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悔改

我可以认个罪吗?

作者:Jane Lim,菲律宾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Joya,中国

 

大约五年前,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固定参加小组以后,我终于加入了教会新成立的女子查经小组。记得刚加入时的一次小组学习后,大家谈起各自的祷告请求,其中一位姐妹说:

“ 请大家为我祷告,我感觉自己有点购物上瘾。花了太多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

我听了后,心里突然有股难掩的沮丧。不是因为她的祷告请求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我发现我无法像她那般的坦诚。从“ 请大家为我祷告,因为我感觉自己有点购物上瘾”到“ 请为我祷告,因为…..我戒不掉色情片和手淫…… 这让我如何启齿?

高尚的罪与不那么高尚的罪

美国作家Jerry Bridges写了一本书叫《高尚的罪(Respectable Sins)》。我虽然还没读,但却一直记得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书名,因它太适合用来形容大多数能说得出口的罪了——比如没耐心、批评论断/八卦、非法下载东西、工作狂——基本上是每个人都比较可能做的事情。 

当我们准备“不失面子”地向他人认罪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言语婉转,让自己看起来不要那么糟。

所以本来是,“我今天早上对我妈大吼大叫”,会变成“我和我妈吵架了”;本来是“昨天晚上我看了色情片/读了一本低俗的爱情小说”,我会说,“我常常有不纯洁的念头。”如果连这都说不出口,我可能会挑个“较轻”的罪来认。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

有时候,我们不愿认罪的背后,也许是因为:

我们太骄傲了,不愿承认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和自己需要恩典;我们比较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是上帝的想法;或者我们在上帝面前并没有真心悔改——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缺乏对上帝的敬畏, 或者言辞中没有丝毫悔改之心,所以我们仅仅是“告诉上帝一下”我们的问题,好像这就够了一样。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分对象地向任何人坦白一切。但当我们思考罪和认罪的必要时,我们必须回到圣经,来查验我们的内心。我们是在试图将自己的罪合理化,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糟呢,还是愿意谦卑,看到自己迫切地需要上帝呢?

认罪的好处

作为信徒,我们被召做“光明的子女”,“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 (以弗所书5章8-13节),这样我们才能长久活在光中。

但是,对于那些守着秘密,挣扎在难以启齿的罪中之人来说,我们知道鼓起勇气认罪是多么困难—— 即使这些暗中的秘密让我们痛苦不堪: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诗篇32篇3-4节)

色情成瘾的确消耗了我的精力,提不起精神做任何其他事情,尤其是那些会使我良心受到责备的事情 (比如读圣经,听讲道,祷告等)。

那样的日子里,我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日常——上班、吃饭、洗澡——然后直接带着笔记本电脑上床,“放松”身心。但是不管怎么“放松”,我仍旧是很累。这个习惯时间越久,就越难“摆脱”;我越是设法保守这个秘密,它就越发辖制着我。

圣经告诉我们,真正的悔改是承认我们得罪上帝的严重性,和罪对我们身体和灵魂带来的伤害之大,因此,我们不能轻视。我们承认自己罪性的丑陋,不再设法粉饰和遮盖仿佛自己没那么糟糕,因为我们深知上帝看到也知道这一切,也只有上帝能把我们从罪的深渊里拉出来。

但是正如我们需要向上帝认罪一样,圣经也告诉我们需要彼此认罪。作为肢体的一员,我们应相互依赖。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书12章26节)。雅各书5章16节说:“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2-14节和加拉太书6章1节提醒我们彼此认罪有助于我们建立教会,这样我们可以互相鼓励,相互监督,并“用温柔的心”把落入罪中的人“挽回过来”(加拉太书6章1节)。

如何认罪

如何在所处的团体当中建立健康、合乎圣经的认罪习惯呢?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在信仰上成熟的,并熟知和理解上帝话语的信徒,因为他们能用爱心说诚实话,并陪伴和监督我们。

其次,我们也要努力成为这样成熟的信徒,主动在教会里制造安全的空间,便于会友敞开心扉。有时,这意味着做团体中第一个认罪的人,勇敢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有时,可能需要我们斟酌口中的话和对别人的判断,并始终保持谦卑和感恩,记住我们都是蒙上帝怜悯的人。

最后,符合圣经教导的认罪并没有停留在承认罪这一步,而是带我们进一步悔改。缺乏对圣经教导的认罪可能导致我们陷入不健康的自怜、同情的情绪起伏里,却没有真正经历饶恕、医治和恢复。

所以当我们认罪时,我们也要准备好接受谴责, 要坚决对付自己想要为犯罪做辩护或合理化的本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请他人在圣灵的带领下向我们提一些针对症结的问题,陪我们一起祷告,宣告上帝的话语,并在需要的时候问候督促我们。

