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呼召

被呼召全职服侍?先考虑清楚这6个问题(有声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馨宁,中国

从圣经学院和神学院毕业后,我和丈夫Andrew与许多曾和我们一起梦想和准备进入事工的朋友们保持着联系。

然而,几年之内,我们的许多朋友就彻底地离开了服侍。虽然并非所有人的经历都令人伤心——有些人顺应了上帝的呼召去了别的领域,但大多数人的经历都充满了巨大的痛苦、孤单、愤怒,有的人还经历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教会中有那么多曾“明白”自己被呼召去做全职事奉的牧师和领袖离开了他们的侍奉?这些弟兄姊妹与那些长期事奉的工人有什么不同?

我和Andrew就此谈了很多,尤其是现在他已经当了几年的主领牧师。我们的讨论引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将帮助基督徒更好地辨别他们是否被呼召去全职事奉。

如果你正在考虑进入全职事奉,我和Andrew祷告以下六个方面的思考能帮助你透过圣经智慧来明辨你对侍奉的热情。我们也盼望能够给那些现在正在服事的人们带去许多鼓励,并帮助你们更加委身。

 

1.我被呼召了吗?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的爸爸就一直是牧师。他总是说事奉是一个人所能做的最困难的事,但却是完全值得的。虽然我和Andrew只开始侍奉了短短几年,但已经千真万确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事奉都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来自圣灵的明确引领,当争战来临的时候,我们肯定会退缩。我们会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地听到了上帝的声音,我们的属灵长辈是否搞错了,甚至开始想我们是否可以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做些别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呼召全职事奉呢?

下面的两种方法帮助我和丈夫再次确定了我们的呼召,我们希望这两点也同样可以帮助到你:

我们禁食祷告,寻求上帝的印证。在圣经中,人们常常用禁食来表达自己对上帝旨意的热切寻求,或者对上帝拯救的急切盼望(约珥书2章12节,以斯拉书8章21-23节,诗篇35章13节)。这种渴望比自己对可能需要献祭之事物(经文中通常是食物)的渴望更深。在我们禁食的时候,上帝印证了Andrew和我一起事奉祂的心志,并加增给了我们喜乐,让我们朝着侍奉的道路前行。这是多么大的印证!

同时,我们敬重的教会和事工组织的领袖也对我们的恩赐给予了肯定。我们一直到现在都牢记在心的是,我们想做某件事并不等同于我们对其擅长或能够做好。我们都需要真诚地问一问自己,我们敬重的领袖们是否也认同我们的召唤和恩赐?如果没有,我们就应该放慢脚步,重新评估一下了。

 

2.我准备好接受更严格的批判了吗?

雅各书3章1节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无论我们是被动地教导——以一言一行做着领袖的榜样——还是通过讲道、教导或写作积极地教导他人,雅各书3章1节都应该使我们所有人定期停下来反省自己的内心,问一问:

我有在主面前常常悔改吗?

我是否在努力过着让他人无可指责的生活?

我是否渴望从我的属灵长辈那里得到诚实的反馈,即使是负面的?

如果我们对这几个问题中的某一个回答是“不”,那我们就要在接任事工领袖之前三思了。我们都犯了罪(约翰一书1章8节),但全职的呼召也意味着要被更严格地评判,这要求领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满的危险,并努力地治死自己生命中的罪(罗马书8章13节)。

 

3.我在努力讨上帝的喜悦,而不是讨人的喜悦吗?

加拉太书1章10节说:“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在侍奉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做一些未必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的决定。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确保我们讨上帝喜悦的渴望大于得罪人所带来的不适。

我丈夫曾经被要求为一对夫妇证婚,其中一个是基督徒,另一个不是。我们觉得凭着在主面前的领受我们不应该做这件事,就回绝了。结果,新娘的父母对我们非常生气,没有邀请我们参加婚礼。教会几位长老也公开对我们的决定表示了反对。

当人们攻击我们或不喜欢我们的事工时,他们往往不仅会挑站我们的服侍方式和能力,还会挑战我们最珍视的东西——我们的神学观点、接受过的训练和我们的呼召。无论最终我们会变得多孤单,为了在上帝面前能够无可指责,我们必须愿意接受一切从人而来的不适。

 

4.我接受过系统装备吗?

