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喜乐

沮丧到无法起床?4招帮你战胜绝望(有声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609082332

作者:Abigail L新加坡

翻译:夏天,台湾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你有过一早醒来就被深深的无力和绝望感笼罩的时候吗?原因可能是你跟爱人或朋友吵架了、在学习或工作上遇到了难题,亦或是有一堆待办事项让你根本不知道该从何着手…. 有时甚至什么也没发生,但你就是莫名地感到绝望。

我真心懂得你的感受。多少次我也曾经这样醒来,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想着再多睡一会儿兴许能好点儿。闷闷不乐的日子短则数日,长则数周,甚至影响了我的思想状态。有时候和朋友吃顿饭,或者某天工作效率很高,我的心情会变得好一些,但也只是暂时的。当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时,能忽视这些感受;然而一但回过神来,我会立刻跌入无尽的无助与绝望中。我感谢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好朋友们,这种时候,他们会来安慰与鼓励我。有一个朋友推荐我读John Piper的书《When the Darkness Will Not Lift》。书中讲到了这种沮丧与抑郁的感觉,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帮助的四招:1.承认自己无法喜乐上帝命令我们要喜乐(腓立比书4章4节、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节、罗马书12章12节)喜乐亦是圣灵所结的九种果子之一(加拉太书5章22节)。然而事实是我们无法强迫自己快乐。有时,我们就是没有办法仰望上帝并因着祂的慈爱与忍耐而喜乐。另我们欣慰的是上帝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喜乐地来到祂面前!诗篇中有很多关于诗人在绝望中向上帝哭求拯救的诗句。诗人求上帝救他脱离绝望与无助。像诗篇的作者一样,我们也可以向上帝哭求。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承认我们无法喜乐并祈求上帝饶恕我们的小信。屈膝在上帝面前,为着我们的心不能单单因着上帝所赐的爱而喜乐来哭求悔改。2.为生活中的小事感谢上帝即便是在情绪的低谷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感谢的理由。我们可以为每天 的小事来感谢祂。比方说, 我感谢上帝让我能够在早晨醒来,起床、刷牙、洗脸和沐浴。

而在那些我能够好好吃一顿早餐的日子里,我就更加感谢上帝了!这样做能帮助我定睛在上帝的美善中,而不是专注在我的绝望里。上帝是位好父亲,祂是信实的!

3.求上帝来恢复你的喜乐

当我们承认无法靠自己喜乐之后,我们可以求上帝来恢复我们心中的喜乐。毕竟,是祂要求我们要喜乐的,这表示祂乐意我们拥有喜乐,因此,祂当然愿意恢复我们心中的喜乐。从祂而来的喜乐能够胜过试炼和一切的困境。因为这样的喜乐是源于与上帝相识,也是我们得救与被上帝深爱的确据。

我们也许不会马上就开心起来,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因为知道上帝会照着祂的时间来恢复我们,使我们重新得力。上帝当然有能力立刻拿走我们的不信并打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在祂的一切丰盛与良善中喜乐!

4.求上帝赐下今日所需的力量

不管我们今天再怎么伤心难过,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就这样在床上躺一整天。因为该做的事儿还是得做:待洗的衣物、学校的功课,该交的报告等等。即便我们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些,但该做的还是一样都少不了,我们没有时间总是哭丧着脸。

如果你的感觉告诉你今天最好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你要说服你自己,告诉你的感觉这样的想法是多么错误。

虽然我们不应该忽略我们的感觉,但是我们也不能让感觉来支配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行出福音的教导时,就是在荣耀上帝,即使有时候这样做会和我们的感觉相冲突。

有时候,我们的心情可能会拖着我们让我们做不到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但不管怎样,每一天还是有当做的事需要我们去完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成今天当做的事,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祂会在祂的时间里出手帮助我们的。

在我无力沮丧到无法起床的日子里,这四招帮助了我。当我们照着这些方法来做时,愿上帝带领我们经历基督所赐的又真又活的福音的大能——这福音拯救了我们,又要医治和恢复我们,将我们的绝望变为希望。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

世界不是旋转木马,是过山车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佳音

 

还记得多年前的一部韩剧《天国的阶梯》,号称集合了韩剧所有的剧情元素:车祸、失忆、绝症、悲惨身世等等。因为剧情实在是太悲惨,看到结局的时候已经数不清用了多少包纸巾。女主角的身世和经历都非常可怜,母亲过世,继母和继姐都不喜欢她,后来又经历许多的离别、失去、错过、遗憾。身世悲惨又生活不顺的女主角,只有坐上游乐园的旋转木马的时候,才会笑颜展开。坐上漂亮精致的木马,在欢快的乐曲下,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旋转……她的脸上有了轻松惬意的神情。仿佛这世界与她无关,所有的悲惨和不快乐都可以抛诸脑后——在这里,她只有重复、不停歇的快乐。

