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天堂

灵命日粮:永恒眼光

读经: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 

当芬妮•考丝贝(Fanny Crosby)还是婴孩时就双目失明,然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后来成为一位很有名的圣诗作词人。她一生中创作超过九千首圣诗,其中最为人喜爱且历久弥新的是「有福的确据」和「荣耀归于真神」。

有些人对芬妮的遭遇感到惋惜。一位牧师深表同情地对她说:「上帝给你那么多恩赐,却让你失明,真是让人遗憾。」但令人难以置信的,芬妮却回答他说:「你知道吗?如果我在出生的时候可以许一个愿,我会希望生而瞎眼。⋯⋯因为当回到天堂时,我就不再瞎眼,首次看见的将是救主的荣面,这是何等欢欣啊!」

芬妮以永恒的眼光看待生命。我们的许多难题在考虑到永恒的时候,看起来便不同了:「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 [....]

灵命日粮:忧喜参半

读经:启示录21章1-7节 

对我和玛琳而言,用「忧喜参半」来描述我们的婚礼,真是最贴切不过了。可别误会我的意思,那依然是一件美妙大事,让我们往后持续庆祝了超过35年之久。但由于玛琳的妈妈在婚礼的几周前因癌症过世,因此我们在举行婚礼时的心情难免有点消沉。虽然玛琳的阿姨自告奋勇地担起「新娘母亲」的角色,她也胜任有余。然而,在欢乐气氛中总有一些不对劲,少了妈妈,所有的事情都受到了影响。

这种「忧喜参半」的状态,正是我们处在这个败坏世界里的象征。我们的人生里,好坏交织、忧喜参半。正如所罗门所描述的现实「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箴言14章13节)。欢乐的心也时有忧愁,因为有时候,生命就是如此。

然而,值得感恩的是,对我们这些认识基督的人而言,生命并不只有此生,还有未来的生命 [....]

灵命日粮:皇室婚姻

读经:启示录19章6-9节 

在《嫁个英国勋爵》这本书中,记载了十九世纪美国许多富有的女继承人寻求与英国贵族联姻的特殊现象。尽管她们已经很富有,但仍然想拥有更多,那就是贵族的社会地位。这本书的一开始就提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艾伯特王子,当他前往美国访问时,众多富豪女后裔一涌而上,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他的皇室新娘。

然而,我们信靠基督的人不必向往地上的皇族身分,因为我们已经确确实实得到天上皇族的婚姻。约翰在启示录提到这一点:「『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19章7-8节)。耶稣是羔羊,是经文所提到的新郎,而我们这些相信的人就是祂的新妇。

身为基督的新妇,在期盼未来与祂同在天上的当下,我们必须尽 [....]

灵命日粮:归属

读经:约翰福音14章1-11节 

一提到父亲的家乡,他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因此,可想而知,在我孩提时候,每年夏天他带着我们全家回到那里时,我是多么雀跃兴奋。我们一起在圣约瑟河钓鱼,参观父亲孩童时期的农场。在那里,父亲所讲述的故事都活生生地呈现眼前。虽然我从来不曾以那里为自己的家乡,但现在每一次和我自己的孩子、孙子来到这个城镇,怀旧的归属感不觉油然而生。

耶稣向门徒提起祂在天上的家乡,就是祂降世与我们同住,暂时离开的处所。祂怀着无比的欢欣对门徒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14章2-3节)。毫无疑问的,耶稣这位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苦难的基督(希伯来书12章2节),的确期盼回到天上的家乡,且带着祂父亲的儿女们与祂一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