或无礼。他们很依赖常规习惯和重复的行为,因此,他们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认为自闭症患者只是生活在一种不同的常规中——不管是智力层面、情感层面还是社交层面。我们的世界并不比他们的世界优越,只是不同的两个世界而已。

这就像是我们去访问一个有着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世界,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反应或行为是“破坏性的”或“可怕的”。有趣的是,在我们认为他们的行为“可怕”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也觉得我们不可预测,难以理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同样是“可怕”和具“破坏性”的。

然而,如果我们决意去了解他们,走入他们的世界,就会有惊喜不断的发现。毕竟,上帝如关心我们一样地关怀他们生活的世界……而我们才刚刚开始进入他们的世界并去了解上帝是如何在他们的世界中工作的。

向我的自闭症学生学习

“哇,做特教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啊……”

这是我告诉别人我目前的工作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我总是致以微笑或点头,但同时上帝提醒我去澄清:“教导任何一个孩子,或服侍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无论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最近,上帝也教导我:“耐心是一种美德。”这让我认识到,在某些方面,我的学生教会我的多于我教给他们的。

例如,我知道自闭症患者通常被描述为有人际交往障碍,缺乏社交意识或冷漠。然而,我的一个学生证明了这种描述是错误的。有一次,他看到另一个学生又哭又叫,在地板上乱踢,因而不得不被一些老师制止时,他非常伤心,哭了起来。他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边哭边指着那个学生,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我过去,催我去帮助那个孩子。当时,他对那个烦躁的孩子深表同情,迫切地想要帮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个学生强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是许多正常人都没有的。他对周围人的回应,让我也开始放慢脚步去关心其他人的境况。他着急地想解决其他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坚持过去拍拍他的头,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可以走开,但如果我们留下来给予安慰和支持的话,不是更好吗?即便只是一句安慰的话,或一个关心的动作。我是教给了这个孩子一些诸如阅读、写作的技能,但反过来,他却让我意识到自已对周围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

虽然特教的工作让我收获颇多,但自然而然地,我也遇到过因他们的行为和反应而沮丧和为难的时候。有时,他们单纯、毫无保留的言语让我开怀大笑;有时,不管我多么耐心、努力地去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就是无法平静下来——我得不到回报不说,反而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说,“难熬的一天”可能都不会包括这样一整天保持高度警惕,要迅速而恰当地处理任何让人沮丧的突发情况。

这工作确实不易。但当你看到他们学会第一个单词,可以独立完成某项日常任务,或仅仅是和你有一个对视,一个微笑时,一切的困难立刻烟消云散了,你的心里只有满满的喜乐。

我的盼望并不在我使用的方法和我的能力里,而是在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了这些孩子的上帝里,以及可以深入孩子们思想和心灵的圣灵里。

我的盼望在基督里,祂吩咐我“去”, “培训”门徒并“教导”祂的诫命。所以,当我不堪工作的重负时,我会借着祷告恳求基督用祂的爱充满我的心,使我能更爱他们;恳求圣灵帮助我明白他们的心思意念;恳求上帝赐我智慧,让我知道怎么做才能对他们最好。

上帝并没有呼召我们每个人都去全职服侍特殊群体。但祂却呼召了我们每个人都“爱人如己”——第二条诫命(马可福音10章31节)。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开始,祷告我们能以爱主的心来爱我们身边的人,好叫我们不以外表、出生、教育背景、谈吐或能力来评价他们。让我们如基督爱我们一般地去关爱自闭症患者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当我在福音上“不孕不育”时……(有声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有声播读:Luke,中国

 

刚刚成为一位基督徒的时候,我很被耶稣的大使命触动。可是,我是一个“不孕不育”的基督徒。我一直没能结出果子,成功带人信主。对此,我也难免感到气馁。

大家可能经历过传福音被人拒绝,甚至还没开口已经被嫌弃。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我会想:我是来在把你从火坑中救出来的,你还不知好歹。

