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教会

《魔鬼家书》阅读笔记:“让他成为教会的品尝师和鉴赏家。”

 

作者:安琪,香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一个人去教会这毛病无法根治,那就该退而求其次,打发他在附近四处寻找“适合”他的教会,直到他成为一个教会的品尝师和鉴赏家为止。”

——《魔鬼家书》第16封

 

很多时候,当有人知道我是基督徒后,他们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你是不是星期天要去教堂?”

 

我回答:“对,我去教会。”

 

“教会”这两个字要着重强调。不是否认教堂的存在,而是这中间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教堂和教会有什么区别?

 

当非基督徒想到基督教时,头脑中往往浮现要么是唱诗班穿着白袍在教堂台上表情庄严地唱圣诗,要么是巴黎圣母院般冷峻的哥特式建筑和森严教条,要么是恐怖或悬疑电影中闪现的十字架和愁苦的耶稣像……

 

尤其是教堂,似乎作为“基督徒”的标志,如同和尚在寺庙念经、道士在道观静修,基督徒要在那座带有十字架、尖顶式、有一排排长椅、宽敞明亮的教堂,拿着一本黑皮老旧的诗本静坐着听老学究式的牧师讲道,如此就叫完成一个叫“基督教”的宗教仪式。

 

而基督徒却要说,不,圣经(中文译本)里面从来没有出现“教堂”二字,因教堂只是一座建筑,真正重要的,是由跟随耶稣的人聚集而成的群体,哪里有一群基督徒固定聚集,哪里便有教会。

 

然而,如同非基督徒容易将基督信仰看作仪式与文化,当基督徒强调人的角色,又容易偏向另一种极端——关注教会里人的好恶,而非神本身。

 

一旦有人加入到了上帝的阵营中,魔鬼便开始力图使这一界限模糊,最基本的策略是让人在周日礼拜时的“思绪在类似‘基督的身体’这样的词语和前排作为上那些活生生的面孔之间游离不定”。

 

一会儿关注前排的某人在敬拜唱歌时手舞足蹈,“过分夸张”,甚至挡住了自己看屏幕的视线,一会儿又发现屏幕上敬拜歌词跟不上歌曲,心里默默怪罪那个放歌词的同工,一会儿又分心于牧师讲道时的穿着装扮、手势姿态、语调表情……

 

这些思绪往往在周日礼拜的短短两个小时内有千万条在脑海中闪过,甚至不会让人察觉自己的心思已经偏离,但当你发觉,屏幕上的经文只是陌生的文字组合,丝毫没有进到心里,一走出教会门口便再也想不起,你便明白,有些东西是偏了。

 

这些极小的思绪,只是我们面对教会时心中真实意念的冰山一角。

 

当我们进入一个教会,往往容易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待眼前这一切,审视的是人、是环境、是仪式,仿佛自己是教会鉴赏家,审定眼前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所认定的样式——

 

“敬拜音乐太过死气沉沉”,“讲道里对圣经教导的实际运用太少了”,“教会里的人怎么都不来问我怎么样”,“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经历一番失望后,迅速脱身。

 

如果被问及为何辗转于不同教会,只需一句简单的话便能搪塞过去:“我还没找到一间合适我的教会。”

 

然而什么是“合适”呢?满足所有的期待吗?没有任何缺点吗?“合适”两个字背后,往往是一颗只想索取自身所需、不愿有任何给予或付出的心。又仿佛是在说:“我有权得到这样的对待/环境”,却忘了神拣选我们,本不是因为我们任何的“有权”,而是单单出于祂的恩典。

 

C.S.路易斯在第16封信提醒我们,上帝希望我们在教会的集体生活中,

“能以不批评论断的方式具备一种完全包容的态度——不去浪费时间想自己到底排斥哪些东西,而是保持开放的态度,不做任何评论,谦卑地接受一切正在进行的牧养。”

 

在这里,“谦卑”是关键词。因我们总是容易带着“自我”走进教会,潜意识里时刻在想:教会应该如何满足我的需求,或者,更微妙的,我应该如何得到教会的认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需求)。

 

想一想,教会是由人组成,而如果每个人皆怀着如此的心思意念,力求让自己满足,那上帝往哪里放?如此只流于假大空的教导与说辞,而整个群体落得相互吸取啃噬、又相互榨干的地步。