坦白认罪

回到我在文章一开始讲的当时的状况,因为我刚加入这个小组,我觉得立刻和她们谈我的挣扎也许时机不恰当。不过,圣灵不断催促我向她人说出我的挣扎,并让我明白单凭自己的力量,想默默地战胜这罪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我向我最好的朋友认了罪,她是一名成熟的基督徒,也理解我的挣扎。我问她能不能监督我,她同意了。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联络彼此,要么她会问候我,问题克服得如何;要么我会在受到诱惑时联系她,她就会立刻为我祷告。

第二,我参加了教会组织的治愈性祷告课程,上了几次课之后,我了解到自己挣扎是一个长期问题,需要特别的医治性的祷告。每星期,祷告事工的同工们会邀请有需要的会友预约,所以我报了名。因为祷告事工的领袖们都接受了专门的训练,并采取措施,为认罪和祷告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所以这个医治祷告课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得了医治。

向其他的基督徒认罪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与罪做斗争不需要自己单枪匹马,到头来徒劳无功。尽管我仍有时顶不住诱惑,又试图遮盖,但行在暗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因为我知道隐藏的事,迟早会被显露出来,而我越早承认就能越早获得代祷,也能越早回到光中。

并非每一个认罪的经历和过程都一样,但符合圣经的认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基督的肢体,让我们一起来祷告,愿大家都得着勇气,谦卑地承认自己犯的罪;也求上帝赐给我们智慧和辨别的能力,让成熟信徒们来帮助我们,同时自己也要竭力在基督里长大成熟,也能帮助其他有挣扎的基督徒,彼此聆听,在信心里经历基督在我们身上恢复的工作。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我们为什么愿意向上帝忏悔,却不愿彼此坦诚认罪?(有声中文)

作者:Adriel Yeo, 新加坡

翻译:詹启圣,中国台湾

语音播读:LOMO,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友情毫无疑问算得上是基督徒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却很少像婚姻关系那样被谈及。毕竟,圣经并没有说所有人都会结婚,却很清楚地说了人们都需要委身群体中,才能够长大成熟,互相鼓励,并且感受来自上帝的爱(以弗所书4章13节,希伯来书10章24-25节)。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基督徒友谊呢?最常见的回答是多多与朋友一起祷告和一起读经。但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在教会的成长历程,我发觉还有一个一直都很少被提及的重要方面——那就是在基督徒群体里的坦承认罪。

一周又一周,我们会在礼拜中默默地向主承认自己的罪,然后一起背诵公祷的忏悔经文。请别误解我的意思:在教会里的认罪,对于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身份以及我们是因着耶稣的宝血才得赦免(以弗所书1章7节)这两点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此而忽略了在小组里面认罪的重要性?我想不起在讲道中听过几次这样的信息,虽然或许也有可能是我在牧师提及这些信息时刚好睡着了。

你可能会觉得,“在小组中忏悔自己的罪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在最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时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后来我发现:朋友间的彼此认罪可以给团契带来你无法想象的效果。

我这辈子其实大部分时间跟我的教会都有种距离感,我并不希望其他人了解太多我在教会以外的生活。但这样隐藏我的罪,让我在教会朋友的面前筑起了一道围篱,这道围篱使得别人不能了解真正的我。

或许你会说,至少我有在上帝面前认罪啊!但德国神学家及殉道者潘霍华牧师做了有趣的观察并挑战了这个想法:

“为什么我们认为向上帝认罪远比对一位弟兄认罪要简单得多呢?上帝是圣洁无罪的,祂公平的审判罪恶以及所有的不顺服。但弟兄却跟我们一样是有罪的,他能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理解我们隐藏的罪。那为什么我们不会觉得在弟兄面前认罪比在神圣的上帝面前认罪要容易一些呢?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所谓的对上帝忏悔认罪,是不是只是在欺骗自己?是不是我们其实只是对自己认罪,然后告诉自己你已经得到赦免?而这是否也造成我们不断地再度犯罪?基督徒的软弱是否正是因为我们活在持续自己原谅自己,而没有真正得到原谅这个事实中?”

