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关系

爱一个你不喜欢、令你失望的人,太难了……

作者:Jessie Ng,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晓晨,中国

 

那天我亲爱的老爸说了一些惹恼我的话,我感觉自己的怒气瞬间在胸间集成一团火,要是不让它冷却下来,恐怕马上就要爆发。于是我速速进了房间关上门,试图分散注意力让自己冷静。老爸大约也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误伤了我,着急地跟我道歉。

我需要时间冷静,同时也害怕自己当下如果立刻回话,会说出不好的话来,所以沉默不应。哪知他受不了这种沉默,开始疯狂拍门,之后更是开始撞门,扭转门把。我慌了,原本已经冷静得差不多,可这举动顿时令我害怕,害怕老爸真的强行把门撞开,或者找钥匙打开门,使我不得不直面他。

我对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非常反感。但此时面对我的老爸,我的害怕大于反感。我爱的人正在用他认为好的方式在向我表达爱,可我厌恶这种行为。我不敢想象自己要面对粗暴地撞开门后的他,也害怕自己会因为这件事而讨厌他,不愿意原谅他。同时也害怕他要我当下、立即,接受他的道歉并立刻对他表示和善。为了不让他继续“狂踩我的愤怒线”,我只好发信息给姐姐。姐姐马上制止老爸,并告诉他该如何尊重我,老爸这才消停……

作为女儿,我不去评断老爸的行为。然而从这件事,我却发现自己害怕背后的原因。我喜欢我的老爸,喜欢和他说话,喜欢有他在。然而若让我说出老爸的两个缺点,或者说出他曾经令我失望的地方,我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我不想面对我爱的人“有缺点”这个现实,也不想承认他其实也令我失望。原来我骨子里希望我爱的人永远都那么“可爱”,我一直都那么喜欢他们,他们永远都那么容易去爱。因为要爱一个你不喜欢、令你失望的人,太难了。

原来我的爱那么肤浅。为了让我自己更容易去爱对方,我拒绝面对和接受对方的不完美、缺点,或者干脆否认那些他们令我失望的行为。如此,我就可以不费太多心力就能去爱,同时在内心雕刻他们“完美的形象”。也许渐渐地,我爱的就不再是会犯错、有缺点的真实的老爸,而只是心目中那个完美的他。

仔细一想,我们的上帝岂不是“终年累月”地面对这种情况吗?祂爱祂所创造的人,然而人却“狂踩祂的底线”,尽做些祂厌恶的事。然而我们的上帝向我们彰显了祂自己:“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章6节)其中“不轻易发怒”在希伯来原文中的意思是“长鼻子”。因为在希伯来文中,会用发红的鼻子去形容一个人发怒,而上帝的“长鼻子”,说明祂是不轻易发怒的。上帝长久地忍耐罪人顶撞和悖逆,一次又一次地给人机会悔改。

另外,上帝向我们彰显了真正的爱,不是刻意无视或者忽略对方的不好,而是即使对方不好,仍然去爱。上帝在我们还不断犯罪惹怒祂的时候就爱了我们,并且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钉在十字架。祂对我们的爱,是一种仁慈的爱(benevolent love),是希望祂所爱的人可以全然纯洁美好,因此不遗余力地要把我们“变好”,好让我们享受与祂的关系。

喜欢的人很容易爱,但是真正深刻的爱是一种意志行动,是我知道了你所有的缺点,你的不好,你令我失望生气的地方,我仍然愿意去爱你。我愿意忍耐,用温柔的言语与你沟通对话,好让我们彼此知道该如何用对方喜悦的方式去爱彼此。

正如上帝爱人,我们的肮脏、污秽、破败祂都看得一清二楚,在祂眼里,我们的罪极其恶心,然而祂却耐心地用基督的血把我们一一擦拭干净,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祂所爱的纯洁的儿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这三种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喜欢的几部剧。我记得当时我想,如果我也能像这些剧中的人物一样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租房该多好呀。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或是在晚上聊爱情聊人生聊各种话题(最好能在阳台)。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梦!

