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惊奇生命

恩典、生命、残缺、盼望

作者:Janet    有声播读:佳音

 

恩典和生命,两个热烈而又活泼的词语,仿佛佳人才子,出场自带风一般。

恩典,意味着白白施予。生命,意味着活泼热烈。但是当恩典之于残损的生命之时,这又是个怎样的命题呢?

这个世界不乏受罪恶破坏后而诞出的残损——先天或后天的。生命的残忍,便开始揭露于当事者面前。

中国山西太行山深处,有一群人,基本都是天生下来没有眼睛,被称为没眼人。曾经有位电视节目主持人亚妮,放下前途,只身前往此处,和他们共同生活,采访他们,陪伴他们,制作成了纪录片。从这没眼人的生活中,我看到,他们的存在本身,令人撼动。他们几乎都是天生无眼者,天生就看不见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们只能感受一切。对他们来说,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单纯纯粹。他们天生残疾,却把生命变成了一首歌。

生命的张力,在此彰显出来。他们天生没有眼睛,但是他们依旧活着。活着,即是生命。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承载体;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接收者。哪怕没有眼睛,活着的本身,就令人动容。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状态都是极其纯粹的。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恩典的纯粹。

恩典,每天都伴随着世界。日出日落,雨落花开,日日相伴。我们以为这群没眼人需要怜悯,或许,需要怜悯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我们这些看上去好似健康的人。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9章12节)。谁是康健人呢?这世界,是没有真正的康健人的。没眼人,他们活在太行山深处,他们常常歌唱,让生命的生命感体现出来。我们很多都市中人,每日忙碌于物质的追求,生命蝇营狗苟,生活浑浑噩噩,真的有体现出生命的生命之感吗?那位节目主持人,因为被他们的歌声打动,被他们的纯真打动,和他们同吃同住很久。这其间,必有打动她的存在。是什么呢?我想,必是生命本身之美丽,打动了这位生命的探索者。 这使得我们想到我们的信仰。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恩典,但是我们看这群没眼人,他们很快乐,他们很纯粹,他们体现出了生命的活力。那么,对于大多数生命状态普普通通甚至是对人生常常怀疑和绝望的人,我们的信仰,所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对此,圣经上开出了三剂药方,即为,信,望,爱。

在这里,笔者所特别要谈到的乃是这些。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倏忽之间,一切都将过去。或许,在我们对于生命的破损不解的时刻,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的故事—— 《人生不设限》。我们会看见,信,望,爱,所给一个人带来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生命的美好是不会因身体的缺陷而流失的。没有手,没有脚的力克·胡哲,不但不断突破自己身体的局限性,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学会冲浪,学会踢球,学会享受生命,而且,结婚生子,养儿育女,在这些普通人有时甚至都感到艰难的事情里,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游刃有余,并且,最为鼓励人心的乃是,他用了自己的故事去鼓励成千上万活在自卑,活在这样或那样的残损中的人,只因为他从自身的信仰当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未来。

当一个人认识真理时,他的关注点便不再集中于自己所没有的,而是他的造物者所有的;不再活在不被接纳,不被爱当中,而是活在被造物者完全接纳,完全爱的事实当中;也因此不再被恐惧束缚,是插上勇敢的翅膀,去挑战那看似无法战胜的挑战。这残损的生命也不再是旁人眼中没有价值的,而是可以被其造物者使用的,宝贝的。圣经当中记录过这样一段,有人问天生瞎眼的人瞎眼是为什么,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約翰福音9:1-38)。

所以,我想,无论一个人的身体或心灵,是康健的,还是残损的,我们其实都可以在其中彰显出上帝的荣耀来,就如力克胡哲一样,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使短暂且有残损的的肉身生命彰显出了无限又永恒的天国生命。生命光芒也因此而显露了出来。但愿我们都可以在基督的恩典里面,长存信望爱,活出美好的生命之风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残障或软弱,我们都是祂独一无二的宝贝

 作者:路小路   有声播读:洋澜

 