喜欢坐旋转木马的人一定也能明白那种感受。它是那么精致、快乐,在旋转木马上面只有欢快的笑声和不停止的旋转,坐上去就想一直旋转下去。当然,长大后我们也许也不想坐旋转木马了,但是有一件事是不改变的——我们都想要快乐,而且是一直持续的、永不停止的快乐。打动我们的不再是旋转木马,而是其他东西,娱乐、购物、美食美酒美人、游戏、荣誉感……这一切是那么地迷人,不断吸引我们去追逐,努力得到它们。其实真正推动我们汲汲营营去追求它们的,不只是它们本身,更是我们内心深处那找回永远快乐的渴望。

钟马田牧师说:“我们都有一种念头,认为自己应该生而快乐、生而平安,喜乐地生活;但这些东西却不知何故离开了我们”。我们似乎曾经拥有过,现在却失去了,要不我们怎会有这样的渴望?渴望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永远快乐。于是在这世界上,我们不断努力想再次夺回这份原属于我们的东西,只要某个事物能带给我们那么一丁点快乐的火花,我们就迫切地抓住,想要不断从中汲取快乐,填满我们的失落。

耶利米书2章13节说: “……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那些快乐的火花纵使能使满足我们当下渴望,却因为不是真正的“快乐泉源”,所以无法永远供应我们。难怪游戏总是需要不断地升级,加重刺激,否则玩家就会麻木;各类型的片或者剧也会不断地扩大尺度;购物也会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美感和品质……所有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都是那真正永远的快乐的替代物。它们本身没有罪,有罪的是我们,愚蠢地把这世界的东西当成泉源,结果是越喝越渴,不断追求又不断失望。到最后只能承认,这世界没有永远的快乐。

然而那永远的渴望既是父安置在我们心里的(传道书3章11节),就必有相应的泉源永不枯竭。那曾经拥有又失去的乐园,是我们终其一生都想要回去的故土。乐园失落后,我们开始不愿意相信历史是直线的,有始有终,因为记得起始等于回顾最初的耻辱和自己制造的麻烦,同时我们亦不想面对悲惨的终局。所以最好时间和世界是循环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环,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失去和死亡是平常。只要快乐地旋转又旋转,我们悲惨的现状就能自己消失。对绝望而骄傲的人来说,地上的游乐园不是制造快乐的天堂,而是掩盖悲伤的防空洞。一个极力煽动快乐的地方,恰恰说明那里没有真正的快乐。

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中,有一座永不关门的城,叫虚华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游戏和供人快乐的设施,就像是个永不休业的游乐园。这座城竭尽全力地售卖快乐,正是用繁华掩盖它其实根本就没有快乐。所以基督徒和尽忠(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在这座城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玩,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他们要的——永远的喜乐、平安、恩惠和永不朽坏的冠冕。最后,因为他们拒绝那些浮华的诱惑,就被拘捕审判。

所以真相是:世界不是旋转木马,不是坐上就有不停歇的快乐。它没有真正永不枯竭的快乐和安全感,快乐和安全感用圣经上的话说,就是喜乐和平安。并且,历史也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生老病死并不是正常的。对我来说,世界更像过山车,有起始也有终点,高潮迭起又时而重重落下。尽管过程有许多刺激的生死体验,但因为我们坐着的车仍保证了我们的安全。说穿了,一旦坐上,你只能把自己交出去,相信这车能保护你不摔出去。最终,它只是一小段的经历,游戏总会结束,到站了,总要下车。

我们为何能忍受那旅程的刺激?难道不就是因为知道游戏再刺激总还是会结束么?你总会从车上下来,脚踏在真实的平稳不动摇的土地上,迎接那笑着等待你的人。正因为盼望那结束的一天,那真正的喜乐和平安来到,所以我们能忍受那过程,并且享受那过程带给我们的小小欢乐。正因为在今世我们的生命有父的保护,我们才能有信心经过高山低谷;也因为有在前方等待我们的长兄,我们才可以盼望回到拥有永远喜乐和平安的乐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对生活感到失望时,我用这4招重拾了喜乐(有声中文)