我的美梦在我在墨尔本上大学的第一年得以实现。我当时住在大学宿舍里。然而,梦并不尽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儿的那段时间,我经历了各样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破碎的人际关系。或许这些负面的经历会让我们觉得没必要去经营真诚和深入的友谊。然而,圣经却不是这么说的。

在经文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友谊——不是每一个都是温馨甜美的。然而,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被造就是要与他人连接,而非如疫情封锁隔离期那样与世隔绝地生活(哥林多前书12章12-27节)。

从我个人在圣经中的领受,我想说下面这三种朋友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特别珍惜的:

1.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的朋友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 17章17节

 

成长在一个亚洲家庭,我经常能听到父母说:要智慧地选择我们的朋友。但我们都知道现实却并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友谊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你选了一个你认识的人,然后你觉得‘ 嗯,我喜欢这个人’,接着你就开始和Ta一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的很多方面估计很难让我父母喜欢(比如,他比较懒散,看起来常常不能专心且没啥远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这么看的)。然而,他却是那个在我经历痛苦的时候我可以倚靠,并且每次都乐意听我诉说的人。就算他最后回应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们下周去打网球吧”,我也会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罗写的无数书信中,他也做见证说在最艰难的时刻有许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无论是经历逼迫还是共度贫穷,从福音大复兴到被监禁,保罗总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谊。

正是这些美好的关系推动他继续前进,并帮助他能坚持从事福音事工。这些弟兄姊妹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议,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财务上支持他,但保罗的事工还是因着他们祷告中的支持和有爱心的行为得以壮大。

有时候,这正是我们在困难时期所需要的那种朋友。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与我们一起度过人生各个阶段的人。

2.说“这样说是为了你的益处”的朋友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他对他属灵儿子的爱和关心。但是,因着常常包含严酷的现实和真理,保罗的鼓励并不总是好听的。例如,我们在提摩太后书4章5节中看到保罗劝诫提摩太“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保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满挑战,到处会遇到反对意见,而且人们会因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而对他不屑一顾。保罗希望在提摩太备受各样权威威胁和挤兑的时候给他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同样的,我们不应该轻视那些可能会以我们不想听到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朋友。我记得我曾经因为想拒绝出国留学的机会而被一位密友责备。最初,我真的很生气,因为我觉得对于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后看来,我真的很感谢我这位朋友的不屈不挠,尽管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我生活的舒适圈,并对我自己的计划做出一些改变。因为我正是在离开家的时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对上帝的信仰,并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给我的计划中。

我发现一条特别有用的建议:当听到来自朋友不好听但充满爱心的话语时,专注于他们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说出来的方式。当我们这么做时,可能会意识到我们的朋友能够发现我们的盲点或需要成长的方面。

3.那种“让我们以大局为重” 的朋友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亏损。”——箴言13章20节

 

这种朋友可能并不总会出现在你面前。他们不一定会出去吃晚饭,也不一定会召集人们参加即兴的小组聚会。但是,你可以确定,当你最需要他们时,他们随时都准备为你提供可靠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不仅可以帮助你应对当前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之后的问题。

他们的话很少,有时甚至有些晦涩难懂,但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大局,明白真实情况与我们对事情的判断会有偏差。

这让我想到了耶稣在福音中经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讲话。他周围的人们都在寻找解决他们眼下问题的实际方法:疾病,贫穷,不公正以及一个可以将他们从被掳的状态中释放出来的统治者。但是,耶稣从未忘记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讲天国和罪得赦免。

作为信徒,以福音为重、并在我们挣扎时总是可以将我们带回到上帝的话语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尽管世界在教我们各样的知识(例如:如何投资,要买怎样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为重的朋友会让我们立足并扎根于永恒。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我们人生中需要的三种朋友。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时也可能会使我们失望,或者有时他们说的话很难听。但是他们是上帝放在我们的生命中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帮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并且更懂得应对生命中各样艰难的朋友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文章:绝望中的希望

我的信仰不是与上帝做交易!

