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传福音

看完电影《敦刻尔克》,我觉得我更有勇气传福音了

Dunkirk-Searching-For-The-Way-Home

作者:CalebYoung,澳大利亚
翻译:覃函涵,中国
*图片来自电影官方宣传片

为了活下去,你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为了救他人的性命,你又愿意付出多少呢?

这两个问题正是电影《敦刻尔克》的核心主题。这部动作惊险片是基于二战时发生在法国港口敦刻尔克的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

当时纳粹入侵法国,40万盟军士兵(大多数是英国人)被逼到了敦刻尔克的海滩,他们孤立无援,被迫搁浅了。家乡英国就在26英里之外——穿过英吉利海峡就是。然而连时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认为,即使是这样,最多也只能救出4万人。最后的事实却是,全国各地由军队和平民船只组成的一批批小舰队成功地拯救了33万4千名士兵,把他们平安带回了家。

电影情节紧凑,视觉和声效一流,叙事方式独特,制作精良,再加上整体演职人员的出色演技,使得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爆表,绝对是今年大片儿中的佼佼者。

然而当我审视我的基督信仰,我意识到影片内容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应该如何对待耶稣在十字架上施行的拯救大能。(前方高能小剧透)

有很多人需要救恩

就像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海滩上一样,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绝望的人。他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渴望找到出路。影片中年轻的士兵Tommy和Gibson因求生心切而伪装成医务兵,登上了专门运送伤员的船只。如今的很多人也是如此,他们靠自己想尽办法,带上面具,好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可惜,就像电影里那艘伤员运输船最终沉没了一样,我们从这个世界中获得的虚假保障,根本无法拯救任何人。

我们要把出路指给他们看

在电影中,Dawson先生和他十几岁的儿子Peter以及水手George都知道,只有他们家的船和英吉利海峡上其他成百上千的小船才能拯救那些士兵。可是,知道归知道,要救人需要的是行动。他们得越过艰难险阻,驶过海峡,才能真正拯救士兵们。作为基督徒,我们知道那可以救人灵魂的“道路,真理,生命”在哪儿。但是仅仅我们自己知道这一点,并不能帮助到任何人。我们必须要刻意地寻找机会,跟周围的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跟人分享救恩的好消息并不容易

对于Dawson,Peter和George来说,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过程充满艰辛。对于所有自愿使用自己的船只去搭救士兵们的普通平民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是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轰炸。整个过程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前往敦刻尔克的水手们需要的是勇气,决心,甚至是要牺牲自己,才能去拯救海对面那些绝望无助的人们。

同样的,把耶稣基督的救恩分享给周围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也要面对敌人的攻击。它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失去信心和放弃。然而正是因此,我们要像奔向敦刻尔克的水手们一样,带着勇气和毅力迎难而上,为了拯救他人甘愿献上自己。

你永远不知道为了生存人们愿意忍受什么。电影《敦刻尔克》体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但是仅仅靠着坚韧的精神还不足以拯救我们。我们无法拯救自己脱离我们的罪性。基督的福音之所以美妙就在于,它并非是要我们倚靠自己的能力。就像电影里那些拯救了成百上千生命的船只一样,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救生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跳上那艘艇!对于已经得救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把这白白得来的耶稣基督的美好救恩告诉更多人。

电影《敦刻尔克》宏大的场面,精良的制作绝对会让观影的你感到惊心动魄,你会对在敦刻尔克所经历的恐惧和勇气感同身受。然而,当你沉浸在电影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希望你可以受到启发和鼓励,去把耶稣基督的救恩分享给周围那些需要救恩的人们。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重新美丽)

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他不但成为了一名说唱歌手,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服饰潮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16

作者:Tam,新加坡
翻译:湘颖,中国
封面与文中照片拍摄:Blake Wisz,美国
歌曲:《Take on the world》由George Moss提供

George Moss完全了解明明不敢兴趣,还不得不坐着听完一场讲道是怎样一种感受。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一点促使他开始全职服侍。如今,George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福音说唱歌手。

