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复活的能力

关于灵命成长的三个误解(有声中文)

编写:YMI团队

翻译:XINING WANG ,爱尔兰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在灵命成长的路上,你是否曾经陷入困境?你祷告并寻求上帝的话语, 你 也没有隐藏那些潜在的罪,但是你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你实在无法确定今天的你是否比上周的你更像主耶稣基督?

其实并不只是你会这样!但是,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提醒自己什么是灵命上的成长。我们在灵命上的成长是借着上帝的恩典,以及祂在我们的生命中做工好让我们更像主耶稣基督的样子(以弗所书2章8-9节)。当我们感到停滞不前时,让我们继续追随我们的救主,而不是去追求改变本身。

当追求基督时,我们渴望祂帮助我们在德行、知识、节制和爱中成长(彼得后书1章5-8节),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属灵误解,以免它误导我们,阻止我们在真理中成长(以下是三类典型的误解):

 

 

 

1.灵命成长需要对《圣经》有着丰富的知识

彼得谈到了《圣经》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彼得后书1章5节,3章18节),圣经的知识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渴望和努力的。 毕竟,《圣经》是我们了解上帝是谁的主要方式。

但是,“ 知识”只是我们学习清单的其中一项而已。我们大多数人能够回想教会或小组中的某些人,他们似乎知道关于《圣经》的一切,但看上去也很骄傲,喜欢批评或者和个混蛋差不多。 这样的人显然缺乏灵命成熟的一些其他条件。

在《约翰福音》第14章,耶稣告诉我说,“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约翰福音 14章23节 )。熟悉《圣经》必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耶稣的教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顺服祂的教导。当我们每天阅读《圣经》时,让我们问问自己,这些经文告诉了我哪些关于上帝的事情? 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最重要的是,我该如何将耶稣的教导活出来?

 

 

 

2.灵命成长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进行属灵操练

彼得敦促我们在属灵成长上 “要分外地殷勤”(彼得后书 1章5节)。 保罗说“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立比书2章12节)。 努力操练绝对是灵命成长的一部分。这里包含我们都知道的——如读圣经,祷告,参加基督徒团契等等。

但是,注意不要陷入一个陷阱,误认为只要我们都做到了,就可以有很好的属灵成长。

很多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做着看似正确的事情,却并没有真正地在寻求上帝或者用心去做。 所以这很难算做我们“分外地殷勤”,对吗?

其实最重要的是真诚地寻求与上帝建立关系。我们被要求“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马太福音22章37节)。在我们继续信实地阅读圣经、祷告并去教会聚会之时,也让我们求上帝更新我们的心意,以便我们每天更加爱他。

 

 

3.灵命的成长是可以每天都量化的

有时,灵命成长给我们的初始印象是一条直线,一条有迹可循的道路。这样一来,我们今天应该比昨天更加成熟。毕竟,如果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没有更进一步,那就会是在倒退,对吧?

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地在寻求上帝,但仍然感觉似乎没有听到上帝的回应,或者我们与祂并没有更加亲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如果我们感到停滞不前怎么办?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甚至大卫,这个被认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使徒行传13章22节),也经历了他的困惑期,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 (诗篇13篇1-2节)

如果你感到上帝离你很远,或者读《圣经》看起来像是一件乏味的事,或者在祷告时无话可说,这些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停止成长。雅各鼓励我们说,“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1章3-4节)。

因此,即使在那些困难的时刻里,我们也要像大卫一样坚信:“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诗篇13篇5节)。上帝会完成祂的旨意。

让我们一起追随上帝吧,真诚地寻求与祂的关系,相信祂会为我们装备知识和德行,即使在我们看不到任何结果的情况下,也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上帝爱我们,并且在此刻,祂依然在我们的生命中做工,帮助我们建立与祂更加亲密的关系。

 

 

阅读原文请查看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

当我们经历婚恋的试炼,怎样才能保持信仰的初心?(有声播读)

作者:Ruth,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不久前,一位许久没有联系的姊妹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言辞犀利,话语中带着不快。那些话不像是一位得救10多年的青年姊妹说的,因为里面有对教会的误解。我心里一个念头闪过,这个姊妹是不是经历了什么?祷告之中,权衡之下,我给姊妹发了一条微信“亲爱的姊妹,最近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原没有想着她会回复,因为我们也是两三年没有见了。收到了姊妹的回复:“好委屈”。细问之下,才发现是因为婚恋的缘故。

