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愤怒

【7月漫画特辑】慢慢动怒

“慢慢动怒?怎么可能!”

怒气对我来说也许只有“慢慢积累”到“瞬间爆发”,哪有慢慢地动怒这回事。

尤其是当我赶着完成任务,想着死期快到了,手上的东西进度又追赶不上,要是完成不了,老板又会责怪,还会拖累同事,我自己也会非常懊恼……啊!

一瞬间我气自己、气任务、气老板、气这个世界……还有气上帝。真是不大吼一声不足以平息这积累的怒气啊!

圣经说的“慢慢动怒”,那说明怒气是可以有的,但我也可以选择不那么激烈地反应,或许这就是慢慢动怒的意思?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和控制怒气呢?

我想如果发泄怒气的前一秒,有人笑脸盈盈地请我喝杯奶茶……嗯,好像一瞬间怒气也变成甜甜的奶茶了。

况且祂给我的恩典和爱何止一杯奶茶呢。

 

*此图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曾以怒气回应爱

作者 惊悦        有声播读:以晨

 

你都是如何回应别人对你的爱呢?是感谢?是以爱回应?还是谢谢,我不需要?

曾经,熟悉我的人对我有着高度一致的评价,就是“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

我也默默地认领,并按着这一标签努力地活着。

现在回头想来,我的脾气只针对一种人,就是那些爱我的人。

因为我知道他们爱我,作为被爱的一方,我理所当然地对他们有期待,然而当期待落空,我的失望便以怒气来施展。

很小的时候我曾对父母的爱坚信不疑,并享受其中,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们不再按照我的期待满足我时,我开始以愤怒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期待落空的失望,我更不懂得辨别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我也不能接受父母不能满足我的期待这件事情。

当我渐渐长大,父母越发难以满足我的欲求,我依然不懂得如何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所以在父母面前,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我与父母之间的张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将责任完美归咎于父母的有限却从没认识到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我与许多人一样,认为一个人身上的问题大多数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将自己的坏脾气理所当然地怪罪于我的父母,“是他们没能了解我真正的需要,又不能教导我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是一个坏脾气的人是有原因的,那在于我的父母,这也完美地削弱了我因为发脾气而带来的罪咎感。

是因为你们如此我才这般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以无声的愤怒来面对上帝

每一个父母,遇到孩子生病,都有如坐针毡的过程。那么相信上帝的父母又会如何呢?

一定少不了跪在窗前迫切的向上帝祷告说,“主啊,求祢医治这可怜的孩子。”

我也是如此。当我的孩子腹泻时,我毫不怀疑上帝会医治他,甚至认为上帝的医治临到近乎理所当然,怜悯人的上帝岂会不医治这幼小的孩子呢?

然而当孩子腹泻反反复复,我对上帝的信心也像坐云霄飞车一样,迅速地上升或下降。

几轮过后我精疲力尽,于是我不再带着盼望来到上帝面前。

那时,对上帝的愤怒已经在我里面滋生而我却不自知。

我就这样在对上帝的愤怒中失去了对祂医治病人的信心和孩子会得医治的盼望。

对上帝愤怒,带来的结果是我陷入了极大的忧虑和恐惧之中。

当我被这忧虑和恐惧包围,我发现自己无法从中走出来,我意识到我需要寻求帮助。

我找到做辅导的姐妹,倾诉自己开始质疑上帝的爱,我也曾如此质疑父母的爱,而我却无法从这样的质疑当中走出来。

当做辅导的姐妹向我问道;“那你爱你的儿子吗?”我的心似乎被捶打了一下。

姐妹紧接着说,“那你是否能从你对孩子的爱中体会作为父母的爱和上帝对你的爱呢?”直到我翻开《至高喜乐的传承》一书,失去喜乐的我拿起书贪婪地啃着,我也想得到那份喜乐,走出忧虑和恐惧的幽谷。

我看到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他们都曾失去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没有失去那份至高的喜乐,他们没有像我以怒气回应上帝的主权,他们甘心顺服,在顺服中持守着那份平安与喜乐。我的心如释重负。

孩子只是腹泻而已,我就如此怨恨上帝,而那些圣徒,在失去自己孩子的情况下依然顺服,并不质疑上帝的爱。

我突然看到自己是多么的自义,面对上帝又是多么的任性和悖逆。我竟然对上帝有怒气,只是因为他没有按照我所期待的应允我。

比起孩子不会致死的腹泻,我确实看到了我里面会致死的罪——向上帝发怒。

因为上帝没有按照我所期待的应允我,我便心中不满大大质疑上帝的爱。

当我看到三位属灵前辈在痛失爱子的悲伤中依然以顺服回应上帝的主权,并不质疑上帝的爱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上帝不也是爱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来拯救我吗?没有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我的上帝,又岂会真的用孩子的生病折磨我呢?

