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勇气

面对试探诱惑,用“不妥协的勇气”说不

作者:Paul

有声播读:清心

 

今年五月,新闻版面大多是新冠疫情的信息,有一则不是那么突出的新闻:“台湾一位知名企业的主管,因收取高额的回扣,被判刑入狱”。内容提到,这位主管为了一己之私收取大量的佣金,造成公司在采购价差上的损失。当然,因为众媒体的焦点都是在疫情的变化上,这样的新闻自然得不到太多的关注。但是,仍有些人对此提出了反思和呼吁。像是,从法律的层面来思考,到底收取“回扣”是不是犯罪呢?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这是否为一种社会的“潜规则”?或是,到底收到多少“回扣”才是非法?我们会发现,讨论到后来,这个议题就会变成所谓的良心议题。也就是,只要我拿的“合理”又没有“违反”法律,那么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一个人对于合理的定义又是如此不同)。而身处在职场的我们都知道,不只是“回扣”,像是:收贿、逃税和走后门等等,都是屡见不鲜,隐藏在桌面下的暗文化。讽刺的是,这些似乎都可以应用在良心议题的范畴。因此,我们会发现近几年许多的企业或是讨论管理的学科,都开始研究所谓的“诚实的企业文化”。以笔者最近看到的一篇论文的摘要为例,它提到台湾一家本土知名集团是采用“诚实”为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 所以,此集团在招募和训练员工上都以“诚实”为其策略。

我们可能会想问:诚实不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品格吗?为什么还要特别把“诚实”当作文化来经营和塑造呢?我相信答案大部分都是:“诚实,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换句话说,诚实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声誉,因此会有更好的营收。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我们个人身上。诚实,可以为个人带来好的名声,所以就可能有更好的机会,赚取更多的收入。这种论点,在本质上跟收取“回扣和贿赂”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 就是,我们都在选择一个能让自身利益变成最大值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思考。以积极面来看,如果今天有一个机会可以提供给我们比“诚实”更好的报酬呢?很有可能,我们不再需要“诚实”了。因为,需要“诚实的诱因”已经不再了。

消极的层面,则是如果“诚实”会造成我无法承担的损失,像是:“整间公司都在收取回扣,如果我不愿意收取,可能就无法保有现在的工作”等等。这时候,“诚实”就不会是自我利益最大值的选择了。所以,综合来看,文化在告诉我们:“诚实或不诚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是否对自己为最有利的”。因此,回到前面的问题:“诚实不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品格吗”?答案是:“不重要”。因为,这已经不再是道德的命题,而是利益的问题。但讽刺的是,我们都希望别人拥有诚实这项品格。原因在于,我们都渴望活在一个安全的关系和环境中 ; 而诚实,是营造这样的关系和环境不可或缺的。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应该是“要不要诚实”,乃是我们要如何拥有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够选择诚实的“勇气”。换句话说,就是面对即使因着诚实可能带来的损失,却依然诚实的勇气。而以下圣经中的这一位人物和这一段经文,可以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以斯帖记 4章13-17节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这一段经文是出自圣经的以斯帖记,经文的背景是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被掳的以色列人。他们当时受到国家大臣的逼迫,面临到灭族的危难。因此,犹太人末底改希望王后以斯帖能去找国王,为自己的同胞请求。但是,以斯帖没有国王的命令根本无法入宫,接着就是经文的内容。在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三个重点:1.情况是非常的危急,以斯帖似乎没有任何办法 2.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的话 3.以斯帖终于鼓起了“勇气”,并让犹太人为自己祷告。透过这三点,我们来思考何谓勇气,以及来源是什么。

首先,以斯帖即使贵为皇后,但却无力可以改变现况,就是犹大百姓面临灭绝的命运。我们不也常常处于这样的景况吗?也许我们不会面临“生命”的危险 ; 但是,如同前面所提的例子,当所有人都认为收贿或说谎是合理的时候,诚实的选择可能就要面对在公司“灭绝”的压力。让我们再聚焦一些。当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不信的世界,却又渴望活出一个圣洁的生命时,也会感受到类似的张力。那么,以斯帖是如何鼓起勇气的呢?我们来看看末底改的话:“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末底改先提醒以斯帖,不要认为所在环境可以保护自己,脱离这些灾祸。也就是,末底改让以斯帖不要把“勇气”建立在“环境”或是“人的应许(经文中是指皇后的身份)”上,那些东西不会是以斯帖的保证,也不会是我们的保证。