这是一位很虔诚的姊妹,外貌脾气都不错,为了等待上帝预备的婚姻,她等到了快40岁信心都还是很好。不曾想到,因为一位弟兄,她跌倒了。
几年前,有一位弟兄跟姊妹表白,说想跟姊妹成立家庭,姊妹没有拒绝,只是跟弟兄说要顺从教会的秩序,弟兄先去跟传道人说一下,看上帝怎样带领。过后,姊妹就这样一直等待这位弟兄,可是传道人一直没有找自己。姊妹想着可能是自己信仰还需要磨炼,就这样一直等一直等。没想到,去年这位弟兄突然宣布跟另一位姊妹结婚……我认识的这位姊妹当时就崩溃了,“我这几年一直等待的弟兄现在怎么是这样的景况。”

当我听姊妹说完,心中也替姊妹感到伤心。一位如此单纯的姊妹,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肯定是致命的打击。因着信息传递有误造成了这样的结局,让一位有信心的姊妹进入了信仰误区。对于基督徒的婚姻,没有进入婚姻的弟兄姊妹是不是应该慎重默想思考一下呢?当我们经历婚恋的试炼,怎样才能保持信仰的初心,让自己不进入误区?

最近读经,我又重新读到了《路得记》。一个像短故事一样的奇妙的经历,不长的篇幅记录了路得特别的人生经历。

路得在丈夫死后,没有急着像俄珥巴一样回本地本族去寻找新的婚姻家庭,而是选择跟随婆婆,跟随上帝。最喜欢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路得记1章16-17节)。从“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种破釜沉舟的跟随吧。当然,跟随的话我们都可以很容易说出,但是其后路得跟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恒之后,路得肯定经历了诸多试炼。《圣经》中只是大概写了路得靠拾取麦穗养活自己和婆婆,可以想象她们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信心的跟随,谁能如此坚持呢。但是上帝多么喜悦路得跟随的这份信心,上帝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祝福了路得,成就了她和波阿斯的美好婚姻。路得本是摩押族的后裔,一个父女淫乱而来的民族,上帝也曾因这个民族不接待出埃及时的以色列人,甚至雇巴兰咒诅以色列人,就命令以色列人说“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命记23章3节)这是一句多么严厉的咒诅,但是因为路得对上帝无悔的追随,上帝在她的身上成就了那上好的福分。上帝祝福了路得的后代,路得也进入了耶稣基督的家谱。

甚愿姊妹们,像路得一样,有信心的跟随,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物质的回报,而是报答上帝的恩典,因为上帝在我们未出生以前,已经赦免了我们的罪,拯救了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

救命,我的身体失控了!(有声播读)

作者:Robyn Scott,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那天我和其他晚上做的事情没什么差别,你知道的:看电视、滑手机社交媒体以及在新闻和网络上猎奇。我不确定我是怎么点过来的,但最后我读到一篇关于身体集中重复性行为(BFRBs)的文章。我读到的内容令我崩溃。
 
我发现,BFRBs通常用来描述一组会导致人们反复触摸头发和身体,从而导致身体损伤的失调行为,如拔头发、抠抓皮肤或咬腮。让我深受打击的是,这些不同的BFRBs症状是相关联的,而我已经表现出了其中的一些症状——可能是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抑郁和焦虑作斗争的结果。
 
打我记事的时候,我就总是在抠抓我指甲根部的那层皮——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个习惯而已,就像咬指甲一样。但我没意识到它有一个名字叫强迫性皮肤搔抓症(dermatillomania)。几年前,我发现自己开始把汗毛从手臂上拔下来,而且越来越频繁,直到我每天都会拔。我发现这叫做拔毛发癖(trichotillomania )。在此之间,我注意到了我咬腮帮的习惯(咬腮症morsicatio buccarum)。我想它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另外两个BFRBs的确认,咬腮帮也变得更加明显。
 
从文章中,我发现对一些人来说,这些行为可以带来满足感,减轻压力和焦虑,或者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表现。我把这看作是一种心理障碍,是由我大脑中的某些东西引起的,而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习惯。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对我的打击这么大,但意识到这一切让我感到如此无力和挫败。突然间,我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却被我错乱的大脑所控制。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自己在问:“我的状况怎么这么糟糕?”我离做个正常人太远了,我从来就没正常过,也不知道怎么回到正常状态。
 
