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奖赏

灵命日粮:终点线

读经:提摩太后书4章1-8节 

当杰夫知道母亲的健康正急速衰退,他便立刻搭乘飞机,飞奔到她的身边。杰夫坐在她的床边,握着她的手,唱诗歌,安慰她,表达对她的爱。后来母亲过世了,在她的丧礼上,许多人对杰夫说,他的母亲帮助了许多人,是众人美好的祝福。她在圣经教导、辅导人以及带领小组祷告方面,都满有恩赐。这些都是她服事基督的重要部分,她坚守岗位,直到生命的尾声。为了基督的缘故,她尽忠到底。

为了纪念母亲,杰夫参加42公里的马拉松赛跑。赛跑时,他为母亲的一生向上帝感恩,也哀悼她的离去。当他跨越终点线的时候,杰夫以食指指向天,说:「妈妈就在那里!」他的母亲一生尊崇基督,至死不渝,使他想起使徒保罗所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主到 [....]

灵命日粮:永恒的奖赏

读经:哥林多前书9章24-27节 

乌克兰体操选手拉里莎•拉特尼娜曾创下18面奥运奖牌的纪录,分别赢自1956、1960和1964年的奥运。这个维持了48年的纪录,终于在2012年伦敦奥运时,被迈克尔•菲尔普斯以4×200米自由泳接力赢得第19面金牌时打破。《国际体操》杂志曾表示:「拉特尼娜仿佛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了。当苏联解体时,我们就把她遗忘了。」

使徒保罗提醒我们,有时候所付出的努力是会被遗忘的。当运动员致力于操练身体,他们努力换来的是至终会毁坏的奖牌(哥林多前书9章25节)。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不只奖牌会毁坏,人们对于这些丰功伟业的记忆也会逐渐模糊、淡忘。如果运动员可以为了获得世上的奖赏而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且这些奖赏终究会被遗忘,那么基督徒们应该付出多少代价,来赢得不会朽坏的冠冕呢?(提摩太前书4章8节 [....]

灵命日粮:奖励好行为

读经:哥林多后书5章1-11节 

在我们教会的一项儿童事工中,每当我们看到孩子有好表现时,就发给他一张卡片。孩子收集到一定数目的卡片,就可得到奖品,以奖励他们的好行为。我们希望藉此强调好行为,而不是专注在孩子的坏行为上。

有一回,当我们发卡片给11岁的泰瑞时,他回答说:「谢谢了,我不需要。我要有好行为,而且我的好行为不需要奖励。」对他而言,选择正确的行为本身已经是个奖赏了。正确的价值观肯定已稳固地栽种在他心中,不管是否有奖赏,他也要活出好行为。

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最终会得到奖赏。哥林多后书5章10节说:「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然而,得奖赏不应该是我们有好行为的动机,也不是得到救恩的理由。活出爱上帝的生命并且讨祂的喜悦,才应该是我们心里的渴求。

我们既然爱上帝,就 [....]

灵命日粮:赢得奖赏

读经:哥林多前书9章24-27节 

每年三月,美国阿拉斯加都会举办长程狗拉雪橇大赛。每名参赛的橇夫要赶着一队雪橇犬,从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拉治出发,拖滑雪橇到诺姆,赛程长达1688公里,比赛队伍须花上8到15天的时间才能跑完全程。2011年,橇夫约翰.贝克(John Baker)创下了8天19小时46分钟又39秒的记录。所有参赛队伍都以锲而不舍地精神争取胜利,橇夫和雪橇犬甚称合作无间。冠军队伍可以得到奖金和一台全新的小货车。但是在酷寒气候下如此坚毅不懈地竞赛,这样的奖品和荣誉似乎显得既短暂又微不足道。

使徒保罗对比赛的心情并不陌生,他还用竞赛来描绘某些永恒的事。他写道:「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哥林多前书9章25节)

有时候,我们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