 

不过不要误会,这绝不是让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毫无判断、毫无思考地全盘接受任何教会的任何教导,将之当作与上帝等同的权威。这样与专制和极权又有什么区别呢?别忘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教权至上带来的黑暗时代。

 

但这是要选择爱,而真正的爱里绝没有盲目。实际上,爱教会在某种程度上与爱生命中的另一半十分相似——情感上的吸引与理智里的承诺同样重要。

 

热恋期的情侣往往被兴奋、荷尔蒙和化学反应冲昏头脑,将对方看作满足自己一切幻想的完美对象,但当情绪逐渐退去后,开始发现对方种种缺点,进而生出失望乃至幻灭。

 

但真正爱一个人时,你会了解并包容对方的缺点,却不会纵容他犯错,你会全身心地想为对方着想,但不会一味讨好对方,你会身体力行来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但有时候这意味着你必须要说一些让对方不想听的话,阻止对方做一些带来恶果的事。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要花时间深入了解对方,而非才见几次面就坠入爱河,而一遇到争执就逃离失踪。

 

爱教会同样如此。

 

当我们选择委身在一个教会里,绝不是因为它十全十美,也不是我们天真无知,认为它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这里得到属灵的牧养,也能在这里践行爱人如己。

 

而这两者的前提都是,个体必须放下自我的骄傲与论断,在思想和行动中去深入这个集体。

 

而自义的想法总是从“应该”开始,魔鬼不会让人意识到“自义”二字,但祂总会在人耳边说:“他们应该要留意我服事的辛苦,至少对我说句谢谢吧”,“他们应该为我庆祝生日,怎么可以忘了”,“小组应该这样带才有更多人愿意参加”,“教会应该有更多…”。

 

若人能将这些想法真实地、不带私自情感地一一说出来,也绝不会给魔鬼留地步。但要命的是,这些想法是从黑暗里生出来的,见不得光,它们带出的是骄傲与控诉,而非怜悯,所以人羞于直白暴露。

 

于是这些想法留在心底酝酿,让人停留在情绪中,而停滞于行动。他们永远期待他人能够自动自觉地改变,不需自己出一分力,说任何话,于是他们不愿去和当事人真诚沟通,不愿过多尝试,转而要么向其他人抱怨诉苦,要么直接闷声离开。

 

但爱一个人时总会有受伤的危险,爱教会同样如此。受伤不是可怕的、“不应该的”、“有罪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在受伤时转向的是人,还是神。

 

转向人可以寻求安慰、认可和满足,但这种短暂的平复往往让人陷入更大的痛苦,因为人总会让我们失望;而转向上帝,我们才知道,这世上没有任何事物,甚至是教会,甚至我们最亲密的弟兄姊妹,能够满足我们心中最深的渴望。

 

如同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中所说:“寻找真理,你最终或可以找到安慰;寻找安慰,你既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真理,只会在开始阶段得到一些泡沫和不实际的思想,和最终彻底的失望。”

 

这种无法弥合的渊薮,是上帝在呼唤我们更深寻求祂本身,抛却其他一切附加物,首先在祂那里得到完全的爱和不可夺去的满足,去听到祂的回应:我不在别处,我就在这里。

 

如此,我们才能向外看,真正去爱人,爱教会。

 

 

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离开了委身四年的一间教会。

 

这是上帝在2020年给我最大的一个功课。

 

四年来,它一直是我属灵的家,让我在异乡漂泊时有一份踏实的归属感和一群真正关心和爱我的弟兄姊妹。但这不代表这四年来我在教会里没有受伤过、失望过、挣扎过,相反,这四年的委身和服事里充满了许多泪水与破碎,无数次怀疑自己,究竟是我的问题,还是教会的问题?无数次问自己,是否应该离开?

