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可爱的原创经文图片(第一波)
再次鸣谢图片作者:Huei Shen Kor
如果你也有创作和绘画的恩赐,欢迎投稿给雅米:submit@ya-mi.org 让更多人透过你的作品认识主!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再次鸣谢图片作者:Huei Shen Kor
如果你也有创作和绘画的恩赐,欢迎投稿给雅米:submit@ya-mi.org 让更多人透过你的作品认识主!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作者:Q Jackson,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我自己选择读的大学,完全是个属世的地方。那是一所很大的州立大学,学生们抽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喝着各种烈酒,去夜店,性关系混乱,完全不在意课业和学习。我的专业要求我选修几门课程,理念还与我的基督教信仰相悖。总的来说,这所大学宣扬的是成功、自助和“及时行乐”。那真的是一个世俗而混乱不堪的地方。
我在这所世俗大学的经历,绝对可以成为“基督徒如何在完全不在意公义和信实的环境中坚持信仰”的绝佳研究案例。我一直挣扎着,在融入世界和彻底逃离它中间寻找平衡。
圣经中有很多讲到我们作为基督徒应该如何与世界分别为圣的经文。例如,歌罗西书3章2节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思念“上面的事情”,罗马书12章2节劝说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是被上帝更新的人。毕竟,我们是另一个国度的子民。我们是光明之子,而非黑暗之子(歌罗西书1章13节)。
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逃离这个世界。耶稣给祂的跟随者的大使命是要我们进入世界去使万民做祂的门徒(马太福音28章19节)。那么,我们要如何平衡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指令呢?
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是我们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不属于它”。这个建议听起来真的不错,但除非可以被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否则理论再好也无益。我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大学的那段经历让我找到了“活在世界上但不属于它”的关键——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跟随圣灵引导的人。
在这么一所无比世俗大学里做一名基督有多么困难,我在第一年的体会尤为强烈。
大多数美国大学生都把万圣节和圣帕特里克节默认为一年当中最盛大的饮酒狂欢日。在我大学第一年的圣帕特里克节那天,我发现我所有的好朋友都去参加派对或者是出城去狂欢了。因为之前我拒绝过太多这类活动的邀请,以至于像这种疯狂的派对他们连问都不会问我了。
这个情况让我周末忽然没有事情可做。突然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却不属于它”让人觉得有点孤单。
我在圣帕特里克节的困境足以说明我们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状况的世界里。它们有些很重要有些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们必须做出决定,让自己不被这个世界和它的价值观影响。
确切地说,如何“生活在世界上”却不被它影响,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在圣帕特里克节的那个周末,上帝完全可以带领我去参加一个疯狂的大学生派对,因为即使是在那些黑暗的地方,也有祂给祂的子民预备的工作。我意识到,要解决这样的困境,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如果我们依靠圣灵的指引,即使我们身处于一个不敬虔的环境中,也完全可以确信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的模式影响。
在学习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分辨出圣灵的引导和我们肉体的倾向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基于肉体的倾向而做决定时,就变成了“属世界的”。我会想要参加圣帕特里克节的庆祝活动是因为在我的心底有一种想要放松、想要融入、以及想要避免孤身一人的渴望。这些渴望并不是坏事,但它们却是来自我的肉体,而不是来自于我的“保惠师”的引导。
尽管听起来让人无法置信得简单,但我们的确可以通过跟随圣灵的指引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不属世。我们无法用人的智慧和理解去知晓哪些时候我们需要逃离,哪些情况我们需要全副武装开战。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把圣灵描述为我们的保惠师,祂被派来帮助我们,并且永远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14章15节)。圣灵就是我们的引导者啊!
我知道我不应该去圣帕特里克节的狂欢,因为所有让我去的因素都是出于肉体的。当我们的肉体引导我们去一些有问题的地方时,我们绝对不应该妥协!
