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基督徒

身为一名基督徒微商的告白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1.为什么加入微商?

从完成读博论文至今,已经过了6个月。答辩完,交上论文的那一刻,感到身上的一个重担被卸下,终于完成了3年的读博生涯,实在是松了一口气。虽有人说毕业即失业,但那时的我并不慌张,而是给自己安排了一个长达2个星期的独自毕业旅行。旅行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准备过农历新年。因此从去年的12月算起,整整3个月,我没有为找工作而忧虑,日子过得逍遥自得。直到今年初的肺炎疫情突然爆发。

 

当时的我并没有察觉到此疫情在不久之后将严重地影响就业机会。我还是按照自己的原计划,过完年后才发简历去各个公司及学院。等待回应期间,除了找正职外,我还能做什么?考虑到自由度以及可行度,我决定好好经营我的微商生意。我兼职微商是去年七月份的事。那时,我的读研资金出了一些问题,导致我的生活开销有点被影响。而我是主动出击的人,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为了不向家人讨钱,除了做家教,我还代理了一个自用的微商品牌。

 

一开始,我很担心做微商会不会违反基督的教导,以及自己会不会因为贪钱而偏离主的道路。为此做这个决定前,我特意上网阅读了许多教导基督徒做生意的文章。大多数的分享,都是告诉我们身为基督徒做生意的守则,比如:要诚实、不可以贪财、以人为本、给与真诚的服务等。看完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只要我们不欺诈、不卖对他人健康和安全有害的产品,那么基督徒也可以做微商。谨记这一条经文,“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

 

后来,我碰到了一个全职做微商的基督徒。她的微商生意做得很好,而且因为算是一名小网红,她在社交平台上也常常分享生活为主做见证。她是少数让我看到活出信仰,不只是在教会里,更是在生活中,以及事业上的。

 

 

2.学到了什么?

加入微商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突破了许多。从一开始的害怕分享,到现在的收放自如。从前的我不自信,不敢分享自己的照片,害怕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但现在不仅勇于表现自己,还学会了拍摄影片,分享有益他人的事。除此之外,还懂得什么是个人品牌,学会社交以及行销技巧。身为理科生的我,不曾了解原来商务是这么地有趣!

 

无论是对产品还是自己,懂得“行销”很重要。以前大学刚毕业,我还在犹豫要求职还是继续深造时,就不时会听到某某大学同学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这些同学,他们的大学成绩不算特别好,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口才好。在大型会议上,其他人表现得扭扭捏捏,不知道要如何和人交流时,他们已经懂得如何社交,并表现自己,以便拿到那些公司官员的名片或联系方式,为未来的职业铺路。虽然圣经教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6章34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得过且过,毫不需要为未来努力。我个人认为,既然已经是大学生了,就应该要负起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出路的责任,这样毕业后,就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同时担起经济责任。因此,除了要祷告求上帝带领之外,我们也需要预备好自己——在上帝给予的机会临到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争取。当然,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仍要选择顺服,把结果交托给主。我曾经因为不懂得在大型会议上“表现”自己,而错失了一个在爱尔兰工作的机会。但也感谢主,透过那次的经历,我能够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学习行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事有关行销的工作和兼职。好的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很多的行销培训。所以,当微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帮助别人改善他们所遇的问题期间,我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在带领团队方面,我也有机会学习领导力。

 

其实,在教会当领袖,不也是这样吗?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就连去传福音,也是磕磕巴巴的。面对自己小组里形形色色的人,要如何管理,更是一个难题。除了用心去关心,适当的培训和系统性地教导,也可以运用在带小组上。

 

 

3.缺点

无可否认的是,做微商也是有挑战的。它导致我常常因忙于制作影片、想文案等,而忽略了“安静在主里”的重要性。有段时间,我的灵修时常是草草了事,因为脑袋总想着今天的微商任务还没完成。后来诗篇37篇5节提醒了我:“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没有一件事是我们不可以交托给主的。总要仰望上帝来为我们成就,并且顺服祂的旨意。所以,现在的我会在星期日规定自己休息,不要想着如何发圈,而是比平时多读圣经和一些属灵书籍,享受跟上帝相处的时间。

