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同性恋

我为何不再坚持同性恋(倾情朗读)

Why-Im-Not-Pursuing-Gay-Relationships(2)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译:覃函涵,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事情要从一个午夜说起。那天我跟一个我喜欢一年多的男生在一起。我们刚从一个同性恋酒吧里出来,然后就无意中聊起了基督教和同性恋的话题。

我们俩都是基督徒,但是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他认为纵容同性间的情欲是不符合基督教义的,而我坚信上帝同样会祝福基督徒之间的同性恋情。

之前我们也聊过这个话题,每次一聊起来,就会引起激烈的争论。我认为既然对同性的渴望是天生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上帝怎么会禁止我们依天性而行呢?而他则坚称圣经上说得很清楚,同性恋行为违背上帝的意志,是有罪的。

就在我们争论得异常激烈之时,上帝忽然给了我一个念头:“你的看法其他人也有。你只不过是借鉴了他们的观点而已。为什么你不自己探究这个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呢?就算你错了你又不会失去什么,有什么好怕呢?”

而在这之前,我对同性恋的支持一直都是毫无保留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同性的渴望是在13岁的时候。17岁那年,我去网络上了解过基督教对于同性恋的立场和观点。有一些观点对圣经的解读说基督教是允许同性之间在彼此相爱的前提下跟从自身的欲望的。我认同这种观点并开始寻找我的恋情——同性之间彼此忠诚、相爱、一对一的专属关系。

既然上帝想让我自己去探究关于同性恋的真相,我决定做一个在思想意识上完全公平、忠实和毫无偏颇的调查。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让自己去阅读与自己看法相左的观点内容。另外,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恋爱,否则我的想法和结论可能会受影响。

接下来的7年里,虽然我大量地研究传统的圣经解读是怎么看待同性恋问题的,但这些观点论据并没有改变我,我自己仍然是支持同性恋的。而且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地为自己寻找恋情。尽管如此,上帝仍然在这段时间中带领我,让我看到了祂在这件事上的心意和祂对于我性别的设计之美。

发现漏洞

在我重新阅读那些认为圣经允许同性恋的观点时发现,它们不像我一开始看到的时候那么可信了。这些言论有很多漏洞。它们往往基于一个假设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有待检验的。要么它们会有逻辑推断上的跳跃,要么是把圣经的某句经文单独拎出来断章取义。

我越读越发现,这些观点并不缜密。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同性恋那么好,为什么上帝在圣经中,从旧约到新约一直贯穿始终地禁止同性恋行为?为什么祂没有像鼓励异性间的婚姻一样支持和鼓励忠诚的同性关系?如果同性关系是符合上帝的意志的,祂为什么没有为同性恋人群创造出在形态上彼此契合补足的性器官?若不论是否是出于爱,同性恋行为都是错误的,我该怎么办?我要如何寻找爱?

其实,我挣扎的核心只有一个——我是否愿意信任上帝,放下自己,完全降服?我紧紧抓着自己的观点不放,是不是因为骄傲害怕?我是否真的愿意去探求,并相信上帝对于同性恋的说法?如果上帝的意志与我自己的不一致,我是否愿意相信祂会用祂的方式为我供应?

上帝设计的婚姻之美

当我逐渐抛开曾经支持的同性恋观点时,上帝开始用各种事坚固了我心中的想法——同性恋是不符合祂的心意的。有一次,在我决断未定的时候,祂让我看到了祂所设计的异性婚姻的美妙之处。

这时,上帝已经让我理解到为何男女之间重大的差异却能让两性间形成和谐的互补关系。祂让我看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完整鲜明地体现出耶稣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如此的神圣,彼此互补相依,我忽然理解了这一切。

我了解到婚姻本应是一个持久美妙圣洁的约定。在这个约定中,做丈夫的要能够像基督为教会舍命那样为自己的妻子舍命,而做妻子的应当像教会顺服基督一样完全顺服丈夫。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以弗所书 5章22-33节)。