有一天,我在听一首诗歌,内容大概就是讲浪子回头的故事。从歌词引用的经文中,上帝提醒我:是你出现了问题。我脑海中出现了那位父亲每天迫切等待小儿子的画面。整个救赎的过程,是上帝爱我们,所以差祂的独生子来到世上,为我们受死,复活,升天,将来审判死人活人。耶稣不只俯下身为爱祂的门徒洗脚,祂也同样俯下为出卖祂的门徒洗脚。这很提醒我,这奇异的恩典是不合乎逻辑的。就算我如何得罪了天,又得罪了这位父亲,祂却是每天站在家的门前等我回家。同样,祂亦等待着那些不信的子民回家。我承认我的爱很有限,但祂的爱却是无限!

当我把眼光放在上帝如何看我如至宝时,那种充充足足的爱和恩典让我有力量走出去,去爱,去传福音。因为我们都没有能力去改变人的心,但我们都有能力去将上帝的爱分享给别人。当我们以爱的角度去传福音时,我们将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纵然有人不愿意接受福音,我不再把结果子的数目当作一个数字,反而,我会把这些数字看作一个个灵魂。又因为爱,我迫切地向主求,又为未信的朋友常常代祷。

在传福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也常会听到: “嗯,我尊重你的信仰。”以前的我会穷追不舍,用自己毕生的口才去把福音 ‘合理化’,‘大众化’,甚至觉得讲见证比讲福音更合人家的“口味”,把信耶稣的“好处”都列出来,以求吸引他们的眼光。但这样一来,我往往没有把十架的代价和门徒的代价跟别人说。这是一个非常危机的做法。因为这是尝试把种子放在浅土中,导致听道的人根不深,对主的认识也不足够,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次,我跟一个高中的同学传福音。他听了没有相信,但我不死心,一直抓住他在讲,到他觉得烦厌。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没有权力把道强加于人。这是一种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别人的救赎的企图。遇到别人拒绝时,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没有强迫别人的权力,唯一能改变人和打动人的就是主耶稣。所以,我们传福音需要有祷告,恳切地求圣灵去软化众人的心,打开他们的眼,看见福音的大能。

总括而言,我们出去得人的动力是来自天父的爱。而我们把这份爱传出去的时候,不是依靠自己,而是圣灵的带领。这样,纵使有失败,我也不必失望,只要常常带着一份感恩的心与人分享这好消息就好。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真的吗?我这样做是以福音为耻吗?(有声中文)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译:夏天,中国台湾

语音播读:美君,中国

又到了我所在的教会一年一度的“传福音季”了。

牧师告诉我们,我们要拿出传福音的热情走出去,因为此时正是邀请朋友和家人到教会来的最佳时机。我刷着手机通讯录上的联络人名单,心想,我还可以邀请谁到教会来呢?我的朋友们几乎都听过复活节的故事了。嗯,我想说的是,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跟我在同一个卫理公会创办的教会学校一起读了十年的书。福音他们早都听过了,我还能告诉他们什么呢?

在青年小组中,我就感觉更糟了。小组长教导我们要用社交媒体向我们的朋友们传福音。我们可以发一些有好看图片做背景的手写经文,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标题像是“你曾感到孤单失落吗?”的帖子,或者发一些著名基督徒作家的引言“不要浪费生命”等。听了这些,我缩在自己的位子里。我听到过我的朋友们抱怨,说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的状态相差甚远!他们说这样太假了。我才不想成为别人口中那样的人。

当我跟我的小组长分享我的担忧时,她很快下结论说:“你这样的态度是以福音为耻。”

她怎么会这样说呢?

