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属灵文章

孤独和独处

作者:Jan Sullivan

你是否曾经在挤满了人的房间里却感觉到十分孤独呢?你是否曾经自己单独待着却未曾觉得孤独呢?孤独和独处是不一样的。

独处意味着并没有人在你身边。独自一人并非你和别人断绝了关系。而孤独却是完全不与他人来往。

感觉孤独意味着我们觉得与世隔绝了——与那些爱我们的人失去联系。这会经常令我们心情沮丧。作为青少年,你身体因荷尔蒙的影响,不断的变化着。所以你可能很容易感到忧郁,从而使你把自己蜷缩起来,与朋友、家人和其他人隔离开来。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当你感觉孤独的时候,你需要与另一个人甚至是一只宠物,接触,因为我们是群居的生物,需要与人交往。

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们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你,你可以试着去接触那些你通常不大联络的人。你可以试着去交新朋友或领养一只被遗弃的宠物;也可以去一个养老院或退休院陪伴那里的老人,并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和生活。你的关心能让他们不再感觉寂寞。其实,我们彼此需要对方的陪伴,因为人类并不是注定要孤单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你可以认识的。祂来是要与你建立良好关系,永远与你同在,不会让你孤身一人。祂就是上帝的儿子,名字便是耶稣基督。祂为了能够让你认识上帝而来到这个世界,好让你能和上帝建立关系。你会发觉上帝永远不会离开你或遗弃你。虽然有时我们偏离了祂,祂却永远都会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只需转向祂就能再次与他同行。只要认识了上帝,你就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不带论断的判断

作者:Jasmine Uthaya Kumar

在我们日常生活与人的关系里,我们经常地作出判断。这些判断决定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回应和反应。一个正确的判断,导致一个正确的反应。而错误的判断却恰恰相反。所以,我们在作出判断的时候谨慎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绝对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心理的想法。只有上帝才能了解。祂是个“公义的察验人的心肠肺腑的神“(诗篇7:9)。所以,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寻求神的智慧。

第二,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误解上帝的儿女们,在他们遵从上帝在他们生命中的旨意时,我们错误地论断了他们。约伯的朋友便是一个明证。他们在回复约伯却没有找出约伯话语背后的原因。他们甚至极为自信,认为他们所说的便是事情的标准答案。他们明显地没有认识到,也许关于上帝和祂的话语,他们尚未完全识透。

第三,在我们基于判断而行动之前,我们应该先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动机。我们的目的必须是造就他人,却不是拆毁。但是,在我们纠正我们的弟兄姊妹所犯的「明显错误」前,让我们先自我反省并且祷告祈求得着智慧来应对这种情况。当我们在纠正他们的时候,让我们带着和善及正确的态度——而不是带着谴责。提摩太后书2:24-26节说道,“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

最后,耶稣警示我们,我们的判断不能带有虚假。在马太福音7:3-5节,我们读到:“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再次,我们要作出判断之前先自省免得成了假冒为善的人。

基于以上原因,让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更加小心谨慎,不要绊倒一个正在学习如何在基督里而活的年轻基督徒。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忧虑

苗苗报道,北京

在2010年5月10日,小朱,一个17岁的高中生,在浴室墙上留下了血书之后,从学校五楼洗手间的窗户跳楼自杀。

他的遗言是:“我已经决定放下一切——无论是那些我能够放下还是我无法放手的事,就这么过去吧。因为我们极力坚守也是枉然。一万年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爷爷,对不起。”

最终小朱在医院因为重伤,抢救无效而死亡。

在小朱七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在父亲的死亡之后就精神失常了。从此小朱就由他的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小朱一直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他并不是一个喧闹的人,相反地, 他为人安静。但是,他告诉他的外公他想要辍学,因为学校的压力太大了。他家的经济状况也并不乐观,而他身边的朋友都条件优越。

由于家庭出身贫寒,小朱同学的自杀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朱的自杀?”


对故事的反思,来自新加坡的汪慧滢, 21

通常,在我们最灰心丧气的时候,几乎总是觉得我们孤立无援。自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条逃离的路径,但仅仅是又给媒体提供一个“故事”罢了。

但是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圣经真的从未向我们提及过绝望的话题吗?

沮丧往往出现在上帝的话语中。例如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哥林多后书1:8b)。传道书的作者说过,“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传道书2:20)。大卫王和其他的歌手在诗篇里经常谈到巨大的悲伤和愁烦、隐藏的危险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

这些人面对的问题把他们逼向绝望。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因为他们知道有一个人总是在他们身边,使他们可以找到希望:那就是上帝。

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
我们不至消灭,
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
是因为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每早晨都是新的;
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耶利米哀歌3:21-23)

上帝永不改变的爱使我们能够充满着盼望。他是信实的,所以我们能够相信祂必遵守那在祂言语里的美好应许。“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利米书29:11)。

就我个人来说,让我感受安慰的,就是意识到托住我生命和未来那双圣手其实属于造我的主,祂按着自己的美好旨意和荣耀创造了我。当我感到失落的时候,上帝的话语提醒我,无论我身处任何困境,祂依然掌控,因祂的大能超越一切。祂也是那万能的救主(西番雅书3:17),是有能力使我安然度过险境的主。像那诗篇作者一样,我也能够信心十足地宣称: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
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
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诗篇 73:26

绝望的确会让人心灰意冷。但是在绝望面前,我们的上帝依然掌权,而且我们能够从祂里面找到希望。

如果你正面临相同困境,可以参考以下链接的文章。尽管向能够帮你的人求助。记住上帝与你同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我们 … 真的可以吗?