我注意到,在圣经里上帝一直把耶稣基督称为新郎(马可福音2章19-20节,约翰福音 3章29节),把教会称为新娘(马太福音 25章1-13节,启示录 21章2节;9-10节)。而历史的圆满结局也被形容为上帝羔羊的婚筵(启示录 19章9节)。这让我更加确定,上帝把我们创造成男人和女人是有原因的(创世纪 5章2节)。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通过婚姻使男人和女人联结,让他们在生命中活出婚姻深刻的圣约,以此展现出耶稣基督是怎样爱教会以及教会是如何爱基督的。

我记得当我明白这个真理的那一刻热泪盈眶。首先,上帝对婚姻的设计如此之美,让我感动。它完全地展现了耶稣基督与教会之间荣耀而神圣的爱之约。其次,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放纵自己的同性恋欲望是不荣耀上帝的,因此我需要重新调整我的人生方向。

意识到潜藏的问题

以上是上帝如何从神学和思想上说服我的。紧接着祂又让我看到了我情感上埋藏的问题。

在我支持同性恋的那几年,我一直坚信同性恋是天生的,是我自然的本性。但是上帝帮助我意识到了那些导致我被同性吸引的潜藏问题。

上帝让我看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肯定疼爱。虽然我的父亲尽他所能了,我也很感激他,但他给我的也只能是他曾经从他父亲那里得到的爱,而我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爱。

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渴望有人可以带领我,教我如何做一个男孩子。在我整个中学时期,我都无法自然地融入到班级里其他的男生群里。我作为男生的自我认知让我没有安全感,我也不觉得跟男生在一起有归属感。

我现在才意识到,我在中学时开始被班里的男同学吸引并不是一个巧合。对父亲关爱的渴望,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其他男生那样有男子气概,都转化成了另外一种渴望——渴望得到理想型男生的爱和关注。这便成了我最初经历的同性间的吸引。

上帝让这些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祂也让我明白了被同性吸引并不是我本身自然的天性,而是我更深层问题的体现,而我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那个本质问题

我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再靠着寻求同性的恋爱关系了,而是应该用健康、正确的方式去面对。我需要为这些情感伤痛寻求医治,好让上帝补足我这些年一直匮乏的。

我也接触到其他跟我一样被同性吸引的人并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我发现他们潜藏的问题也都跟我的类似。我知道如果我选择放纵自己的同性欲望跟另一个人在一起,我伤害的其实不仅仅是自己,也会让对方的伤口更深。就像是两个饥饿的人互相给对方喂沙子吃一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有营养的食物,吃沙子不仅不解饿,还会损害他们的身体,破坏肠胃,让他们无法吃下真正有益的食物。

改变人生的经历

毫无疑问地,那探索和寻找答案的7年时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虽然一开始我是支持同性恋的,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立场,但是圣灵在我心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并逐渐让我坚信上帝对我的性别有着美好的设计。

虽然起初,我心里不愿意接受我所读到看到的,但我发现自己逐渐在思想上认同了那些文字,并最终认识到这些话是真的,因为有住在我身体里的圣灵为我作见证。圣经说圣灵是“真理的灵(它)带领(人们)进入和理解真理”(约翰福音 16章13节)。

记得在上帝挑战我,要我自己去探究时所问的问题:“就算你错了,你又不会失去什么,有什么好怕呢?”好吧,我还是有“损失”的。我失去了迎合自己的喜好,抓着自己的观点不放的权力;也失去了让自己过一种更舒服,更容易的人生的权力。但我也有所得。我得到了对上帝更深的信靠,因为我知道上帝如祂所说,是信实的。祂慈爱、公义的道比我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要好太多。我也因此学会了让老我死去,得以转向上帝的真理、医治和丰富的生命,由此得到了真实、长久的喜乐(约翰福音 12章24-26节)。

现如今,我虽仍然会被同性吸引,但我不再寻找同性恋情了,因为我想寻求的是与上帝之间充满爱的关系。是上帝先来找到了我,并且祂如此爱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同性恋,并非我选择

i-didnt-choose-to-be-gay

作者:Raphael Zhang, 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被同性吸引并非我自己的选择。