接着,末底改的话让我们看到一幅具有张力的画面:“拯救不是一定从以斯帖来,但以斯帖的高升却是为了这次的拯救”。圣经的作者透过这个张力,带出一个更深的信息。就是,真正实行拯救的并不是以斯帖,而是犹太人所信仰的这一位独一上帝—耶和华,是祂要藉着以斯帖来施行救赎。以斯帖明白了末底改的意思。她充满勇气的回应,就是让所有神的子民一起来向上帝祷告,并且将结果交在上帝的手中—我若死就死吧。这让我们看到,以斯帖的勇气并非是在她的内心里“寻找”到的。因为,如果只是不断的往内在去寻找,最终不是落入“利益”的陷阱中,就是为了“自保”选择妥协。

真正的勇气,应该是我们看到了这位上帝的掌权、恩典、慈爱和信实,因此拥有从上帝来的信心,选择的道路。也就是,圣经中的勇气不是建立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的身上 ; 不是建立在“自我意志”上,而是建立在“上帝所赐的信心”上 ; 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权衡”上 ; 而是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上。从后面的经文中,可以知道上帝真的垂听了祂子民的祷告,拯救犹太人脱离了这一次的屠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只要我们祷告,然后做出勇敢的选择,就可以期待一个美满的结果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来到新约圣经。


新约的使徒们都是活在一个极大的逼迫中。透过使徒行传,以及他们的书信,我们都看到如以斯帖一样,他们都充满了勇气。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任何心里的惧怕或是软弱。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这样说:“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甚么时候软弱,甚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 12章9-10节)”。

从经文中,我们能够一窥保罗这位伟大的使徒,在各样的环境艰难中,他心里和身体的软弱。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他勇敢和喜乐的秘诀,就是“因着明白上帝的恩典,让基督的能力覆庇他”。这份恩典和能力就在以斯帖的故事中。以斯帖因着末底改的提醒,相信上帝的话,冒着危险要拯救她的族人 ; 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也是因着顺服父上帝的话语,坚定走向十字架,拯救属于祂的子民。

对于以斯帖来说,虽然她认为自己若死就死,但是上帝的恩典临到,使得他们都安然无事。而耶稣基督祂并没有认为自己“若死就死”吧,祂是说:“人子必须被杀害(可8:31)”,上帝的恩典才得以临到我们,使得我们脱离末后的审判。不只脱离审判,基督更是藉着圣灵,让祂成为我们生命中全部的满足。因此在以斯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基督的救赎,看到了上帝应许的实现,看到了永恒不变的爱。而唯有当我们相信基督耶稣的福音时,才能拥有真正从上帝来的勇气。也唯有这份勇气,才能让我们在许多的诱惑和艰难,做出真正合上帝心意的选择。因此,当我们做出勇敢的选择时,就可以期待一个美满的结果吗?我认为将这个问题颠倒过来,就是答案了:“当我们确信已经拥有那美满的结果时,就能做出真正勇敢的选择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的生命正遇到挑战,可能是来自于金钱的诱惑、职场的压力或是被迫妥协的挣扎,我邀请你转眼仰望耶稣。看看祂对我们是何等的忠心 ; 看看祂是何等的爱我们 ; 看看祂为我们成就的是何等大的应许。你就会得到真正的信心和勇气,做出顺服上帝的选择。也许你会像以斯帖一样说:“我若死就死吧”,但是你接下来还会说:“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拥有全宇宙最美丽的礼物和应许——耶稣基督”。

最后,愿使徒保罗的经历,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章17节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即使世界不如童话, 我们也可追求这三样东西 !

作者:东尼叔叔

有声播读:海伦

 

“ 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 祢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章17节)

几年前,我在多伦多看过一部音乐剧 “The Wizard of Oz” (绿野仙踪), 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在草原上被龙卷风吹走。 一个迷路的女孩,却遇到三个同伴。他们是 失去头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和没有胆量的狮子,他们一起踏上奇妙旅程。 小女孩和同伴历尽险境,奇妙的旅程终于结束。迷路后的小女孩回家了, 三个同伴亦追求到 自己需要的东西。

现今的世界,肯定不是一个 童话故事 ,因为现实是变化多端的,不总是会发生期待的结果。可是这童话故事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似曾相识,不禁令我产生反思!

首先,稻草人为何希望有一个脑袋呢 ?

稻草人希望有能力,可以思考和解决问题。 就像一个普通人, 遇到困难时,有智慧地想出对策。 然而,人活在具体的时空中, 难免被某个时代的价值观所影响、也会不停地追求它们 ! 年轻时, 看到潮流产品的广告,就会特别想得到;工作后, 被优质的生活方式吸引, 所以事业成就、人际关系、独立的财务能力, 全成了追求的目标。 另外来自朋友圈里四面八方的比较,更令人不胜负荷 ! 当人欠缺智慧作出取舍,便容易犯下错误,远离真理 。

那麽,智慧要如何才能得到呢 ? 圣经提到一些例子, 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例如所罗门宠爱外邦女子,干犯了上帝的律法; 乌西雅王心高气傲,最后失去了上帝的同在。我想,真正的聪明智慧,是在现今歪曲的观念下,不过于追求自己的喜好,而是懂得敬畏上帝、并遵行圣经上真理的教导 ! 就如诗篇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聪明人。”(诗篇111篇10节)

至于铁皮人, 究竟想要一颗怎样的心呢 ?