 

这没有一个统一的、从一而终的答案,现实便是,我们的生活、心思远比纸上能写出的道理和教导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理清。

 

这四年的教会生活暴露了我许多的自义、论断和骄傲,也同时教会我如何慢慢更深地放下自我,去怜悯和体会他人的需要。我在这里的成长,我知道,是任何其他地点、时间都无法替代的;而同时,我也逐渐看清,教会的权柄并非十全十美,而这种不完美来源于每个人叠加起来的罪,而生出的失望和沮丧,也并非不应该存在。

 

相反,每一次的失望都是在提醒我,我所委身的到底是人,还是上帝。

 

这时,便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教会那些看似不完美之处,选择不去论断,而是去面对、怜悯和同行。当我放下自己的骄傲时,我发现自己从心底里越发归属了这间教会。直至上帝在今年亲自对我说:“你在这里的时间到了,要开始新的历程了。”

 

这时的我,心里沉淀下来的不再是过去四年的泪水,而是在教会得到的爱和成长。但真正要离开时,从前面对教会时希望融入与爱的努力,此时又化为自责、怯懦以及愧疚。

 

自责于自己离开是否便是选择退缩与放弃,怯懦于教会里的人会如何看待我,愧疚于自己的离开是否意味着不够爱这个教会,不够爱上帝。

 

但上帝却告诉我,“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传道书3:6)无论留下还是离开,真正的勇气,不在于我的行动到底如何,有时这意味着我要一往直前,冲破难关,有时意味着要后退与舍弃,静默与孤独。

 

而最重要的是,在千万种不同的论断、教训、自责、自傲的声音中,我能否单单只听从祂的声音,体会祂的心意,坚守祂的带领,仅此而已。

 

但这个“仅此而已”,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高山低谷,许许多多的疑问与破碎,才能越发看清。我仍在路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转载自“我文”微信公众号,经编辑后发布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最棒的礼物

当教会没有为公义发声时……

作者:Hannah Shoue,美国

翻译:Celina Zhang,加拿大

 

在今年夏天举办了婚礼之后, 我和我的先生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然后我们开始寻找新的教会。每个星期天我们会参加一个新教会的聚会或者参加已经参与过的教会的聚会, 我感到很挣扎。

我感觉教会已经与现实世界脱离了, 感受不到现实世界的残酷和哀伤。

每个星期天教会传递的信息都没有提到种族歧视的问题, 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发生着很多悲哀的事情正影响着信徒和非信徒的生命。这样的情况让我觉得疑惑,为什么教会没有站在呼吁公义的最前线呢? 我觉得教会的人都太自私,于是我内心混杂了很多的感受, 包括愤怒, 沮丧, 震惊和哀伤。

也许你也对教会很失望, 因为教会对种族歧视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 或者只是例行教会日常的计划和讲道而根本不去理会教会以外的人的痛苦。也许你很想知道何时教会的领袖们才可以跟你感同身受。又或者,你觉得教会其他的会友没有跟你一样有热情去注重社会公义, 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在这方面的负担, 你感觉心情很沉重。

 

我最近在与这些负面的感受作斗争, 也很挣扎。如果你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失望,我想跟你分享以下几点鼓励:

 

1.你不是孤单的。

我经常觉得自己是唯一注重种族歧视问题和社会公义的基督徒, 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谈论这个话题。我经常觉得我身边的人都不能够了解上帝放在我心中的这个负担,没有基督徒跟我有同样的热情, 这让我很难融入教会。

然而,当我与一些亲近的朋友和网络上的朋友分享我的异象时, 却常常得到鼓舞。当我与信任和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分享这些社会议题时, 我感觉到我不是孤单的,这些朋友们让我感受到基督的爱和看到基督的真理。在网络上,我也看到其他的基督徒在一些文章中和社交媒体账号上表达他们在社会问题上经历到的沮丧和一些鼓励。

在圣经里面, 我也看到了上帝毫无畏惧地指出祂子民的不公义, 这让我看到了盼望。

在读大先知书时, 圣经继续提醒我这一点。以赛亚书里面有提到上帝对不公义的看法:“祸哉,那些设立不义之律例的和记录奸诈之判语的, 为要屈枉穷乏人,夺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妇当做掳物,以孤儿当做掠物”(以赛亚书10章1-2节)

 

2.你的感受是正常的

如果你对教会的领导方式感觉伤心或者沮丧,这是正常的感受, 并不代表着你是一个不好的基督徒。教会里面充满了不完美的罪人,他们的行为也不完全。你可以与其他基督徒诚实而有爱心地分享你的真实感受,如果有可能的话, 你甚至可以跟你的牧者分享。