回想我自己的信主经历。根本就跟上述的这些方法没有任何关系。虽然我参加过很多次的主日聚会,也看过无数个基督徒发的社交媒体帖。但这些振奋人心的传福音方法并没有真正的说服我信主。

相反的,让我认识到真正福音信息的是圣经中那些满有缺陷的人物和我身边的基督徒们。如果上帝能够称亚伯拉罕那样的骗子是义人;说大卫那样犯奸淫的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如果上帝能够拯救曾经在中学恶名昭彰的学长;并让毒贩悔改哭倒在祭坛前;如果上帝那么在乎这些罪人,希望他们来到祂面前,也许祂也会在乎我。那我也要认识这位上帝。

别误会我的意思哦。我并不是想要贬低教会的特别聚会或者使用社交媒体传福音的策略。我见过有些人被那些贴文深深感动。只是这些方法在我身上并不起效,或许对你来说也一样。我想说的是,我们没有照着这些方式去做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不合格的基督徒。

那么我是怎么传福音的呢?

我不会刻意地传福音。至少不会像我教会要求的那样做。我所做的,是常常邀请朋友到我家一起吃饭。我有几个比较要好的非基督徒朋友。就像一般的友谊关系那样,我会参加他们的婚礼,父母亲的丧礼,还有他们孩子的生日派对。我会倾听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大小挣扎,他们也会听我诉说心事。当他们问到,我是如何度过困难时期的时候,我就会诚实地告诉他们,我如何在基督信仰里得到力量和盼望。当他们要经历大手术,或者他们的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们会问我是不是可以为他们祷告,我会很乐意地代祷,但前提是他们允许我跟他们一起祷告。

如今,我的一些朋友已经信主了,并且有两个家庭跟我去同一间教会聚会。不只如此,上帝也使用我开放和慷慨的态度和举动,来柔软那些曾经公然敌视基督教的朋友的心。上帝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与我有不一样想法的人,并与他们建立意义深远、日渐深厚的关系。我也因此有机会跟他们传福音,希望有一天,他们也会接受福音。

福音的大能绝对超越漂亮的圣经经文卡片和那些名言锦句。福音大大地深入人心,完胜任何一个个人魅力非凡的牧师和闪亮的营销策略。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我一点也不以分享软弱为耻。

我和周围的朋友分享当妈妈的恐惧和我对青年事工的挣扎,希望藉着我真实和不完美的生活,让他人看见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做的荣耀之工。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灵修小文|为主传福音

作者:东尼叔叔,加拿大

封面图片拍摄:finnbmo,中国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章18-19节)

去年 《时代杂志 》公布了30位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当中,一名17岁英国少年科学家, 发明了一种可以消除废水中的毒素的生物塑料,及研发出抗体测试,能够诊断出早期老人痴呆。另一位15岁的波多黎各少年,在网上发动筹款,目的是为了帮助被飓风揉沦家园的人。所筹得的款项,为超过1000人添置家具物品。这些年轻人,坚守信念,认真去做一些事,对社会及有需要的人作出贡献。

在圣经中,亦有年轻人的好典范。但以理年轻时被掳到巴比伦,身处险境,但他一生坚守祷告并倚靠上帝。最后,他成为巴比伦的首长官员,在外邦人中荣耀上帝。感恩的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年轻基督徒参与福音的事工,活出上帝的荣美。

我认识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孩,离开加拿大,前往泰北宣教,在当地服侍贫困的儿童及难民家庭,给他们传福音。要知道,佛教是泰国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教,庙宇佛塔无处不在。加上语言、天气、卫生、局势等差异,宣教事工对他们而言一点也不容易。但他们却坚持下来了。因为他们深信,当他们去亲近这些有需要的人时,譬如被排斥的难民、贫穷的家庭,还有不曾被父母拥抱过的小孩,上帝的爱就会在此显明出来!就如同耶稣基督临到破碎的人当中,医治和安慰我们一样。

虽然传福音的工作,未必每人都被呼召到远处。但只要心中充满耶稣,便能参与福音的使命。只要我们平时常认真地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便会发现传福音的机会原来就近在眼前!

思考: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传福音的机会呢?你会如何去回应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