因为没有去成派对,我最后发起了一个小型聚会,邀请了一群我在学校一个基督教事工中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是新朋友,并没有让我感觉那么自在,但比起饮酒狂欢这绝对是一个颇有意义的选择。
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走进那些不那么舒服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径直跳入其中。就像在我的州立大学引导我那样,信实的圣灵会训练我们在祂的引领下凭信心去做任何事情。
在我完成了学位并开始我的第一份研究生工作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是一个令人沮丧又精疲力竭的律师事务所。就是在那个地方,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更多依靠圣灵的指引,让祂来告诉我该如何使用我的时间,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要去参与,什么时候应该撤退。
我们若倚靠圣灵,就可以大胆地踏入黑暗的领地,因为光要照在黑暗里,黑暗是无法战胜光的(约翰福音1章5节)。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决定中都寻求圣灵的引导,这使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不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也使我们能将福音带到我们身处的堕落世界当中。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采访&整理:钟林君,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由惠顿大学提供
除了传统神学,在很多有信仰传承的大学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专业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培养人才,为社会带来祝福。本文根据雅米记者与惠顿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 David Van Dyke博士和 Benjamin Pyykkonen博士的采访整理而成,旨在与大家分享一个可能会对我们的教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改变的专业。希望今后我们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类似的信息,为有意在信仰知识方面继续深造,却不知选择何种专业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信息。David Van Dyke博士为惠顿大学研究生院婚姻家庭关系辅导专业负责人,Benjamin Pyykkonen博士为惠顿大学研究生院临床心理学博士专业负责人。
当我们去看待单个个体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抑郁、焦虑或者有自杀倾向时,我们是单从这个个体本身去看待这些问题,还是应该去查看是怎样的家庭关系塑造了他们现在的这个样子?究竟是我们的行为、情绪问题导致了我们关系中的张力,还是我们在关系中的相处模式引发了我们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举个例子,宝宝吐奶了,夫妻开始因为宝宝吐奶而发生矛盾。他们以为要宝宝不吐奶,夫妻才会没有矛盾。但事实上宝宝吐奶并不是主要问题所在,需要改变的是夫妻俩的相处模式。当你被困在自己的家庭关系当中时,只有当家庭关系心理辅导员或一个外来文化携带者的介入,告诉你其实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去与家人连接时,你才会有改变,不然你是想不出其他方法的,只会按你已知的,惯有的方式去与家人交流。因此,婚姻家庭关系心理辅导就是一门从个人所处的家庭或婚姻关系去帮助来访者认知并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行为或情绪问题的一门学科。
*惠顿大学正门及校训
“婚姻家庭关系心理辅导是一门与基督信仰十分贴合的学科。在功能、结构和关系层面都反映了基督带来的改变。基督对人类进程的介入,为我们彼此的相处方式带来了新的机会。”——David Van Dyke博士
我们的基督信仰是非常注重关系的。我们是按着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形象所创造的。在创世记中,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背叛了与上帝的关系,但是在接下来的圣经书卷中我们看到上帝不断地通过各样的努力来追回与人类的关系,甚至不惜付上牺牲自己独生子的代价。我们的上帝,不仅仅是一个建立关系的上帝,更是一个不断将我们追回的上帝。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关系当中的问题,表面上看来是情绪和行为的问题,但其实本质上是关系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怎样与他人建立关系,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基督改变了整个关系的规则,我们现在因着祂重新有可能与上帝恢复关系。
经验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
Benjamin Pyykkonen博士提到经验性回避这个概念。我们每一个人里边都有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都害怕经历一些经验,而不是与遇到问题的人同行。当我们不再抗拒,不再回避的时候,我们才遇到真正的自由,不再拼尽全力去甩开负面的经验,而是可以接受这些经验,并且去认识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越是努力去推开我们的负面经验,我们的焦虑就越大。对付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经历它。就好比在我们学一门新语言的过程中,当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犯错误时,我们往往学得最快。因为当我们习惯这些错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对事情都会有预想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常常更多关注如何远离问题,而不是勇敢地走进问题。