在给早期教会的书信里面, 保罗在真理中指出了教会的问题, 但是他的信里同时也充满了爱, 鼓励和发自内心的祷告。

例如, 哥林多后书里提到,“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哥林多后书2章4节)作为教会的肢体,因着我们对其他信徒的爱, 在我们面对种族公义的分歧时,可以学习保罗的榜样,不伤害和控告其他肢体的罪, 而是和他们讲述我们的负担。

 

3.你就是教会

记住你是教会的一分子, 这意味着当你注重种族公义和其他有关社会公义的事情时, 教会也参与其中。教会是基督美丽的新娘并被基督深深地爱着, 这意味着基督深爱着你和你的教会。

当你在为这些不公义的现象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时要记得基督对你教会的爱和对你的爱。 约翰一书说道:“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章16节)基督为我们所有信徒舍了生命, 包括你和你的教会的弟兄姊妹。

我了解到上帝就在我的挣扎中与我同在,搀扶着我的手(以赛亚书42章6节)并用祂的怜悯和爱看顾着我。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上帝的公义提醒我不要失望, 提醒我我并不孤单, 我无法改变教会对种族歧视的态度,也无需为此负责。

有时, 因着上帝的怜悯, 祂给了我一些盼望。

例如, 上个星期天,在我和先生近来去的教会在主日讲道时提到了种族歧视的问题。

对于对这些不公义之事感到痛心的我们而言, 需要继续记得我们不是孤单的, 并且我们就是教会,上帝呼召我们在爱中分享祂的真理。

请我们也不要忘记, 是上帝把寻求公义的热情放在我们心里。 虽然我们不能全然消灭像种族歧视这样的不公义, 但我们可以相信因着上帝已经开始在我们心中动工, 祂会按着祂的心意让这工结出果实的。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感恩的美好

教会可以为单身群体改进的3个方面(有声中文)

作者:Ben Kampmeier,美国

翻译:小七 ,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Ben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全职服侍,并渴望看到上帝使用他的牧会事工来帮助人们全心跟随耶稣(诗篇86篇11节)。他现在是密歇根州拜伦中心(Byron Center)有着125年历史的哥林多改革宗教会Corinth Reformed Church的主任牧师。Ben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Ann,他们育有两个年幼的孩子,Reuben和Abigail(并且他们养了一只名叫Boston的吉娃娃狗)。Ben喜欢造访新餐厅,欣赏美好的的艺术和音乐作品以及探索密歇根州的大湍城(Grand Rapids)。

 

让我们来指出一个可能被忽视的事情:我们今天的教会,许多的活动都是为家庭量身定做的。从教牧计划到讲道应用,甚至 “家庭友好”一词,我们的教会在运作时,是以家庭为主要考虑对象的。毕竟,家庭是上帝的恩赐。但是,当这种情况被当做一种常态而没有人去为单身者做考虑时,它会让单身基督徒在教会里感到没有归属、感到格格不入和不受重视。

我在结婚前很久就一直在教会服侍。我有切身的体会,在崇尚婚姻的教会文化中试图以一个单身弟兄的身份来带领他人是多么的尴尬和困难。我有时会觉得我不“完整”,因为我还单身。教会往往会下意识地不停谈论婚姻,以至于让单身的基督徒们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等待着可以进入婚姻得以升级,仿佛结婚是基督徒们为之等候和奋斗的“终极状态”。

如果你现在单身,并在当今的教会生活,我猜你一定对我的经历感同身受。如果是这样,请允许我对你说句对不起。我很抱歉你经历了这些。在我着急对整个教会进行批评之前,让我先承认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即使有我自己过去的经验,作为一个现在已经结婚的牧师,有些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讲道时还是会同样目光“狭窄”,忘记单身弟兄姊妹也在听讲道。我很抱歉,自己作为一名教会领袖,我也为过度强调婚姻的文化出了力。

希望教会能意识到,如果我们不小心,这种对于单身的看法就会被加强。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事情——如果我们(甚至是无意中)因着教会中的一部分人是单身而疏远他们,这将是在宣扬完全与我们宣讲的福音相反的信息。我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2章13节)。我们所宣告的好消息是,基督的献祭使我们可以亲近祂,也得以亲近祂的子民。

