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作见证

福杯与苦酒——面对不信的亲人,我的盼望何在?

 

作者:清晨

有声播读:佳音

 

 

这是一个滑向死亡的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消逝,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败的花,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越是珍贵的,所爱的,我们就越是难以接受离别。有些人匆匆经过我们,失去他们就像荷叶上不痛不痒划过一滴水珠,有些人呢,深深编织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经纬之中,那些失去是刻骨铭心的,几乎自己的灵魂也被狠狠撕裂,随着逝者没入死荫。那时的眼泪,是多么沉重,那是灵魂的决堤,生命的哀鸣。

关于失去的故事太多了,多得让人心悸,又让人麻木。数不清的过来人,将自己的故事在泪水里浸过,铺在纸上,多少年的风干沉淀过后,触目仍是刺痛。死亡在大地上游行,叫嚣着:我是你们的宿命!但人心天生会滋生愚昧,死亡太常见,以至于我们不以为可怖,反习以为常。死亡虽近,但前头也还有几十年的日子,既然无能为力,何必自寻烦恼,不如吃喝快乐吧,等到死亡忽然来敲门的那一天再痛哭便是了!

可是死亡既不是无药可救的,也不是忽然来临的。

我们所信的真理安慰我们的心,告诉我们,基督来过,祂必再来,那时死人都必复活,对于信的人,今生的分别,不过是暂时的煎熬忍耐。但是我们的真理也将真相直白地告诉我们,那不信的人,要承受上帝的忿怒和永恒的死亡。一方面,我们不像外邦人对死亡绝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像他们可以粉饰死亡。他们常常幻想失去的人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或是一厢情愿相信他们生活在天堂,借此聊以自慰,我们却不能如此自欺欺人。如果我们爱的人不信福音,走入了死亡,那沉重的真相就压在我们心头,这大概是最绝望的失去吧。我们明知道一条活路,一条死路,却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爱的人走了死路。

上帝要我们喜乐,但是我若不忧心我家人的归宿,只顾着欢欢喜喜享受我自己的永生,看起来是满有喜乐,我自己却知道,这里面有我冷漠自私的罪名。

而且我想我有时候是过于“喜乐”了,时常忘记堕落与救赎,死亡和审判才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反而本末倒置,满心满眼只有我自己今生的生活。我若忧愁,多半是因为生活遇到了什么麻烦,我若喜乐,也是因为我的生活顺遂。我把上帝的救恩故事缩小,小到只有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这么大,小到只看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为灵魂的得救喜乐,也不为灵魂的失丧忧愁。这种“喜乐”,不过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信仰。

我为我那不信的家人真正担忧过吗?有的,但是我的爱不足。我每天都要在祷告时提到他们的名字,切切地求上帝怜悯他们,领他们认识真理。我的父亲,不善表达,有时倔强又固执,和他的交流总是被他用父亲的权威草草作结收尾,拒绝真诚深入的交流,不肯表达他自己,也不愿继续听我说;我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死亡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尤其紧迫,但是也正因为他们年老,他们的思想也尤其固化,外公还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他们格外挂心;还有我的弟弟,正在人生成长塑造的关键期,我多希望他能在年少的时候就认识上帝,不要随从世界的潮流,能够一生走在正道上,但是也正因为他年轻,他的心幼稚也叛逆,曾和他进行的几次交流都无功而返。

但是我的努力却仅止于此,我似乎也只有在每晚祷告时提到他们,在平常更多的时候,明明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便捷,我却也不和他们多交流,也不联系关心他们,甚至也很少想到他们。若说我爱他们,唉,这是多么肤浅的爱呀。距离我这么近的灵魂正摇摇欲坠,我却几乎熟视无睹,只为我自己的生活琐事牵肠挂肚,我的喜乐忧愁都很少与他们相关,很少与上帝的国度相关,若说我有信仰,唉,这是多么肤浅的信仰啊。

