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属灵教导

如何帮助他人或自己面对亲人自杀

作者:陈曦

翻译: Cindy Wang

 

三年前,我的哥哥自杀了,我一直很难面对这个悲剧——在最初的几年里,我常感到孤独,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家会回避谈论这些事情,而教会在那时,也没有意识到如何照顾那些心灵受伤的人。

那时候,我碰巧读到了作家及牧师Rick Warren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经历伤痛的过程。之后他和他的妻子为那些遭遇孩子自杀的父母创建了一个支持小组,很多人都来了。

我认为悲伤辅导是一个被忽略的事工。即使圣经教导我们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12章15节),但大多数人对于丧亲和哀悼的话题还是会感到不自在。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常被许多问题和怀疑困扰,教会在这个时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他们持守信心。

教会在帮助那些因所爱的人自杀而陷入悲痛的人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实用的办法

亲人刚过世之时:

1、不要问“发生了什么?”,而是问“你好吗?”

我哥哥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问他的死因。虽然我相信人们的意图是好的,我也不想对所发生的事情撒谎,但几个月来每天都要回答几次同样的问题让我很不舒服。

即使出于真诚的关心,我们应避免立刻问这个问题,最好等逝者的家属在他们愿意的时候,自己选择性地告诉大家。对他们来说,一遍遍地重复讲述自己的故事是非常疲惫和痛苦的。如果我们真的想问,我们可以这样问, “ta是怎样一个人?”或“你最想念ta 的什么?”

就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很感激我的朋友们,他们放下事情的细节,真心关怀我的状况和我应对的情况。

他们问我“吃饭了吗,睡得怎么样?”,“ “你在想什么?”,“我现在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能为你祷告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安慰到身处悲痛中的人。

  1. 你不用说什么,陪伴就好

如果亡者的家属愿意谈事情的经过,聆听就好。我们不需要说太多,陪伴就好。痛苦越深,需要的话语越少。

我记得我的大学朋友给我发短信说,参加完葬礼后,她回到家,抱着枕头哭到第二天早上。她在短信里没有引用经文,没有写鼓励的话语,在我哭泣时,她也在哭泣。这当中,我能感觉到耶稣也在那一刻和我们同哭。

在葬礼期间或之后去探访的话,选择分享你对逝者的美好回忆吧。

我哥哥的朋友们在他们的社交媒体里面分享了他们一起上大学的时光,和对哥哥往日的回忆。看到哥哥在大家的心中是那个曾经给他们的人生带来过影响的具体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人,让我感到很欣慰。

3.尽量提供实际的支持

葬礼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整个过程非常辛苦。一些家庭也许难以承担这个财务压力,或者无法应对整个过程中无数的细枝末节。这时候切实的帮助是非常需要的,比如送礼品卡和食物,接送他们去殡仪馆,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帮他们打扫房子和买杂货。

当时,教会里的朋友纷纷伸出援手,接送我的家人,带我去吃午饭,问候我有没有睡好。这些帮助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可以专注于哀悼哥哥。

葬礼后:

1、在特殊的日子里,不要忘记ta。

心爱的人走后的第一个生日,第一个圣诞节,或假期是最难熬的。还记得那年的圣诞节聚会时,我一直止不住地流泪,想着前一年哥哥还和我们在一起,为圣诞礼拜安排赞美诗。现在他走了,好像没有人记得他。

不要忘记给逝者的家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亲手写张卡片,传递慰问:比如,“记得每次这家餐厅聚餐,我们总有说不完的笑话。我们都很想念ta,永远不会忘记ta。”“我们会为你的家人祷告。”

2、悲伤的旅程很长,准备好与他们同行。

悲伤的情绪起起落落,但创伤却久久不散。虽然我参加了心理咨询,但有时还是想找人谈谈过去的事情,不过看到周围的人似乎开心地过着他们的生活,我也不想扫他们的兴。

走出亲人自杀的创伤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即使家人恢复工作,继续生活,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抒发心中的悲痛。所以,请与他们保持联系,定期问候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表达我们的关爱,真诚地问候他们:“你最近还好吗? ”

3、为遗属祷告

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很感激那些为我和我的家人祷告的朋友。因着上帝的恩典和他们的帮助,我慢慢能够走出悲伤的阴霾。

请通过祷告,求上帝为他们带来安慰、平安和保证。他们可能依然在愤怒、沮丧和怀疑中挣扎,所以教会需要耐心地陪伴他们,慢慢走出来,不要急着让他们恢复事工或分享他们的见证。

给逝者家人的几句话:

即使在教会里,自杀也是非常敏感的字眼,因此,遗属得到的支持也很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得到帮助,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在网上寻找悲伤辅导和专业帮助。

在我的国家,大家忌讳谈自杀这个话题,所以相关的帮助很少。但由于疫情,许多支持团体推出在线服务。我找到了一个叫“撒马利亚人安全之家(Samaritan’s SafePlace)”的网络组织,并发现,其实有很多人有着同样的经历,这鼓舞我往前走。 

