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圣诞节

18岁的圣诞节我终于受洗了!

person-371015_640-1

作者:梁维芸,马来西亚

至今为止,我最印象深刻的圣诞节是在我18岁那年。因为在那一年的圣诞节,我受洗了。

依稀记得,从教会开放报名圣诞受洗那日起,我的心里就十分忐忑——我是否应该受洗?或许对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要你爱耶稣,并且相信祂,那就受洗。但对于从记事以来就接触信仰的我来说,受洗的意义格外重大。可能是因为未信主的父母认为基督徒受洗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他们不让我在少年时期受洗。可是他们允许我在18岁成年时可以自己做决定。因此还未受洗前,每次看到其他朋友可以到圣餐台前领圣餐祷告,心里就是一阵羡慕。当我一人坐在座位上时,仿佛自己是个外人。这种情况也导致我在每个圣餐主日都想要“翘”崇拜。如今,我18岁了,我是否要立刻受洗呢?这不是我从小一直想要完成的事吗?可心里总有一个奇怪的感觉,到底我想要受洗的真正目的是想要能够领圣餐,还是只是想要在圣餐主日的时候没有那么别扭?这种心里的控告让我对受洗犹豫不决。

然而在不断的祷告和身边弟兄姐妹的鼓励之下,我还是填下了受洗报名表格。那一刻的心情有些战兢又有些兴奋。担心的是我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对外宣告我是基督徒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个人生重大的决定。

在完成了受洗班的课程之后,就是要预备心在圣诞崇拜上接受洗礼。但平安夜那晚,我彻夜难眠,心里还是有些焦虑。因为我仍然认为自己偶尔有小任性、会发脾气、会软弱、会跌倒,很多缺点导致我还不能为主做美好的见证,我自认为我不配拥有这个记号。于是我开始祷告,和上帝说了好多话,求祂接受这样不完美的我。

终于到了洗礼那天,来到了崇拜洗礼的环节,当我的名字从领会的嘴里念出时,我大步地向台上走去、跪下。牧师用水轻轻按在我的头上三次,那冰冷的感觉从头上袭来,一下子让我的脑袋清晰了许多。“愿你一生都忠心服侍主。”会友领袖在给我颁洗礼证书的时候,带着微笑对我说。这时我才醒悟,无论我是多么不完美、不管我觉得自己哪里不行,只要我愿意,上帝早已接纳我。上帝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或我们得活出完美的生命。祂无条件爱我们,因为祂就是爱,而我们是祂的儿女。约翰一书4章10节告诉我们,“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当我们来到基督跟前,祂就已经洗净我们的罪,成为新造的人,为我们预备了丰富的生命。因此我们不再需要认为自己不配,不足,而是靠着上帝的爱来肯定自己吧!想起前一晚的那些挣扎,不禁觉得自己有些好笑又有些幸福。

距离受洗已经过了两年,现在回想起来那天的过程和感觉依旧历历在目。感谢上帝在圣诞节给了我这份终身最有意义的圣诞礼物。受洗后的这两年我努力让自己在生活里服侍主、服侍人。当然,我还是会有缺点,偶尔还是会气馁会失望会抱怨。然而不同的是,我愿意在软弱后重新靠主站立,学会认认真真地把每一次的重担都交托给祂。而这更让我看见,当我愿意将自己摆上时,祂竟然也愿意使用我这个对于陌生环境较为内向的人去做关怀事工。主的恩典真是奇妙!在各种训练会和栽培课程的塑造之下,我也更了解了圣经里的真理及与上帝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灵里的成长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上帝的奇妙作为。

若是你现在也有和从前的我一样的担忧,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接受上帝的爱与更新吧。

最后,祝我自己重生后的两岁生日快乐,也愿你我一生都忠心服侍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每日旅程:乐于给予

20151202-770-425

作者:Jeff Olson

翻译:湘颖

读经:箴言11章23-25节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11章25节)。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个最流行的圣诞活动就是从里到外地装饰房屋。许多人会在家里放置一颗松树(有真的也有人造的),然后用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装饰品来点缀,并在顶部放一个天使或者一颗星星。有些人会在他们的房子外面挂上许多的彩灯,去照亮所在的小城镇。而另一些人则直接在门窗上挂上一些常青树枝。

我的一个朋友用一副假的驯鹿角和一个鲜艳的红鼻子来装饰她的车头。而有些人会制造一些有趣的圣诞节情景摆设 ——例如,我朋友的院子里有个骑着摩托车的充气圣诞老人,旁边还放了一个按真实大小比例制造的耶稣降生场景造型。好吧….