一个正常的状态,一个没有抑郁、焦虑和精神障碍的状态。

我们生来就是破碎的

 
不管是因为童年坎坷,还是经历悲痛,又或是身体激素失衡,我们所有人的破碎都必然会在某个时刻显现出来。事实上,从亚当和夏娃的孩子开始,世上的每一个人生来都是破碎的(罗马书5章12节)。我们会这样是罪造成的。
 
只有当创造我们的那一位走进我们的生命,我们才是完整的。耶稣来医治罪留在我们里面的创伤。作为我们的救主,祂来拯救我们脱离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破碎了,而是意味着,在基督的再来之前,我们都是有盼望的,因为耶稣已经胜了这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祂是我们安慰和医治的源泉。
 
此外,耶稣在约翰福音10章10节中说,祂来这里不仅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脱离地狱,更是为了给我们更丰盛的生命。我过去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祂会给我们梦想中的工作和渴望的家庭关系并把我们从挣扎中解救出来——但我后来明白这也可能是学会如何享受我们现在的工作,或者学习如何与我们的家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在我与BFRBs的斗争旅程中,这意味着我可以在挣扎中学习倚靠上帝。
 

我们不必独自一人面对

 
我已经接受了我靠自己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上瘾、瘾症、强迫性行为或其他各种类型的紊乱作过斗争的人来说,你应该知道,要从自己里面找到力量来让它们停止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了,药物、草药和其他治疗都可以成为对治疗非常有益的资源。但我们总会在自律和诱惑之间挣扎。因此,我发现我需要自己以外的力量,需要能够持久的力量。这才会是长期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知道我需要上帝的力量,它可以在我的软弱中显得完美(哥林多前书12章9节)。这有时是在我强迫症发作时,为寻求力量而做一个快速的祷告。有时是逃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寻求上帝的帮助。有时候则是我需要跟上帝倾诉,告诉祂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会如此困扰我。有时则是相信上帝是我所需要的力量,并且祂会帮助我。
 
不仅于此。我仍然在与BFRBs作斗争,但我不再觉得被它压垮了。
 
我知道上帝创造了我的身体,当我向祂求救的时候,祂就在我身边。和一些身体疾病一样,精神疾病通常不会一劳永逸地被治愈。它们需要持续的得到关注和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一辈子。但没关系。因为倚靠耶稣是每一天、持续一生的旅程。即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壮起来,也不应该忘记耶稣。
 
所以,当我挣扎着想要去抓、拉、咬的时候,我知道,靠着每天的祷告和从上帝而来的力量,我或许能够找到从BFRBs的坚固营垒得痊愈和解脱的办法。但最重要的是,因着我每天都越来越倚靠祂,我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近,并在基督里成长地日益强壮。

 

 

 

阅读原文请查看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

我在抗疫最前线:要到几时呢?(有声播读)

作者:方友望,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Joya,中国

友望来自东马砂拉越州,喜欢阅读和写作,从小享受与书为伴,只因为有个喜欢买书的爸爸。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图书管理员,长大后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作家,用文字来分享心情、传递信息。大学毕业后在东马服务了数年,目前在吉隆坡的国大医院 (HUKM) 进修急诊专科。国大医院是雪隆区的新冠肺炎接治地点。虽然这所医院暂时并非主要的新冠肺炎转介中心,但她仍然在前线上诊断并收治 Covid 19 的可疑或确诊病例。

马来西亚进入全国行动管制令第 13 天,COVID – 19 疫情非但没有好转,官方数据显示全球各地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整个世界仿佛放慢了匆匆的脚步,全球各个国家和主要城市相继封城,航空和旅游业遭受严重的打击,许多商家已经停止了正常的业务运作,学校宣布暂停一切活动,考试不得不延期导致学生们需要延期毕业。不论是生意惨淡近乎陷入困境的小贩们,卧病在床被迫与世隔离的病患,留在家等待重返校园的莘莘学子,或是在医院前线辛劳工作的医务人员,大家的心里都纳闷着:要到几时呢?上帝啊,请问祢允许这个新冠肺炎横行霸道要到几时呢?上帝啊,请问祢何时伸出祢大能的膀臂终止这一场夺取上万条人命的瘟疫呢?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我们匆忙劳碌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停歇下来,回到上帝面前,寻求祂的医治、赦免、拯救和安慰。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的文学史家鲁益师(C.S.Lewis)在他的著作《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中描述苦难是上帝的扩音器,为要唤醒沉睡的心灵。但是祂允许苦难要到什么时候呢?诗人大卫在他的诗篇中不断地发出同样的呼求:“耶和华啊,祢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祢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诗篇13篇1-2节)