 

说到发圈,微商常常会分享顾客的下单图,以此表示产品的销量很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恶劣的微商,会伪造下单图欺骗顾客。箴言12章22节说:“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祂所喜悦。” 所以,身为基督徒,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站立得稳,我们是可以选择不去做这样的事的。因此我通常只发自己的收获,或者,在发团队的下单图时,我会特别注明:团队。

 

我想强调的是,微商只不过是一种生意模式。每一个属世界的行业,都有其好或坏的一面,重点是你的选择。因此,我们自己必须清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因为:“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哥林多前书6章12节)。

 

4.现在

 

兼职微商的经历,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同时,也付出了很多时间。我深知不是100%的努力,就会带来100%的收获。可这一路,的确让我成长了许多。我感恩的是,上帝允许我加入的微商品牌,不会一直要经销商囤货或者不断催促我们去销售。而且还能让我去思考什么方式适合自己,且要以长远的眼光,看现在做的事。愿我能在这微商之路,持续持守上帝的真理,并荣耀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多彩的世界

同性吸引特辑 | 一个父亲无条件的爱(有声中文)

作者:Tan Wei Chong,新加坡

翻译:以琳,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我的生父并不认识上帝。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生活在日本占领区的严酷考验。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严父,供给家庭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而且他会用藤条来管教我们。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无意识中也按照这种方式抚养了我的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在物质上供给他们,而忽视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情感和关系等方面的需求。

我不想透露细节,但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家里充满了纷争,偶尔还会有暴力。我需要上帝的医治和自己的悔改才能打破这样的家族咒诅。我很受伤,被我的经历捆绑,被伤害的同时也伤害他人。我有意识无意识地将我的问题带进我的婚姻和对孩子的养育中。作为父亲,我不负责任,不称职又很粗心。

我以为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我给了我的孩子们我小时候缺失的爱和肯定。在我两个儿子小的时候,我会陪他们玩,跟他们摔跤,周末带他们去好玩的地方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然而,当他们慢慢长大,我并没有教他们什么生存或沟通技巧。因为这些方面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而且,和大多数传统的亚洲父母一样,因为怕尴尬,我回避教导或和我的孩子们谈论性方面的问题。我把这个禁忌话题留给了他们的学校,教会和朋友们,想着他们会找到方法去学习和了解的。

尽管我的儿子在青少年时期偶尔会因为感觉到被忽视和被拒绝而情绪失控,但我妻子和我几乎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会受同性吸引(SSA)的困扰。我看着我的儿子长大,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温柔、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儿子的SSA倾向是在他服兵役期间才浮出水面的。他的队医生告诉我们他的性倾向和挣扎,并说发现他不适合参加常规的搏斗训练。

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一直认为儿子是个天真、温顺、听话的少年,这让我觉得他突然完全是另一个人了。当我知道他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告诉我他的挣扎,也不认为我可以理解或保护他时,我的心都碎了。这也使我意识到他在求学期间,一定遭受过不少拒绝和伤害。从那时起,他开始回避我们,不再信任我们,并与我们越来越疏远。

但这也只是他将面临严峻挑战的开始。不久之后,他大胆地向教会领袖们公开了自己在性取向上的挣扎。不幸的是,教会非但没有给他他需要的同理,接纳和帮助,还给了他审判、拒绝和定罪。之后他离开了教会,常常躲在家里,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他变得戒备心很强,不信任任何人,对任何干涉他隐私的行为都非常敏感,他不希望任何人碰他的私人物品和干涉他的隐私,包括他的手机、电脑或他交往的朋友。

在离开教会后的那几个月里,他开始出现反常的行为。他变得很孤僻,对人不感兴趣,似乎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热情,并慢慢开始出现反体制的观点。在去看了军队中的精神科医生后,他开始每周都服用抗抑郁药物。作为父母,我们非常担心。我们儿子的生活和想法到底怎么了?他是崩溃了?迷失方向了?还是精神错乱?他会感染艾滋并彻底放弃信仰吗?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试着和他谈我们的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都是抵抗和逃避。

