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团契

如果教会没了会怎样?(有声中文)

作者:Lesile Koh,新加坡

翻译:漱翎,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很难想象身边压根没有教会会怎样。一般情况下,教会至少都会以某种形式存在,它可能是某个建筑,比如一座老式的大教堂,一个现代的剧场,办公楼的某个区域,又或者在某个人的家里。教会也可以是某种固定的体系,比如一个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群体,其中有牧师或长老带领着其他信徒,定期地聚会或服侍。(“教会”甚至可以只是一个抽象描述的概念,例如,我可以说“我周日去教会”“我教会的教导是…”“我会去找教会帮忙”。)

如果有一天,我们称为“教会”的建筑被人为拆除了,或者被自然灾害毁掉了,会怎样?如果“教会”体系也不存在了,被禁止了,没有人愿意带领和建立教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如果再也没有人愿意领导教会,服侍教会,没有人愿意讲道、教导了会怎样?你会怎么做?

 

你可以考虑两个选择:

1.待在家,独自坚持和操练你的信仰。你仍然可以自己学习圣经,跟家人一起祷告。

2.寻找基督徒同伴,想办法,找地方与他们见面,因为你觉得你仍然需要与他们一起操练信仰。

一起敬拜和祷告

在新约中的教会形式被建立起来之前,上帝的子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聚集在一起敬拜他的。以色列人向上帝献祭的时候,是以一个群体的姿态聚集在祂的会幕之前,集体献祭。他们一起聆听上帝借摩西的口所说的话语,一起赞美敬拜祂。

Jon Bloom是“Desiring God”组织的联合创始人,他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聚会这件事”。他更深一步地提到,上帝本身——注意上帝不是一个独立的位格,而是三位一体的,就体现了集体敬拜的重要性。三位一体的上帝为亚当创造了一个陪伴者。Bloom指出,既然上帝的陪伴本身对于任何人来说就已经完全足够了,为什么还要为亚当创造一个陪伴者呢?他写道:“亚当独自一人,上帝看着不好”“问题的关键是虽然对于亚当来说上帝本身已经完全足够,但是亚当一个人,无法承载,消化和体会上帝的纯全。上帝的美好需要更多的人在一起才能体会。”

这就是为什么希伯来书10章25节提醒上帝的子民不要放弃聚会“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上帝希望我们既要单独敬拜他,与祂独处,也要聚会在一起敬拜祂。为什么?因为“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马书12章5节)如果我们只是单独敬拜上帝的话,那么上面这段对于基督徒的描述就毫无意义了。

想象一下观看一场足球比赛,你可以独自一人在家,很舒服,很私密地在电视上观看。但这当然比不上去现场,跟两万名呼声震天的球迷一起击掌,挥拳,呐喊来得震撼!没有什么能比分享着同样的爱,喜悦和胜利更能让我们彼此紧紧相连了!更何况我们还聚在一起庆祝上帝的伟大,歌唱耶稣战胜死亡的得胜呢?

 

一起学习上帝的话语

试想如果你自己独自一人学习圣经,你可以读很多圣经注解和辅助书籍,但很快你还是会发现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祂的话语,并且需要人指导你如何将圣经里的话在生活中活出来。因为圣经并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维基百科,你只要读完就能完全理解和读懂。它也不是一本故事书,你自己就能够享受在情节中。圣经是上帝永活的话语,需要智慧地解读才能将主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信仰更成熟的人和对圣经了解更深入的人来指导我们。我们也需要跟其他基督徒一起探讨,分享我们的经历和体会。耶稣在世的时候,上帝的子民在会堂聚集,聆听上帝的话语和长者的教诲。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新的概念,让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都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学校的学习尚且如此,我们在学习上帝的话语时不更应该这样么?

