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孤立

他们出去玩不带我,心好痛(有声中文)

作者:Madeleine Grace,澳大利亚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凌晨1点,我却无法入睡。心情沉重,我非常不开心。

我不该有这种感觉。过去的几天,我与我爱的人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过,当我看到许多朋友在Instagram上晒他们参加的同一个活动,而我没被邀请时,真的让我很受伤。

被排斥的感觉触到了我的痛处,我知道不单单我有这样的感受。我越开诚布公地和身边的人交谈,就越多地发现很多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被拒绝、被排斥、被遗忘和被孤立。

我从身边很多人那里都听过这样的恐惧。甚至包括那些平日在我看来很酷,积极参加活动,绝不会被冷落的那些人。

事实是,当我们处在一个很大的团体体当中时,我们无法总是邀请所有人参与所有活动。

这个我是明白的。可能活动空间有限。或预算很紧张。我们可能也不认识所有人。

我知道我也在排斥他人的罪上有份。有时我会在Instagram上发布一些东西,因为我想要别人嫉妒我。我想让他们知道我即使是一个人也很快乐,我不(总)是一个穿着睡衣坐在家里内向、焦虑的人。说实话,有时候我想让那些没有邀请我参加活动的人知道“即使没有和他们一起,我依然很好, 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反而更开心”。

对很多人来说,过去几个月加剧了这种孤独感和被排斥感。在社交距离受到限制时,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棘手的决定:邀请哪些朋友共进晚餐,以及如何在不冒犯或排斥任何人的情况下进行小组聚会。这很难,我也时常出错。

最近,在和好朋友喝咖啡时,我倾诉了内心的悲伤和沮丧。“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包容所有人的团体?”我问她。“我们如何改变这种拉帮结派和排他性的文化?”我们交谈了好几个小时,讨论我们想要看到什么变化,以及我们如何能带来改变。

其实我没有答案。我也在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团体,以及如何把天堂带到地上来。但我开始相信我们有可能创造一种包容和健康的团体文化。在这个团契中,我们都去询问上帝,对我们每一个来说怎样才是真正的团体,并确保我们的心努力彼此建造而不是互相拆毁。

在读上帝的话语时,我越来越多看到耶稣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建立好的团体。祂无法做所有人的亲密朋友,而且(可能)也没有与祂所有的追随者们组织每周一对一的咖啡会谈。祂有12个门徒,还有一些其他的追随者,他们是祂的得力助手,是祂的团队,是和祂一起吃饭,一起祷告的人。

但是除了祂亲密的圈子外,耶稣并没有将那些不在祂圈子或来的不是时候的人拒之门外。

祂没有因为厌烦而排斥任何人。无论是麻风病人,妓女,罗马百夫长,甚至一群小孩子,耶稣祂没有拒绝这些来找祂的人。相反,正如路加福音19章1-10节中税吏撒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祂找到他们,和他们一起吃饭,并与他们同住。

通过祂的榜样,耶稣也教导祂的门徒如何建立好的团体,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2章46-47节中看到这一点。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早期的信徒定期聚会,他们的小组每天都在成长:

他们每天继续在圣殿聚会。他们在家里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同吃,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耶和华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我们如何在今天活出使徒行传二章的团体模式?我们都知道包容是一个好主意,但从实践层面看,那是什么样的呢?在学习如何建立团体的过程中,以下这些是我正在学习的:

1.超越我们的小圈子(罗马书12章16节)。我们都不认为自己是问题所在,也不认为自己在结党,除非我们以旁观者角度来看问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故意把别人排除在外。有一小群亲密的朋友是很好,但让我们把目标放去圈子外寻找那些可能处于边缘的人吧。我们能联系到谁?有人愿意被邀请和我们小组的朋友们共度时光吗?

 

2.在发布聚会的照片或与未被邀请的人谈论周末的社交活动之前,请先检查一下我们的动机(腓立比书2章3-4节)。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神秘兮兮,但我们要警醒这样的分享是否只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社交地位”。

 

3.时刻准备好说“可以”(罗马书12章13节)。我们的朋友可以带人来聚会。是的,他们的姐妹也可以参加。我们也欢迎他们的伴侣来。如果有人询问,同时我们有能力(或地方足够)让更多人加入,我们就回答“可以”。

 

4.做连接者(以弗所书4章2-3节)。想和团体的每一个新人做最好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努力把他们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联结起来。

 

5.当你看到排他现象的时候,请温柔谦卑地指出来(希伯来书10章24节)。我们可以问朋友为什么某个人未被邀请,或者委婉地建议邀请这个人。不管这种排斥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可以帮助朋友们留心在我们的团体中培养包容性。

 

6.当我们未被邀请时,宽容待人(罗马书12章17-18节)。我发现最后一点很难做到,但我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未被邀请时能宽容别人,这不仅可以避免自己的痛苦和不安感,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团体明白和理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邀请到每一个活动中。

我希望可以警觉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挑剔的想法和隐藏的动机;那些更关心提升自我形象而不是培养正直和爱的想法。

我希望可以尽我所能使团契成为一个人们不再害怕在其中被拒绝或孤立的地方,而是一个建立在信任、好客和慷慨之上的地方,不是一个充满分歧、比较、痛苦或不安全感的地方。

让我们成为那种忙于欢迎、包容他人并慷慨给予的人,因此我们就不再注意其他人在没有我们在场时都做了些什么。

对自己是谁和属于谁有足够信心的人,就不会觉得未被邀请是莫大的打击。

有谁赞同我的想法吗?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冰雪奇缘2》为何令我感到不自在

作者:Rebecca Lim,马来西亚

翻译:奇奇,中国

 