我在一个普通家庭度过了一个平常的童年。我的父母和奶奶都非常疼爱我,他们尽一切可能给我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并对我百般照顾。我有一个弟弟。但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都想要一个哥哥。因此,小学五六年级时,我把同班一个比我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当做我的哥哥一样看待。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被同性吸引是在青春期时。那时我在上初中,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上大专时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喜欢上了一个同校的男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把自己定位为同性恋者。

在这方面,我没有人可以倾诉。不能够跟朋友讲,家人更不可能。于是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附近的同性恋社群。果然我找到了。我现在仍然能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跟一个同性恋者在网上聊天时那种又紧张又激动的心情。

起初,是好奇心驱使我走近这一群人。但是时间久了,我会因为孤独而去寻找跟我相似的人。最终,我无法忍耐寂寞,于是我决定找一个伴侣。

我小学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但是由于我从那之后就再没去过教会,也不知道在性向方面上帝教导的真理是什么,所以我自己错误地认为继续我的同性倾向是没有问题的,上帝不会责怪我。于是,在那之后的10年里,我尝试了很多方式去寻找一个同性伴侣。也很多次地陷入同性性关系的罪里。

直到几年前,上帝为此深深地责备了我。祂让我清楚,屈服于我的同性倾向并非是祂的旨意。从那时起,祂开始带领我走上逐渐被医治和追求圣洁的道路。虽然我不再将自己认定为同性恋者,但我仍然会被同性吸引。这种感受每天都困扰着我。只是我知道,我要顺服上帝!不可以在这件事上犯罪。然而被同性吸引的感觉对我来说就像是本能一样自然而然。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一定会让这样的欲望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样我的人生会多么轻松!但是我不知道我能否在此生得到完全的医治,还是要等到见到主耶稣的荣面时,我的身体和灵魂才会一同得到更新。

借用Wesley Hill(一位受同性吸引但选择单身的基督徒作家)的话,我现在的生活是一种“ 洁净和等待”的状态。作为一个基督徒,奉主耶稣的名,藉着我们上帝的圣灵,我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6章11节)。但我同时也在迫切地等待,等待着“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马书8章23-25节)。

与此同时,我认为,虽然在性向上我没得选择,但我在其他事情上仍然可以做出荣耀上帝的选择。我相信我被同性吸引的感受本身并不是罪,一个公义的上帝是绝对不会让我为一个我无法自己选择的事负责。然而,我如何应对这种感觉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我要么顺从自己的感受而犯罪,要么因此而更加信靠上帝和寻求祂的医治。

如果你也在为一件你自己无法选择的事挣扎,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鼓励到你,去做一个荣耀上帝的选择!

我可以选择相信上帝是为了我好

有一段时间我对上帝很生气。我无法理解祂为什么让我被同性吸引又禁止我遵从这种感受。我觉得这太残忍了!祂竟然把我放到如此的绝地!为此我不断地责怪祂。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当我逐渐明白了上帝究竟是谁时,我的气愤渐渐变成了对祂的敬畏,感恩和深深的爱。我们的圣父是一位多么慈爱和良善的父亲!主耶稣是我们多么无私的朋友!圣灵是多么可靠的安慰者和指引者!

我仍旧不清楚上帝为什么允许我被同性吸引。大概只有当我亲自见到祂的荣面时才能知晓。但在此之前,我选择信靠祂的话“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章28节)我相信祂的用意是为了我好,而且祂也应许我会与我同在,共同走过难关。

我可以选择更加信靠上帝

每当我感到被某个同性吸引,对他有不恰当的浪漫幻想时,我都会提醒自己及时将注意力回转向上帝。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最大的挣扎是对付眼目的情欲。于是我求问上帝为什么我会如此挣扎。我听到祂说:“你的眼目四处徘徊,因为你的心没有扎根在我身上。”