被教会伤害和拒绝后,我的儿子转向那些视SSA为天生并接受同性恋生活方式的组织寻求关系和情感上的慰藉。在他接受了同性恋组织的辅导,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与同性恋朋友们联系时,他的世界观渐渐开始改变。

在我的儿子离开教会的时候,当时夫妻关系很僵的我和妻才意识到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了。我们一同决定更新和加强我们的婚姻誓言,并决心更好地保护和牧养我们的孩子们。第一步是彼此道歉,也跟孩子们道歉,因为我们忽略了他们,没有履行父母的职责。“对不起”这个词在过去是最难说出口的词,但现在我们经常说,因为我们看重婚姻和家庭胜过一切。

接着我们去参加了一个性向研讨会。在那里,演讲者分享了她如何像亚伯拉罕献以撒一样将她儿子交托给上帝的感人见证。和其他面临此种挣扎的父母一样,我们已经忘记了经历过多少个不眠的痛苦夜晚,我们一直祷告,期望能找到洁净和修复的方法。把儿子交给上帝可能是我们在这段时间中最难应付的功课之一,但学会这样做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自己。因为知道上帝比我们更爱我们的儿子,我们就能将他的命运交托给上帝。但也许我们学到的最大的功课还是关于自己的——作为浪子,我们需要首先回到天父面前,让自己成为祂的器皿,才能把祂的爱给到我们的儿子。

与此同时,无论他怎样,我们都会继续爱他。他是从上帝而来的宝贵礼物。而且归根结底,爱才是他所需要的,爱是唯一永不止息的,爱也是我们都要拼命抓住的救生索,也唯有爱才能把他带回到我们身边。

毕竟,有什么罪能阻拦我们进入教会呢?教会本来就是一群需要爱、医治和改变,心灵破碎的人组成的呀!有谁不是罪人呢?谁不需要被理解,被爱,被医治呢?有哪个属灵上的麻风病人是耶稣不愿意伸手去触摸和医治的呢?

我们相信浪子回头的比喻如今仍然可以感动我们的心并且让每个基督徒都想起自己被上帝救赎的经历。无论我们犯了什么罪,或是处在怎样不堪的破碎中,我们都是正在寻找回家之路的浪子。我们期望教会可以像上帝爱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去理解、接纳并且爱这些浪子。

主爱我们的儿子和我们一家,祂没有放弃我们。事实上,这几年我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虽然他还没有做好回教会的准备,但他现在更愿意向我们敞开自己了,甚至每周都会和我们一起参加家庭出游。我们需要成为他的教会,并继续肯定他身上所有的美好和值得称赞的品格。

我们继续祷告,迫切期盼他能回到他曾经相信和爱的上帝身边。

 

原文出自出版书籍Good News for Bruised Reeds – Walking with Same-Sex Attracted Friends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面对被同性吸引的朋友,基督徒应如何回应?(有声中文)

作者:Ng Chee Boon,新加坡

翻译:漱翎,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Ng Chee Boon出生在所谓的“千禧世代”。他迫切希望教会能把福音带给那些被同性吸引的人们。在他所在的教会中,Ng Chee Boon积极地在社区,宣教,圣经教导和青年团契等领域中服侍。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同性恋个人是在我上大学之前。那时候我的一个男同学跟我告白。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回应他。除了打消他进一步接近我的想法(不给他不切实际的希望)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现在回头来看,我才意识到对于我的那个同学来说,主动向我“出柜”表白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相比之下,我给他的回应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开始深入研究基督徒们对于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群体的态度。对于当今时代来说,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如果看一下社会主流媒体的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报告,我们很容易会认为基督徒对LGBTQ群体的自然反应就是把他们当做潜在的威胁。也就是说,基督徒们主要把这个问题当做是对传统婚姻和家庭的威胁(当然,这也的确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忘记了LGBTQ群体里也是一个个有感情和血肉的普通人。

圣经告诉我们绝对不能纵容同性恋行为。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把耶稣基督救恩的好消息传出去,那么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他们”(LGBTQ群体)当做是我们的禾场吗?他们难道不是同你我一样,也需要耶稣吗?另外,我们有没有想过与我们同为基督肢体的家人中也有人正在因为受同性吸引而挣扎?或许在我们待的教会里就有。