我还参加了基督徒心理辅导,和一个支持小组,帮助我理清自己的情绪。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因为我不仅要面对悲伤的情绪,内心的创伤也需要医治。心理咨询帮助我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会引发哭泣,什么可以缓解情绪。

如果你在睡眠和工作方面有困难,请寻求专业帮助。

 

2、写日志

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所有的感受,可以把想法和情绪记录在笔记本上。写感恩日记是很好的方法,记录下今天让你感觉“不错”的事情。

有些时候,悲伤突然笼罩我,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哭。写日记让我慢慢疏理这些感情,也能逐渐了解自己情绪的起伏和思维模式。

除了写作,你还可以尝试制作歌曲播放列表、照片拼图,或其它你喜欢的手工,这样既可以调节当下的情绪,对长远的身心健康也有益,是自我护理的好办法。

我把这些日志、关于苦难的诗篇、经文都收集在一个笔记本里。每当忧伤袭来时,我就打开笔记本,大声朗读这些诗句来抒发情绪。

 

3.读经、祷告

头两年,我专注于《约伯记》、《耶利米哀歌》和《诗篇》。令我惊讶的是,圣经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关于悲伤和哀痛的。我们的上帝也曾多受痛苦,常经忧患,所以理解我们的苦楚,这是何等令人安慰(以赛亚书53章3节,哥林多后书1章6节)。

别忘了祷告,告诉上帝你的感受。很多时候,我感到愤怒、困惑、悲伤,一团糟,有时甚至说不出一个字。然而,上帝都听到了,而且祂明白。

用上帝的话语来祷告,上帝的话是真理,照进我的内心深处。阅读《圣经》让我抓住希望,让我有力量来度过每一天。

 

 4、与几个值得信赖的人保持密切联系

悲伤的旅程中,总想一个人独自走下去,但与几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保持联系是很明智的——他们会为我们祷告,并愿意倾听,在我们感到孤独时陪伴我们。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亲人离开后的悲伤让我变得比以前更孤立,因为我认为没有人会理解我正在经历的一切。而那些了解我的人会经常为我祷告,联络我,带我出去吃饭,每次见面时不忘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这是在疫情之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要求自己再次融入社群,不再总是专注于自己,也学会看到别人的负担。

悲伤之旅漫长而艰难,但我们不需要独自走下去。时间会改变我们看待自己和我们过去经历的眼光。随着这种转变,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在这个追随主的过程中已经不断被主塑造、改变,并更加地与主紧密相联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专心享受上帝的同在,不分心,今天你做到了没?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译:Celina Zhang,加拿大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你有没有哪次跟朋友聊天时, 对方是全身心地认真倾听你讲话,没有一丝分心的?

也许你跟朋友们冲进一间咖啡馆或饭店, 但你脑海里却想着各种待办事项。或者你正在打电话,孩子们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打闹(#本周的生活),同时你还在努力回想正在做的一道菜有没有放过盐。

然而不管怎样, 和你一起喝咖啡或吃饭的朋友,或跟你打电话的人竟然还能继续跟你呆在一起。

最近,我突然意识到:要学会专心与他人在一起,我们首先要学会专心与上帝在一起。

当我们能够放弃自我形象管理(我们总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光鲜亮丽,事业有成,这对我来说,是比讲电话更耗精力的事情),专心地与对方交流时,才是真正的相处。如果我自己的心灵都很空虚,尚且需要从我爱的人们那里得到安慰,我又怎么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心灵层面的关爱呢?

更重要的是,当我思考与朋友的相处时, 我开始好奇自己在与生命里最重要的上帝相处时,有多投入。事实是,满满的行程、对物质的追求及对将来的担忧经常充满我的心,让我无法经历上帝的同在。正如马可福音所说:“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马可福音4章19节)。

生活中的噪音, 让我无法经历上帝在我生命里的同在, 减弱了我聆听上帝声音的能力。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怎样渐渐分心,远离上帝的,也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帮助我们全身心与上帝同在。

1. 不在上帝面前装模作样

这一点看起来让人发笑, 谁可以在上帝面前装模作样呢?然而我却发现这一点对我来说挑战很大。主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两面派:“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马太福音23章27节)。

有时我的属灵状况就是这样的。我拿出圣经开始祷告, 但是我的心里想的都是我工作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对我某个孩子的担忧,或者琢磨着社会上的某个问题。我并没有把自己忧虑的这些事情带到上帝的面前, 聆听祂要对我说的话,反是身子在祷告、读经, 但是心思意念却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

甚至当我一个人独处时, 我表面上进行着属灵操练, 但是我的灵里面却没有真正地与上帝交流。我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与上帝相遇的时刻。诗篇的作者祷告说:“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诗篇86篇11节)。我在想,诗人写下这句祷告的时候,上帝是否想到了我,因为我的思绪真的是可以同一时间飞到四面八方。