我知道,我曾经也是像他们一样的人,闭目塞听,像那黑暗不愿接受光,但是上帝还是敲开了我的心门,去除了我的石心,给我一颗肉心,让我可以认识祂、爱祂,也更好地认识人、爱人。如今,上帝既叫我重生,给我这样崭新的生命,我的心就不能再和曾经一样只想着自己,对我所爱的人坚硬如石。而那真实的爱不是夸夸其谈出来的,而是用火把点燃火把,生命点燃生命。上帝垂听我的祷告,但我也需要行动,也许我正是祂用来挽救他人的管道。

我的性格是不爱交流,但这也许正是我应该付代价的地方,比如说此时此刻就拿起手机关心家人的生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向他们分享上帝恩典的灌溉。毕竟,我怎么能口口声声提到爱,却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愿付出代价作出爱的行动呢。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紧迫,容不得我掉以轻心。

但是,如果最后那不可挽回的失去还是发生了呢?我想大卫是有智慧的人,他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撒下12:22-23)

若果真如此,我只好祷告,切切地求主给我信心,让我像大卫一样能得宽慰,又能像约伯那样宣告: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上帝是掌管万有的上帝,祂有权掌管人的生命,而祂也是满有慈爱的上帝,祂虽在高天之上,却绝不会轻看渺小人类的悲痛和眼泪。基督曾饮了死亡和被弃的苦杯,我们的哀伤祂都切身地懂得。没有人比祂更懂得爱,没有人比祂更深地体会过与所爱隔绝的黑暗和痛苦。祂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给人灵魂,教会人爱,可是因为罪,我们也会因为爱而哭泣,我们流的泪,祂都看到,都理解,都收纳。我们的上帝在天上垂看,与我们一同等待。看哪,那给我们的应许是怎样的: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是的,我相信,那一切的眼泪中也包括我为亲人的失丧而流的泪,上帝的奥秘是难测的,祂的应许却是信实的,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得安慰,但却相信我一定会得满足的安慰,那时我们必要从心底里发出感恩和赞美:天地万物的主,感谢你,你的意思原是好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沉痛的失去,就是灵魂的失丧,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信心,我不知道还能靠什么活着,除非上帝的话语托住我,我就难以得平安和喜乐。今生是需要忍耐等候的,但仍是有盼望的。也许,如果不是我的亲人朋友的悖逆,我便不懂得以上帝的怜悯为怀,不懂祂为灵魂失丧而感到的心痛,又哪里会懂得传福音的急迫。

死亡不是无可救药的,那福音已经赐给我们;死亡也不是忽然来临的,它是在很多年里一点点逼近,一步步蚕食,多少人正在被它蚕食,可是还没到最后,还可以回转。上帝用肉心换了我的石心让我这坐在黑暗里的人,也看到福音光明的照耀。我便没有理由麻木淡漠,推卸责任,却要在我爱的人中间,不信的人中间作光作盐,作福音的使者;神有至高的权柄和完全的智慧慈爱,我就相信,祂必要救我离开因爱而生的忧伤困苦,最终我会明白,无论是失去还是得着,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安慰。虽然这酒在我口中发苦,但我手中的杯仍是上帝赐我的福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8月小漫画| 为主作见证

*绘画作者:Chin

文字来自2015年5月11日《灵命日粮》同名灵修文章

 

 

*此作品由雅米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山上的城

福音在心口难开?

作者:陈约翰,19岁,马来西亚吉打州

signs-416441_640

记得小时候,朋友们常常问我:“你为什么信耶稣?”年幼的我却不知如何回答。到了中学时期,身边的朋友开始挑战基督信仰的逻辑,对圣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面对种种问题,我常常哑口无言,不知怎样回答他们。我想,从小就信耶稣的弟兄姐妹大概也有类似的经历吧。信主那么多年,我们往往只是把这美好的福音藏在自己心里,当我们的信仰受到他人攻击时,我们似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

