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失去

7种应对分手的办法(有声中文)

 

作者: Evelyne Huston,肯尼亚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我心里很清楚,我必须结束这段关系, 这两年我流的眼泪超过了我出生25年来的总和!但分手,彻底击垮了我。

我们都是基督徒,爱上帝,彼此相爱,喜欢一起服事,从表面看是天作之合。然而,这份感情始终困扰着我,似乎哪里不对劲。通过咨询,我发现我们的关系并不健康——我们缺乏情感的联结。

回顾过去,因为都是基督徒,彼此吸引,觉得对方很有趣, 我们就匆匆走入这段关系,并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对方的喜好、技能、才华、兴趣……

如果要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们喜欢对方吗;你们喜欢彼此的陪伴吗?估计我们很难给出肯定的答复。

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份感情并不健康——只打感情抗生素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只能“截肢”!

 

 

分手后的风暴

 

分手后的情绪风暴让人措手不及。我记得恐惧排山倒海地压过来,“我做对了吗?上帝还会带别人走入我生命吗? 我是否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

我在种种疑虑中煎熬,“答应他之前我不是祷告过吗? 上帝不是通过我的朋友向我应证,他就是我要嫁的人吗?厌倦了原谅与争吵是我错了?”

我想回到从前,这段关系尽管有问题,但我想念那份熟悉感。

然而内心深处,我知道隔着一层满是怀疑、伤害、恐惧和泪水的毛玻璃,是很难看到上帝的良善和信实的。

走过这段心碎之路,我拾到一些珍宝,指引我继续走下去,希望也能成为其他伤心人的安慰,在坎坷的康复之路上重新得力。

 

 

1.哭泣

分手后,我几乎每天动不动就会哭。哭着求主赦免我,求祂抹去痛苦 ,我感到自己被遗忘了、抛弃了。

我整日呻吟,枕边满是泪水,常常借助诗篇倾心吐意: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诗篇22篇1节)

我在经文中寻找到让忧伤的灵重新振作的诗句。我发现上帝并不轻看我们的眼泪。在我们经历生命中的失去时,就像分手后的我,祂并没有简单地让我们“擦干眼泪”。相反,圣经告诉我们祂流过眼泪 (约翰福音11章35节;路加福音19章41-44节 ),祂甚至将我们的眼泪装在皮袋里(诗篇56章8节),祂靠近伤心的人和心灵破碎的人(诗篇34篇18节 )。

分手也是一种失去,需要走过悲伤的过程,而最自然的宣泄方式就是哭泣! 所以哭吧,没有关系,带着盼望来哭泣,哭泣时,让福音安慰你。

 

 

2.祷告

在祷告中与上帝交通,完全打开自己的心,让所有的担忧、怀疑、失望、恐惧和痛苦都在上帝面前赤露敞开,这让我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通过文字、话语,我毫无保留地向天父倾诉我的感受。没有人可以向上帝隐瞒什么,因为祂鉴察人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 )。

一开始,我祈求和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更需要在祷告中寻求前行的力量、医治和宽恕,对他的,也是对自己的,因为我一直对自己结束了这段关系耿耿于怀。

我常常泪如雨下,无力呻吟,知道基督和圣灵为我祈求,真的非常安慰,圣灵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马书8章26、 34节)。

 

 

3.教会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探访了一个教会,以马内利浸信会(Emmanuel Baptist Church),那里的讲道对我破碎的心来说好比一剂良药!上帝的良善永不改变,祂行事奇妙,智慧如渊,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当真理的亮光照进我心,痛苦的我有了甜蜜的盼望!