我开始为着自己有罪的怒气向上帝悔改,我也意识到自己多年来一直也是如此悖逆地对待父母的爱。

不按照我的需求满足我,我就以怒气来回应。这不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是我自己的罪的问题啊!

当我跪下来,不再是祈求祂的医治,而是祈求祂的赦免和饶恕时,当我看向祂的爱而不是祈求没有应允时,我的心大大地释放了。

我的怒气止息,我开始以顺服来回应上帝的主权和上帝的爱。

我发现在孩子反复腹泻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学会撕裂心肠而不是撕裂衣裳。我开始迫切地来到祂的面前而不是上下班打卡一样。

我再次学习将孩子交托,而不是献上又将孩子抱下。

我不要再以怒气回应祂的爱,而是顺服,相信,和等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靠着祂,打出对抗怒气的组合拳

作者:蒙恩的二狗     有声播读:木木

 

我自认为是一个性情平和的人,但在一次次或隐藏、或表现出来的怒气中,才发现在管理怒气这方面,距离游刃有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时候,别人有意无意的一句话,会引起我内心的不快,甚至开始口角相争;

有时候,别人的行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心里会有不解,进而开始以生气的状态来针对那个人;

有时候,自己没有完成想要做的事情,我首先做的是生自己的气;

有时候,自己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就足以让愤怒抢占了心里的第一位置;

有太多这样的有时候,仿佛我们时刻都给怒气留了很大的口子,稍一不留神,我们就和怒气一起“同仇敌忾”。

当我们与怒气站在同一阵线时候,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人际关系的破裂、毫无章法的作为、每况愈下的身体等等,而最严重的,是远离上帝。

想到圣经的记载,该隐、扫罗的怒气不仅给自己带来毁灭的后果,更是得罪了耶和华,因为“好气的人挑起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箴言29章22节)。当我们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愤怒的时候,也是我们离罪最近的时候。而像耶稣面对刚硬的法利赛人和以色列人所产生的义怒,则会让上帝借着祂得尊荣。正如经上说:“人的愤怒要成全祢的荣美,人的余怒,祢要禁止(诗篇76篇10节)

如果我们在圣经中去检索“怒”这个字的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个字几乎是在所有章节都出现,可见发怒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而是亚当的后裔延续下来的一种天然情绪。而这一情绪,有符合上帝心意的情境,也有不符合的情境,无论哪一种,都在祂的掌管之中。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祂也有很多发烈怒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罪恶泛滥的时候。主耶稣也曾怒目而视那些心里刚硬的人。所以上帝并没有把怒气这个情绪从我们里面除去,祂允许我们会有发怒的时候,因为祂太知道我们的软弱了,而有些情境,合宜的反应确实也是愤怒。但是我们自己如何能正确发怒呢?

是的,单靠我们自己,只会被怒气驾驭,我们会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忘记“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马书12章19节),也忘记主说:冤在我,我必报应(希伯来书10章30节),我们会把“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书4章26节)”这句话完全反着去做,在梦里还在想着如何回怼一切。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先来思考一下上帝的属性:“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篇103篇8-9节)。我们如今蒙恩归祂,成为祂的小孩子,那就要发挥小孩子的一个很强的能力,就是模仿。上帝有那么多值得我们仿效的特质,一点点地精进,总是会有真正的成长。

接着,就是当怒气确实不可避免地来临时,及时转向上帝,向祂祷告,来给嘴巴和行动按下暂停键。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呼求:“主啊,愤怒在我心里又开始了,求祢帮帮我!”,之后再慢慢松开按钮,让话语和行为运转起来。

最后,多去回顾祂对我们的教导,我们总说一些书是常读常新的,圣经的精妙更是如此。关于发怒,箴言书中早已给我们做出了两种对比: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箴言14章17节);“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箴言14章29节)。看到这里,该选择哪个方向去努力,我们心中自然会有明确的答案了。

这三个步骤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好的一套组合拳,练习起来也是很需要下功夫的。这是一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不过感谢祂,祂的恩典与慈爱会一直帮助着我们,虽然很难,但请记得一个鼓舞人心的疑问:“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世记18:14)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不要被争竞、苦毒、愤怒、和自怜所缠绕(有声中文)

作者:Sherrill Wesley,印度
翻译:秋雨,加拿大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你是否曾经落入过攀比的陷阱中?我有过,而且不止一次。
从小到大,虽然我和我的孪生妹妹无论从长相、性格、天分、还是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来讲都迥然不同,但我却时常被人拿来与她比较。大家问我的任何一个问题通常都会紧跟着一句“你妹妹在做什么?”