铁皮人希望有 一颗有情感的爱心 ,这样便可以表达自己及理解别人 。还记得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在一间核数师事务所受训。 受训期间,我结识了一位要好的同事。 后来,大家被派到同一部门,彼此鼓励, 无所不谈。几年后,由于部门晋升的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之间不断发生嫌隙,彼此都争强好胜,互不相让。 最后,一段脆弱的友情经不起考验,就这样告吹了。 此后,我内心亦筑起了一道防线,不轻易以真心待人。

然而,认识基督后, 读到一节金句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以弗所书4章2节),我才明白 ,好胜只会带来恐惧和不安, 甚至会彼此伤害 ! 其实当时,我只需尽力而为,并为别人和自己祷告,无需在好胜心中独自挣扎。 因为 基督的爱, 是叫人彼此包容和体谅。 况且,好品格会带来好见証,还可在职场找到主内的同路人,共同化解争端。

最后,胆小的狮子真的可以找到勇气吗?

是的 ,狮子经历过一连串的困难和危险, 亦能突破自己 , 找到自信和勇气, 发出吼声,而不向险境低头 !

这让我想起约瑟的人生。约瑟十七岁被哥哥 卖到埃及为奴,又因拒绝 主母引诱、被陷害入狱 。但上帝一直与他同在,向他施恩 (创世记39章21节)。入狱几年后,他为法老解梦,最后被重用为埃及宰相。 上帝的同在,令约瑟有勇气面对 险境中的恐惧、并胜过引诱,努力坚持下去。

当然,人要面对 生活各种引诱, 一点也不容易 ! 可是,大家不妨在迷路的时候,多想起故事中三位可爱的人物 (稻草人、 铁皮人和狮子) ,他们在奇妙旅程,经历无数考验和波折,最后都找到自己需要的智慧、爱心和勇气 !

而今天,你在这世界所追求的,又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呢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为什么我还是这么胆小?(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美君,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我不要再当个唯唯诺诺的人,而是以自信爆棚的姿态示人!”

这是我之前在外国留学时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直以来,我很不喜欢自己懦弱的个性。根据《百度知道》对懦弱的解释,它是胆怯、无能和没用的。而我对它的定义是:自信心不足以至于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

从小到大,我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安静静的。别人问我意见,我的答案常常是“不懂/随便/让我想想……”我为何如此优柔寡断?只因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总担心自己会给人感觉不合群,以致很多时候,我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好比在一个会议上,每个人自由地发表自己想法,而我,只会是那个安静的支持者。偶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会发表意见,但若意见被他人质疑,不自信的我不是先解释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意见,而是会先怀疑自己,然后附和对方。

我以为,只要我到了没人认识我的地方,我便可以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新的形象。因此,我很希望借着这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在新朋友眼中成为我所向往的充满自信、开朗、有主见的女生。就算我本身的个性并非如此,我至少还可以“装”。总之,那时候的我很迫切地想让自己有所突破。

然而我很快就发现我连装都装得不成功。刚开始留学时,学校为新生举办了一个国际学生招待会。“加油,要放胆地去认识新朋友!你已经不是从前那样内向的你了!”我对自己说。那一晚,我的确做到了。我主动去认识人,最终,我和一个阿根廷女孩比较聊得来。透过聊天,我们才发现原来彼此将会是同班同学。后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感谢上帝,我有朋友了!我以为我会一直很顺利地当个他人眼中总是脸带微笑的外向女孩。可是,课程的紧凑和听不懂外国教授的英文腔调,在课堂中让我感到很吃重。当我听不懂时,我知道我应该要勇敢发问。可是,我还是改不了內向的性格,不敢发问。班上其他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总是很勇敢地说:“教授,你讲话太快了!可以再解释一遍吗?”虽然慢了下来,但是,我还是有不明白的时候。所以,我就问那位阿根廷女孩。她回答完我的问题后,常常鼓励我:“你的问题很好。你应该要在班上发问,让我们全班人受惠。不要这么内向了哦!”啊,我的内向始终藏不住。

击垮我的,是一场课堂上的即场报告呈现。上台做呈现是我的死穴,况且还是一场没有预先准备的呈现。“我完了!”的声音在我耳边不断回响。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可以的,因为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没自信的人了!”但是我一紧张,当场就忘了自己要说什么。停顿的那几十秒,看着十几双眼睛望着我,我差点就飙泪了。若不是和我同组的同学帮我解围,替我收尾,我真的不晓得该怎么办。这一天,我对自己感到极度失望。每一天都对自己信心喊话,到头来,我还是没改变。“为什么我还是这么胆小?”我一直希望别人能从我身上看到一个自信的模样,可是我却一再失败。思想争斗的来回牵扯,我感到格外疲惫。所以我埋怨:“圣经不是说了‘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书4章13节)’吗?我有祷告,求上帝赐给我力量克服啊!为什么还是这样?”