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有机会听到一些被同性吸引的基督徒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其中有一个是牧师的孩子。另外一个弟兄讲到他曾经躲避上帝很多年,后来上帝亲自介入他的生命,感动他去读圣经,并断绝了一段长久的同性恋情,甚至带领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小组团契。

另外的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分别分享了他们各自对于自己性别认知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克服恐惧,即使觉得跟教会的大部分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不太安全,却仍然坚持跟随上帝而不放弃。还有一个年轻的弟兄讲到了自己不停换教会的经历,因为他想找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地方。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听到这些弟兄姐妹面对这么多挑战却依然坚信上帝的故事,我的内心受到莫大的鼓励。但与此同时,我也感到很有负担,因为我认为教会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基督里的帮助,医治和希望。我听说过同性恋个体抱怨教会排斥他们。很多人不敢告诉别人自己被同性吸引,因为害怕他们的家人朋友会因此远离他们。我也见过一些父母因为他们的孩子突然向他们出柜(坦白自己被同性吸引)而十分痛苦。

那么,作为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那些受同性吸引困扰的人们呢?根据我与他们的接触和调研,在这里我做了一些总结。

在开始之前,我先来解释一下我的用词。 首先, 我在这里把“同性恋”和“被同性吸引”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了,虽然“被同性吸引”的人并不一定会因此产生“同性恋”的行为,而且行为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其次,被同性吸引只是LGBTQ群体面对的其中一个问题。本文中我只聚焦在“同性吸引”这个方面,但我知道对于跨性别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讨论。

1.认识到被同性吸引的人群是教会的一部分

即使我们在自己的教会里没有遇见任何一个被同性吸引困扰的人,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在我的教会里,我知道有两位弟兄有这样的挣扎。但是据我的牧师说,实际人数还要更多。

有些教会中可能有很多弟兄姐妹都有这样的挣扎。我听说过在某个教会里,每个有这种挣扎的人都会告诉他们的小组长。他们教会也有处在相同挣扎中的全职同工。因此,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我们需要注意自己在平常交谈时的言语。要小心不要因为莽撞的言辞冒犯了我们的弟兄姐妹——不管是在言辞中嘲笑被同性吸引的人,还是边缘化这个群体。以防教会对于这些弟兄姊妹变成了一个“不安全”的存在。

2.搞清楚自己最终的出发点

这是个事关动机的问题。对于我们被同性吸引的朋友(其他朋友也一样),我究竟想要带给他们什么?我想,我希望他们都能够认识耶稣,成为上帝的儿女,并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竭尽可能活出丰盛的生命。

被同性吸引的人也是人。他们也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因此他们也有尊严,也值得被尊重。关于如何与他们接触和交往,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与此同时我们要为曾经没有用基督的爱和恩典对待他们而悔改。最难的部分在于我们要在爱他们,接纳他们的同时坚持圣经中关于两性性别的教导以及知道我们都是罪人,并无差异,唯有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才能得救。

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他们,并把耶稣介绍给他们。不仅仅是因为LGBTQ群体会影响社会立法和公众良知,更是因为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他们也需要耶稣。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都需要从自己的偶像和破碎中被解救出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整个世界都在看着我们。教会对于被同性吸引人群的态度、言辞会直接影响到民众们对于福音的看法,尤其是对“千禧世代”的年轻人来说。

 
3.认识到被同性吸引是一件很个人的事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被同性吸引”仅仅当做一个社会议题或神学问题来对待。而事实上,它是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因为性别认知直接构成我们每个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我们也要明白,当被同性吸引的人决定跟随耶稣时,也必然要付出很多随之而来的代价。这要求跟他们接触的人需要真正有一颗牧者的心(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也都一样)。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指望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方法来“解决”所有被同性吸引的人的困扰,而是要了解他们背后的经历,看到他们每个人不同的需要,然后去爱、接纳和帮助他们。

 

4.为被同性吸引的人们营造安全的教会环境

除非他们在教会里觉得安全,否则我们无法近距离地接触和影响他们的生命。我们不要把同性恋看做是最罪大恶极的罪。如果你认为同性恋的罪很糟糕,那么也请同样看待犯奸淫、离婚、搞婚外情。还有骄傲、属灵骄傲和拜偶像,难道不是更糟糕吗?