哈巴谷先知同样质问上帝:“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 (哈巴谷书1章2节)面对仇敌的四面攻击、不公不义的政权、恶人的无法无天,一筹莫展的大卫和悲愤填膺的哈巴谷都在纳闷:要到几时呢?他们在急难中呼求并等侯着上帝伸出祂的膀臂来拯救属于祂的子民、施行公义和怜悯。等待,谈何容易,尤其在静默中等待,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苦难的时候,等待的过程十分煎熬难挨,尤其当我们束手无策,无法改变或加速使事情进展得更快时,内心更是百般焦虑,感觉被上帝忘记和遗弃了。

然而,等待却是成长的生命中重要的一环。从着床在母亲子宫里的胚胎到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孕育健康的生命需要十个月漫长的静心等待。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宝宝,从孩子第一天上幼稚园哭闹不舍到大学毕业挥手告别的那一刻,养儿育女需要经历何等漫长的等待岁月啊!小时候,我们期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升学后,我们期盼着自己早日毕业。工作后,我们期盼着自己结婚成家。成家后,我们期盼着自己早生贵子。暮年后,我们期盼着自己安享晚年、儿孙满堂。终于,我们卸下了世上一切的劳苦,入土安息,进入永恒。

等待的功课需要我们用一生之久不断地学习。在行动管制令的驱使之下,首相再三地叮嘱大家留在家中,千万不要无故出门。 COVID – 19 限制了我们的行动,考验了我们的耐性,也阻挠了我们的计划。我和丈夫因为工作的缘故不得不分隔两岸,而原先的生育计划也不得不耽搁延期。刚开始我的心情实在遭透了!我满腹牢骚地向上帝抱怨,生气祂为什么允许这个病毒打扰我们完美的计划和规律的生活秩序。然而,在敬拜的诗歌中我学会了安静顺服祂的旨意,在祂的沉默不语中我学会了再一次的等待。等待,让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执着,让上帝在我的生命中掌权,并学习将自己每一天的行程和人生的蓝图计划交托给祂。等待,让我在每一次和祂摔跤的过程中学习降服,把自己对人生的主权放在祂的手中。

我很容易心急,欠缺耐心,不喜欢等待。一旦决定好的计划,便急着去完成,否则会感到烦躁不安。每一次的等待对我而言都是信心的考验,提醒我学习把焦点转向那为我创始成终的耶稣,并在等待的空档期继续专心敬拜祂、忠心事奉祂、坚定相信祂。

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她是殉道者宣教士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的遗孀,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徒女性之一。吉姆在南美洲的森林里遇难之后,勇敢的她带着年幼的女儿回到奥卡族印第安人中间继续服侍,与他们一起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至终整个族群归向耶稣。她在著作《The Path of Loneliness 》中写道:等候上帝是信心的表现,也是上帝对人类最大的要求。

等候中,我们相信祂的安排准确无误,祂的时间不早也不晚。每一天,我们可以带着期待的心情将等待上帝的意愿当成祭物献给祂。真正相信上帝并等候祂的人不会给上帝截止日期,也不会要求上帝照着他的议程进行,而是敞开心扉完全接受上帝的计划,并确信祂的安排必然超越我们所求所想。

要到几时呢?我不晓得这场疫情将会到何时才结束,但是我可以选择相信上帝的美善和全能,相信祂在洪水泛滥之时仍然坐着为王,相信祂在举世动乱之时仍然统管万有。我不晓得行动管制令是否会继续延长,但是我可以选择继续感谢上帝让我有健康的身体去服事我的病人。我不晓得祂为什么打断了我的人生计划,但是我可以选择耐心等候祂的时间,因为祂的道路高过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过我的意念(以赛亚书55章9节)。祂仍旧掌权,哈利路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