虽然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并不陌生,但今天的社会仍然不够重视他们。残疾常被视为有缺陷的的异常现象,被视为需要消除的耻辱。在尽心尽力寻求体现上帝之爱的教会团体中,教会也常会被社会的文化所裹挟。因此,教会作为上帝接纳所有人的地方,对特殊群体来说,有时,竟会变成一个难以接近的地方。残障人士被排除在教会生活的参与之外。这一结果也削弱了教会本身邀请所有人成为基督身体的见证,限制了上帝的救赎工作。

在笔者采访一位自闭儿的妈妈时,她所倾诉的一次经历,令人心酸。

当这位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主日学时,一些忧心忡忡的妈妈们找到牧者,对这个孩子在主日学的不当行为表示失望和生气。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孩子,也害怕他表现出的令人不安的行为。比如他身边的玩具只能自己独有,在被其他孩子激怒时会自己打自己或者以头撞墙。无奈,主日学无法处理这样的事情。因此,妈妈们在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之后,要求牧者和主日学老师告诉这位妈妈,让她不要再把孩子带到主日学。这位妈妈因为这件事而受了伤,此后再也没有回到那间教会。说完,这为妈妈倒收着眼泪。我听完也不由心里一紧。情绪稍微缓和后,她不自禁叹一口气。

后来有牧者打电话致歉,态度也很委婉,但是伤害已经造成。我能感受到这位姐妹因为自闭儿而陷入了一种羞耻和内疚的循环中。那些不被欢迎的经历,使她和孩子开始 “避免社交场合”。

通常,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意味着一种缺失或缺陷。当一位残障人士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眼中常会显出尴尬的目光,而残障人士也会成为人们低声谈论的对象。这削弱了残障人士作为一个独特的人而受到上帝欢迎和接纳的感觉,也削弱了她在教会社区中与其他人享有同等地位的感觉。当社会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残障人士的缺失上时,他们的人格特征就被忽视了。这种错位尽管不是有意为之,但已经伤害了他或她作为上帝形象的独特尊严。

我们并非自给自足,而是依赖他人而活

 

真正的悲剧并不是残疾的本身,而是社会所加给的。残障人士一直被语言贬低,比如“怪胎”、“弱智”、“白痴”、“瘸子”、“低能儿”等等,这些词让残疾人士感到丢脸、羞耻。

当我结合圣经对残疾做一些思考时,我发现,残疾迫使非残疾人面对自身的脆弱性——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只是部分和暂时的健全。我们随时都可能受到限制、遭受痛苦,身体也会最终衰败和死亡

我们需要认识到所有人的生命都有其局限性、脆弱性。只有在一个强者社会的“健康”理想中,才会使一部分人类被“残疾化”。事实上,没有人在生活中完全自给自足,能够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生存。所以,自给自足的理想是一种幻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非残疾人和残疾人都处于依赖关系的网络中。残疾人士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更容易依赖他人和上帝。这触及了保罗关于软弱神学的核心: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章)。

当我们以某种方式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就有力量改变我们与人与上帝的关系,因为像保罗一样承认自己软弱的人,更愿意向上帝敞开自己,让上帝成为生命的主。承认人类共同的人性弱点,可以成为在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之间建立团结合一的重要途径。而我们作为被上帝所爱的受造者,也会愿意彼此分享、彼此接纳。

一位女士家中有两个特殊需要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然而教会大家庭成了她强力的后盾。她可以和教会家人敞开自己,倾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女士说,当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时,她能感受到教会的支持。当地教会也能理解她的软弱,倾诉中她可以表达不舒服的情绪。不幸的是,这并不是当今所有教会的做法。有些人可能期望那些属灵的人不会有消极的感觉。因此,当有人表达悲伤、痛苦、怀疑或愤怒时,常会招致信徒的反对甚至责备,将其视为不属灵或者没有信心。然而,耶稣不会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责备我们,祂愿意花时间看见软弱者的需要。

著名的辅导专家爱德华·韦尔奇(Ed Welch)曾写道:“在上帝的大家庭中,软弱或缺乏是宝贵的资产。耶稣引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软弱就是新的力量。任何能提醒我们依赖上帝和他人的事物都是好的。”