事实的确如此。每当我刻意多花时间跟上帝相处——唱敬拜歌曲,读经祷告,以及团契聚会,我就有更多的力量转离我的同性倾向。经过这段经历,我明白了为什么圣经告诉我们要“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拉太书5章16-17节)

我提醒自己“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6章8节)。每当我挣扎时,我都选择顺着圣灵而行,为了蒙上帝的喜悦和得着永生而撒种。

同时我学会了在痛苦和匮乏时寻求上帝。在上帝的指引下,我明白了在我受同性吸引的面纱下埋藏着更深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关系上的破碎,这致使我开始通过不健康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男性身份,并得到所需的关注和爱。(我并不是说每个受同性吸引困扰的人都跟我情况相同)。所以每当我感到被同性吸引时,我就选择把这种渴望带到上帝面前。求祂来帮助和安慰我,也医治我受伤的心。我用圣经里对男性的定义来不断提醒自己,用上帝的标准而不是世界的标准来定义自己。同时,我也求祂带领我与男性建立健康的友谊和感情。

就这样,因着我的同性性向,我有更多机会信靠上帝。我选择更靠近祂和向祂寻求医治,选择遵行祂的旨意而不是我自己的欲望。

我可以选择以此荣耀

最近,上帝让我看到如何能够因着我同性性向的挣扎而荣耀祂。

我遇到了好几个同样受同性性向困扰的基督徒。他们来找我寻求理解和帮助。对于帮助这群人我是很有负担的,而且我非常确信,正是因为我的类似经历,他们才愿意向我敞开。

另一方面,我的经历让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处境。作为一个有着同样痛苦,为同一种欲望所困扰的人,我完全理解他们的感受。这种感同身受让我们彼此联结,也让我能够跟他们分享在我的经历中上帝教给我的一切。另外,我必须很小心地跟他们相处,掌握好界限,以防任何一个人跌倒。

在我学会了怎样有智慧地处理这两方面问题后,我开始帮助更多有同样挣扎的人,指引他们更加靠近上帝。

我可以选择抓紧上帝的话语

世界上的很多人会认为我没有在做真实的自己,会告诉我说我有自由做自己。他们相信自由就是能够按照我的感觉去选择我的性向。

但是美国神学家 Erik Thoennes说“人们认为若不遵照自己的感受生活就是虚伪。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对虚伪的错误定义。不遵照我的信仰去生活才是虚伪。按照我的信仰,而不是我的感受去活,不是虚伪,而是真实!”

上帝教导我,是祂的话而非我的感受定义了我是谁。当我持定这个真理时,我就可以不顾我的感觉而真实地活着。我就是这样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作家Richard John Neuhaus说过,“在基督教传统中,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做上帝要求的那个你。”

对于我的人生,上帝有着最终和绝对的主权。而我可以完全信靠祂,因为祂如此的爱我,也完全有能力把我塑造成祂计划中最好的那个我。

我可以选择用全力来爱上帝

我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够给上帝的。我总是觉得如果我不受同性吸引困扰的话,顺服祂的旨意和侍奉他人都会变得容易得多。

然而,我现在明白实际上上帝更加关心我是否有那颗给予的心而不是我能给祂多少。圣经里有两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一个是寡妇的奉献(马可福音12章41-44节;路加福音21章1-4节),另一个是女人拿着极贵的香膏膏抹耶稣(马太福音26章6-13节;马可福音14章3-9节)。耶稣高度评价了寡妇,虽然她只奉献了两个硬币,因“她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马可福音12章44节)耶稣看中抹香膏的女人的慷慨举动,也同样珍视寡妇的奉献,祂说:“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马可福音14章6节)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能够把我所有的都献给上帝,不管数量多少,祂都会喜悦。祂所要的是我能够全心全意地爱祂和信靠祂,把我的一生都全然交托给祂,包括我的努力和我的挣扎。