George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个,他在大急流城(美国地名)中西部一个被人称为“圣经地带”的区域长大。小时候的George并不喜欢去教堂,但家里不准他不去。为了逃避在每个礼拜日都得和祖母坐着参加完整个漫长的礼拜,15岁的George只有一个选择——加入一个由六名青年组成的说唱团体。

“我认为在教堂说唱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事。”如今已经34岁的George说。“但我姐姐不断地鼓励我加入他们。因为我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于是我开始跟他们一起练习。”

当发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时他终于打消了最初的疑虑和厌恶。他说:“最初我是被迫留在那里,然后慢慢发现我确实有一点儿天赋”。“而且一旦我开始从观众那里得到正面的回应,想要继续唱下去的热情就更大。”由于George不得不写和唱跟福音有关的歌曲,这也促使他去更多地了解上帝,并使得他与上帝的关系更加亲密。“在那个团队里做音乐是我的转折点。那时我的信仰才真正成为了我自己的。”George承认。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3
就当George同时在音乐和灵命上有所成长时,他和两个朋友开始在其他教会表演节目。一天晚上,在一个教会表演结束后,一个青年牧师递给George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很漂亮的感谢卡,令他吃惊的是,还有一张75美元的支票。这是他第一次做着喜欢的事同时还得到了报酬。“当时我才16岁,所以75美元对我来说是一大笔钱。在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身边长大,钱总是很紧张”他说。“所以,当我第一次做着就算没有酬劳我也乐意去做的事竟然还得到报酬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业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为基督而说唱

 发行了多个唱片后,在2002年,George 第一次和同在大急流城的艺术家Michael Fugitt开始在美国基督教音乐舞台上表演。这个嘻哈二人组合“UN1ON”的首张EP发行后就开了一次全国巡演。但在几周巡回演出后,George意识到他需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开始在当地的基督教电台工作。

他的电台节目在当地广受欢迎,他在六年后发行了个人单曲,还带来了2008年的专辑《All or Nothing》,其中《Whoa》和《Transparent》是主打单曲。2012年,在跟像说唱歌手KJ-52这样的基督教音乐大腕们巡演过之后,这个本地的广播名人发布了另一张专辑《It’s Time》。

今年早些时候,George又发布了一首融合了流行电音和说唱音乐的特色新单曲《Take On The World》。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增加证明了上帝是如何使用他的音乐触及更多人的,超过三万人关注了他的Facebook,Twitter上他有近13万的粉丝。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7
以建立在基督教原则上的歌词为标准,George的歌曲探讨了如试探、信仰,和正义的愤怒等问题。在不让歌词过于宗教化的同时他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比喻和众所周知的经文。

在他2015年发行的单曲《Set It Off》中,他采取了大胆的方式来挑战现状,歌词中谈到了基督徒的虚伪,他打破了传统,用音乐讲述这个残酷的事实。George说这个单曲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意识到自己对耶稣的认识远不及对“教会”的认识那么多。

这也是他对于美国教会中“粉丝”文化的回应。他观察到基督徒们追随某个牧师教导,某个作家,甚至是某个基督徒艺术家的热情远远超过跟随耶稣的热情。“如果我们真的想去爱人,就要明白爱不会总伴着彩虹和阳光。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会告诉他真相,而有时真相会很伤人。”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儿子的George说。

在音乐界度过了近15年,George描述自己的经历时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每天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时,他会外出为2万名狂热的粉丝进行巡回表演,有些时候,他在青年团契的表演只吸引到两名听众。

“有那么几个星期,我以为我将改变整个世界,然而有些日子,我却想放弃……我几乎经历了所有可以想象的事,但是到最后,金钱,名利,成功,甚至失败和背叛都不能成为我的驱动力。”George说。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1

为基督而穿

他的热情不仅仅只表达在音乐上,这个说唱艺术家也是“OXEN”服装品牌的创始人。

在发现粉丝们会留意他平时所穿的衣着后,George冒出了要在穿着上展现耶稣的想法(他想要在一切事上荣耀主,不止是在音乐和生活上)。于是潮牌“OXEN”诞生了。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4