Andrew,以及我认识的许多其他教牧人员,都与我分享过他们在每周传道或教导时感受到的压力——因为意识到他们所说的话代表了上帝的话语。这种压力永远都会有。

因为教师是有责任的,因此我们这些做领袖的——尤其是做教师的——应该接受培训,以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讲解经文。提摩太后书2章15节的话需要常常在我们耳边回响:“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做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为了能够正确讲解圣经,我们至少应该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培训,并持续通过阅读好的主内书籍、听讲道及参加特会,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成长,而是依靠那些毕生都在研读上帝话语之人的培训和教导。

 

5.我有属灵长辈吗?

在我和Andrew经历事工的艰难期时,几位经验丰富的牧师帮助了我们。

在那段时间里,我丈夫与这些受人尊敬的长者们保持密切联系。他们置身事外,所以更能够清晰地分析我们的问题,并用经文和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当我们需要做出改变时,他们会友好地纠正我们,在那段困难时期,他们就是我们的战友,鼓励我们信实地走下去。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那段时间所承受的痛苦而不能继续做长时间服侍了。

辅导工作对于建立成功的事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自己更好地经受起起落落,我们必须寻求前人的智慧和支持。

找经验丰富的牧师或牧师的妻子,或者那些已经在长期从事你想要做的事工的人(比如儿童事工或老人事工)——那些在你犯错的时候能纠正你,也能在你需要坚持的时候能清楚地给你指出来的人。

 

6.我的家人或配偶是否100%支持我?

主呼召我们所有信徒都要参与到教会的建造当中——即使我们的配偶还不信主。然而,如果你已经结婚并且正在考虑进入全职服侍,那么你的配偶必须同样有这样的呼召。你俩不一定全都要参与事工,但由于一方的位置,另一方自然会被视为领袖、榜样和辅导者。

没有配偶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几乎不可能度过上述困难,而且孤独感会令我们窒息。家人的祷告、鼓励和支持是我们事工中的救生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愿意优先花时间培养与家人的关系。因为Andrew选择挤出时间来和家人建立关系,当他可以进入事工时我们一家人都很乐意地支持他,因为他在我们身上花了心思。一家人一起事奉真的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愿我们都能在上帝赐给我们的这一生中,信实地走在祂呼召我们走的道路上。如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你想做的事,还有哪些你有恩赐的事,还有什么你喜欢做的,为了上帝的荣耀,就去把它做好吧!

然而,如果你真的觉得被呼召去全职服侍,不但圣灵会在每一步都与你同行,而且你也会进入一个激动人心、富有价值、并且有恒久影响力的人生!我们在与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并肩同行、一起爱他人并与罪恶斗争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紧密关系是我们能拥有的任何其他关系都无法比拟的。

侍奉是无比珍贵的,被呼召也是一件独特的礼物。我和我的丈夫毫不后悔把我们的生命奉献给这一使命,也想不出在这些年里我们还能做其它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一起去宣教,父母却离婚了,但上帝的爱却从未离开(有声中文)

作者:Isaac Benavides, 巴西
翻译:秋晨,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是在智利长大的,当时的生活很美好。我的父亲在一家大公司担任要职,而我母亲是一名军队的护士。我们住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生活无忧无虑。我们家所在的那片地方坐落在大自然之中,四周都是河流,所以人们十分形象地称之为“河之珍珠”。当时的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们会离开那个地方。
但是,我们还是离开了。2007年10月,为了服侍一个拉丁语社区(某个巴西地方教会的事工对象),我们全家人以宣教士的身份搬到了巴西。就在我们到了巴西不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一开始,父母尽量表现出合一,想要守住对彼此的承诺,以及对这个拉丁语社区的承诺。然而,那些在我们搬家前就有的矛盾,加上异国生活带来的挑战,以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还是压垮了我们。在巴西生活了几个月后,父母离婚了,这让我们整个家庭陷入分裂。母亲和妹妹回了智利,而我和父亲留在了巴西。