我渐渐意识到,有残疾并不等于生病和需要治疗,他们只是需要依赖他人而活着。常会看到朋友在社交网络分享他们特殊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做家务通常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助。特殊的孩子他们在身体、情感、精神、社交上都很脆弱,一生中需要依赖别人来获得某种程度的照顾。

孩子们做家务的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软弱”一词。我喜欢这个词的原因是,它也描述了看似健康、非残疾的自己。这些孩子们常常迫使我认清自己丑陋的一面。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看成是不可战胜的,但是我们又何等渺小脆弱。疫情中被困家中的人应该更能体会,当自给自足的人生假戏,突然被腰斩后,才醒悟过来,我们依赖他人而活。

在上帝眼中独一无二的我们

在我接触的特殊家庭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真实而又美好的见证。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家庭将会变得大为不同,婚姻也会受到挑战,然而最终,他们开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残疾可以借助医疗和康复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去接纳他们

那些有残障孩子的父母群体,当他们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挫折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把孩子的残疾看作需要修复的东西,而是孩子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是上帝所赐予的独特的礼物。我也感受到,很多特殊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百般的疼爱,尽管养育的过程会辛苦一些,但是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一样被爱。

一位家有唐氏儿的父亲说,其实那些严重智力残障的孩子并不太多纠结他们的残障。因为他们很少去思考别人认为他们缺少什么。常人会有这样一种假设,那些被贴上残障标签的人正遭受着残障的痛苦。但唐氏儿更多地是在享受他们自己,而不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曾在一间教会遇到过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她说话不清楚,在智力上,可能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但她喜欢教会,喜欢崇拜,当赞美的音乐响起时,她就会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摇动身体,我能感受到她的热情。也许她不会写一篇长篇大作,也不会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讲述她的信仰历程。然而她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能够与上帝建立关系。当我想到她在聚会时的长椅上摇摆着,随着音乐拍手时,我不禁怀疑,自以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反而常会阻碍他们来到上帝面前,知识和能力不是进入信仰、认识上帝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接触特殊需要孩子们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向我展示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帝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价值观,以及我们许多文化的价值观有多么不同。我们被世界的手捂住双眼太久了。当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就容易看到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的独一无二的宝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你是最棒的礼物!   惊奇生命

作者:Ziqian     有声播读:Joya

 

以前当别人问到“你也有妹妹哎,妹妹今年上几年级呀?”这样可以简单回答一个数字的问题时,我都会有些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现在我可以很坦然地告诉他们,妹妹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她很可爱,我很爱她。

妹妹小我六岁,还记得她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天,我和小小的她并排躺着,对于这个新生命感到无比好奇,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粉团子会在将来给我们家带来超级多的幸福。妈妈怀妹妹的时候,因为牙⻮的问题不得已吃了很多药,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因素影响了妹妹的大脑发育。后来妹妹学走路、说话都比同龄孩子来得慢。读了两个幼儿园,升小学那天她穿着一件特别漂亮的小裙子兴高采烈地去新学校,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爸爸眼⻆的泪水。

当然这不是一个关于泪水的分享,这里是感恩的姐姐和爸爸妈妈,感谢上帝把她带进了我们的生命里,她是最棒的礼物!

妹妹现在十六岁啦,虽然现在对于她来说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是很困难,虽然很多字还不认识,但这都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会关心别人,会看到别人的需要,还特别会照顾小孩子的女孩。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我们妹妹智力方面落后,但是她有一颗怜悯的心。 去参加主内的夏令营,老师说每天她都会主动将大家帐篷外的鞋子整整⻬⻬摆好,妹妹还喜欢 逗小孩子,主日的时候来了小朋友,她就会去陪他们玩。

她外向活泼,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和“联络员”。也是她主动问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他们打视频,陪他们聊天,会记得很多大人们都没能记住的细节。所以我总怀疑在学习方面妹妹是不是故意不用功的(笑)。 上大学后,有一次和团契的老师聊到了妹妹的情况,当时老师说,“一家人都信仰上帝,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临到你们家呢?”。我从来没有因为妹妹的缺陷而责问上帝,因为妹妹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件让我们感恩的事情。就像现在,打下这些字,想到妹妹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奇妙的、难以形容的喜乐和幸福。