我想比较孪生姐妹是人之常情很难避免,不是吗?幸好那些言论都是来自心怀好意的亲戚和朋友们,因此没有对我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藉着上帝的恩典,加上我与妹妹之间良好的关系,我在这些比较中学会发现妹妹的优点与才能,并为她喝彩。

但是几年前,我陷入到另外一种毫无益处的攀比之中。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离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相去甚远。当我对茫茫的未来越来越感到焦躁不安时,我开始将自己的景况与那些似乎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同伴们相比较。上帝啊你何时才能回应我对工作的祷告?何时才能挪去我对自己的灰心与失望?

当祷告寻求上帝帮助的时候,圣灵引导我默想约翰福音21章15-25节的经文。在耶稣对彼得预言他日后的殉道情形(19节)并要求彼得跟从祂之后,彼得注意到另外一个门徒约翰正走在他们身后,便问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21节)。耶稣的回答让我非常震惊,“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22节)。

与你何干?

呜呼哀哉!

我感到这正是主耶稣针对我陷入负面攀比问的问题。我无言以对。似乎一时难以接受慈爱的天父对我爱的管教,但主耶稣知道此时我应该及时刹车,不要再沉迷于自艾自怜了。

“与你何干”这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主耶稣是想让彼得明白在约翰身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彼得自己的呼召没有丝毫关系。我感到上帝在问我:“Sherrill,其他人如何完成他们的人生目标与你何干?你只有定睛在我身上才能专心完成我交给你的使命。”

上帝不偏待人

我仔细琢磨上帝的话语,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源于错误地认为上帝更偏爱我的同伴们。好像上帝的爱与祝福是有限的。祂如果去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那么祂用在我身上帮助我的时间就会减少。这简直荒谬可笑,我不仅没能正确理解自身的境况而且竟然相信如此毫无根据的错误的观念。

但真相是上帝对祂儿女的爱是无穷无尽的。正如罗马书2章11节所说,上帝不偏待人。祂的慈爱充充满满地浇灌在祂的儿女身上。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测不透耶稣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以弗所书3章18节)

可当我将眼光停留在别人拥有的,放大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上时,我就无法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爱的浇灌;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等同与上帝对我的呼召,我就把上帝赋予我生命的目的局限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因而对耶稣基督塑造我生命的独特方式视而不见。

于是,我学会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有时是专心为教会的主日学备课,有时是去给父母帮帮忙,或者静静地靠在耶稣的脚前聆听祂的话语,从祂的话语中得着力量去应对下一次应聘工作的失败。

只要我兢兢业业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所做的与同伴们的不同也没有关系。自己定下的计划无法实现的确让人伤心。但我知道不管怎样我仍然在上帝慈爱的手中,我愿意全心全意信靠祂。

放下“如果那样该多好”的想法

当情况变得异常艰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重新审视当初所做的决定,如果当时那么做……如果当时没那么做……该多好。

只要有一点儿空间,担心和怀疑就会趁虚而入变得越来越严重。当我的视线开始偏离,聚焦在那些“我没有的”,以及“当初如果……”上时,我便迅速落入痛苦的漩涡。但是《当转眼仰望耶稣》这首诗歌的歌词及时正确地提醒我要“时刻定睛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世上虚空的事上。”

当转眼仰望耶稣

定睛在祂奇妙慈容

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

世上事必然显为虚空

当我越来越多地注目耶稣寻求上帝的智慧与引导,我就越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信心并非来自我们自身拥有的一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在于知道谁在掌管一切,谁拥有我们生命的答案。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永恒上帝永不改变的慈爱给予我们内心夺不走的平安与喜乐,也将我们从与他人之间攀比的束缚中释放。

无论我们处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会遇到让我们眼目失焦的境况——但我努力将眼光锁定在上帝身上以及祂对我人生的呼召上,时刻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章2节)。这样我就可以走在祂为我预备的道路上,牢记上帝长阔高深的爱,不被争竞、苦毒、愤怒、和自怜所缠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