唱着福音歌,我在主里面得了喜乐,因为祂饱尝痛苦,所以祂怜悯痛苦中的我们。

在与众圣徒一起敬拜的过程中,我绝望的心也得到了安慰。仁慈的上帝,巧妙地通过圣徒、布道和赞美诗歌逐步改变我对的痛苦的看法。

想到基督因救祂子民的喜乐,而轻看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12章2节),我自己这一点点痛苦不过是浅尝基督的痛苦,就不再觉得那么无法承受了。

 

 

4.朋友

没有了周末约会、通宵长谈或主日后的小聚,分手后肯定会感到孤独。

但我感谢身边的朋友们,在我孤独时陪伴我,让我体会了什么是互相担当彼此的重担(加拉太书6章2节)。上帝差派他们花时间和精力来陪我,鼓励我,定期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到家里来探访,或即兴一起出游,这丝丝情谊将永远留在我心里。

这些都提醒我,在这种时候,身边有爱你、呵护你的人是多么重要,他们的爱不仅在言语上,更是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3章18节)。

 

 

5.休息

2018年的7月份,上帝巧妙地安排我可以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休息一下。就像经历了悲伤的疲惫后,身体需要休息一样,我也需要时间来仰望上帝,在祂的应许里,安静下来。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圣经、主内文章、缓解内心忧伤的书籍,看相关的视频、博客、讲道。我知道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所以很渴望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一个基督徒如何面对分手的宝贵经验。

上帝医治他们走出分手的伤痛,他们的故事对我是莫大的安慰,也激励我继续相信、祷告、并活在每天的恩典里。

 

 

6.心理咨询

我每周五会定期看心理医生。当我感到非常绝望时,也会临时安排去和他沟通。

事后看来,有一位基督徒咨询师陪我走过悲伤是上帝对我慈爱的眷顾。他用上帝的话语,如同使用一把双刃剑,不仅安慰我,大大鼓励我,也让我看到自己的罪性、在分手上应负的责任,让我的灵悔过!

总的来说,我不仅战胜了失去的痛苦,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基督徒: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创伤,能通过祷告积极面对。

 

 

7.继续生活

 

继续生活!就这么简单!

起床,淋浴,灵修,上班,会朋友,回家,写日记,哭一会,祷告,睡觉……日复一日!慢慢就过来了。

有一天,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你能在上帝的应许中天天得力,过好每一天,现在你已成为更好的你。

疼痛不再像第一周或第一个月时那么剧烈。新的记忆逐渐取代旧的。那些礼物不再唤起强烈的感情。

你会领悟到上帝的良善和信实。昨天,今天,直到永远,祂都是一样的。是的,令人心碎的事发生了,但此刻永不改变的主与你同在,在你的煎熬中,伴你左右。

 

 

即便有很多的不解,但信靠上帝

 

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问“为什么”。 “如果我们都是基督徒,为什么我们的关系一定要结束? ” “既然要结束,为什么要开始呢?” “我们为什么要为这段关系投入呢”

答案简单而确信,“信靠我!”

我相信上帝用分手的经历来塑造我、炼净我。即使我走过死阴的幽谷,祂的爱从未停止,一直引导我。

亲爱的,如果你正在经历分手,将你的未知交托给无所不知的上帝吧。

有许多的不解,这很正常。但用上帝的应许来打败你的恐惧;用上帝的话来更新你的灵;不要压抑你的情绪,把它们带到上帝面前;不要浪费你的眼泪,用祈祷来化解。最后,正如鲁益士(C. S. Lewis)曾说过的,不要忘记亲吻那把你抛向岩石的海浪。

请记住,不是只有通过和解,才能得医治,让我们学会宽恕自己和他人,愿意学习属天的功课,经历被塑造,被改变。

信靠祂!

 

 

点击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最棒的礼物

当上帝带走他们5岁的女儿

作者:Ng Jing Yng,新加坡

翻译:Xining Wang,爱尔兰

身为父母,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悲痛,最大的安慰是什么?

对于罗恬恬和她的先生黄勤达来说,今年1月他们面对着极大的挣扎。当时,悲剧从天而降,夺走了他们心爱的5岁女儿黄睿祈。

如今,罗恬恬能够自信又切确地说出她一直所困惑的答案:“睿祈认识主耶稣”。罗恬恬记得女儿曾经分享:“主耶稣为了我们的罪, 也为了医治生病的人,被‘坏人’(罗马士兵)杀害了。”她也确信,上帝提前为女儿做了预备。