作者:Andrea Chan, 新加坡

翻译:Barnabas,中国

有声播读:Joya,中国

 

“太惨了……我的旅行计划被取消了。”

这大概是新冠疫情以来我听到的来自朋友和我自己最常见的抱怨了。虽然取消假期只不过是一个“第一世界的问题”,并不需要大惊小怪,尤其是当许多其他人都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但我辛苦工作数月后,当时真的好期待可以有个美好的假期,因此,对我来说,旅行计划落空所带来的失望也是相当真实的。

为了某一天我能逃离生活在新加坡这个现实,我已辛苦工作五年了。我受够了精英主义和这里对成就与成功永无止境的追求。我梦想能在另一个不那么注重你学校和公司背景的国家工作。

与此同时,我没什么动力去建立深厚友谊和长期参加教会的事工和小组。毕竟我迟早都要离开这里,不是吗?取而代之,我让自己尽可能多地去出国短途旅行。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我为期两周横跨日本的背包旅行计划被迫取消,这让我感到极其失望。

在设法搞清楚我为什么失望的时候,我慢慢意识到我把出国旅行偶像化了,也过度浪漫化了在国外的生活。当然,想要新的生活体验或者对不同文化感兴趣,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旦这个想法被偶像化了,它就会导致我们对上帝目前给我们的安排不满。

在过去受困于新加坡的几个月里,上帝让我看到我把盼望放在了哪里以及我所奋斗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在追求我去国外生活的梦想的过程中,我已忽视了自己真正要重视的——爱上帝和爱邻舍(马可福音12章30-31节)。

从那时起,我开始重建我在上帝里面的生命。以下是我目前仍然在学习的四个课程:
1.承认你的失望并将它交给上帝

我们是人,我们有情感。即使不是生命攸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感到悲伤、愤怒、或者失望,这都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承认我们的挣扎并从中成长,且不去因为“它其实也没有那么糟”而忽视挣扎是非常重要的。让自己感受心中的这些情绪,在祷告中向上帝坦承你的悲伤和苦楚并且求祂帮助你为目前的情况而感恩,并让你有一颗渴慕上帝的旨意而非我们自己意愿的心。

放下我对自己无法在海外生活的苦毒情绪后,我的心里腾出了空间可以让上帝做工。

上帝让我有机会与一些给我带来启发,让我谦卑的人聊天,这让我学会深入地欣赏新加坡的人与文化。祂让我看见了新加坡让我受鼓舞的另一面——人们在困难中彼此扶持。

我意识到逃离新加坡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也许这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才可能带出我们想看到的改变。
2.用惊奇与感恩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上帝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上帝,因为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希伯来书 12章28-29节)。

当我们忙于那些看起来似乎更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比如:工作的承诺、学习,还有作为供应者的责任)时,很容易就忽略了小事。我发现以惊奇和感恩之心向上帝祷告,对我有帮助。这样可以提醒我活着要有敬畏之心,并且重新激发我去为上帝所赐的点滴祝福感恩,如路旁的野花和日落。

为保持敬畏之心,现在我会留出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去感受祂的创造的惊奇。这些安静时刻帮助我明白我的生命真的不是属于自己的,并且让我不把上帝的恩典当作理所当然。

上帝也教会了我在与人交谈时保持一份惊奇:去对别人的故事感兴趣, 也赞叹上帝是如何按着祂自己的旨意将我们每一个人创造得独一无二。我意识到,问题不是新加坡有太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和事业,而是我没有打破自己的社交圈子去和那些生命被更伟大的目标所激励的人们聊天——他们有些在帮助难民,有些在保护新加坡传统,有些在用音乐、舞蹈、以及艺术做为治疗方式帮助他人。看到上帝如何赐给我们不同的技艺和喜好,而这些技艺和喜好又以它们独特的方式成为了我们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真是十分令人惊叹。
3.在上帝那里,而非自己的处境里找到满足

正如今年我们大家一同认识到的,我们的计划会受到不停变化又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把盼望放在自己的计划里,我们将会失望。但是近来,我被一个真理鼓舞——我们有一位永不改变的上帝,并且祂“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希伯来书13章8节)。

心怀这个真理,我在学习满足于当下,并相信此刻我就在上帝最想让我在的地方。对我而言,这意味着自发地向上帝献上感恩的祷告,求主打开我的双眼,让我每天能明白一些小的功课,并看到那些微小的祝福。这也意味着,当负面情绪渐渐显露时,我要能够分辨并把失望之情和忧虑之心卸给上帝,而不是让不满在心中生根。