我就是做不到专心享受上帝的同在。

与上帝同在时, 我很容易心怀二意,而且注意力不集中(雅各书1章5-8节)。 我不专心,做不到“清心”。但是圣经上说清心的人才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章8节)——那些全心全意与上帝面对面的人。

因此,我需要上帝把我从涣散的心绪和乱七八糟的意念里带回来, 使我整个身心灵安静在祂面前, 跟随祂、敬拜祂。

2. 祷告时不要隐藏真实的情绪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圣经里上帝对人提出的问题都是用来引出对话的。例如,上帝问人类:“你想我为你做什么?”还有,上帝问在伊甸园里藏起来的亚当和夏娃:“你在哪里?”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很惊奇, 因为上帝明明知道他们在哪里(创世记3章9节)。在我们寻求之先, 上帝已经知道我们需要什么(马太福音6章8节),所以上帝不是在问我们相关信息,而是要跟我们交流。

我有时候会向上帝隐藏我的一些真实情绪,例如愤怒, 害怕和伤心。

但是全然与上帝同在意味着我要胜过我里面的羞耻感,坦诚与上帝分享我的感受。

对我而言, 诗篇的美在于诗人可以在上帝面前做真实的自己。他认真地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哪怕这些感受不是那么“义”,同时又基于上帝的属性劝诫自己的心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主耶稣带走了我们一切的羞耻, 所以我们在上帝面前不需要隐藏什么。

3. 祷告不要只是交换信息

与先生的晚间约会是我最喜欢的时光。但是下面的情况绝对会破坏美好的约会。那就是单单交换信息——交谈内容只是分享家庭琐事和作为家长的烦恼。

如果我和我的丈夫并不享受彼此在一起和联结的时间,那就好像我们在开会, 唯一的不同是有好吃的而已。或者我们只是邻座着看了一场电影。

我们每一个人跟上帝的关系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的祷告好像只是例行公事, 而不是真正地与至高的上帝相交。我们与祂的关系只是浮于表面,却没有真正认识上帝和被祂认识。

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与我的先生相连,同时也希望可以更多地与上帝相交。如果我学习上帝的话语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我就错过重中之重——书写圣经的那一位上帝了。学习圣经变成了比上帝更重要的事情(法利赛人在这一点上堪称传奇)。

当我花时间与上帝独处时,我希望可以与上帝有情感上的交流,带着真实的感恩享受祂的同在,并思考这一天上帝对我生命的带领。我希望不是单单在头脑上认识上帝, 而是在我的生命中真实地经历祂的同在和对我的带领。

因此,我发现创造出空间和时间与上帝相处很重要,这样我才可能更多认识祂。如果我想要认识某个人,我会花时间邀请他来家里做客。我会问他很有意义的问题与他交谈。同样的,花时间与上帝在一起,阅读祂的话也应该这样——创造神圣的空间和时间和祂面对面,也邀请上帝来认识我。

4. 操练感受上帝随时随地的同在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曾经历过灵里的低潮,感觉上帝离我很遥远,疑惑上帝是否还与我同在。但是上帝告诉我祂一直都在。

诗篇139篇说道:“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样。”

因此,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会察觉祂的同在。约翰派博说“追求喜乐是重中之重,而追求喜乐主要在于发现”。这就是为什么保罗会在以弗所书里祷告,求主耶稣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以弗所书1章16-19节)。我们的眼睛是身体的灯,提醒我们“深陷痛苦”并不等于“孤单一人。”

可以尝试一下古代修士的每日操练(The Daily Examen),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观察每天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同在的,看祂如何将我从情绪的低潮中释放,最后充满感恩。以下是我用现代文改编后的每日操练:

进入上帝的同在里,安静你的心。跟上帝呆在一起,思考上帝的属性。回顾今天一天发生了什么,看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地方。在祷告中你可以请求圣灵:“当我祷告的时候,请向我显明真理。”你可以一边祷告,一边思考“上帝今天是如何与我同在的?” 你也可以一边祷告一边思考“我该如何回应上帝今天与我的同在?”把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带到上帝的面前,为你一天的生活献上感恩和祷告。

5. 以顺服的心来到上帝面前

腓立比书2章提到,主耶稣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这跟以赛亚书里的撒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牠想要与上帝同等(以赛亚书14章)。

通过主祷文的祷告,我明白了在祷告祈求中,要先认识到上帝的同在和身份:“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章9-10节)。

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就要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一样,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祈求,也完全地顺服。“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章39节)主耶稣的祷告让我明白不管上帝是否应允我的祷告,祂的良善都不会改变。

但当我怀着一颗顺服的心来到上帝面前时, 我就承认自己眼界和智慧的有限。

我要让上帝有空间把祂的真理、智慧和异象放入我的生命里。

影响我们专心享受上帝同在的因素很细微,却让人无法自拔。只有我们拒绝那些干扰我们注意力的事情,我们才有可能专注在上帝面前。让我们都专注在上帝面前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