在学着全然信靠主和顺服主的路上,我明白了祂会指引我未来的路(箴言3章5-6节)。虽然我在性向上毫无选择,我仍然能够选择信靠祂和爱祂。当我如此去做时,我的选择会令主喜悦,也会把我带到更深的敬拜中,让我得到医治,和去帮助那些有同样挣扎的人。

我怀着渴望等待着与我爱的上帝面对面的那一天。所以我要在生活中做圣洁的选择。希望当那一天到来时,主看着我,对我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马太福音25章23节)你把一切都献上了(马可福音12章44节)。你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马可福音14章6节)”

若是如此,我经历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上帝是值得所有称颂和赞美的!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左右两难)

袁幼轩:有一样事比婚姻更崇高

Is-marriage-the-pinacle-of-love

袁幼轩博士(Dr. Christopher Yuan)和罗莎丽博士(Dr. Rosaria Butterfield)
对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联名回应

美国最高法院已将同性婚姻在美国五十个州合法化,美国大部分人都为此欢呼、庆祝。这个在各处骄傲地挥舞彩虹旗的世界曾经也是我们的世界。我们曾与我们所爱的同志朋友(LGBT: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群体)手挽手、肩并肩,深信同志朋友们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真正家人。这就是我袁幼轩和罗莎丽曾协助建立的世界——一个追求尊严和平等的世界。不多久前,我们可能也会与这群人一起,为着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欢呼庆祝。这个裁决重新定义的,也不只是婚姻,还有人格。

在 1999 年,当耶稣基督向我们两人分别显示了祂的救赎恩典与慈爱之后,我们才领悟到,自己的不信以及这不信所带来的对肉体情欲的崇拜,原来再也不是个人的选择了 。我们接受了跟随耶稣就必须放弃一切的条件。我们也理解了悔改意味着要逃离所有最常面临和最吸引我们的诱惑。但即便在我们悔改信靠基督之前,上帝已为我们准备了关怀和爱我们的基督徒。这些人成为了我们在基督里的新家庭,新兄弟姊妹、父亲和母亲。这些基督徒在我们根本不配被爱的时候,就主动地来认识和爱我们。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有基督徒来爱我们,接纳我们,让我们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又用圣经真理浇灌我们,向我们展现了基督的样式。因此,当圣灵改变我们的心时,我们方才明白:“福音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而这代价也是值得的。”

最高法院裁决发布之后的日子和之前的日子并无两样:上帝带着权柄与尊荣仍然坐在祂的宝座上。并且,有朝一日,万国万民都要屈膝,万口也必承认祂是主、是王。

我们确信上帝所命定的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结合,这也是耶稣在马可福音10章6-8节以及马太福音19章4-5节一再教导的真理。即使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些人认同大法官Kennedy在判决书中所写的:“婚姻体现了爱的最高典范”,我们却不同意。世上的婚姻并不能够垄断“爱”。“上帝是爱”(约翰一书4章7-9节)。爱的颠峰是上帝在基督里爱我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这份爱。

婚姻是奥秘,也是预表

实际上,婚姻是一个奥秘,也预表着一个更重要的真理。更确切地来说,爱的最高典范乃是基督爱祂的新妇(教会)。在以弗所书5章以及启示录21章里面,圣经用婚姻来类比基督的救赎:这两段经文中新娘(被救赎的罪人)和新郎(基督)在婚姻中的结合向我们表明,所有被救赎的人都是与基督进入婚姻关系了。唯有在基督里,一个人才能经历完全的爱与接纳。世上的婚姻与家庭虽然重要,但仍然是短暂的,而基督以及上帝的家(教会)才是奇妙的永恒存在。

我们没能让同志(LGBT)群体看到婚姻之外的另一个选项,那就是单身生活——在上帝所设立的社群,也就是祂的大家庭当中,能够活出丰盛的单身生活。单身并不如同大法官Kennedy所写的那样,是“注定在孤单中度日”的,单身的人也可以拥有亲密和充满爱的关系。单身不是安慰奖。单身可以与婚姻一样充实、一样让人满足。