不论我的未来如何,我已经学会让自己放心,因为我的满足和盼望来自于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上帝。
4.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他人分享上帝的爱

随着我花更多时间与上帝相处,祂提醒我要用实际行动去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缺乏的人,从而去反映祂改变生命的爱。虽然祷告和言语鼓励也很重要,但是祂感动我去切实地服侍那些正在挣扎的人们(约翰一书3章17-18节;马太福音25章40节)。

这或许不是做什么过度的慷慨和牺牲,但是上帝提醒我,祂能借着我点滴的行动来做工。因为祂是无限的上帝,祂会为呼召我们的侍奉而为我们预备。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志愿参加像KampungKakis这样的以社区互助为方式的帮助老人、低收入者和有困难的群体的社区活动。在当下这样的困难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组织确实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比如有家慈善机构每天为新加坡贫困家庭提供约6500份食物,还有一些饭店,即使自己在生意上遇到挑战,却仍然尽力回馈社会。

当你正对你的计划被取消和无法实现的梦想而感到失望时,我祷告你会花一些时间把它们带到上帝的面前。不论你的处境如何,我希望你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喜乐,并满是对上帝的惊奇和满足。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传道书灵修| 把握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有声中文)

作者:Karen Pimpo, 美国

翻译:Julia , 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 2章18-26节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上帝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唯有罪人,上帝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上帝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在很多方面,Scott都是一个典型的户外爱好者——强壮,留着胡须并有着灿烂的笑容。他热爱大自然,爱家人和上帝,他充满激情地追求着这些事物。Scott把家安在了美国阿拉斯加美丽的旷野之中,一个仅有五千人口的小镇。他18年来都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并非常努力工作。

他突然离开人世时仅有五十七岁,留下了他共同生活了三十年的妻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孙子。他的离去令家人十分悲痛,他的家人和朋友们感觉似乎随着他的离世一切都不再一样了。但当人们在他的追思礼拜上分享有关他的回忆和彼此鼓励时,却感到悲喜交杂,福音在他的人生中不断被重复着。

“他是一个强壮的人却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的一个朋友说到,”他身体上很强壮但他可以完全依靠上帝并不觉得羞愧。“

”他是个很好的领受者 “ 另一个朋友说到, “无论上帝给予他什么,他都能完全敞开地去领受,他珍视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家和家人”。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第三位朋友说到,“但他完全信赖主。他总是能开怀大笑并找到生活中的喜乐”。

他们没有谈论Scott在生意上的敏锐或职业上的成就。他们没有谈论他所累积的财富或者那些他给予了他人的财富。他们谈论着他的喜乐,他的慷慨和他爱上帝的方式。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朋友都向会众发出了接受基督成为救主的邀请并说到 “如果科斯特在这里,在你没有听到福音之前他是不会让你离开这里的。”

有一句19世纪的古老谚语这样说:“裹尸布上没有口袋”。它的意思是当人死了以后,没有什么是可以从这个地球上带走的。同样的,传道书的作者也提醒我们“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传道书2章21节)。这听起来像一场毫无意义的悲剧,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绝望。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奋斗的吗?如果我们为之努力所得的一切都将在我们离开之时留给其他人?我们注定要过悲伤痛苦的生活吗(传道书2章23节)?但传道书也为我们提供了盼望——有一个人我们可以在祂那得到满足。

对那些讨上帝喜悦的人(传道书2章26节)来说,这个地球上易逝而有限的事物可以带来巨大的喜乐,因为它们是来自无限上帝之手的美好恩赐。我们有理由从吃、喝中找到满足并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无论上帝呼召我们去做什么和进入怎样的关系中。我们不是在“捕风”而是在上帝给予我们的人生中找到满足。

Scott的遗产是他对上帝的完全信靠和依赖。正因为他完全仰赖上帝,才因此被祝福拥有传道书作者所说的那种“智慧,知识和喜乐”。Scott知道,成就、财产和人生的胜利在永恒的光中都会黯然失色。但是因着他的信心,他能够全然地去爱他周围的人并把握住生命中简单的快乐。他荣耀了上帝并在吃、喝以及工作之中找到了喜乐。你可以怎样活出相同的人生状态呢?

问题反思:

 

1.你希望在死后被人们纪念的是什么?在接下来的两周里你可以做一件怎样实际的小事来投资在你的愿望上。

 

2.思考一些可以持续帮助你“把握生活中简单快乐“的事情。你可以怎样安排出更多的时间来实践这些呢?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