当然生命中也会存在一些难过的时刻,妹妹还在普通学校上小学时,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把花瓶打碎了,没有人承认,他们全都说是妹妹做的,她不会争辩,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一直哭,后来爸爸妈妈到学校查监控发现了事情的经过,那位同学也向妹妹道歉了。妹妹不会撒谎,但是别人利用她的缺陷去欺负她,我们真的很难过很心痛。那个时候妹妹该多委屈多无助啊,希望妹妹知道,爱她的家人相信她,永远是她的后盾。

 “不完美”的妹妹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教会我学会完全的爱。

以前面对大家对于妹妹的询问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是因为害怕异样的眼光,担心别人背后的议论。在当时的我的认知中,有缺陷的个体都被 打上了“不正常”的标签,是不被社会主流所接纳的,是不合群的,所以会担心自己被归类到“不正常”,也会被抛下。因此对于妹妹情况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现在往回看,我被世界的谎言所欺骗了,那样的观念只会让人越来越趋向冷漠、隔阂和对立。

有一次陪妹妹到学校报到,认识了妹妹的同学 们,他们都“不完美”,存在各样的缺陷,同时他们也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珍贵的个体,是爸爸妈妈所珍爱的孩子,如果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上帝的被造物,有着祂荣美形象的被造物时,一切就都被更新了。我知道自己不再以世界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再被世界的价值观所捆绑,我愿意无条件爱她,接纳她,因为祂先这样爱了我。

妹妹也让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我对妹妹很严厉,在家的时候辅导她做作业的时候很容易没有耐心,看⻅她一直玩手机会很生气,当小姐姐(二爹爹的女儿)来我们家时,她就一直缠着小姐姐, 让她辅导作业,因为妹妹知道小姐姐很温柔,不会凶她,不过姐姐也会努力做一个温柔的姐姐的! 可爱的你知道了吗?你是我收到的最棒的礼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玻璃娃娃”,也能活出荣耀的见证 

 作者:净       有声播读:洋澜

 

怎么她这样矮?为什么她走路是这样的?

身高只有 113 厘米的我,出生时患有脊椎骨骺发育不良,这影响了我的骨骼生长,导致侏儒症 (简称玻璃娃娃)。

当我走路时,我需要使用助行器,来避免失去平衡而跌倒。 我不能走太远或站太久,因为我的腿很容易感到疲劳。 必要时我会使用轮椅,去逛街或旅游。

从小到大,只要我一出门,人们就会盯着我看,仿佛我是外星人一般,尤其是小孩,他们会以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出于好奇,有些孩子会当着我的面问他们的父母,为什么我的身体是这样的?正因为如此,我很怕遇到小孩,诸如此类的事件,让我的成长过程很辛苦,我因为残疾而感到自卑和沮丧。 和家人朋友也很少一起出去,甚至避免参加补习班,因为我讨厌人们看见我。

但是靠着上帝的恩典,今天的我与过去的我相比是不同的。 你可能会好奇:尽管我有残疾,我是如何将我的人生观从消极转变为积极的? 我会说是上帝改变了我,让我摆脱了抑郁与自卑感。

在我11岁时我参加教会营会,我在那个营会与上帝相遇,我第一次被圣灵充满,上帝告诉我,祂创造我是为了一个目的:荣耀祂的名。 上帝从耶利米书 1章5节 对我说话:“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上帝也透过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对我说话,他的生命见证也深深影响我。 通过他的书籍和视频,我看到上帝如何使用尼克的生命来激励和影响数百万人。

他的一句话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上帝可以用一个没有手脚的人做祂的手和脚,那么祂一定会使用任何愿意的心!” 读到这句话,我对主说:“是的,主啊,如果你可以使用尼克,你当然也可以使用我!”