事实上,在黄睿祈去世的几个月前,这个快乐的孩子在主日学亲手彩了一幅有关天堂的画。正是这样的一个确信,帮助了他们慢慢接受在余生里无法再见女儿的事实。

悲剧的发生

一切始于1月15日,当时黄睿祈说感到胸、腹疼痛,然后她开始发高烧。尽管内心忐忑不安,但他们还是决定先对她的病情观察一天。

然而,至下午时刻,黄睿祈却突然癫痫发作。这时,罗恬恬察觉不对劲,决定打电话给先生赶紧送女儿去医院。

那时,黄睿祈已经开始失去意识。平时鲜少在社交媒体发布帖文的罗恬恬,开始透过社交媒体管道呼吁亲友们为黄睿祈祷告。

经急诊科医生诊断后,黄睿祈立即被送入了加护病房。黄勤达和罗恬恬不断祷告恳求主的医治,但她与先生祷告的内容却是截然相反的。

过去,黄勤达曾亲历过父亲逝世前变成植物人的状态,所以,他祈求上帝完全治愈黄睿祈,抑或上帝亲自来将她带走,因他不忍心看见他活泼可爱的女儿变成植物人。

与之相反,罗恬恬则祈求上帝给她第二次机会,让她能继续当黄睿祈的妈妈。她在病床前对着黄睿祈低诉:“即便妳变成植物人,妈妈也会照顾妳。但是,如果妳觉得太痛苦,我会放手。”

在病房外等待的36小时,对于这对夫妇来说是一个漫长的煎熬。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后,他们终于瞥见了小女儿一眼,顷刻间,漫长等待的煎熬得到了丝丝喘息的机会。

“我们通过分流屏障的窗户看到了她。她侧身躺着,睁着双眼,眼睛眨也不眨。那时我就已经知道她的脑部受到损伤了,很可能活不下来了” , 黄勤达忆述着。

后来,当他们第一次被允许可以和黄睿祈有身体接触时,黄勤达当时就泪如雨下,他发现她的身体很冷,身上绑着呼吸器和生命体征监护仪。

他来到床边坐下,在黄睿祈耳边唱起诗歌,这是她经常在教会演唱的敬拜歌曲之一。他唱着:“有了基督,我们可以在暴风雨中微笑”,并赞扬他的小女儿在这场暴风疾雨中坚强而勇敢。他盼望女儿能听见并且确信,若她在天家遇见了耶稣,就不再有苦难。

 

黄勤达说:“我告诉睿祈,她会和她曾经在主日学中学到的圣经中的使徒们见面并玩耍。这也许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也时刻提醒着我,除了属世的生活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天家。”

对罗恬恬来说,尽管她仍没有办法接受黄睿祈离开自己,但她在那一刻对上帝的祷告已与之前不同。她请求上帝让黄睿祈能坚持到在缅甸的外婆和远在曼谷的干爷爷来见她最后一面。上帝应允了这一请求——黄睿祈的血压曾一度上升,但当黄勤达开始在黄睿祈的床前祈祷后,她的血压开始下降并保持稳定,一直等到罗恬恬的母亲和黄睿祈的干爷爷到来。

之后,她的四肢开始变黑,这是血压变低的表现。接着,她的脉搏停止了。

失去黄睿祈

1月17日凌晨,黄睿祈在住院约36小时后逝世。她的病情后来被诊断为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被称为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该疾病仅见于东亚原本健康的婴儿和儿童中。ANEC的特征是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以及高烧,快速丧失意识,并癫痫发作。

雪上加霜的是,他们不得不推迟黄睿祈的葬礼,因为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小儿子黄慎祈需要被送进医院进行防预性观察,而罗恬恬同时也因感染甲流H1N1被送进另一家医院。

在接下来的两天,待黄慎祈和罗恬恬相继出院后,一家人开始为黄睿祈的葬礼做准备。黄勤达回忆说,“当她的身体被装进棺材运回家时,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看到她的第一眼,我感觉有些安慰,因为她终于回家了。但让人痛心的是,她回到了家,却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在亲朋好友前来跟黄睿祈告别的仪式上,夫妇俩把黄睿祈过去的照片制作成影片,透过幻灯片播放,并以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绎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为背景音乐。“睿祈很喜欢这首歌,这也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美妙、天真和快乐”,黄勤达补充道。