使徒保罗是个学识渊博的法利赛人。他也曾强调过互相学习借鉴的重要性。“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上帝”(歌罗西书3章16节)。

支持,鼓励和彼此建立

基督徒的人生旅程会有熬炼,苦难和挑战,独自一个人走是非常困难的。虽然耶稣会陪我们一起走,负担我们的重担,但是同时上帝也给了我们同伴的陪伴,让我们能鼓励,激发,安慰和建立彼此。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会需要身边小伙伴给予的安慰,一个拥抱,一只倾听的耳朵,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人来鞭策自己,提醒我们不能自满,要在信仰的道路上坚持到底。

罗马书12章5节告诉我们,我们在基督里互为肢体。你不可能只靠一个部位的努力就让整个身体强健起来,就像你不能仅靠做俯卧撑就能把身体锻炼好一样。身体每个不同的部位都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才能“全身都靠他(耶稣)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其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4章16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要与上帝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信仰之路并不是要你孤身一人。

团契聚会

除非你是个隐士或者反社会分子,否则你总归需要朋友的陪伴。我们不仅在困境时需要朋友,快乐的时候也需要与朋友分享。有什么能比与朋友开怀大笑,一同出游,或者三五好友一起吃饭更让人高兴的呢?我们会在辛苦工作一天后跟同事一起愉快地聚餐,也会在放学后跟同学一起看电影。我们享受这样的时光是因为我们跟同事和同学有着共同的经历,一起同窗,一起共事。那与我们有共同信仰,价值观和使命的人一起聚会难道不会更加美妙吗?

欢迎新信徒进入基督的家庭

使徒行传2章47节描述了上帝是如何借由每天的聚会给初代教会添加信徒的,“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如果基督徒们停止聚会的话,新的信徒要去哪儿呢?他要向谁寻求建议和指引?谁来教导他,帮助他在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中成长?应该有某种形式的聚会来欢迎这名新信徒,把他介绍给其他信徒,并告诉他,大家信仰同一位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是互为肢体的,肢体们会鼓励他,给他力量,陪伴他今后的旅程。这样的聚会会告诉他,他与上帝的关系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性的,这也让他更有信心,他的属灵之旅并不是孤独的。

如果有一天,“教会”不复存在了,不仅是教会的建筑没有了,教会的体制,组织等等都没有了,会怎么样?答案是,基督徒们仍然会见面,聚会。

聚会的人数可多可少。聚会的频率也不一定。地点可能是在某人的家中,也可能在公共场所,或者随便找个方便的地方。聚会时我们可能会做很多事情,但是大部分时候会包括:敬拜赞美上帝,研读圣经,一起祷告,分享经历,彼此鼓励和一起玩乐。就像我们现在在教会所做的事情一样,因为“教会”的本意就在于此。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我为什么要参加团契? (有声中文)

5-Reasons-to-Join-a-Christian-Fellowship

作者:Charmain S,新加坡

翻译:孔晓慧,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www.bensound.com

从小我就积极参加基督徒团契小组。对我而言,这些小组让我有归属感,因为我们家总是在搬家。我爸爸是商船船长,因此我们家经常航海到世界各地。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参加基督徒组织的营会和活动,比如马来西亚基督青年会。大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基督徒团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听到一些同龄人的评论,他们质疑在大学参加基督徒团契的必要性。“我们已经参与了自己教会的活动。为什么还要再参加一个基督徒团体呢?”“我感觉很难融入团契,每个人都已经有自己的圈子了!”“我们不应该只与基督徒交往。该是我们跟非基督徒建立关系的时候了!”
这些担忧都有道理——毕竟,很多我都亲身经历过。有时,我们基督徒花太长时间呆在一起,结果忽视了小组之外的朋友。还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太安于现状而无法彼此激励、获得成长。但是这些忧虑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团契生活的确大有益处。我待在团契的成长经历给了我最美好的回忆,帮助我在信仰的道路上成长。下面是我在大学团契学习到的五个属灵功课。1.团契提醒我们要坚持聚会。