有些事情圣经可能并没有明确指出,但感恩的是,这一条是十分清晰的。

使徒保罗和耶稣一样,一直单身,并强调单身和婚姻一样,都是上帝的“恩赐”(参见哥林多前书7章7节)。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认为进入婚姻是优于单身的。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有什么实际可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多采用保罗和耶稣对单身的看法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社群多样化。

我们可以让那些和我们不同婚姻状态的人进入到我们的社群中。教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单身和已婚的弟兄姊妹共同生活。我想起了使徒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温暖而又细心的信。作为一个单身男子,他写信给一个可能由结婚和单身的弟兄姊妹共同组成的群体:“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上帝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8节)。

我和我的妻子刚结婚时,我们有幸服侍了一个大部分是单身年轻人的充满热情的群体。因为那段美好的经历,我知道我们今天的社群只会因为有单身的弟兄姊妹而更丰富。

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我们作为一对新婚夫妇对生活的体验并不是大家体验生活的唯一方式!老实说,这样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侍他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群体中的其他人是如何与我们面对着不同的挣扎和热爱着不同的事物的。有一个更多样化的群体帮助我们更多地看到上帝在我们身边的工作。

因着之前的经历,我相信,如果教会可以鼓励建立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健康、活跃的社群,它不仅会更加兴盛,而且会更加符合圣经的教导,不偏待任何人(雅各书2章1节)。

 

第二,我们可以勇敢地与他人培养深厚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不用顾忌对方的婚姻状态,勇敢地与他们培养深厚的关系。在基督信仰的背景下,因为我们首先与上帝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彼此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可能实现的。福音让我们看到上帝对我们不可思议的爱——我们有一位了解我们一切但仍然爱我们的上帝。这可以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去追求这样的友谊。

一位与我同工的牧师最近问:“谁在你的生活中有你家冰箱的使用权?”他的意思是说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可以随时走进我们的房子,到冰箱拿东西吃喝,而我们不会觉得奇怪的人就是与我们一同生活的人。我们可以努力扩大有我们冰箱使用权的圈子。

如果一对已婚夫妇积极地去寻找一些单身弟兄姊妹一同分享生活会怎样?如果你单身,教会里有哪一对夫妇是你钦佩的吗?问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可以一起聚一下,然后再慢慢看是否能与他们建立起上帝的爱所启示的深刻而有意义的关系。

虽然你周围的其他人可能不会这样做,但你可以努力去创造你想要的生活氛围。你会惊讶于它多么有感染力!

 

第三,我们可以听取新的观点。

教会领袖需要听取那些生活经历与他们不同的人的观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想和我们教会里的单身弟兄姊妹呆在一起,听听他们对自己经历的看法。牧师应该认真对待圣经的呼召,“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拉太书6章10节)。了解如何更好地为教会中经常没有被服侍到的一群人服务,将是一份真正的礼物。

这不仅是对牧师的呼召,也是对每一个把教会称为家的人的呼召。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你已婚,你可以如何帮助单身信徒让他们的想法被众人听见?寻找你教会里的单身信徒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看法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开始。我真的相信教会能在支持和接纳单身人士方面做得更好,我更确信这么做我们一定不会后悔。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着手去做一些事情吧!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三点帮你决定是否可以拒绝某项服事(有声中文)

作者:Cassandra Yeo,新加坡

翻译:晓晴,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大约晚上9点左右,我所在的研读圣经团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简称BSF)小组的组长给我打了每月的例行电话。在简单的寒暄和分享代祷事项后,她问道:“其实我还想问一下,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BSF小组的组长呢?”

我很惊讶,根本没有预料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在电话中沉默了一会后,她接着说,“我们中心的候补名单上有很多女生想要进来一起查经学习,但我们缺乏小组长,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承担这个任务。你有兴趣吗?”

我知道能服事是一种荣幸,但我的工作一直很忙,周末还有教会的事工——所以这对我来说有点为难。但是,一想到要拒绝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我就感觉糟透了。我的脑子里闪过几个念头:我是不是很自私?如果我拒绝,我的组长会失望吗?