无论何种形式的装饰都可以给我们带来过节的气氛。但是,没有什么比给予更能使我们体会圣诞节的精髓了。我们赠予他人礼物,为的是要庆祝我们的造物主祂美善与爱的大礼 ——耶稣基督!是祂给我们带来了“大喜乐,是关乎万民的”(路加福音2章10-11节)。

一个最打动我的关于给予的例子,是我在《圣诞罐》这本书中找到的。这本书提倡一整年 将零钱放进一个玻璃罐中。这样,当圣诞节到来时,你就会有一笔不错的财富来送给有需要的人了。这样慷慨的行为恰好反映了所罗门在箴言中所写的:“好施舍的…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11章24-25节)。

这个圣诞节,当你庆祝耶稣的诞生时,想想你可以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吧!在你慷慨地给予时,你就活出了基督的荣耀。

思考:
你最喜欢的圣诞节传统是哪些?上帝如何向你展现了祂慷慨的爱?有哪些要你学习的?

 

如果圣诞节不快乐

when-christmas-isnt-the-happiest-time-of-the-year

作者:Laura Morgan,美国

翻译:湘颖,中国

看多了Hallmark频道欢乐而俗气的电影结局,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期待这样一个圣诞节——全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雪花在最恰如其分的时候飘落,而且下得不多不少刚刚好。

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圣诞节并不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反而是最艰难的,虽然这样的事实可能不太适合描绘在圣诞贺卡上。

对我来说,这个季节永远停留在四年前—就在圣诞节的前五天,一场大车祸差点要了我的命。那是我和家人对死亡认识最清晰的一次,而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活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一大家子团聚的时候,也是冲突和矛盾显现的时候。我小时候每年跟表兄妹们准备基督诞生的戏剧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在决定要排练这部戏不久,我们就会发生分歧。争论大多是关于究竟让谁来当导演,马利亚的驴子要做什么造型,圣经故事当中的一些细节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哪些部分要演哪些不要演,等等。通常,最后一次彩排都会以马利亚和约瑟互不说话告终。

我们的基督诞生戏虽小,演员和导演却都很“大牌”,所以从一开始就问题连连。比如说定角色这件事儿。有一年,我5岁的表弟就说,他要拒绝扮演“智慧的牧羊人”了,因为看起来太傻了!

同时,我们的演职人员还不乏临开场罢演的。我家寄养了许多宝贝婴儿,有时候正好碰上,就可以借来在我们的剧里演出,让我们的剧里有一个活的宝宝耶稣,而不是道具。在这种情况下,马利亚或者三博士中的一个或两个就会争着抢着要成为抱着小耶稣的那个人。

所以,几乎每一年,我们的剧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出圣诞节的一个特点:能成都是上帝的恩典,充满惊奇 。我们若是能够对一起出演的伙伴们更加宽容和有爱,倒或许就能把真正的圣诞精神表现得更准确了。

虽然现在我们觉得当时对自己的小圣诞剧怀着演百老汇大剧的期待有些幼稚可笑,但事实上,我们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圣诞节抱有高度的期待,如果现实不如所愿,我们就非常失望。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它可能仍然是你最美好的日子之一。它充满了温暖的时刻,还有意义非凡的礼物。但它离完美似乎还差得很远,而且会让你清楚地认识到此地并非天堂。

今年,来个改变如何?不要期待任何事情都是完美的,笑对问题,努力用感恩去填满你的心。把你的焦点从“我想要….”转向上帝给你的最好的礼物——耶稣的救赎上。让爱从我们里面涌流出来,这爱就是我们对上帝的最好的感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你的圣诞节里有没有基督

What-if-there-was-no-Christ-in-Christmas-

作者:David Gibb,英国;翻译:刘学凤,中国

作者介绍:David Gibb,英国兰开夏郡圣安得烈利兰教会的牧师,曾在新版《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NIV Study Bible)中发表文章,著有一本关于何西阿先知的灵修书,目前正在写作一本关于《启示录》的书。David Gibb牧师与妻子克莱尔育有三个女儿。