自然地,我开始有很多疑问。我承认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为什么我们要来这里?为什么这些不好的事情会发生?父母的离异与这半途而废的事工深深地动摇了我的信心。最终,我离开了教会,远离了上帝,走上一条自暴自弃的道路。

母亲回到智利后,父亲不得不离开教会,开始找寻新的生活。他尝试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都事与愿违。直到有一天,在沮丧与苦毒中,他选择转向上帝,寻求祂,并向祂祷告。

他一连几周都在呼求上帝,我每天都能听见他的哭泣。我相信,他真诚而又心碎的哭泣令上帝喜悦。某天清晨,父亲领受到来自上帝的强烈呼召,要他取些面包和咖啡,走去城市的街道中。他便这样去做了。

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群无家可归的人——有些人是被遗弃的,有些人沉迷于毒品,也有些人正忍饥挨饿。于是,父亲用自己蹩脚的葡萄牙语把咖啡和面包分给其中的五个人,向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爱心。从此,他开始每天都这么做,日复一日,他成了这个街道上家喻户晓的人。

如今,大约有2000人居住在库里奇巴市的街道上,其中有1%的人口沉迷于毒品和酒精。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我父亲自然需要更多的人与他一起来服侍。他深信上帝呼召他来帮助这些社会中的“隐形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毒品上瘾的人,和遭受暴力侵扰的人。父亲的生活从此大不同。

五年过去了,现在他与来自各个基督教教派的100名志愿者一起,在当地市中心的一个知名公园里,侍奉200多名无家可归的人。每个周末,他都会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举行聚会,(用行动和上帝的话语来)喂养他们。他称这个地方为“露天教会”。

如今,这个事工已经发展壮大,同时运营着一个NGO组织和一个戒毒所。这个事工完全是靠祷告托起来的,父亲从没有写过任何具体的项目计划。上帝总在合适的时候,奇迹般地供应他所需的一切。

在我们自己家里,我们仍然在经历修复、原谅和医治。但是,上帝的真理让我们明白,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境遇,把耶稣的光亮带给那些还不认识祂爱的人。总有人经历着比我们更多的伤痛,而我们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同。再也没有比一颗愿意被上帝引领并像耶稣一样服侍人的心更珍贵的了。

有些人问我,怎样才能找到上帝给我们人生所定的旨意,坦白说,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确定,那便是上帝的良善。无论我们的环境和能力如何,祂都会使用我们。

对我个人而言,上帝是借着婚姻把我的生命翻转过来的。祂让我明白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我的责任就是在物质和属灵上保护我的家庭。如今,我每天都寻求祂的带领和帮助。

说实话,我至今仍然无法毫无障碍地帮助那些瘾君子和无家可归的人。但是,当我每天看着父亲,我总是惊奇于他每天都能投入那么多的时间,甚至冒着风险来做这项工作,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能有两三个人愿意放弃毒品和流落街头的日子,开始重新生活。

记得我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爸,当你的努力只换来这么一点点成果时,你难道不会感到沮丧吗?人是不会改变的啊!”他说:“上帝并没有呼召我去改变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爱他们,剩下的是上帝的工作。”那时,我才开始意识到,只有一个曾经破碎过的人,才能看到和理解另一个破碎的灵魂的需要。我们的使命是去爱别人——而爱会让一切都不一样。

此文译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细数恩典)

上帝对我的呼召是什么?(有声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516154635

作者:Daniel Ryan Day,美国
翻译:Jaslyn,新加坡
语音播读:吕杰,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时候我都感到无所适从。有时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情,就算做错了也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比如去年圣诞节,我在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时,给了自己太多压力。说真的,就算我送的礼物他们不那么喜欢又怎么样呢?