同志(LGBT)群体认为,将婚姻定义为一夫一妻是不公平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单身意味着无可忍受的孤单。作为教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参与编织了这样的谎言?我们崇拜婚姻、贬低单身、对单身生活只字不提。如果人们认为单身是不公平的,那么也难怪会把婚姻当成了一种权益来争取。正如同志(LGBT)群体向全世界呼吁尊严和敬重那样,教会也该为单身男女争取尊严和敬重。

决定性的时刻

有些人开始将美国最高法院对同性恋的裁决跟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对于堕胎的裁决拿来做比较。而我们确实也可以从反堕胎的运动中学到一门很重要的功课。现今,千禧一代反堕胎的人比之前几代要来得多。这是因为,反堕胎的群体不再只是由福音派基督徒组成,并且他们也一改过往做法,减少抵抗活动,更多投身对未出生婴儿的关心,并对意外怀孕的妇女们照原样地去接纳、关怀她们。这个注意力的调整给反堕胎运动带来了重大转变。我们是否也应该开始去关心同志(LGBT)群体,照原样关怀他们呢?

这是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其实带给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去忠心地为福音发光。那么,我们是指引人去寻求婚姻,将婚姻看做是“爱的最高典范”呢?还是指引人们,无论已婚或单身,去寻求一个要付上代价的基督徒人生?去持续不断地追求耶稣基督——那真正的爱的典范?决定权在于我们。

此文章写于2015年6月28日,经袁幼轩博士授权发表。其英文版之前已发表于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及 The Christian Post。此中文版亦由袁幼轩博士提供,经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此文章英文版请参见雅米英文网站


关于作者袁幼轩(Christopher Yuan)

袁幼轩博士目前任教于美国慕迪圣经学院,他的演讲事工已遍及五大洲,主要议题为基督教信仰与性恋。Cover Final front袁幼轩博士同时获邀在各类大型会议中担当演讲嘉宾,所参与的代表性会议或演讲平台包括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InterVarsity’s Urbana 以及 the Moody Pastors’ Conferences 与 Men’s Conference。袁幼轩博士的故事亦收录在获奖纪录片《积极的盼望》(HOPE Positive: Surviving the Sentence of AIDS)中。他与母亲袁蒋朗今女士合著回忆录《不再是我:同性恋儿子与心碎母亲的归家之路》一书,中文版于2014年10月由校园书房出版(见右图)。袁幼轩博士于2005年毕业于慕迪圣经学院,并于2007年在惠顿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主修圣经释经学。2014年,袁幼轩博士荣获伯特利神学院教牧博士学位。

关注袁幼轩博士及其事工:
christopheryuan.com
yuanyouxuan.com (中文网站)
twitter.com/christopheryuan
facebook.com/christopheryuan

关于作者罗莎丽˙巴特菲尔(Rosaria Butterfield)

罗莎丽曾任终身教席英语教授。她之前公开承认自己是女同性恋,并致力推进同志群体的社会平等。但在1999年信主后,罗莎丽开始认识到,在主以外寻找任何其他身份认同都有其罪性。与北卡罗来纳州德罕市改革宗长老会(the First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Durham)牧师Kent Butterfield结婚后,罗莎丽现已是一名在家教育孩子的全职妈妈、牧师太太,外兼作者与讲员。罗莎丽目前正帮助基督徒更好地了解身边或家人当中的同志群体,好使大家凭借爱心越过性别倾向所带来的标签,更有效地分享福音。2012年,罗莎丽出版了她的信主回忆录:《心回意转——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议的信主过程》(The Secret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An English Professor’s Journey Into Christian Faith)(中文版由台湾改革宗出版社2014年出版)。她的第二本书《再无顾忌——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议的信主历程后记》(Openness Unhindered: Further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on Sexual Identity and Union with Christ)也已于2015年7月面世。她写作的主题包括性恋、身份认同、基督徒群体,同时她也希望可以鼓励所有人参与信实的基督徒生活与服事。

