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同情

从《夏目友人帐》看同理心的重要性

作者:濑木,台湾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个基督徒网站里写着以妖怪为故事主轴的日本动画评论似乎是非常不政治正确的。然而,做为一个基督徒,偶尔探出天国的国境,去看看外面的人在看和在想什么也却无不可。日本动画自手冢治虫开始,就走出了一条与美国搞笑导向大异其趣的哲学思维,因此日本动画是标准的「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正如今日的《辛普森家庭》一般。不同的是日本动画很少明目张胆地抨击社会现实,而是用另一种内敛却后劲极强的温柔以达到警世的效果。

迄今进入第六季的日本动漫《夏目友人帐》虽然不像《钢之炼金术师》或《浪人剑心》一般,有着强烈的结局导向性,但它也的确在以极慢的速度推进着剧情的进展。这不仅证实了它的长青,也向世人证明了它何以能成为公认的愈疗系经典。

《夏目友人帐》这个题名是由「夏目」与「友人帐」两个概念所组成。这里的夏目指既是主角夏目贵志,也是指其祖母夏目玲子;而「友人帐」则是夏目玲子还在世时与妖怪们的比试结果记录簿。输的妖怪要把名字留在夏目玲子的这本笔记簿上,而当玲子呼唤的时候,这名字被记下的妖怪就必须前来。「友人帐」中所突出的「名字」在日本人眼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如圣经中的人物在蒙上帝祝福后,会得到一个新的名字一样,在日本文化中,名字是非常珍贵的,不能随意告诉他人。而夏目贵志是一个自幼就失去父母的孤儿,因而他必需寄宿在各亲戚的家中,也因此尝尽了人情冷暖,性格变得懦弱。然而,虽然如此,瘦弱的他却继承了祖母夏目玲子强大的妖力,能够看到妖怪,也能一拳击倒妖怪;只是与祖母不同的是,贵志是作为一个释放者的身份,他要将祖母索得的名字返还给妖怪们,好让妖怪们得到释放。如此一来,这部动漫就成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祖母战胜了妖怪所得到的名字,由孙子来返还。

不过此片最可贵的,也是它能成为愈疗系动画经典之作的关键应该是对妖怪真相的揭露。每一次在贵志解放了妖怪的名字后,总会出现一片大光,然后,他会在这光中看见妖怪的经历和故事。原来再凶残的妖怪,也并非生来就如此,而是在受到了欺骗、欺凌和羞辱后,才从无害的精灵变成凶爆的妖怪。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式剧情的动画,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这其中,一定有着更加深入的原因。其实《夏目友人帐》所带来的反思,正是在我们这个处处人心焦躁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同理他人?这部动画以一种明显却又隐晦的方式引出了「他者」的概念。所谓的「他者」就是与我们不同的一群人。在这部作品里的「他者」就是那些被众人排斥的妖怪。「妖怪」在此也象征着那些常常在人面前表现的凶恶丑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惨人生和一颗悲伤而愤怒之心的人。只有看得见妖怪的贵志愿意听他们说出他们过去的经历和困难,虽然每一次在遇见这些妖怪的时候,贵志自己多半也是慌张和意外的。

「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8章18节)贵志所做的「释放」,是借由抽出友人帐的名字页,将纸含于口中吹气返还。每返还一位妖怪的名字,他都要付出大量的体力,但最令他疲惫的却是在这之前与妖怪们那段危险的对话和极有可能要面对的冲突。我们是否也领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同理心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状态中建立的,而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心血。当我们在《夏目友人帐》中看见那些妖怪是如何从良民变成恶鬼时,我们都会顿时燃起怜悯心,开始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境遇。然而,在我们每一天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妖怪」,可我们却只看到了眼前他们那愤怒、势利、恶毒的样貌,却无法看见他们悲伤和痛苦的过去?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道理我们似乎都明白。而且我们也知道,在物理学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相互的。然而,为什么在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总是不能够去体贴和怜悯那些罪人并去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令人落泪的不堪呢?

同情心是容易的,同理心却是需要培养的。心理学甚至认为同理心是一种先天能力,有些人并不具有。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向上帝祈求,求祂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并真正地同理他人。因为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谁,身份如何,每个人都需要被同理。试想想这世上若每个人都拒绝去同理其他人,那会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同理别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同理那些看似恶人更是不容易。正如即使是有强大妖力的贵志在看见妖怪现身时,也常常是恐惧战兢的。然而,若我们能够向上帝求这样的智慧,像保罗在罗马书12章15节所说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我们就活出了上帝的见证,如同林语堂在《信仰之旅》中所说过的:「中国人很少因为天堂地狱的恐吓而信耶稣,相反地更多的是受到了基督徒所散发的温暖而信主」。

没有同理心,是不可能真正去爱的。虽然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似乎真的不值得我们去同理,但想一想,在我们都还是罪人时,主耶稣基督就为了我们道成肉身,为我们赎罪。这就是同理心最好的典范。同样的,祂也喜悦我们这么去同理别人,好让祂的爱可以被传达到这些有需要的人身上。愿我们能够效法基督,成为能够同理他人和爱他人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灵命日粮:探访者

读经:-马太福音25章31-40节 

朋友问一位刚退休的先生,他现在每天都做些什么。对方回答说:「我到处去探访,若有教会或社区的人在医院或安养中心,不管是独居或是需要人陪伴、谈话和祷告的人,我都去探访他们。我很乐意做这些事!」这位先生有清晰的目标,而且愿意关怀别人,我的朋友对他十分欣赏。

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几天,祂对门徒说了一个比喻,强调探访有需要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祂说:「王要向那右边的说:『……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祢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祢呢?』王要回答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章34、36-40节)

当我们去做探访的事工时,探访的对象得到了帮 [....]

灵命日粮:回应呼求

读经:以赛亚书30章15-22节 

我的孙子年幼时,有一次儿子带他们去观赏舞台剧《狮子王》。当小狮子辛巴看到他父亲木法沙狮王被邪恶的叔叔杀害时,小辛巴既害怕又孤单无助,大喊:「救命,救命,救命啊!」这时,我三岁的小孙子站在椅子上,并在肃静的剧院里大喊:「怎么没人救他啊?!」

旧约圣经多次记载上帝的子民呼喊求助。虽然许多时候,他们因任意妄为而自招灾难,但上帝仍渴望帮助他们。

先知以赛亚不得不宣讲许多坏消息,但同时他也向以色列人保证:「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主必因你哀求的声音施恩给你」(以赛亚书30章18-19节)。然而,上帝也常常藉着祂的子民,来回应困苦人的呼求(以赛亚书58章10节)。

今天,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等待我们采取行动帮助他们。能够成为上 [....]

灵命日粮:和平圣诞节

读经:以赛亚书2章1-4节  

马修李特在《1945年的圣诞节》这本书中,谈到美国如何庆祝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 《纽约日报》提醒读者战舰将出现在纽约港口:「圣诞节时,你会看见一批强而有力的军舰:包括四艘战舰、六艘航空母舰、七艘巡洋舰,以及二十四艘驱逐舰。」但是,这次舰队的航行并非要发动战争,相反的,他们在战舰上招待了一千名贫困的儿童。

政府事先为所有的孩童,量身订做适合他们大小的海军蓝外套以及羊毛帽子,并将它们包装好,等待孩童们一上船,就送给他们当做礼物。这些战时的军舰,此时成为传递爱与怜悯的器皿。

先知以赛亚预言,将来有一天,基督将和平地统治地球:「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 2章4节)。圣诞节提醒我们,和平之君终将带来全球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