是这样子吗?我回想自己无数次的在睡前随口嘟哝着对上帝忏悔,自以为得到祂的赦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上帝真是圣洁的,祂如何看待我们的罪难道不比基督徒弟兄如何看待我们的罪而更让我们紧张吗?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害怕对人认罪过于对上帝认罪。

当然,我们可能有特别的原因不愿意对某个弟兄坦白我们的罪,例如害怕让他因此跌倒。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时候我们担心人的审判过于担心上帝的审判。还有,不幸的是,有些时候,人远没有上帝那么能够原谅人。

根据潘霍华牧师的说法,接下来我们必须要看到上帝如何透过我们在群体内的认罪来让信徒共同成长。没有承认的过犯会让人与群体隔离,因为要持续隐藏这个过犯。基督徒若不愿意在群体里承认自己的罪,就无法诚实、透明地过日子也无法接受他人的帮助。当我们对自己的基督徒同伴认罪悔改时,也就卸下了所有的骄傲,我们才能够站在一起,彼此承担重担,真正地互相代祷(雅各书5章16节)。

 

在团体内忏悔认罪的潜在危险

但这并不表示在团体内忏悔认罪是毫无风险的。事实上我至少可以想出两个风险。第一点是对你的认罪对象而言的。听你忏悔认罪的人必须始终牢记真正的赦免唯独来自于基督的十字架,绝不是由某个人来给予赦免原谅。

听者的角色是将认罪者指向圣经,使其在经文中得到上帝的赦免。这才是团体的真正力量。听者不能把自己当做上帝,而是应该向认罪者展现基督的大爱(约翰福音13章34-35节),让其确信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正是为了我们犯下的这些罪而死在十字架上。

第二个危险则是对认罪者而言。“为了灵魂的益处,万万不可将忏悔认罪当成自己的敬虔。”潘霍华牧师这么说。我们得救不是因为我们认了罪,也不是由于我们在信仰上多么努力,而是源于耶稣基督的宝血。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因为认罪而得到救赎,而是因为相信基督才得到救赎。因着信,忏悔认罪是自然的结果。认罪及悔改是靠着圣灵所结的信心的果实。

 

找到适合的群体

那么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可以让我们忏悔认罪的群体呢?个人认为刚开始最好是在非常亲近的朋友所组成的小组里。Grace works的创办人Tan Soo Inn牧师写了好几本关于属灵友谊的书籍,他提到一个3-2-1法则,我觉得非常适用也很有帮助。这个想法建议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小组,每次碰面两小时,每个月聚会一次。

虽然我还没有使用过这个 3-2-1法则,但我的确有一位我经常碰面的好朋友,我会跟他分享及认罪坦白(你可以说我运用了2-2-1法则)。我们的交情之所以那么深是因为我们不只彼此分享基督,而且我对他完全透明从来不掩饰我的软弱和过犯。

我们彼此的坦承认罪提醒我们自己的生命每时每刻都需要上帝的恩典,而且让我们知道在这条成圣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对于从来没有这么做过的人,第一次的尝试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尴尬,甚至是害怕。但圣经的确要我们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各书5章16节),所以我们应该要思想,缺乏与属灵同伴彼此的忏悔认罪,会阻碍我们灵命的成长和成熟。

正是透过与属灵同伴的相互忏悔认罪,我才明白弟兄姊妹们是在基督的十字架前跟我一同走天路的罪人。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雪夜中的身影

fir-1073236_640

作者:小雨,台湾

营会的最后一天,敬拜团里长得高高帅帅的男神吉他手兼主唱麦特上台说话了。

他开口说第一句话时有点结巴,带着大男孩般的腼腆,微笑地说:“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关於‘洗鞋子’的故事。 ”

在大家充满好奇的注视下,大男孩深呼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他曾在中学时期染上毒瘾,而且嗑药长达四年。那四年中,他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噢!”此时台下传来一阵骚动,大家都没想到,原来歌声优美,弹吉他时侧脸是那么酷帅的麦特居然会有这么一段不堪的过去。

麦特说道,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从小,他就跟着母亲去教会,上主日学,参加各种活动。这一直到他青少年叛逆期的到来,他成了教会的逃兵。妈妈见从小乖顺的儿子忽然变了样,心急有余,却无能为力。麦特哽咽着说,在他迷失自己的时候,她的母亲始终坚定地相信上帝,从未定罪于他,只是不停地为他祷告,陪在他身旁,就好像他还是从前那个乖巧的男孩一样。

直到四年后的某一天,麦特从外面的狂欢派对回到家里,内心感到无比地疲惫。他突然很想要结束这一切荒唐的生活。于是他敲了敲妈妈的房门,告诉她说:“妈妈,我明天想跟你去教会。”妈妈听了点点头,带着又惊又喜的眼神打量了他几秒,然后说:“好,不过你记得洗一下鞋子。明天穿上干净的鞋子,我们一起去教会。”

男孩懵了,心想:“妈妈想说的就这样?”之后,当麦特回到自己的房间时,他突然好想跪下来向上帝祷告,就像他小时候那样。他跟上帝祷告说,他再也不想过放荡的日子,他要把生命献给祂,一生只为祂而活,并且愿意为祂做任何事。

上帝马上回应了麦特的祷告。祂让麦特去做两件事情,第一,跟妈妈认罪;第二,请求妈妈的原谅。

“不会吧?上帝祢是认真的吗?要我去跟妈妈忏悔?我没想到祢要我做的事情是这个!”麦特虽然感到很讶异,但毕竟他说过愿意为上帝做任何事,所以他还是照着上帝的话去做了。

隔天早晨,麦特硬着头皮把妈妈找来,跟她有了一段尴尬的对话。他把自己的过错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并请求她的原谅。妈妈听了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用满是泪水的眼睛望着他,说:“孩子,我原谅你。我们去教会吧,但别忘了清理一下你的鞋子。”

麦特得意地拿出他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的鞋子并穿上,和妈妈一起开心地上教会去了!