然而,有些时候我所面对的选择却可能能改变我的一生,如果我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那我可能会错过我的命定。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给18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似乎他们必须在这个年纪弄清楚他们要做什么工作以及接下来的人生要怎么安排。因此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太多压力过度的青少年、还没获得学位的大学生和年轻人频繁跳槽(有些30多甚至40岁还在跳槽),想要找到答案:我这辈子应该做什么?

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内心不单是渴望一份有意义和充实的工作,还渴望寻求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已经为我们的未来有所安排。我们要做什么工作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是,如果上帝没告诉我们祂要我们做什么呢?如果不论我们怎样祷告寻求,祂依然默不作声,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曾求上帝告诉我祂对我的命定是什么。我愿意去做任何祂安排的事情——我愿意去到任何祂要我去的地方。但上帝却沉默不语,安静得就像在惊悚片中有人死亡之前的场景一样。也许我要死了吧!但我希望不是。

这是上帝对你生命的旨意

因为我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开始对上帝感到很失望。你有对上帝失望过吗?我有过。而且我沮丧到上谷歌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的,我真的在谷歌网上打出这一行字:“上帝对我生命的旨意是什么?”

我打开了一个列出圣经经文的网页。 在读了列表中的第一节经文之后,我几乎要把我的电脑抛出窗外。那是耶利米书29章11节,说的是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个计划。

“我知道上帝有计划!”我大声喊着说“问题是祂不告诉我是什么计划!”

我读了列表的下一节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3节。“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什么? 我寻找了上帝的旨意那么久,而它一直就在圣经里!这让我想知道我还错过了什么,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呼召。于是我开始查找。

同样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18节,我发现了这节经文:“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然后我注意到彼得前书2章15节:“因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

我越找越多,很快就发现,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相当长,甚至让我开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我怎么能够记住所有这些呼召,又该如何去执行呢?

但圣灵却用耶稣给跟随祂的人的应许来提醒我:“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章28-30节)。

在耶稣时代,轭是一个放置在牛颈上的木条,这样牛才可以拉动重物。通常,人们会把两头牛套在一个轭上,因为这样它们就可以拉双倍的重量。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是不认识任何仍使用轭和牛来运重物的人。所以我喜欢按照我在机场看到的行李牵引车来思考这节经文。你有没有从飞机窗口往外看过?或者在电影中看到过机场里的行李车?通常有一辆牵引车,后面托着四五辆装满行李箱的行李车。把轭想成是那个牵引车。它的负荷应该很大,对吧?

当我在阅读圣经并记下上帝对我提出的诫命、期望和呼召时,我感到就像是在行李车上添加一个个新的行李箱。当我完成的时候,我后面拖了很多行李车,而且他们都装满了上帝对我一生具体而特别的旨意。真是非常重的一辆车。

但是耶稣说,祂的轭——所有因着跟随祂所带来的责任和期望,应该是轻省的。所以,如果我因为跟随上帝而感到有负担,那证明一定有什么出了问题。

最大的呼召

实际上,耶稣给了我们一个简化版的呼召。祂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章37-40节)

我认为在这段经文中耶稣不仅告诉了我们最大的诫命,也概述了祂给我们最大的呼召。首先,上帝要我们与祂建立关系我们不用再记着所有该做或不该做的事,如拖车拖着重重的行李一样。耶稣基督把摩西律法的沉重负担从我们身上挪去了,并给我们的人生目的做了简单的总结。

这个目的是什么呢?是简单的五个字:爱上帝、爱人。这也是上帝给你最大的呼召。如果你不记得别的,至少也要记住这个真理:上帝呼召你,也是祂给你的命定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并要爱人如己。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_ER_5347_s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Area A

*餐厅内部

走进这家餐厅,百合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法式格局加上温暖的灯光让餐厅更显典雅,也富有异国情调。餐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布置,漂亮的灯饰,精致的餐具,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在这里进餐的人可以很放松地去享受。前菜法国鸭肉和主餐焗荷兰牛仔柳相当美味,最后配上一份梳乎厘更甚完美。如果你是一个喜爱法式浪漫的人,那么不妨将La Parole列入你必去的餐厅列表之一。

