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寻求

那一年,我决定退学去宣教

The-Day-I-decided-to-Quit-School

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译:Fish Lin,中国

16岁是大多数新加坡学生学业的分水岭。大家在这个时候要决定之后是去技校、去两年制大专还是在专科院校选修课程。对我来说,16岁,是我决定退学去宣教的日子。

当然,这并不是大家通常所了解的那种“我听到上帝呼召”的故事……

16岁那年,我参加了一场一年一度的宣教大会。因为买不起门票,我就申请成为了大会的一名志愿引座员。在大会的最后一晚,知名来华宣教士的后裔戴继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 先生用流利的中文为大会做了结束致辞。我听后感动得一塌糊涂。当他开始邀请大家加入宣教行列时,我举起了手。

听起来特别光辉,对不对?但不幸地是,我其实是想借“宣教”来摆脱压力与束缚——那年我学业堪忧,成绩惨淡的我既讨厌老师,又没几个称得上“真心朋友”的同学——够丑陋吧。

但是,我完全没料道上帝为我预备了怎样的经历……

当我妈问我是不是明白会遇到怎样的挑战时,我自信满满地回答说,不就是在农村生活跟教点书,没什么的。出乎意料,我妈居然立马同意了我的决定,并帮我联系了她的好友 —— 一位在东南亚的宣教士,又给我订了为期六周的往返机票。我,就这么出发了。

旅途才过去11个小时,我就完全懵了——语言不通、座位下面居然有四只鸡动来动去、行李也被随便塞在了卡车顶部的某个地方——太可怕了!

这跟我之前想的太不一样了!由于没有电,大家全都八点睡觉五点起床。我借宿在一个儿童宿舍里,因此不得不给30个小孩和5个大人煮饭、打扫卫生和做农活!还要料理其他琐事,比如带晨间查经和喂鸡。因为学校没有电脑和教科书,所有的课也都只能使用粉笔和黑板来教。

当然也不全是不开心的事儿。我渐渐喜欢上那些孩子,他们也成为我最好的语言老师。我实在太喜欢他们了,就把自己所有的补贴都用来给他们买文具。在那儿,每一天还有特别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夜晚。

但我开始极度想家。我再也不想早餐吃咸鱼粥,午餐吃船面,大热天还要顶着蚊帐打地铺,睡在咯吱作响的地板上了。每天早上要花45分钟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最近的学校,还是在隔壁村,这样的事情也真是让我厌倦了。我好想回家。

因此六周一过,我二话没说,打包好行李就回家了。回去后我继续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学位并考取了教师文凭。之后我又去了那个儿童宿舍四次,也探访了许多亚洲其他地区的山村学校。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宣教士,服侍上帝。但我知道,宣教不是用来逃离现实的捷径,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行当。许多人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预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语言、练习教导,还要修跨文化交流的课程。

16岁那年的短宣彻底改变了我对宣教的认识。我已经吸取教训,学会等候上帝,再也不像年少时那样凭己意行事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