我们有没有为建立一个不是大家表面上装作多么好、多么成功,而是让人们可以真实地面对和公开自己的破碎和软弱(而不被论断)的良性的教会文化出了一份力呢?在新加坡与一位牧师谈到这个话题后,我被触动了。他告诉我,当他和他的夫人决定在“语言上完全赤裸地公开”他们自己在罪中的挣扎时,教会里有好些人也也选择了向教会出柜。

当然,我们需要上帝的奇妙恩典才能建立这样的教会。我们都需要打破这个世界的常规,学习真诚地坦承自己的罪和破碎。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的挣扎,又怎么能指望别人跟我们敞开呢?

假如有一个朋友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同性吸引方面的挣扎,然后呢?我们要怎么做?我们愿意做他的信仰同伴、与他同行、帮助他继续走属灵的道路吗?这条路很可能会很漫长也很艰难。但也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活像耶稣。

 

5.传讲全备的福音

对于同性恋我的看法并不是基于圣经中提到的“只言片语”。当然,这些经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帝的旨意和救恩——也是基督信仰的根基。

自身被同性吸引所困扰的VaughanRoberts牧师曾经说过:“千万不要把‘性’跟‘婚姻’、‘上帝的创造’、‘救赎’以及‘新生’割裂开来讨论。”上帝全备的福音指向的是耶稣基督。在基督里,一切都得到恢复和变成完全。所以在我们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请记得最终的目的是向对方讲明耶稣。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真的很容易把自己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建立在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上。性和性别认知固然重要,但它们不是生命的核心,上帝才是。当主耶稣在井边遇到撒玛利亚妇人的时候,祂并没有上来就指出她犯的罪,而是将“生命的源泉”——也就是耶稣祂自己给了她。

我听说过一个曾经是倡导同性恋平权的社会活动家后来成为了福音派传道人。如今他致力于在教会服侍那些在情感上和性问题上破碎的人。在一个领袖培训会上,他分享说,性别认知曾经占据他自我认知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在耶稣进入他的生命之后,那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耶稣自己一点一点地更多填补了他的身份。

 

6.建立良性的文化和氛围,让人们能享受基督里的丰盛生命

有很多被同性吸引的基督徒因为坚信上帝话语而选择了独身。他们中是不是所有人有一天都会与异性结婚呢?我不这么认为。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到当我们总是把婚姻鼓吹成是最终极的、最重要的关系时,他们的感受如何呢?当我们强调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时,我们要想到是否我们已经不经意地把他们排除在外了。我们也应该要积极地思考和寻找其它的一些方式,让这群弟兄姊妹也能经历和体会到有深度的亲密关系。这对于教会中单身的人群,和其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或者无法建立婚姻的人们也同样有意义

基督徒之间是否可以建立与性无关的美好友情呢?这是我们的时代面临的问题。自从所谓的“性解放”运动之后,我们倾向于把任何事情都跟性扯上关系。但事实并非都是如此,也不应该总是如此。美国圣经学者WesleyHill也是一名被同性吸引的人士,他在回忆录《洁净等待——基督的信实和同性恋关系的反思》一书中就提到,其实被同性吸引的人们能够给教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帮助建立更好的教会,尤其是在建立深度友谊这个方面。对于像Wesley这样选择了独身的基督徒来说,属灵的友谊非常重要,让他能够享受到在基督里亲密美好的关系。我们的教会是否能够提供这样深度的属灵友谊,让所有人,不论结婚的还是单身的都能享受生命的丰盛?

 

7.最后,我们需要极大的怜悯行动与我们的言语相配

我们给予爱和同理,不应该建立在对方是否圣洁,或者是否跟你意见一致上。这让我想起曾担任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高级官员的C.Everett Coop。作为一名基督徒,他对于自己关于同性恋的看法毫不含糊,但LGBT群体却为他欢呼,因为他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艾滋病患者们付出了非常多。

我还想到一个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Bissell中心服侍的朋友。这个机构专门服侍无家可归的人们。我的朋友告诉我,在她服侍的社区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年轻人都是被赶出家门的同性恋者,而她的事工给予了他们无差别的对待。在新加坡的基督徒中,我们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吗?