评分4.5/5

 
编辑声明:此文章包含少量剧透
 
我需要承认:我对《冰雪奇缘2》的期待可能比一般的孩子都要高。
 
不仅是因为在电影上映前几周迪斯尼公司就开始联手一系列零售商大力宣传,并且我还爱上了许多我不需要但非常可爱的电影周边———从你吹一下就点亮的电影人物玩具(很棒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朋友刚好在这个时候过生日,所以我可以给她买一个,然后借机自己玩一玩)到那些我的书架没空放下的华丽精装故事书(感恩的是,这个过生日的小朋友的书架可以)。
 
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在前几个星期被工作和生活压得不堪重负之后,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两个小时逃离现实进入魔法世界——那些动听的歌曲,精彩的动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迪斯尼一向的温馨结局都会治愈我的疲惫。
 
不出所料,《冰雪奇缘2》比我想象的还要棒。让观众们(尤其是成人观众)兴奋的是,电影给Kristoff和Ola拍了一个音乐视频,用80年代男生乐团的音乐风格表演了第一部的一些情节,并新推出了一首魔性原声歌曲,我已经开始单曲循环了。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会有那么深入的内涵,正如电影标语所言:“探寻魔力起源,回应命运召唤”,而不是逃避。
 

《冰雪奇缘2》讲了什么

众人企盼的《冰雪奇缘2》接着第一部的结尾讲起,从Elsa 和Anna 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切入到她们的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姐妹俩迎来了新的冒险。
 
Elsa女王一直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她,引她“走进未知的世界”。起初,她试图不去理会这声音,告诉自己这只是不过是自己耳鸣罢了。但是随着声音越来越大,Elsa开始好奇这声音从何而来,并开始跟随这个声音去找寻。最终,声音带领她和她的朋友们进入到一个神秘的魔法森林中。
 
他们进入魔法森林后发现了使森林中的居民深陷黑暗34年4个月零23天的秘密,还找到了父母在沉船中丧生的真正原因。
 
Elsa决心拯救在黑暗咒诅中的村民们,却又得知自己的力量可能是导致父母丧命的原因,因此她拒绝了Anna和 Olaf的帮助,计划着要靠自己来补救。一路走来,她踏遍了深海和险滩,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她发现了她力量背后的秘密和她的真实身份。
 

不再独自面对

 
如果你看过第一部电影, Elsa在这里的表现一定让你感到失望。难道在第一部电影中她没有学到自己不能独自一人面对吗?——即使她担心自己的力量可能会伤害他人,也不应该将人们拒在心门之外不是吗?
 
然而,当Elsa的故事和她发现自我的旅程逐渐铺展开来时,我就越着迷了。尤其在我意识到这也是我的生活写照时。
 
虽然我没有Elsa那样的超能力,但和她一样,我一直对自己最深、最黑暗的秘密会对周围的家人朋友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恐惧。
 
这使我理解并深深同理Elsa,我明白她为何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并拒绝妹妹和朋友们的帮助,尽管上一部电影中她通过戏剧化的情形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与此完全相反。
 
对于接受别人帮助这件事,我也同样挣扎。当需要面对冲突或承担错误的后果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放弃挣扎”,任凭自己被带离理性,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来,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
像Elsa一样,我也有自己的“城堡”——是一个我称之为“我的洞穴”的地方。每当我因生活的痛苦和复杂而感到不知所措时,那里就是我的藏身之处。我天真地相信这个地方可以保护我自己和周围的人免受我给他们带来的“负担”。
 
像其他洞穴一样,它是一个黑暗,潮湿且压抑的地方。在那里,我经常被自己的身份和关于我是谁的谎言所困扰。在那里,我的过去和犯过的错误会笼罩我的生活,并开始使我相信我甚至不配得我亲人和朋友的帮助。
  
我以为躲在那里是对别人好。但事实是,这常常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需要别人来救我。就像Elsa所做的一样。
 
 

直面恐惧

当我思考Elsa与我自己的相似之处时,我开始更加清楚地看到不去感恩上帝拣选了我成为基督徒而坚持倚靠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正如Elsa知道她的妹妹Anna,Olaf、Sven和Kristoff永远都会支持她一样,我也意识到我不必独自面对自己的软弱、恐惧和错误。上帝赐给了我那位永远不会离弃我,不会撇下我的终极朋友,那位正坐在上帝右边“为我祈求”的人(罗马书8章34节)。祂就是耶稣。然后还有圣灵“在我们的软弱中帮助我们”(罗马书8章26节)。更重要的是,作为基督的身体,教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被给予了不同的恩赐,来彼此相顾,使得“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哥林多前书12章26节)。
 
如果我们允许其他人与我们同行,那个未知之地或许就不会那么恐怖了。
 
没有谁是要独自走过自己最害怕的深渊的,但这需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面对令自己的不安和恐惧,向他人敞开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被提醒(就像Anna提醒Elsa一样),我的恐惧不能定义我是谁,而且我不必独自面对这一切。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过去几周上帝放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亲人和朋友们。他们没有因为我的自责想法和我的自私而远离我,而是耐心地敲我的心门,聆听我的感受,给我拥抱。他们随时准备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拉我脱离黑暗,进入上帝奇妙的光明中。
 
与这样的朋友一起,即使我的恐惧使我陷入未知之地,我迷失在想象的丛林中,我仍然可以肯定地倚靠一个事实:上帝赐予了我愿意陪伴我走过困难并帮助我担负重担的朋友。
像Elsa一样,我需要学习的是纵使这会令我不那么自在,但解决方案从来都不是“放弃”,而是让这些朋友和家人介入。
 
只有这时,我们才会找到力量面对最深、最可怕的恐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