*David Van Dyke博士
练习“挫折”
David Van Dyke博士也提出,在我们教养孩童的过程中,需要为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帮助他们跑好人生的马拉松,帮助他们练习“挫折”。当宝宝哭的时候,不见得是件坏事情。David Van Dyke教授分享,自己16岁的女儿有一次在学校经历了其他女生的欺负,回到家中后趴在爸爸的肩头哭了。David Van Dyke博士说他希望当时可以说点什么以帮助女儿缓解所经历的事情,或者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但当时并没有那样做,只是陪着女儿,让她尽情地哭,与她一同伤心。没想到,哭一场后,女儿说好了,没事了。
那么,作为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个体的患难呢?除了尽量去避开,还可以做点什么吗?在我们表面的幸福之下,其实掩藏着许多的痛苦。
Benjamin Pyykkonen博士补充到,当我们知道上帝爱我们,并且祂掌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勇敢地走进痛苦当中,因为知道祂会托住我们,祂用完美的爱爱着我们。并且祂胜过一切,祂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对于害怕让父母失望的焦虑,我们对于害怕不成功的焦虑,我们都可以去面对,我们只要深呼吸,然后去体会害怕的颤抖和眼泪。“我正在教我的孩子们认字。认字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但我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是什么字,那个字什么字,我得告诉他们怎样去认,这样他们就能掌握认字的规则。他们需要经历挫折才能成长。慢慢地,他们会发现,认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有一位爱我们的上帝。”
David Van Dyke博士表示,他在带领惠顿研究生院的婚姻家庭辅导这一专业时的主要思考,就是如何将基督信仰与婚姻家庭辅导融合。
“我们的教学不在于教授如何让前来咨询的家庭或个人根据圣经的教导来改善他们的婚姻家庭关系,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很有可能不是基督徒。我们与基督信仰的结合更多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圣经的原则,帮助我们的学生如何成长为一个可以活出基督的爱,并用基督的爱去服事前来咨询的个人或家庭的心理辅导师”,“惠顿研究生院婚姻家庭辅导专业所教授的专业技巧与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指导一致,也紧跟行业内最先进的研究结果”。
*惠顿大学俯瞰图
“整个辅导的过程完全参照美国心理协会的指导进行,但我们的辅导员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向客户展现基督的爱”,David Van Dyke博士解释道:“比如说,从我们的选择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学生会选择去服务边缘化的人群,我们的信仰也告诉我们如何去接触每一个人,帮助大家找到个人的平安与美好的关系。辅导员虽然不会跟客户说基督信仰是怎样一回事情,但本身却了解按着基督信仰,该如何去对待每一个人。整个辅导过程,辅导员依靠圣灵,为咨询者提供科学最前沿的帮助。”
科学与信仰的双重装备
当被问到,惠顿研究生院的心理学专业与非基督教背景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有什么区别,并且,为什么不去选择世界顶级名校,而选择进入惠顿学习时,Benjamin Pyykkonen博士总结到,惠顿研究生院的心理学有四个特点,那就是扎实的学术,根本的基督信仰,重视圣经提倡的公义,以及学生全人的发展。
在惠顿,学生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以此帮助教会。当惠顿的学生去接触每一位咨询者时,内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惠顿的学生会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位爱我们的上帝所创造,并且我们被造的目的是去爱上帝。
*Benjamin Pyykkonen博士
同时,惠顿大学心理学的学科课程与其他顶尖名校的心理学专业拿到的是同一个机构的认证,不同的是学生的生命,以及对婚姻家庭的理解。对于惠顿的学生来说,婚姻不是为个体的幸福而设的,而是可以促使我们去理解上帝的爱,以及上帝爱中的敞开与温柔。“一般对婚姻的认识是,既然你不能满足我的需求,那我们就算了;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不管我的太太对我如何,我不会按她的行为来回应她,而是把我对太太的回应当做我对上帝的敬拜”, David Van Dyke博士补充道,“我们的信仰让我们对事情有不一样的理解,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背后的意义。因此,我们的学生可能跟非基督教背景的心理辅导师用同样的方法准则做同样的辅导,但背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当然, David Van Dyke博士也指出,如果咨询者不配合,不愿意做出改变,他也不会强迫他们。他的客户中有一部分是会放弃他们的婚姻,最终以离婚告终的。这让他十分伤心,但“不强迫”也是圣经中上帝对待我们的方式。祂会爱我们,追回我们,等待我们回心转意,却不会强迫我们按祂的方式去行。