我们(包括我自己)都有许多需要悔改的地方,也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让我们现在开始谈论这些问题,靠着上帝的奇妙恩典,去竭力创造真正的福音教会和福音社区。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看Wesley的另一本书《属灵的友谊:一个被同性吸引的独身基督徒如何在教会中找到接纳和爱》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基督徒对于同性吸引常有的三个误解(有声中文)

作者: Amanda Lim , 新加坡
翻译: 夏天, 台湾
语音播读:Jovial,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我一点儿都不同意牧师今天关于同性恋的讲道”。我们刚点了餐前甜点坐下来,Jenny就冒出了这句话。“他的观点太狭隘了。那些被同性吸引的人,他们产生的好感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啊,并且,他们对同性的爱慕也是真诚的”,她说。

我很少看到16岁的Jenny对某件事表达激烈的个人看法。大部份时候,她在表达对人事的看法时,都是不置可否甚至小心谨慎的。因此,听到她这次主动回应牧师今天早上的讲道内容,我挺吃惊的。所以我决定,再多了解一下她想法的缘由。我隐约觉得,这一定和她自己的事情有关系。

当我们的冰淇淋松饼上桌后,我随口问道:“你的朋友中有人被同性吸引所困扰吗?”她含糊地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楚。“不好意思,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吗?”我再问道。“我自己就是。”这次,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份坚定。

“其实我一点也不意外。”我停顿了一秒之后,说出了已经在脑海里演练了好几遍的回答。几个月来,我观察到每次查经班或主日讲道中提及有关性别问题和LGBT议题的时候,Jenny总是离席而去。但我从没想过跟她提这个话题。

 

可是现在既然锅盖都被掀开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事不关己了。

这是第二次有我辅导的青少年跟我讲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了。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惊讶到说不出话来。最后,那位青少年觉得她已经受够了要一直抗拒内心的感受,最终决定豁出去了。

在此之前,我身边从来没有人被同性吸引困扰,我也从来没有碰触过这个话题;而且我从不觉得自己需要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我觉得自己当一个吃瓜群众就好。但是上帝开始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去关心和接触这群人,并且要在爱中向他们阐明祂的真理。

误解一:我们只要知道圣经上说同性恋是罪就足够了

有一次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问我是如何看待同性恋关系的。认真思考后,我给出了一个“符合圣经”的标准答案:“圣经教导我们是上帝创造了性,并且性只能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之中存在。性的创造并不是为了同样性别的两个人。我相信圣经,因此我认为同性恋行为是错误的。”

我的朋友回答说他尊重我的信仰,但他非常反感教会里反对同性恋的讲道。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教会里的人并不是真正关心这件事情。每次当我想多问几句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反驳,并且拒绝我。我觉得这个话题的正反两方都需要更多了解彼此的想法。”

虽然猝不及防地被这位朋友打脸,但我知道他的观察是对的。我还真的碰到过好几次,特别是在教会的时候,我们总是冷冷地说:“同性恋是错的,因为圣经这么说了。”我们还会引用罗马书1章26-27节的经文和创世纪第19章索多玛和蛾摩拉的故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于是一场讨论就这样画下了句点。没有人接着提出问题,或者试着挑战我们说的这些话。同性恋行为就是错的──走的时候我们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对那些在同性恋中挣扎或者有同性恋倾向的朋友又多了几分冷漠。

也许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过这样的挣扎,所以我们也不曾花时间思考如何真正去爱,去接触,去与有同性倾向的朋友相处。当被追问“既然同性恋是‘天生’的,为什么又会是错的” 时,我们却发现自己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我们就会被贴上“盲目的信徒”和“恐同”这样的标签。

回到我和Jenny的对话上来。我后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她一起一对一地查考圣经,找出上帝在创造人类时的旨意究竟是怎样的。虽然到最后她觉得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上帝的旨意,我仍然感到非常感激。至少我们有时间一块讨论,且这段时间给了我聆听她的想法和了解她的挣扎的机会,让我也能试着用最有爱的方式,跟她述说上帝的真理。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地看见,其实我们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都需要上帝的恩典。