圣经中描述的一世纪教会因信徒自然聚集在一块儿互相交通、互相建造、共同敬拜而闻名。我在小组团契中看到了与之相似的特点。团契提醒我,基督徒的聚会是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时间里的。

耶稣应许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祂总与我们同在。祂的话鼓励我们不要停止聚会,而要彼此劝勉(希伯来书10章25节)

2.  团契让我们学会在爱中彼此接纳

我们团契大约有70人。也就是说有70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有灵恩派、传统主义者、二代基督徒和新信徒。大部分的时候,这种多样性带来了热烈的讨论。但也因此有过不愉快的争辩,我是一个不愿与人对立的人,所以会尽量去避免卷入其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帝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分歧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完全的。更重要的是,我懂得真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才能聚在一起。我们没有一个人配来到祂面前。意识到这些,我们最终得以在爱中彼此接纳、在冲突中克服不快,更加关注彼此间的联结而非分歧。

3. 团契是一个共同成长和服侍的地方

如果不经常省察,团契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排他性的组织。有时我和小组里的朋友们太享受团契“好玩”的部分,结果忽视了其他人,也忘记了要去关心彼此的需要。我们忘了团契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而是要我们彼此提醒作为基督的跟随者应有的责任。

很感恩的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总会回到正路上——我们的目的是彰显上帝的爱。我们在努力一起完成这个使命。比如,每个学期快结束时,我们会搭起一个小摊位,给校园的学生们提供免费咖啡。虽然这只是我们走出自己圈子去接近他人的一个很小的举动,但它重燃了我们对他人的热心。这也提醒我们被呼召是来服侍和相爱的——并且我们可以共同服侍。

4. 团契提醒我们生活并非只有作业和成绩

谁不知道赶作业和为考试挑灯夜战的难熬呢?作为学生,学业的压力总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我们会每周拿出一个晚上,把学习放在一边,一起敬拜,一起学习圣经。周中的每天中午,我们会聚在一起为家人、为教会、为我们的国家祷告。我们共同走人生路,一起庆生,在亲人离世时彼此给予支持和关怀。团契在许多方面提醒我们,虽然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却远非我们生命的最终目的和终极意义。

5. 团契会给你陪伴一生的友谊

我在大学团契时建立的友谊现在仍然坚固。当然得承认,因着各自忙碌,很难再相聚。但是,只要有机会聚集,就会发现亲密的友情丝毫没变。我发现在三、四年的团契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帮助我在毕业后度过很多人生的坎儿。在我准备结婚、结婚当天和婚后的日子里,我总是能得到这些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不仅帮我筹备婚礼,还在我适应婚姻的过程中为我代祷。

像对教会的忧虑一样,对基督徒团契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真正的灵里友谊。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奇异恩典)

去教会,不再是因为贪玩

gotochurch

作者:小宇宙,马来西亚

我是个二代基督徒,从小在教会长大,教会对我来说就像第二个家。小时候我总是很期待去参加教会每周六午间的儿童会,因为在那里可以跟我的死党们见面,和他们一起捣蛋、玩游戏等。到了少年时期,我也常期待每周六晚上的团契时间,因为可以与弟兄姐妹们一起玩。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见到心仪的对象。如今,青年阶段的我仍然对青年小组充满期待,因为在一周忙碌的工作结束后,能回到小组与弟兄姐妹们一同聊天、分享生活经历、彼此代祷,这种感觉很美好。因此,教会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个游乐园,是一个能让我在其中玩乐、放松的地方。

但倘若当天的聚会内容是祷告会或小组查经,我就会觉得“很闲”(马来西亚用语,表示很无聊、很闷的意思),不想去。每周的主日敬拜对我来说更是例行公事。然而若不去主日敬拜的话又仿佛少了些什么,心里会有股莫名的空虚感,而且也担心不去的话会挨骂。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上的改变,我开始问自己,心里期待着去教会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又该为了什么而去教会呢?