关注罗莎丽博士与其事工:
rosariabutterfield.com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是什么)


submit_article

就这样,性倾向不再决定我是谁

Why-My-Sexuality-No-Longer-Defines-Me

作者:Risky Samuel,印度尼西亚 (原文以印度尼西亚语写作);翻译:覃函涵

我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生活的城市里,大部分人也都是基督徒,但我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省。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问题重重,特别是在自我认知这方面。我的家庭状况很复杂。很小的时候,我就失去了父母的爱,尤其是父亲的爱。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对爱如饥似渴,也轻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常常到错误的地方寻找爱的供给 。我对父爱的渴望就让我陷入了一段同性恋情。

一开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谁不想找一个能接纳自己、爱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群体呢?”我就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着。我寻找的其实是家人未能给予我的爱和关怀。我当时也很感激我的同性伴侣。因为当时我的信仰状况岌岌可危,是我的伴侣邀请我再次寻求上帝。我跟着他去教会,甚至还接受了耶稣作我的救主。我俩还积极在教会服侍,我也和他的家人一起庆祝圣诞节。没有人过问我们的事情,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们其实是一对同性恋伴侣。

但是上帝的话语却一直责备我,让我不安。圣经清楚写明,同性恋情是违背上帝心意的罪,在上帝眼中为可憎之事(利未记20章13节, 哥林多前书6章9-10节)。但对于我来说,让我离开那个我熟悉和依赖了那么多年的生活圈子实在太难了。我试图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我之所以这样,不都是上帝创造的吗”、“何况我并没有伤害任何人”、“活在‘爱’里难道不是更重要吗”……

这时,箴言16章2节给了我严厉的训诲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唯有耶和华衡量人心。”上帝非常了解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上帝知道,我其实相信自己的心,胜于相信祂的话。上帝也知道,我爱我的恋情,胜于爱祂。我害怕自己已经陷得太深,无法回头,更绝望自己是否还能恢复与上帝的关系。

我很感恩,上帝从未放弃我。当我最终决定全心全意顺服上帝时,祂给了我力量,让我从以前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整整有3年的时间,我都苦苦挣扎、对抗诱惑,努力不再陷入同性恋情。但让我的状况更加艰难的是,周围让我感到温暖关怀的人,都是我从前同性恋圈里的朋友们,而我的家人和某些知道我过去的人却时常出口伤人。老实说,我现在仍会有挣扎,受到诱惑想回到同性恋,但是上帝的话语已经成为了我的避难所。

我也意识到,上帝对我的接纳比世人对我的接纳更重要。当我在绝望的边缘挣扎,并开始指责都是周遭人事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上帝的话语提醒我,即便我这样的个人困境,也是可以被转化的,这样才“在他(我)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约翰福音9章3节)。于是,我受到鼓舞,继续单单信靠上帝。我也认识到,生命的目的不是去满足我自己的渴望,而是荣耀我的造物主——上帝。

当今的文化倡导即刻满足。在这样文化的影响下,我们期待所有事情都迅速开花结果,包括属灵生命。我们指望借着信靠耶稣,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所有人都会支持我们,而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也可以马到功成。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却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上帝的话语也告诉我们,我们在世上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

上帝改变我们每个人的过程都不一样。我的经历跟你的可能不尽相同。但我们要记住一个共通的真理,那就是“我们要对这个过程有耐心”。一件美丽的珠宝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打磨才能最终光彩熠熠。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毫无进展,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要么过早放弃,要么永久地向上帝关闭了自己的心门。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状态。箴言16章32节鼓励我们忍耐到底:“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制伏己心的强如取城”。

无论你过去经历了什么,让我们重新坚定自己的决心,按上帝的心意而活。也不管我们目前状态怎样,花些时间,熟悉和牢记上帝话语中的真理,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被属世的思想动摇。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肯定会泄气、会跌倒,但是上帝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用祂大能的手帮助我们重新站起来。上帝知道、也理解我们所有的挣扎,并且祂会一直都在,对我们不离不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