故事至此,我看见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拿出纸巾拭泪。这时,麦特清朗的声音响起,他问我们:“当你看见身边的浪子突然回头时,你们会怎么做?当得罪你的人向你承认错误并请求你的原谅时,你会不会立刻教育他,并趁机狠狠数落一番,以泄你心头之愤呢?我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接纳我的失败,并且在我愿意改变的时候,选择相信我。她没有因为我曾经伤了她的心,而使我难堪。清理一下脚上那双蒙尘的鞋子,便是我妈妈对於一个曾经失足的孩子的唯一要求。”

语毕,全体的听众们都站起来为麦特献上掌声。

四月初的美国东部还是冷得不行,昨晚甚至还下了一场雪。晚间的营区里,频频用广播提醒大家要当心地上湿滑,小心走路。然而我在清晨出门时,却发现小木屋的台阶上,已铺着一层止滑的粗盐。

后来,我们才得知,麦特就是那位贴心的洒盐者。他在风雪夜里,开了来回一小时的山路到邻近的卖场,扛回五大袋的粗盐粒。当我们蜷缩在棉被里取暖时,他一个人到各个小木屋去撒盐。不仅是小木屋的周围,营区里的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得见麦特贴心的痕迹。

雪夜的身影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粒粒分明的透明结晶体,彷佛也在发光,跟每个路过的人们,再次诉说那个关于爱与饶恕的故事。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以弗所书4章32节)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我何其软弱……但主恩够用!

作者:姬磊,济南

signs-416441_640

跟随耶稣是一场人生的旅途。一路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风雨交加。我们有时会顺利前进,有时则会跌倒停滞。昨天,我又跌倒了……

随着我的手指不断向下划动屏幕,一张张衣着暴露的人物图片映入眼帘。我心中一遍遍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然而,我的手却不听大脑的使唤,我继续往罪恶的深渊下滑,无法自拔……

不出所料,罪恶感很快便开始吞噬我的灵魂。我心想:“天啊,我干了什么?!我怎么可以又陷在这罪中,怎么可以辜负我的主、我的上帝?难道我忘了,我已许下诺言,要效法基督么?……基督会这么做么?!”我的内心充满痛苦,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一只破袜子,一点价值都没有。

入睡前,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跪在床上祷告,向主悔改认罪,求基督赦免我的罪,并且赐给我平安。然而,平安没有进入我心,魔鬼却开始攻击我。它不断控告说,就算我向耶稣认罪祷告也没有用,我以后一定会下地狱,因为我就像一块又黑又破的抹布一样脏……它犀利的言辞使我节节败退,我连宣告自己身份的勇气都没有了。

不错,我在理性上知道,哪怕是罪人中的罪魁悔改认罪,大能的上帝也能够拯救他。但在那一刻,我实在无法相信上帝会爱这样一个丑恶的我,不敢相信自己依然是祂的宝贝。在极大的痛苦中,我大声呼喊:“谁来救救我?!”

黑夜中,什么声音都没有,连空气也仿佛凝固了。霎时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句模糊的经文:“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句话没有立刻带给我平安,却在黑夜和痛苦中给我带来一丝丝微弱的亮光。就在这点亮光的陪伴下,我睡着了。

我们基督徒的人生不可能完美。我们走在这条生命的道路上,或遇高山,或遇低谷,唯一不变的就是基督对我们的爱。因着这份爱,当我们软弱犯罪的时候,我们不要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因着这份爱,我们要真诚认罪悔改,在主耶稣基督已经成就的救恩中勇敢爬起来,继续奔跑天路。如果离了耶稣,离了这份爱,我们才真的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能做。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软弱、失败了多少次,我们都要仰望主耶稣,并且信靠祂。当我们定睛于基督,而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抵挡罪恶时,我们便会发现主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软弱跌倒的时候,祂会扶持我们,使我们能在祂的恩典中继续前行。

“‘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9-10节)

Photo credit: gagilas / Foter / CC BY-SA

(阅读相关主题的探索丛书:《当男人陷入色情网罗——冲破色情的权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