我无法立即给出答复,所以告诉组长还需要时间仔细考虑一下。她开心地说那就几天后再给我打电话,之后就挂断了。然而,我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很想拒绝,现在只是在争取时间罢了。然而一想到要说“不”,我就感到不舒服,非常尴尬。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挣扎在“义务”和“想要继续以一个普通参与者参加BSF查经小组”的感受中间,非常矛盾。所以我转而用以下三个原则指导自己决定如何回应组长的要求。

 

1.知道自己为何(为谁)服事

当服事涉及到教会时,那么在决定是否服侍的时候我们应始终定睛于最先把我们放在职份上的那一位。如果依靠其他人指导我们做决定,我们很可能因为想要取悦这些人而认为有义务对一些服事说“是”——但这最终会导致骄傲、倚靠自我和气馁。

在一次教会的夏令营期间,我被邀请带领青少年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虽然我一直希望能把这次夏令营当做一次我个人的退修会,但又不好意思说“不”,于是还是决定去帮忙。

不幸的是,这次经历并不顺利。这些青少年要么想方设法逃过一些讨论,要么就算在场也会静默不语,毫无反应。到了第三天,我因他们不觉得讨论很重要而生气,并后悔当初答应帮忙。然而在一番自我反省后,我意识到在服事中我会因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并有意取悦他人。在整个过程中,我也忘记向上帝寻求帮助和指导——而仅仅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正如歌罗西书3章23-24节所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当我们做工或服事时,动机应该是让上帝喜悦而非取悦他人。定睛于上帝将改变我们回应他人的方式,并促使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知道为何服事。

谨记上帝在我们的事工中掌权,我们就会承认自己只是祂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并相信上帝会一直为禾场供应做工的人,无论我们是否参与——祂免去了我们仅仅因为有服事的需要而去做工的义务。

 

2.评估自己目前的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在生命每个时节需要承担的责任。例如,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能够兼顾在校园的福音事工和教会的服事。而当我开始全职工作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次,除了青年事工外,我还负责了一个福音活动的宣传工作,并且要在朝九晚五工作的同时撰写教会简报,作教会接待组的组长。虽然那段日子很精彩,但最终我也失去了很多睡觉、娱乐以及和上帝亲近的时间。

一个好心的朋友注意到我无精打采,精疲力竭,便建议我在活动结束后好好休息一下。这让我意识到我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要合理安排时间,平衡日程。

虽然“好好先生”听起来很有魅力,但过于讨好会导致一次承担太多的工作。若时间被分割,分散在几个不同的事工上,我们的精力会耗尽,从而降低日后服事的效率和能力。

正如以赛亚书40章30-31节所说,“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愿在我们服事的时候记得等待上帝,察觉何时该服事、何时该停下来、何时可以退出去休息。

虽然这有时可能意味着要向别人说“不”,但却能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服事的人,和我们与上帝同行的心。

 

3.先寻求上帝

我在大学期间活跃在大学生基督徒团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里,最后一年,我认为是时候退出服事,专注于学业并开始为毕业后做打算,找工作了。然而,上帝却另有计划。

当一年一度的年终夏令营即将来临时,祂精心安排了一些活动使得我与一位同工有很多共事的时间,我们也借此机会聊了聊下一年的事工计划。

在那些不寻常但及时的闲聊中她问起我是否愿意在夏令营服事。我决定为此祷告一周,并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建议。除了亲人的鼓励外,上帝在一次祷告中通过以赛亚书41章10节对我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

这个应许给了我确据对服事说“是”,我这样做不是出于畏惧、义务或内疚,而是为了回应上帝在那个时刻对我的呼召。

结果,在策划夏令营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很多乐趣,即使有时会在我关键的考试前开会,或者好几次要在周六通勤一小时去参加早会。

当夏令营最终开花结果时,我感受到了团体的温暖、与上帝的亲近,看到参与者享受这些活动时我也获得了满足感。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在做决定时首先寻求上帝的智慧,相信在正确的时间,祂会把我安置在应该服事的地方。

 

说“不”也没关系

当我思考以上三个原则时,感到即使我拒绝了做BSF小组组长的邀请,内心也会很平安。首先,在这个时节里我没有感受到上帝呼召我在BSF服事,而是想到了自己委身的教会青年事工需要我在周末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当我回电话给组长时,我感受到了她的失望,但我向她保证,上帝会供应她,而且祂可能会在另一个时节呼召我回去服事。在我们继续服事并建造上帝的国度的过程中,不论祂把我们放在哪里,我祷告我们都能喜乐地做工,知道上帝是按着祂的计划和美好的旨意精心地为祂的子民做安排的。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