高中毕业后,我申请当一名老师,因为我喜欢教书,我的高中成绩达标,于是他们叫我去面试,但由于我不能爬楼梯教学生,我被拒绝了。然而,上帝对我有更好的计划。 祂让我读中六(高中毕业后,要读中六才可以进入政府大学)。在中六时,我认识了一群视障朋友。 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感恩和享受生活中的小事。 感谢上帝,我也获得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最佳学生特别奖,并被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一切荣耀归于上帝!

毕业后,我很担心找不到工作,我身边许多朋友都找到了工作。 但上帝知道我在担心什么,祂派我表姐来找我,她推荐我去她在职的学校教书。 我顺利的找到了工作,感谢上帝。在那里我负责教 4-12 岁的孩子马来语和数学。也发现我慢慢开始喜爱小孩。在那之后,上帝又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我妈妈的顾客突然问我妈妈我是否可以教她儿子补习,我也因此成为了家教老师直到如今。

后来我申请了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但一开始申请不了,因为我最初申请的会计系没达到平均累积积分。我重新申请了另一个科系——社会科学,这次我得到了。 我主修人类和社会学。感谢上帝为我选这个科系,我对这个这个科系非常感兴趣。因为上帝打开了我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对某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当祂为我打开主修人类学和社会学而不是会计的大门时,都有祂的美意。 靠着祂的恩典,我在应付我的学业的同时也能继续家教。 祂还带领我加入了大学的基督团契, 一个我可以敞开心扉做自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学会了如何服事,灵命也得到成长。

毕业后,我积极寻求公务员的工作,但再次遭到拒绝。 再一次,担心和压力充满了我的心; 我很担心由于我的残疾,我是否能够找到一份全职工作。 但上帝再次为我预备了,我朋友介绍我一家提供在线英语课程的公司。这间公司对我来说是个祝福: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份工作,让我可以在自己舒适的家中工作,而且他们还启发并教会了我许多人生课程。我喜欢在这里工作,因为它的企业文化,以及我的同事,他们大多是残疾人,就像我一样。 虽然他们有各种残疾,但他们那坚强与不放弃的精神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真的很荣幸能和他们一起工作。

三年后,我想是时候要离开这份工作(我相信也是上帝的心意)。可是我不敢辞职,因为我担心辞职后会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我就向上帝求印证,如果祂要我换工作,那就为我预备下一个工作。感谢上帝,透过我的一个朋友介绍工作给我,刚好这家公司要聘请请残障人士,而且公司正好在我家附近。那时我还没有辞职,我先去面试,然而我的新工作需要我两周后就去上班,但辞职需要一个月通知,我把这个事情再次带到上帝面前。感谢上帝,经理主动找我问我要不要辞职,我当天就辞职了。上帝的时间刚刚好。

上帝是听祷告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章7节)。 如果当时我没寻求,现在可能就失业了。我上班一个月后就发生了疫情,我就转为在家办公,这份工作轻松,没有什么压力,收入又不错。更印证了经上所说:“上帝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章20节)。

我感谢上帝在我的工作中为我提供诸多机会, 也让我可以有机会去世界各国旅行,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台湾、日本旅行,扩大了我的视野。

生活充满挑战,但我很庆幸我不是一个人面对。 我有上帝,祂一直是我喜乐、力量和希望的源头。在我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看到了祂的带领和美意。 让我深刻体会有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上帝做得到。 我也很感恩有我的家人、朋友和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他们总是带给我无尽的爱、关怀和支持。 作为一位残障人士,我学会了将自己的残疾视为一个机会,而不是限制, 一个我可以学习看到和体会其他残疾人士需要的机会。一个我可以学会勇敢和坚强,克服我的恐惧和困难的机会, 更经历上帝如何透过我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使无变成有。我也学会更多的仰望和依靠上帝,因为靠我很多事情都不行,但靠主我凡事都行!

我的残疾也教会我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我,而是要明白上帝怎么看我——我在祂眼中是无价至宝。我希望读者们能学会发掘和拥抱上帝放在你身上那独特的美和上帝在你身上的美好旨意,不要让你的残疾和软弱定义你,而是用上帝的眼光来定义你。

 

我想以两个一直鼓励和安慰我的经文作为结束:

1.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139篇14节)

2.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