罗恬恬认为上帝赐予了她三天的时间,让她在医院里可以好好休息,并为最痛苦的时刻(葬礼)做准备。

这段期间,她被上帝的话语所安慰,“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上帝必与你同在。” (约书亚记1章9节)她知道在这段信心的旅程中,上帝与黄睿祈同在,也与他们一家同在。这节经文最终被刻进了黄睿祈的墓志铭。

黄睿祈是上帝所赐的礼物

如今,当罗恬恬回忆起五个月前的经历,她认为,最难熬的不是上帝没有垂听她的祷告医治黄睿祈,而是她被一波又一波的内疚感所折磨:她认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立即将黄睿祈送医,她也质问自己事发当时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挽救她的孩子。

“我生自己的气,当时我没有相信黄睿祈,这是最痛苦的”,罗恬恬说。只有丈夫和教母不断为她打气,提醒她上帝的良善后,她才逐渐摆脱了这种自责的心理。

罗恬恬很感恩她的孩子不用再遭受痛苦。负责黄睿祈这个病例的儿科专家告诉她,她接手过的其他3名同被这种罕见疾病感染的孩子中,没有一个幸存。研究还表明,目前尚未有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方法,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够完全康复。在极少数年轻患者能够幸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靠长期的医疗手段来维持生命。

回顾过去,罗恬恬还意识到黄睿祈是上帝给他们的一个“特别的礼物”——她在过去的五年中,用极具感染性的笑声祝福了他们,并且给了黄慎祈一个与之嬉戏的快乐陪伴。

她追溯过去对黄睿祈的回忆,她刚出生时心律不整,脐带绕颈,随后进行了紧急剖腹产以挽救母亲和孩子。

对于女儿这一生给他们带来的祝福,黄勤达也与罗恬恬的想法一致。在他们新婚的生活里,黄睿祈为他们增添了许多欢乐。他最美好的回忆是带黄睿祈去游乐场,陪她荡秋千,把她荡得高高的,并在她要求挠痒时挠她痒痒。

面对失去女儿后的生活

尽管如此,失去黄睿祈的痛苦和悲伤仍然在蔓延。

“我们经历了许多个第一次,但却是刻骨铭心的 “第一次” 。当孩子出生时,会记录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孩子回家的第一个晚上” ,黄勤达分享说, “但当黄睿祈离开后,我不得一点一点来消化这个噩耗,她离开我们后的第一个小时,第一天……第一次醒来发现她不在了。”

他补充说:“另一个困境是,没有黄睿祈的生活要继续,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重现黄睿祈活着时的点点滴滴。”

现在,这对夫妇正在努力迈步,共同创造新的回忆,同时也把与黄睿祈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珍藏于心。

罗恬恬说,他们现在绝对会对黄慎祈更有耐心。这个两岁的男孩想知道他姐姐去了哪里,但他年纪还太小,无法完全理解。

坚定对良善上帝的信心

虽然很心痛,这对夫妇还是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给上帝带来荣耀,并提醒大家珍惜家人,因为人生中可能随时会发生意外。他们承认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可能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是他们可以见证,在无法理解的悲伤中,耶和华给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安慰(耶利米哀歌3章32-33节)。

“我们仍然非常想念她。对我个人而言,我每一天都在想她。但是这种磨难帮助我理解了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那段时间里天父的感受。它给我提供了第一视角,让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快要死的时候,这种痛彻心扉的悲伤” , 黄勤达继续说, “这个过程确实很残酷,但是我把能理解上帝 “第一手” 的感受当成无价的荣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上帝的爱,但是在黄睿祈离开后,当我联想到自己对黄睿祈的爱时,我感受到了上帝牺牲祂的独生爱子耶稣为我们钉十字架时,祂对我们的爱有多真实、有多真心。”

更重要的是,黄勤达和罗恬恬强调了让孩子们认识上帝的紧迫性。

“将基督信仰种在孩子的生命中永远都不会太晚” ,黄勤达说, “这颗种子非常重要,它将带他们走过一生。”

“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 ——耶利米哀歌3章32-33节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