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基督受難

灵命日粮:崭新的一页

读经:约翰福音20章24-31节 

关于复活节的记载,有个小细节一直让我感到很好奇。那就是耶稣为什么要将钉十字架的伤痕留下来?祂理应可以任意选择复活后的身体和样貌,那祂为何要选择一个有伤痕的身体,让人看见,让人摸着呢?

在我看来,复活节的事迹,若缺乏耶稣手上,脚上和肋旁的这些伤痕,就不够完整了(约翰福音20章27节)。人们总是梦想能拥有完美的外貌,洁白的牙齿,光滑的肌肤和标准的身材。换言之,我们渴望违反常理,拥有完美的身躯。但对耶稣来说,局限在人类的血肉之躯才是违反常理。耶稣身上的伤痕就是祂在地上受拘束,受痛苦的永恒记号。

从属天的角度来看,耶稣的伤痕代表着宇宙间曾发生了空前的残酷事件,但已成追忆。因着基督耶稣复活,我们也可以期盼过去所流的眼泪,所经历的挣扎,情感的痛苦,失去至亲的心碎等等,都 [....]

灵命日粮:永不孤单

读经:诗篇22篇1-10节 

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要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去看它的监狱。」基于这个观点,我读了一篇网路文章,介绍世界最残酷的八所监狱。其中有一所监狱,将每个犯人单独关在与外界隔绝的禁闭室中。

我们都希望能与他人有互动,生活在群体之中,而非与世隔绝。正因如此,将人单独拘禁于禁闭室中,就成为一种残酷的惩罚。

当基督在十架上与天父隔离,切断那永恒合一的关系时,所承受的也是这样的苦楚。祂痛苦的呼喊被记载在马太福音27章46节:「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基督在承担我们的罪恶而受苦,受死的那一刻,祂忍受了孤单,隔绝与遗弃,祂与天父之间的连结也全然断绝。然而,祂承受了被隔绝的痛苦,却让我们得 [....]

灵命日粮:三字讣闻

读经:罗马书8章28-39节 

早在过世之前,康奈尔先生就已经告诉当地的葬仪社,他过世时不要使用传统的讣闻。这位瑞典的老先生特别交代,他的讣闻只要登三个字:「我死了」。后来他在92岁高龄过世时,他的讣闻真的只刊登「我死了」三个字。这则既突破传统又简洁有力的讣闻,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这位老先生原本只想低调地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却没想到因着他的三字讣闻,反倒引起更多的关注。

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的讣闻本来也只应写着「祂死了」。然而三天后,这则消息却可转为头条新闻:「祂复活了!」新约圣经许多篇幅都宣告和说明基督复活所带来的结果。「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8章34-37节) [....]

灵命日粮:压榨橄榄

读经:马可福音14章32-39节 

若你来到加利利海附近的迦百农,你会看到那里展示着一些用来压榨橄榄油的古老器具。榨油机是由一个底座和一个砂轮组成,都是用沉重的玄武岩制成,底座大而圆,并在中央有一个凹槽。人们将橄榄放在凹槽里,用砂轮辗过便能榨出橄榄油。

在耶稣受死的前一晚,祂来到可以俯瞰耶路撒冷城的橄榄山上。祂在那称为客西马尼的园子里向天父祷告,因为祂知道前面的道路极其痛苦。

「客西马尼」是指「压榨橄榄油的地方」,这个名字贴切地描述了基督为我们背负罪担的痛苦挣扎。在那里,「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节) 。

上帝的儿子耶稣为了「除去世人罪孽」(约翰福音1章29节) ,恢复我们与父上帝破碎的关系而受苦,受死。「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