Benjamin Pyykkonen博士亦指出,临床心理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临床训练。他们的学生也会去其他顶尖大学进行临床训练。不同的是,他们的学生会有更成熟的神学理解,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比如面对自闭症儿童,面对各方面功能都在退化的老人时。另外,对于心理学专业课程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学生得到临床实习机会的比率。美国整个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获得比率是75%,而在过去的5年中,惠顿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机会获得率是100%,这些学生有的进入哈佛,有的进入康奈尔大学等顶尖大学接受实习培训。
两位教授亦分享道,他们正在积极探索是否未来有机会将学校的婚姻家庭辅导与心理学博士两个专业引进到香港,让更多的亚洲学生和教会受益。
*惠顿大学葛培理纪念中心
David Van Dyke博士指出,惠顿的婚姻家庭辅导专业现有在读生40名,其中有8名是华人或来自中国。这八名华人学生所带来的文化特异性让他对婚姻家庭辅导有重新的思考与认识。对于临床心理学和婚姻家庭辅导专业学生的培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实习,“如果实习可以放在亚洲家庭环境,或许更适合亚洲学生,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以本地家庭环境为研究对象,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去帮助亚洲家庭”, David Van Dyke博士说道。“降低学习的生活成本,让更多的亚洲学生可以参与到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中来,也是我们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Benjamin Pyykkonen博士补充道。
如果以后有机会将惠顿的心理学博士课程,以及婚姻家庭辅导课程引进香港的话,课程很有可能通过远程授课与短期集中授课两种形式的结合来完成。介时,惠顿的教授将到香港集中授课。课程也会采用英语授课,但会考虑请当地的惠顿毕业生来带学生做实习,这样,一些亚洲特有的家庭关系模式和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位于芝加哥市近郊,是一所秉承全人教育理念的基督教大学。学校建校宗旨在于提供最好的基督教高等教育,以圣经真理为根基,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各个专业上不断进取,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领袖人才,将祝福传及世界各地。惠顿大学以神学、宣教等教会事工、心理学和教育学最为突出,在美国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基督教大学。知名校友包括葛培理(Billy Graham)、约翰派博(John Piper)、吉姆及伊丽莎白·艾略特(Jim & Elizabeth Elliot)。
*更多关于惠顿大学的信息可访问惠顿大学在简书的页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作者:Paul Mok,香港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读经:罗马书 5章12-21节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做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做王吗?”(罗马书 5章17节)
五月份,我参加了很多的祷告会和敬拜聚会。其中有很多弟兄分享了自己的挣扎。他们都在情欲上软弱跌倒。他们在见证中都同样提到,他们确实很想脱离这罪的捆绑。但却无论如何都办不到,他们感到自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在挣扎中感到身心疲累,更有人考虑过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情欲的网罗似乎成了他们逃不出的命运,挣不脱的珈锁。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做了王……」 无可置疑,我们都因为亚当,成了「罪」的奴隶。我们的肉体因此都软弱无力。在现实的挣扎中,我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寻找出路,但最后好像又回到了起点。这当然是一个很令人气馁的过程。兄弟们都发现单靠自己的方法和力量的确是找不到出路的。而唯有与耶稣建立真实的关系,你才会发现出路就在眼前。当你愿意更亲近祂,与祂建立亲蜜的关系时,你就会发现受试探的情况会慢慢减少。当我们想到耶稣为自己走上十架,并背负我们所有的罪孽时,怎能不感动落泪?因为耶稣,我们今天已经不再是罪的奴役,反而得着自由,与祂一起做王。尼克弟兄写了一首歌《恩典足够》(Enough is Enough):
Now you think that God won’t forgive you,
你觉得上帝不会再原谅你
But don’t you know that He so loves you.
但你知道祂有多么爱你?
Enough is enough for you have been delivered.
恩典足够,因你已被救
For Christ has died for sinners like you and I.
因基督已为你我如此的罪人,在十架舍命
Your sins all covered by grace that run nedover,
你所有的罪,恩典全都遮盖
Enough is enough for now.
恩典足够,就是足够
思考:今天有什么罪仍然困扰着你? 今天你和主的关系亲密吗? 你可以如何靠着主得胜?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