1H

*焗荷兰牛仔柳

WechatIMG52

*超好吃的梳乎厘

La Parole是间位于香港上环柏廷坊的法国餐厅。看似一般的法国餐厅,背后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存在。La Parole的老板——黄氏夫妇常年将餐厅的所有收入,扣除开支后,全数捐给他们创办的另一个非营利志愿机构——庭恩儿童中心(Benji’s Centre)。黄家宁与其太太黄何淑英在2004年于香港首创提供单一语言治疗服务的庭恩儿童中心。主要是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患有语言障碍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能在6岁前这段黄金治疗期得到治疗,至今已经帮助近3000名孩童。此中心设定70%学额为免收费,30%收取低于市价一半的费用。然而现在则约9成以上的家庭是免收费接受治疗。

Picture1

*黄氏夫妇

治疗中心的成立

黄氏夫妇原本各有自己的生意,因唯一的儿子黄庭恩患有唐氏综合症,从小在学习上有较多的困难。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夫妇俩发现语言治疗是很重要的,而6岁前是接受治疗的黄金时间。如果错过了黄金时间,则会学得较慢,越迟会说话,会让孩子越没信心。后来,儿子黄庭恩在年幼时因意外逝世。太太黄何淑英说,儿子去世时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当时的她有很多的不明白,为何上帝有这样的安排,跟着她感受到上帝给予的平安和看见一些引证,使深信这事发生必有上帝的容许和祂的心意,于是他们夫妇问上帝,“祢究竟想我们怎么服侍祢?祢想要我们的生命如何荣耀祢?”因着儿子的缘故,夫妇俩非常熟悉儿童特殊训练的相关事宜以及了解到香港在这方面治疗资源的缺乏。这让他们意识到香港还有很多特殊儿童需要帮助,于是便有了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想法。

2

*庭恩儿童中心

然而成立以及维持一个语言治疗中心需要十分庞大的开销。因此,夫妇俩决定在成立语言治疗中心前先做生意赚取资金,后来这些生意也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社会企业(Confiserie Benji Limited)。

为了实现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事,黄氏夫妇于2002年开始了社会企业,用本来筹备要用来作儿子治疗费的钱做起巧克力代理和餐饮业,而La Parole就是其中一间餐厅。淑英说,这些计划的开始都是经过跟上帝祷告寻求,并确定后才做的,因此她从未为此担心过,心里有十分的平安。她深信着圣经以赛亚书说的,“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祢。”La parole是法语,语言的意思。在法语的圣经中,La parole意思是上帝的话。淑英表示,他们做的一切是跟着上帝的话去做,只要走在上帝的旨意里便已足够。她也说,之所以选择做餐饮业是因为这样同时也可以提供许多失业人士就业的机会。

La Parole Shop Front

*La parole餐厅

上帝时刻的带领与安慰

经营语言治疗中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但淑英却说一路上总是能够看到上帝的带领和安慰。每当看到很多小朋友因为他们的帮助,在性格上变得开朗,肯开口说话,学习能力变得进步许多时,她都会感到备受鼓励,觉得再辛苦也要做下去。在过去1年,由于香港经济较差,社企的生意大不如前,中心的筹款也不理想。因此,治疗中心的委员会做出了辞掉部分中心社工的决定,将经费集中在核心言语治疗服务上。为了这问题淑英失眠了好几个晚上。她很难过,担心被辞退的社工接受不了,也担心会引起中心的动荡,心里很不平安。后来她实在睡不着了,半夜起来祷告,求上帝给她心里有平安,好让她翌日有智慧去通知同事离职这件事。她跟上帝说,“我不知道可以再做些什么了,所以我把这件事交托给祢,我很辛苦,我要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预备回中心时,淑英接到私人助理的电话通知,得知有位热心捐款人捐80万给中心作家长关顾服务的赞助。这位捐款人是她餐厅一位熟客,后成为好朋友,一路以来非常支持中心的服务。中心从未收过这么大的一笔捐款,正好解决了面对的困难。