高中毕业之后,小组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不同的计划。有人选择出国留学,有人选择步入社会,有些人则因着某些原因不再来到教会。而这时候的我,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计划,所以决定留在本地,先打工挣点零用钱。短短几年间,身边熟悉的人、事、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决定留下来的我开始担心自己在教会变得孤单寂寞。

然而在18岁那年,一个长辈推荐我担任少年团契的团长。我本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但上帝透过我担任团长的经历让我的生命得到成长。我学会了如何承担责任,关心团员们的需要,并且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发现自己期待去教会的原因变得不再只是因为能与弟兄姐妹们见面聊天,而是期待能看见弟兄姐妹们享受一起团契、一起敬拜赞美,在主里成长的时光。看着这样的画面,我就会有莫名的感动与喜乐。

回首过去,我发现上帝在我身上赐下了许多恩典。上帝透过这些经历提醒我,来到教会的真正目的不该是像从前那样,只关心有多少精彩的活动与朋友的多寡,而是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亲近祂,与弟兄姐妹们一同来敬拜祂、赞美祂和认识祂。

我也相信上帝把每个人放在不同的位置都有祂最美好的旨意,就如同上帝透过把我留在本地改变了我去教会的心态,使我的焦点回到祂身上。祂更让我明白真正的喜乐并不来自外在事物,真正的喜乐是从耶稣基督而来!因此,若你正处于对未来不知所措的阶段,担心自己在教会感到孤单寂寞的话,让我们一起安静自己,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将自己完全交托在祂手中——让祂帮助你重新聚焦于祂,从而得到真正的喜乐。

“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以弗所书1章23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投稿

隐形的掌舵者

作者:黄怡筝,台湾
invisible-steerer

每年六月都是让毕业生快乐又忧愁的月份。一方面,毕业意味着终于脱离学生身份的束缚,正式成为独立自主的“大人”;另一方面,毕业也意味着从今以后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往往让人对未来感到忧愁与害怕,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当时的我也是这样的。

从小到大我都乖乖地念书,对于人生的方向毫无头绪,从来没认真想过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只求有工作、能温饱就好。但是自从我认识耶稣之后,我明白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一个美好的计划。当我回首学生时代的种种经历时,我仿佛看见祂那双隐形的手,引导我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

上大学时,我在学校的团契中学习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我的属灵生命也一步一步地成长。本来我的个性是比较内向的,但在团契中,我逐渐学会承担责任,主动关心和帮助学弟学妹,与他们分享上帝的话语或我的信仰经历。对于没自信的我来说,那样做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虽然有时候我也难免受挫,但每当看见学弟学妹在属灵上渐渐长大成熟时,我便备受鼓励。而且我深深明白,学弟学妹的成长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上帝亲自在他们心中动工的结果。感谢上帝愿意使用我,让我有机会参与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

除了团契生活之外,我在校园福音事工和短宣活动中也接触到许多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耐心倾听,用心体会对方的需要。让我很感动的是,圣灵在人的内心动工,使他们愿意听福音,甚至信主!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我们惟有愿意跨出第一步,主动与人建立关系,才能与他们分享耶稣的爱。并且这一切都不是靠着我们自己去做的,而是上帝与我们同工——惟有祂才能改变人心。

在社会人文科系学习期间,我时常关心社会议题和人心的需要。我清楚明白,惟有耶稣才能使人得救,因此我希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以接触人的生命。于是,我选择成为一名社工。这也是上帝给我的恩典,让我有机会接触许多人的生命,学习用爱去服事他们,就像服事主一样。

虽然现在我还不确定上帝对我一生的呼召是什么,但不管我在哪里、做什么,我都愿意让耶稣在我里面活着,好让我能够在世上作光作盐,成为上帝与人之间爱的管道。我深信上帝会继续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把我摆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正如诗篇25篇12节所说:“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