曾经有位农夫,他觉得上帝以婴儿的身份来到世上是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但他的妻子却相反。她是位基督徒,相信那位在第一个圣诞时降生的婴孩。因此,她丈夫常常嘲弄她,让她的日子不好过。“为什么上帝要降卑自己成为人类?”他丈夫问道,“这太可笑了。”

有一次圣诞节,妻子去教会了,农夫则留在家里。妻子走后,天开始下雪。开始只是飘了几片雪花,后来大雪纷飞,直到最后下成一场暴雪。突然,农夫听到窗户上砰地一声,接着又是砰地另外一声。

他出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田里有一群大雁,他们正在迁徙,但是这场大雪堵住了它们的视线,使它们迷失了方向,被困在了农夫的田里,无法飞行,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农夫就想帮助这群大雁在他的牲口棚里过夜。因此,他打开棚门,自己站在远处,希望大雁们自己能进去。但大雁似乎不明白,所以农夫就想努力把他们赶进去,但是大雁反而四处乱飞。他突然想起个办法,拿了块面包,把面包屑一路撒到棚门口,但大雁还是没明白。他做得这一切都没法让大雁进入这个温暖的庇护所。

十分沮丧的农夫想:“大雁怎么就不跟着我呢?”,“难道它们看不出这是唯一能让它们活下来的地方吗?怎么才能让它们跟我进去呢?”他突然意识到大雁永远都不会跟随人类的。如果他可以变成一只大雁,变成它们的一员,他就可以跟它们解释这个窝棚,引领他们走进安全的地方了。当他这样思考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这不正是上帝在第一个圣诞节成为我们当中一员的原因吗?祂没有把自己变得比我们高大来震慑我们——毕竟祂是全宇宙最大、最完美的那一位。但这个伟大的上帝却变成我们的样子。祂走进这个世界的混乱,走进我们杂乱不堪的生活,要领我们到安全的地方,走向祂自己。

关乎希望
圣诞节如此美好,就在于创造我们的上帝没有把我们留在绝望中。他如此爱我们,所以他来给我们希望。圣经里(约翰福音1章14节)说“道成肉身”。约翰用“道”这个词称呼那位给全世界带来希望的婴孩,并且这个词孕育着独特的意义。

这位婴孩完美地向我们描绘了上帝,因为祂本身就是上帝,同时祂又是完全的人。祂被孕育,成为胎儿,又像婴孩那样出生在世上。祂本来大过宇宙,却出生在小小的马槽中。祂成为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一位成年人。祂和你我一样真实。

让我们稍微停顿一下,来思想这一点。因为如果这是真的,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而是一个最大的神迹。

1969年7月29日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站在月球上的人。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说:“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欧温上校,第八位踏上月球的人,却不同意,他说“我们时代中最伟大的成就不是人类登上了月球,而是上帝来到了地球上。”

英国诗人约翰•贝奇曼(John Betjeman)把这写进了他的诗歌《圣诞节》中:

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彩会玻璃橱窗的琉璃色彩中,
我看到一个婴孩卧在马槽?
这是最奇妙伟大的故事——
大海星辰的造物主,
为我成为婴孩降生尘世。

一个颠覆性的事件

是的。在第一个圣诞,祂的确道成肉身,世间一切因此而改变。圣诞成为颠覆整个世界的事件。

若是没有上帝 ,我们都如羊走失,且无所依靠。你很清楚自己做过哪些事情,伤害过哪些人,说过哪些后悔的话。要是可以重来抹掉这一切该多好,但我们却做不到。

可是,耶稣在第一个圣诞节来了,为此做了点什么。祂出生为婴孩,渐渐长大,再年纪轻轻就被钉在十字架上。祂挂在十字架上时,并非因为自己有何过错(祂是无辜的)。祂为我们而死,为我们杂乱不堪而死,好让上帝赦免我们,使我们得以重新与那位爱我们的上帝建立关系。第一个圣诞的时候,上帝——耶稣——来了,为了领我们进入安全,回到祂面前——回到家中。

如果圣诞没有耶稣基督,那我们就没有什么盼望,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世上孤军奋战——独自面对孤单,面对我们所犯的错误,面对我们成瘾的恶习,面对我们的绝望。

但在第一个圣诞的时候,基督来了,世界从此不一样了。当我们去认识基督,去查看祂的一生,从福音中去了解祂时,一切都不同了——因为祂来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圣诞节中的基督)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