结果,这句经文的上一句却提醒了我:“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腓立比书4章12节)。”保罗是接纳了当下的情况和自己,然后依靠上帝度过每一个关卡。而我没有接纳我自己原本的样子!所以,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改变?

 

第一:接纳自己的懦弱与害怕

我常常祷告,求上帝让我变成一个自信的人。我常常祷告说,“我不要胆小,不要害怕,不要……”很多的“不要”,却不是“我是很胆小,很害怕,很软弱……但我祈求上帝祢来帮助我。”其实,我们应该要先接纳自己的本相。当初耶和华呼召摩西当领导,带领百姓出埃及时,胆小的摩西拼命推辞。可是,上帝却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埃及记33章17节)。”上帝知道摩西是胆小的,却还是拣选了他。上帝知道并且接纳了软弱的我们,然后使用我们成为祂圣洁的器皿。我们也要承认并接纳自己的缺点好让上帝来使用我们,而不是自己苦苦挣扎要如何改变。

 

第二:停止沉溺在幻想里

雅歌4章7节说:“我的佳偶,你全然美丽!毫无瑕疵!”若我们真心相信上帝,因信称义,上帝的义会让我们“毫无瑕疵”。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会有缺点。我常幻想自己是一个自信爆棚的人,以至于在面对现实的差距后失去了信心与盼望。这是为什么当我塑造不出自己所要的形象时会感到特别的难受。所以,不要再去幻想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让上帝来塑造你。我们只要常常赞美——“我要称谢上帝,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上帝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139篇14节)。当我接纳自己,并且不再幻想时,我发现我可以学会去欣赏别人,而不是羡慕,渴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比如我可以欣赏同学上台演讲的风采,而不是在台下与他们比较,为着自己不如人而感到失望。

 

第三:明白改变是需要时间和代价的

虽然有些改变可以在一夕之间突然完成,像保罗因为遇见耶稣而突然从残暴伤害基督徒的人成为了一名基督徒。然而,胆小的摩西则是在慢慢经历上帝的大能与同在后才成为优秀的领袖。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付出代价。而摩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常常必须面对色列百姓所发出的怨言。我们都知道,与一个负能量的人相处是件累人的事。可摩西却必须和一大群这样的人一起生活,还能被称为神人,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一件事啊!罗马书12章2节告诉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心意必须在主里更新而变化。当我们的心意跟得上上帝的心意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也会跟着有变化,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而发出的”(箴言4章23节)。当我明白这道理后,我不再执着于要改变自己了,怎知,我反而得到更多机会“被改变”。回国之后,我到了新的城市工作并且在一间英语布道所服事。在这里,我被安排当英语崇拜堂的敬拜赞美领队和台前领会。我是一个不敢上台讲话的人,更何况是用英语带领会众敬拜。可当我想要推辞时,我想到了摩西。上帝使用人,不是看你能不能,而是你愿不愿意。于是我顺服了。

服事至今将近一年多,每一次上台,我还是会紧张。可是,当我接纳这样的自己,并且求上帝帮助我时,我似乎慢慢地变成不仅是脸带微笑,还有一些自信的我。这自信,不再是伪装而来。只有祂,才能改变我们。你有不喜欢自己的地方吗?承认并且接纳这样的自己,停止对自己的幻想,然后在主里心意更新而变化,让上帝亲自来改变你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灵命日粮:踏出一步

读经:历代志下15章1-12节 

当我发现一只土拨鼠开始啃咬车库的小角落时,我就买了一个捕鼠笼,打算抓这小东西到公园去放生。我用美食当诱饵并且把笼子打开。第二天早上,我兴奋地看到一只小动物在捕鼠笼里,然而我却发现它其实不是土拨鼠。原来我抓到一只臭鼬!

我上网查询把臭鼬放出来的方法,同时又要避免让它喷出恶臭且会让人短暂失明的液体。根据网上的描述,我们必须小心地保护自己。要准备塑胶袋、手套、防水布、毯子、防护眼镜等,这任务看起来既可怕又危险。

在我踌躇不前时,我的女婿走到捕鼠笼旁,打开笼子,然后用花园里的水管向臭鼬喷水,把它赶了出来。

有时候,我们会因害怕而不敢行动。我们会很担心如何保护自己,以至于不敢踏出简单的一步。当亚撒王知道上帝要他从以色列民中除掉那些偶像时,他「壮起胆来」(历代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