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成功人士

我们都是大赢家

We-Are-All-Winners-.-.-.-Right-1030x772

作者:刘爵华, 新加坡;翻译:Spring

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经常开玩笑,说既然我们都是从最快的精子而来,那我们就都是人生赢家。

玩笑归玩笑,好胜心却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深植我们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获胜也渐渐成为我们人生的首要目标。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取得好成绩”、“要夺得金牌”、“无论做什么,都要拿第一”……我并不是说学习和体育锻炼不好,在这些领域有所擅长并没有过错。但现在整个社会和我们自身的问题在于我们一味地想从胜利中汲取满足感和成就感,好像这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

一次,一位牧师问会众:“当两个虔诚的基督徒运动员一争高下时,上帝会支持谁,让谁胜出呢?”很多人会觉得上帝会让那个更敬虔的基督徒获胜,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很多人有超乎常人的禀赋、才能,并比其他人更加投入,但他们却可能并不相信上帝。

如果上帝没有让你获胜,你会如何回应?有些基督徒可能会因此而放弃信仰。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失败有可能使我们与上帝更深同行。因为失败可能成为上帝让我们学习谦卑的途径,使我们与祂更亲近。更或者祂会在失败中锤炼我们,预备我们,使我们像一些传奇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即使经历挫折仍勇往直前,最终取得重大成就。即使在世人眼中输了又何妨,学到从上帝而来的功课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马特•里根牧师曾经写道:“正是挫折中的失望提醒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可夸耀的不在耶稣以外——而是建立在祂的成功之上。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基督徒的终极目标。”

职业篮球运动员林书豪是一名基督徒,他深刻意识到,我们的盼望和夸耀都应该在耶稣身上。在一次采访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基督信仰的看法,他说:“我刻苦努力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我的观众是上帝……打球的正确方式不是为别人打球,也不是为自己打球,而是为上帝打球。我现在还无法完全明白这一点。在每一天、每一场比赛中,我也常常挣扎,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我会继续学习少关注自己一些,多顺服上帝,把比赛交到上帝手里。”

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获胜不是最重要的,失败也非糟糕透顶。毕竟,当我们跟已获胜的主耶稣站一边时,谁还在乎是输是赢呢?

一位赞美诗作者写下了以下美妙的诗句:

不再惧怕,不再疑惑,
生命不再需要骄傲来掌控,
我已不再被定罪,
我可以胜过不安。

我接受得胜的生命,
不是我,而是耶稣在我里面;
祂已战胜,祂使我自由;
我得胜,皆因祂赐我。
(《胜利》作者Paul Radar)

“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约翰一书5章4-5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

失之常春藤

The-pressure-to-be-the-best

作者: Nicole Yuen, 19岁, 美国;翻译:Spring

从记事起,我就认识了上帝。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基督徒,我从小就去教会。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了上帝无条件的爱,却还是没能幸免,“感染”上了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压力。

爸爸妈妈总是教导我“凡事尽己所能,不要错失任何良机”。这是个很好的建议,但到我这却被错误地理解为“凡事争第一,不可错过任何事情。”

当我出人意料地考入纽约市一所顶尖高中时,这些压力就变得格外真实。之所以说是出人意料,是因为我完全没有身边那些学习狂人们准备得那么充分。于是突然之间,我被卷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世界——每天赶地铁上下学,课余时间全都用来补习备考,白天排满各种课程和活动,晚上还要熬夜学习。学校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虽然有一些朋友,大家却都心知肚明:我们在暗自较劲,为要争夺常春藤大学里的一席之地。

我把自己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身心具惫。当我连一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没收到时,我觉得真是所有的时间和努力都白费了。我没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当我的朋友们正在为该选哈佛和还是选耶鲁头疼时,我却不得不努力接受现实——恐怕得去一所自己压根都不喜欢的大学念书了。最糟糕的是,对于我所处的困境,我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绝望过。我之前骗自己,以为只要能提高成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来。但事实是,我根本无能为力。

当我终于承认自己并不能掌控未来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来到上帝面前,请祂来扭转局面。祂真的为我开路了——虽然跟我起初想的并不一样。

一天,我意外地得到消息,说我已经被一所自己比较喜欢的学校录取了!之前他们把我列在候选名单上。如果从数据上来看,这本来没可能,现在却发生奇迹。这所学校并不是我的首选,却不曾想上帝一直为我在那儿预备位置。两年后,我才发现,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祂知道我适合去哪儿。假如我之前被一所常春藤大学录取,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的,然而那样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我可能仍旧认为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计划在掌管我的未来呢。

尽管眼看着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这却是我人生至此最受益的一段经历。

读完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也可以明白,上帝比我们自己更清楚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上帝不是学校的录取官,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向祂证明自己。无论是排名第一还是排名一千,祂都一视同仁、用无尽的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祂关心我们,因为我们是祂的孩子。祂想要把最好的给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放手,让祂来掌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