*照片由OXEN官网提供

“那时我都是在商场买那些我觉得很酷的衣服。但当看到我的粉丝真的会因为我穿某个牌子的衣服而去买同款时,我开始更加留意我买的是哪些牌子。”他说。

有一天,他注意到一个他经常购买的品牌推出了一个新的T恤系列,而T恤上的图案是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子,这让George很受打击,他忽然意识到购买并穿着这个品牌意味着他是在支持这个公司和它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告诉我的歌迷们,我赞同这个品牌描绘女性的方式。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要更加注意我穿的是什么。”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9

*照片由OXEN官网提供

当他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展现他信仰的品牌时,George决定创建一个自己的品牌。“我取名叫‘OXEN’(公牛),是基于马太福音11章29节耶稣所说的’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我想要大家在看到这个牌子时就记起要‘负耶稣的轭’。”

为了“负轭”和与他人分享他的信仰,George走遍整个美国,在学校、教堂和节日活动中演讲,影响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和年轻人。

音乐的创作、服装的推出和粉丝们都是组成George服侍的元素,他明白一切的成功和动机都要以一件事为中心,那就是为基督培养门徒。他说:“多年来,我都把自己看做是一位传福音者,而依靠其他人来做门徒培训的工作。但后来我意识到,所有信徒都有责任去做门徒培训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2

George扩大了他的服装品牌,并开始建立“OXEN”事工团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起步。这个事工将包括在线培训视频课程、圣经学习课程,目的是教育和装备信徒们去培训门徒。

“我意识到牛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带着轭工作的。在它们带轭之前,必须接受训练。它们需要花时间学习主人的命令,理解主人的意志。只有在被训练之后,它们才能真正进入田地完成主人交代的工作。”George说。

在经历了音乐界和生活上的起起落落之后,George希望对那些对做基督教音乐感兴趣的人说“保持你们对基督的热情而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因为我们太容易投入到创作关于耶稣的音乐中而事实上自己根本没有在跟从耶稣。”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7

针对雅米的问题: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George回答说:“因为我想激励世界各地的人们活出爱和理解,并顺服上帝的话语。”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我不再害怕与人分享福音

Why-Am-I-Afraid-of-Sharing-My-Faith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亚,原文为印尼语

翻译:Eunice雨思,中国

你是否为传福音而感到害怕过呢?我有过。

我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家是邻里街坊中唯一的基督徒家庭。一天我骑车路过一个清真寺,一些同龄人向我走来挡住了我的去路,想强迫我下车。我不下来,他们就开始踢我的自行车,强迫我说古兰经的经文。他们骂我是异教徒——因为我不仅是中国人,还是个基督徒。

我当时完全不知所措。感恩的是有个大人出现并赶走了那些孩子。

自那时起,我总是将我对传福音的恐惧归因于这件事。

但经过近来更多的思考,我发现阻碍我传福音的其实是三个更深层的原因。

1.我担心会冒犯到有不同信仰的人

在我住的地方,只有极少数的基督徒,所以传福音是一件超级敏感的事。有一次,几个朋友在我家聚会祷告。尽管我们没放任何音乐,也没发出大的声音,一个邻居还是举报了我们,因为他害怕我们家会变成教会。随后两个警察来我家警告我们,“穆斯林街区禁止任何基督徒活动”。

这件事让我觉得有点儿惊慌失措,但上帝很快又给我提供了其他传福音的机会。某次我借宿在一位年长妇人家中。一天早上我正准备去教会,她问我:“这么一大早你去哪儿?”我实话告诉她,我正打算去教会。让我吃惊的是,她对教会和我的信仰感到很好奇。原来她以前从没遇到过一个基督徒!于是那天我跟她分享了上帝是谁,以及去教会都做些什么。

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人每天都在注意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恰恰能引起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对耶稣基督的兴趣。正如上帝告诉我们的:“照样,你们的光也应当照在人前,让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又颂赞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6节)。

2.我担心朋友们会轻看我

每个周日,当我准备去教会的时候,室友都会取笑我说“为什么要一大早去教会呢,多睡一会儿多好……”他们认为,打发周日早晨最好的方式就是睡个懒觉,因为我们平时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忙。