误解二: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同性恋者是故意选择活在同性恋的生活模式里的

一个用来支持同性恋行为的最强大的论点就是:同性恋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正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肤色、身高、性别、和出生在哪个家庭这类情形一样。

我的另一个同样也有同性吸引困扰的基督徒朋友, 跟我分享过类似的心情。他说,那种感觉是从心底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久久不散。“那种感觉就像你渴望去爱也渴望被爱,只不过那个对象是同性。我觉得如果我追随我的感觉,我就可以被接纳并得到我渴望的亲密关系”。我的朋友这么说道。

当我了解了我有幸辅导过的两位年轻女孩以及其他好朋友们的生活经历后,我才明白,原来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同性吸引,这样的感受背后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因素。有些人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不曾接触同性倾向的人群也没有类似的任何经历,但他们仍然会受到同性的吸引。

当然,你大可以说这些在同性倾向中挣扎的人们,最终还是有权利选择继续或停止他们的同性恋行为。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选择”并非是直接了当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它们往往需要付上极大的代价。

有些人为了要遵循上帝对人类创造的旨意而努力抵抗着同性恋倾向多年,但至终还是屈从于他们内心的欲望。甚至对于那些下定决心抵挡他们内心感受并顺服上帝旨意的人,也无法保证有一天他的性取向会被改变。身受同性倾向困扰的牧师兼作家Vaughan Roberts曾说:“上帝当然有能力改变我们的性取向,但祂并没有允诺祂一定会这样做,至少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我的性取向。”

误解三:同性恋者是一群异类

虽然我们从来不会这样说出来,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对同性恋者的谈论却暴露了我们有意地把同性恋者看为是异类。跟贪婪、酗酒、诽谤、欺骗和其他的种种罪比起来,同性恋常常被视为是更有争议且更严重的罪。

然而哥林多前书6章 9-11节清楚地把这些行为一一列举出来,提到在上帝面前它们为同等的罪,这点提醒了我们,(举个例子)一个贪婪的异性恋者并不会比一个同性恋者更加公义。

我几乎能听见那些受同性吸引的朋友们在呐喊说:“你怎么可以把我对同性的喜欢与贪婪、诽谤、酗酒这些不好的行为相提并论呢?这些都是会伤害他人的罪行,而我的感觉并不会伤害任何人!”

身为基督徒,我们相信圣经所说的。但在面对受同性吸引的朋友时你要如何帮助ta认清ta对同性“自然”的爱慕之情是人类堕落后罪性的结果,而并不是上帝创造性别的真正目的呢?我们要怎样才能除去我们心里自以为比别人好的论断心态,在谦卑和爱中向人传讲上帝呢?

我对这个挑战的看法

我认为基督徒看待这个挑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对那些从来没有同性吸引困扰也没有亲近的家人或朋友有过类似困扰的弟兄姊妹来说,这正是我们关注这个议题并关心同性恋群体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和祷告要如何以他们需要的方式和他们接触。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提问开始,听听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比方说,你可以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被同性吸引的?”,“身为同性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者“现在有没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帮到你?”

在我们试着去融入他们的时候,我们必需要能够不在乎他们怎样回应,而持续无条件地爱他们。

对于我们当中有些自己或亲人朋友中有同性恋倾向的,则是要持续地将自己扎根在上帝的话语中。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声势越来越浩大,看起来更酷,甚至快要成为主流文化的社会里,顺从我们内心的感受,似乎成为无可厚非的事。

但是,在努力做到“做真实的自己”和“爱我们的邻舍”且要避免被贴上古板和恐同人士标签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让真理打折了呢?如果真正的爱就是要在真理中彼此相爱呢?──这意味着即便会影响我们当下的和谐状态,我们仍然要告诉他们上帝对人类的旨意究竟是如何的。

在我们的回应里,不仅要有上帝的真理,还要有祂的爱。单单指出同性恋是罪是不够的,我们必需要愿意陪伴那些在同性恋倾向中挣扎的朋友们,并在真理中爱他们。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因个人隐私缘故,文章中所出现的名字均为化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