3

*庭恩儿童中心内

除了财务上的挑战之外,令淑英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个家长曾写了一封信给她。信上写着「致庭恩的信」。信中提到许多家长很感谢庭恩,因为他很多小朋友才有机会得到这服务,让他们能在黑暗和绝望中看到希望。最后信中还说,「你(庭恩)不要担心你的父母,因为我们会很关心他们,你放心在天父上帝那里继续享受就行啦!」当淑英看了那封信,她感动得哭了,觉得自己被上帝安慰了。一直以来,她都以为他们(治疗中心)是个施与者,给这些有需要的家庭治疗服务,而这些孩童和家庭是接受者,是被同情,被帮助的。但因着这封信淑英才发现,其实这些接受者也是帮助者,让她从这些家庭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富足。淑英说,“你问我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怕不怕,我可以说我不怕,我觉得因为上帝知道我们会担心,会害怕,所以总是常常在我们身边放下见证,给我们安慰和鼓励。让我看到了祂真的是在使用我们,使用这个治疗中心在帮助许多家庭和孩童。祂是个满有恩典,又真又活的上帝!

黄氏夫妇俩除了给予特殊孩童治疗服务之外,常常也会跟他们的家庭分享福音,一起祷告,以上帝的爱来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真实,也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所以有很多孩童的家长,也在这十几年来信了主,进而一家归主。

4

*庭恩儿童中心

最大的功课是「忍耐」

成立语言治疗中心这么多年了,淑英说她在当中学到最大的功课是忍耐。要给予特殊孩童语言治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每天对着这些有特殊需要小朋友,尤其有自闭症倾向加过度活跃的,都需要付出多点爱心和耐性。淑英说,「有时我去探望这些小孩子,几个小时下来,结束时简直累瘫了,从而可以想像他们的父母每天在精神和体力的付出及其辛劳。」没人可以保证孩子在接受治疗后一定会很快有所改善,有时候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有时这可能导致他们会面对学校的投诉、劝喻退学、或被同学欺负等问题,加上他们身处穷困当中,每天要经历的困难更多。因为看到家长的艰难,以及自身的体会,淑英知道要帮助这些人得要学习有一个温柔,忍耐和恩慈的心与家长同行,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接纳。“另外社企也不是每天都有好生意。虽然偶尔也会担心,但我还是要忍耐,且继续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计划。那在这个等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预备好自己,求上帝监察我们,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再继续做好一点。”

5

*庭恩儿童中心孩子的日常学习

未来期望

现在淑英希望社会企业的生意可以日益增长,好让她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前来中心接受治疗的孩童。同时,也要给社会企业的同事多一些训练,让他们有所成长,建立一个坚固的团队,这样才可以让这个语言治疗中心的计划走的更长远。

当上帝开了一道门给你,不要视而不见 

最后,淑英表示,我们很多不同的恩赐是从上帝而来的,我们要认识我们的恩赐,同时也不要浪费这祂给我们的祝福。当你有一颗愿意侍奉的心,有时上帝便会使用一些特别的人和事物,在你面前打开一个门,让你看见祂要你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跟上帝不够亲密,可能就听不见上帝的声音,无法看到门内的景象。

“我曾经也想过要等一下,准备好了再去开门。”淑英说到,“但上帝却对我说,你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急切需要,你还在等甚么?”因为看见上帝很爱这群特殊孩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就跟爱我们一样,所以淑英也就跟着上帝的话去做了。她鼓励道,当我们一路事奉的时候,上帝是会赐下很大的福乐给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可以服事上帝和这群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我很满足,也有很大的平安与喜乐。”

所以,当上帝给了你一个恩赐,又给了你使用它的机会时,你会怎么做呢?

*文中照片由La Parole餐厅提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