我承认有时来自同辈的压力会打败我。 一次一个朋友邀请我在周日早上跟他一起跑步,我就屈服了——下午我才去了教会。我想要被我的伙伴们接纳,想要做一个忠诚的朋友。

我也纠结于我的朋友们怎么看待基督教。他们有些认为基督教信仰很“复杂”,似乎要守很多规矩:十一奉献、去教会聚会、读圣经等等。为了避免朋友们这样看待基督信仰,我也会尽量不跟他们提及我的信仰。

但上帝在一次灵修时提醒我,我应该专注于上帝怎么看我,而不是朋友的看法。我在上帝的眼中为宝为尊,祂爱我(以赛亚书43章4节)。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舍命。 因此,我当用一切——我的金钱、精力、想法来表达对拯救我生命的上帝的感恩之情。

所以现在当朋友们再问起这些,我就告诉他们我一点儿都不介意去教会敬拜、十一奉献和服侍,因为这些是我对上帝感恩的表达。

3.我担心我回答不上来关于基督教信仰的问题

有人跟我说基督教信仰讲不通。比如他们问,上帝怎么会有儿子呢?我发现我被这些问题难住了,有时还会想我回答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有疑问。因此,我不让朋友们知道我的信仰,这样他们就不会发问了。

但一天在教会礼拜的时候,上帝通过牧师讲道提醒我,我不应该总是担忧是否能回答朋友的提问。我应当定期为他们祷告,祷告他们能够经历那超越人能理解的,上帝赐的平安(腓立比书4章7节)。

有时,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传福音的时候,可以通过行动。之前在大学,我的一个女同学没有任何朋友。没人愿意和她一组,所以她总是很孤独。 于是我决定邀请她加入我这组,一起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她很惊讶地问我“你为什么愿意做我的朋友?”我说“上帝把我们每个人都造得很特别。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原因而避开你呢?”

不知是我的做法还是我说的话打动了她,从那时起,她就加入了一个基督徒团契,信仰生命也一直在成长。

我们的信仰是独特的。它并不仅仅是关于我们自己或是建造更多教会。基督教信仰,是一位圣洁慈爱的上帝,关爱着我们这些罪人。

成为基督徒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为此感恩。 我现在明白我是耶稣的门徒,也不再担心大家用“基督徒”来给我贴标签。 我不再为传福音而感到害怕。我想要把耶稣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不是默默保留。

尽管人们会在我们传福音时嘲笑和逼迫我们,就如我在四年级经历的那样,但我祷告,上帝的话可以在我们遭遇患难之时坚固我们:“为义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的缘故辱骂你们,迫害你们,并且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你们应该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他们也曾这样迫害。”(马太福音5章10-12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每日旅程: 走出舒适区

20161004-770-425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译:陈琳

读经:马太福音28章16-20节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章19节

商业杂志《Fast Company》中的一篇文章表明,大多数人选择花时间跟他们相似的人待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周围的人认同我们,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时,生活会变得容易很多。

“我们似乎总是想要待在舒适区里,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跟我们相似的人待在一起,”文章的作者写道。

作为耶稣的信徒,我们被呼召加入执行“大使命”的行列,它教导我们“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基于这些,上帝允诺“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章16-20节)。

许多人因为害怕被拒绝不敢去传福音。确实,跟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交流不是件容易事儿。

然而,虽然我们要在行为、习惯上和“这个世界”分别为圣(罗马书12章1-2节),我们仍然有责任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耶稣基督的好消息带给那些不认识祂的人。

当我们只想跟基督徒或是跟我们有一样价值观的人沟通时,记得上帝的话“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书2章4节)。

不要害怕,大胆地去传福音吧!要记得经上的话“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路加福音15章7节)。传福音会带给我们喜乐,走出舒适区算不得什么。

思考:这一周里你要做些什么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去传福音呢?知道上帝无论何时(即便当你跟别人传讲祂时)都“一直与你同在” 是如何激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