作者:陈健伟, 20岁

这些为了上帝而丧命的殉道者,虽活在历史中不同的时代,从旧约一直到20世纪,他们总有一个共同点:大家都是年轻人,乐意回应上帝的呼召。他们的生命也深刻地影响了别人。

上帝使用最平凡的人把福音传到世界各地。有些宣教士甚至因此而丧命。说真的,我看这些信仰上巨人的故事时,我是非常感动,也很受激励,但是这样的热忱通常仅仅只有当时五秒钟的热度。

我一直都觉得这些故事像理想中的乌托邦,不切实际。我也觉得上帝肯定不会呼召我的,即使祂会,也应该是因为迫不得已。当我真正深刻思考上帝话语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其实,一切都是由我开始。

上帝到底在说什么?
耶稣先拣选了他的门徒才展开事工。在那个时候,法利赛人也有自己的追随者。为要成为法利赛人的门徒,许多年轻人彼此竞争,甚至乞求才能成功。但是,耶稣的事工却是完全不同的。成为祂的门徒不需努力争取;只需顺服听从耶稣的呼召来跟随祂就行了。
今天在我们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顺服上帝的呼召是重要的。虽然上帝呼召我们,但我们却对祂的呼召充耳不闻。有时候我们甚至暗暗地向祂祷告,恳求上帝呼召我们的邻居。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是持续不断的。祂用祂的话语来教训,督责我们,使我们归正,教导我们学义(提摩太后书3:16)。这过程在生命里不断进行,让我们全然成圣(帖撒罗尼迦前书5:23)。

耶稣提醒我们,属祂的人在听到祂的呼召时,认得祂的声音便会跟随祂。(约翰福音10:27)。当我们正确回应祂的呼召时,我们就是顺从并追随祂,舍去自己,每天背起十字架。(路加福音9:23)。

可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只是言语上追随信赖基督。从雅各书2:14-15中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各特别强调了亚伯拉罕信心的榜样,亚伯拉罕忠心顺服上帝,甚至愿意按照上帝的吩咐宰杀并献上他的儿子以撒。当时,他的信心就在祭坛前得以完全。“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23节)。

亚伯拉罕信心的行为显示出他对上帝积极的顺服。以撒就是他一直等待应许中的后裔,从以撒他才能有如天上的星宿一样多的后裔。但是上帝却要以撒的命,这意味着亚伯拉罕必须要舍弃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还有对上帝的怀疑,完完全全地相信上帝会因自己的名,在万事中叫爱祂的人得益处。

这从亚伯拉罕的例子中得来的功课如何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呢?

耶稣在马太福音5:13中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要成为这个世界的盐和光。这就是我们信心和行为的表现,积极地顺服上帝。


在耶稣时代,盐是呈晶石状的。盐的纯度越高,它的价格也就越贵。盐在当时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保存食物,给食物提味。

同样的,我们因被上帝赋予美好的品质,成为重要并大受欢迎的人。我们的生命是要为他人的生命增添滋味的。我们是要带入非基督徒的生命,一个他们从未认识的人:耶稣基督。上帝要透过我们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的生命。


光能够照亮黑暗,为人类提供并指引方向。我们的光是来自耶稣。我们必需在身边的人们中彰显耶稣的光,成为他们的模范,把他们领向真理,并且根除黑暗。

作为盐和光,我们必须积极地顺服上帝,谨记祂的良善。这种的服从需要我们将自己的生命向上帝敞开,让祂在我们心中或透过我们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的荣耀动工。像亚伯拉罕一样,我们决不能让自己的期望阻止我们跟随上帝。当祂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跟随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相信祂的良善,相信祂给我们的担子永远不会超出我们能够承受的。

我该如何把这些功课全都应用在我的生活当中呢?

耶稣指派给我们的任务便是把祂的福音不断地向周围的人分享, 就算我们忙碌于日常的活动中,当别人观察我们的生命时,我们还要继续分享。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这段经文不断地提醒我们,因为我们的爱,人们便会认识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了。

愿我们每天都能谨记基督的福音、上帝丰盛的恩典和怜悯,以及祂所应许的永生,并仰望我们的创造者,毫无阻碍地奔跑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且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之中荣耀祂的名。

这样我们就能改变世界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