彼得前书3章15节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时刻装备自己,学习合宜地回答别人有关信仰的问题,并且把福音传给他们,使他们也得到真正的盼望。当我们捍卫自己的信仰时,我们也要以温柔的语气说话。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不过感谢主,当我们尝试按照圣经的教导与人分享信仰时,上帝的恩典总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还记得我念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好朋友一起温习功课。在温习的过程中,他会问我一些有关信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苦难”、“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等等。我觉得这是引导他认识我们的创造者上帝的良机。于是,我们以交流的方式一起讨论信仰,几个月后,我开始邀请他参加学校的基督徒团契和教会的少年团契。一年后,他决志接受耶稣为救主。哈利路亚!我不但由衷地替我的好朋友高兴,而且发自内心地赞美奇妙的上帝。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向未信主的朋友传福音,是因为害怕被拒绝,或者害怕自己无法回答对方的问题。我也有过害怕的时候,不过保罗在给罗马基督徒的信中所说的话常常带给我鼓励:“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1章16节)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直到今日。虽然至今还没有别的朋友接受基督为救主,可是我依旧愿意回应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将福音的好消息传给身边的人。

有一次,有个同学对基督信仰感到很困惑,问了一个我觉得很难回答的问题:“上帝是谁创造的?”听了这句话,我愣了一下,心里就祷告,求上帝给我智慧及耐心去回答他的疑问。不一会儿,我想到如何回答,便问他:“你知道彩虹是什么味道吗?”他就很疑惑地看着我,回答说:“彩虹哪里有味道?”我就回答他:“是的,彩虹是没有味道的,彩虹的本质不在于‘气味’;同样地,上帝并非‘受造物’,而是自有永有的创造者。”我知道这未必是最佳答案,但我真心与他探讨信仰,这份真诚的态度或许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吧。感谢主,自从我回答他那个问题后,直到现在,他仍不时问我有关信仰的问题。我也常常为他祷告,求上帝引导他明白福音的奥秘。

当然,我们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非常抗拒福音的人,他们甚至可能会与我们辩论一些问题。这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不要为了赢得辩论而变得咄咄逼人,因为说到底,我们希望赢得的是灵魂,而不是辩论。正如保罗对提摩太所说的那样,要“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人,或者上帝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摩太后书2章25节)。我们不妨先用心聆听对方的观点,了解他们抗拒福音的原因,假如有机会,我们也可以用温柔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分享我们所知道、所相信的,并且藉着祷告祈求,将他们交给上帝。

但愿上帝时时塑造我们的生命,好让我们的言语行为都能流露出耶稣基督的爱,又愿主赐我们机会、智慧与勇气,将福音传给更多的人,好让他们也得着丰盛的生命。

投稿

不要单以基督徒为友

作者:戴菱一,上海

signs-416441_640

在我学生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有很多朋友。他们一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是基督徒。在我进入大学接触信仰并信主以后,我开始认识主内的弟兄姐妹并和他们成为朋友。这个时候,我发现上帝的价值观和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异。从前心有灵犀、充满默契的朋友,因为信仰的差异而开始出现分歧。

起初我也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维系曾经的友情。后来,我查考圣经,看到马太福音第5章,明白上帝希望我们做这个世界的“盐和光”: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3-16节)

我想,上帝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中,一定不是要我们跟这个世界隔绝;相反地,我们只有走入这个世界,很好地与这个世界上的人相处,才能够彰显上帝的荣耀。

于是,我开始尝试跟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分享我的信仰,学习为他们祷告,并适时地邀请他们去参加教会的日常聚会和圣诞节的活动。渐渐地,我的朋友们也更多地了解基督教信仰。虽然我们还是可能会对某些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也都学会了尊重彼此的想法、共同成长。同时,在相处的过程中,非基督徒朋友给予了我很多关爱和温暖,也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他们让我知道,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愿意谦卑地向别人学习,或许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收获。

最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告诉我,她也信主了,并打算今年受洗。我非常为她开心。现在我们也开始用上帝的话语相互鼓励。我深深感到上帝是如此的美好和奇妙。愿上帝带领我们,做祂在这个世界上的使者,吸引更多的人来归向祂!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9章19-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