作者:东熔,中国

有声播读:晓晨,中国

 

我从小与妈妈一起去教会,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信仰,妈妈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当时我对上帝的想法是:只要你行得好,上帝就会给你奖励。

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一走就是十几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问上帝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爱我的爸爸?我也为这件事情祷告了将近5年的时间,但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或回应。

于是我开始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抱怨祂不垂听我的祷告,抱怨这世界的不公。虽然我没有停止去教会,但我去教会也只是走个过场,并且活在罪中。我很清楚自己做了很多上帝不喜悦的事,内心也因此不敢亲近上帝。

明知道只要悔改,上帝就会赦免我的罪,并且得到祂的原谅,我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我仍在埋怨上帝没有回应我的祷告。同时我对上帝又存有恐惧。有时虽然做了悔改的祷告,但还是不能真正摆脱罪恶的生活。说到底,我不相信上帝能够使我重新开始。

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营会中,我有感动要出国留学,并打算在诗歌赞美方面进行装备和学习,好让我在毕业后能够以此恩赐为主使用。

然而到了国外,我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比想象中的还要艰难,祷告也从刚开始的感恩,又慢慢变成埋怨,我抱怨上帝为何不为我预备一切所需,为什么到了国外还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既然我已经决定要装备自己来事奉祂,为祂工作,为什么还要经历这些不顺心的事?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上帝的不满,并开始对上帝“发脾气”,甚至开始想放弃信仰,放弃一切……

直到那一次,牧者问我:“你有没有安静下来问一问上帝,为什么让你经历这些呢?”听到牧师这么问,我很排斥,也根本就安静不下来,但是这个问题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过了一个星期,我忽然有一个感动(我相信是圣灵的感动):何不问问上帝,读一读《圣经》,说不定能找到答案呢?于是我带着疑惑的心情翻开了《圣经》。感恩的是,我真的在那天的经文中找到了答案:“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哥林多后书1章4节)。

就在读了这经文几天后,我遇到了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姊妹,而此时的我能体会到她的心情与感受,她也很开心有人能够理解她。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上帝让我经历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或苦难,好让我能够体会别人的苦难,彼此安慰和扶持。

从那天开始,我开始深入地思考上帝的话语,并回忆我从小到大的信仰经历。随着与上帝的关系逐渐加深,我开始发现,原来我的信仰根基从小就有问题,我错把上帝施恩等同于祷告必蒙应允;错误地看待与上帝的关系——我当作是一场与上帝的交易,如果我敬拜祂、爱祂,服侍祂,上帝就必须给我想要的。

这并不是一个基督徒与上帝正确的关系。现在我明白了,上帝能够将我所遇到、所经历的事情,变成我生命中的祝福,并让我在有需要的人面前见证出来。

按上帝的话语去生活会无比的“轻松”,因为就算遇到再大的问题,只要愿意放手完全交托给上帝,就会有平安在心里。信仰并不是交易,而是上帝对我们白白的恩典。

只要我们对上帝全然地信靠,没有一点疑惑,并且单单地仰望祂,那么即使未来可能经历更大的风浪,更低的低谷,我们都可以得到上帝所赐下出人意外的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文章:绝望中的希望

3点建议助你解决家庭矛盾(有声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译:Abby,中国

有声中文:杨澜,中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家人刚结束一次周末冲突。别误会,我和我的家人都很爱彼此,希望把最好的给对方。只是有时候,骄傲占据了我的心,相比家庭关系的合一,我更想要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这个周末,我自认为能比父亲把事情做得更好。

那是一个星期六晚上,和往常一样,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买单之后,我就沉溺在自己的想法中:为什么父亲不主动为晚餐买单?为什么他不主动为我们的餐桌找椅子?最重要的是,难道他不记得小时候因为我没有这么做而责骂和打我屁股吗?我感到愤怒,让他跟我道歉,像20年前他让我道歉一样。然后我们回家了,路上一句话也没说。

作为一个写歌的人,我刚刚写了一首歌来提醒自己,我是天父的孩子。但在录制样带之前,我突然意识到,对于在地上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我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谁是对的并不重要。我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并自认为比他强。这种傲慢的审判心态,从来不讨主喜悦。

我想到了罗马书12章,这是我最近在灵修时读的经文。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写到关于教会合一的建议,我发现了三条解决冲突的准则,而且对于家庭内部冲突,这三条准则也适用。

 

1.以上帝看我的方式看别人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要从上帝那里而不是世界上获得智慧。当世界告诉我们“应当只在乎你自己”的时候,上帝希望我们用谦卑的心而不是自我保护来回应。

我想起了耶稣的例子。在我还悖逆耶稣的时候,祂就已经为我死了。那么我又是谁,怎么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凌驾于我的父亲之上呢?父亲和我都是因着恩典蒙拯救的罪人,正如葛培理所说,“十字架脚下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这意味着我必须把父亲也看作是上帝正在改造中的人,并用上帝给我的我不配得的恩典来尊重他。

罗马书12章3节总结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看得合乎中道。”上帝所喜悦的更新的心灵里容不下自私的骄傲。

 

 

2.持守美善

 

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有时对我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我很难忘记父母对我做过的错事(但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呢?)罗马书12章9-10节说:“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在这种关系紧张的时刻,我很难看到父亲的优点。但他在我的生命中为我做的事,比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只因为我不记得他为我所做的牺牲,并不意味着这些牺牲不重要。

对我来说,“彼此推让”的一种方式就是“持守美善”——上帝要我鼓励我的父亲,认识到他身上的好,就像上帝通过别人提醒我,我的事奉是如何有成果来鼓励我一样。我越多让圣灵提醒我他人和所处景况的好,感恩心就越能战胜我批判的想法,帮助我赢得感恩、互相建造并最终荣耀上帝的家。我意识到自己如何尊重在地上的父也显明了我如何尊重在的天上的父。上帝要我尊重天上的父,也尊重地上的父,看重两者都胜过自己。

 

3.选择和解

 

罗马书12章结尾说,“不要自己申冤……听凭主怒……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章19节上,21节)

知道我和爸爸两个人都有责任并不能让我的行为变得正当,因为我永远没有审判权。当父亲没有遵守他先前所教导我的(犯了双重标准的罪)时,我深陷在沮丧和失望之中,几乎到了愤怒的地步。我允许对父亲的不敬之情在脑海中蔓延。

但这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祂没有让我们以罪恶的方式来处理罪恶(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并带来更大的罪),祂知道这个负担对我们来说太重了。相反,上帝要求我们把这个渴望交给祂,让祂来治愈我们。只有祂最懂得如何公正地对待罪恶。祂将清空我们心中的仇恨和分裂的想法,把对他人的爱放进去让我们去与他们和解。当我们以善待那些冤枉我们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对抗邪恶,并让上帝以祂完美的方式和在祂的时间点来处理罪恶。

上星期六晚饭后,我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忽略我带给父亲的痛苦,继续录制歌曲样带(感觉自己像个伪君子),要么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向他道歉。

我知道如果冲突得以解决,那晚上我俩都会睡得更好,所以我选择了后者。我鼓起勇气在父亲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和他坦诚相见。我说了对不起,还与他分享,对我来说,忘记童年时期他对我说的话,是多么的困难。然后我问他下次我能做些什么使情况好转。谢天谢地,父亲接受了我的道歉,甚至为此感谢了我。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已经卸下了。

说对不起很困难,但却如此值得,因为我知道与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保持良好的关系比任何错置的骄傲和立场“正确”都重要得多。也许我很擅长赢得争论,但我的自信心不在于此。相反,我的自信在于我是我地上父亲的女儿,最终也是天父的女儿。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