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满足

你真如朋友圈上那样快乐吗?

photographer-407068_640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每当我在脸书或微博的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旅行、所买的名牌物品以及美食的美照时,我总会很羡慕!

从这些照片中,我会潜移默化地认为他们的生活一定过得很不错。再想想自己的生活,难免会做出比较,进而有失落感,觉得自己过得好无趣,不如人家。直到有一天,一位经常在网络上分享生活美照的朋友告诉我,她其实感到很有压力,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很没意义。听到她这么说,我脑中顿时浮现了一个疑问:“他们真的如他们所分享的照片中那样地快乐吗?”

其实,大部分的人热衷於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是纯粹想分享。当我们遇到好事情,吃到好吃的食物时,难免都会想要把它拍下来作纪念,留住当下的快乐。而且想把这份喜悦分享出去,让其他人也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但有的时候,当我们分享照片时,会常常盯着手机屏幕,检查有多少人按赞或留言。当照片得到许多赞或是留言时,心里总会暗暗窃喜;按赞人数少时,就会感到不开心。每天透过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让别人看到自己过得很充实,很美好,以得到他人的关注来获得自我满足。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如他们所“分享”的那样,真的快乐呢?

透过网上得到的关注与认同其实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无论得到多少的赞,我们的内心仍然不会感到满足,总会期待下一次的照片分享能得到更多的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填满我们心中的那个空缺,以致我们不停地透过各个方面的事物,例如富裕、爱情、名利或是他人羡慕的目光来填满它,甚至也以为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箴言27章20节如此说:“阴间和灭亡永不满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我们永不会满足于眼前所见的,总会希望得到更好的。虽然,追求卓越和成功并非不对,渴望被人认同也并非不好,只是这些都只是虚空,都不足以真正证明我们的价值。就如名利双收的传道书作者所说的那样,“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书2章11节)同时,我们也无需去嫉妒别人所拥有的,因为“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言14章30节)。

我们的满足、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都是来自上帝。因为唯有造物主才能填补身为被造物的我们的缺憾,只有祂才知道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诗篇16篇11节说道:“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我曾经也是个希望能得到很多赞的分享者。若得不到关注,我会有些许的失落感。同时,我也会将自己的生活跟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们的写意。但感谢上帝,最终祂透过一诗歌《摸着主的祷告》,提醒了我这些都不是我该关注的事,我该关注的是他人的需要,是上帝的心意,该做的祷告是如何能过着祂所喜悦的生活。

但愿我们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在乎去了多少次旅行、花了多少钱买名牌、吃了多少昂贵的美食等。这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而是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在上帝那里。

最后,祝我们都能成为在主里拥有真正快乐的分享者以及观赏者,更重要的是,成为讨上帝喜悦的基督跟随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基督信仰101)

灵命日粮:偏离正路

读经:提摩太前书6章6-10节 

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二的美国华尔街交易员、经纪人、投资银行家,以及其他在金融服务的专业人士,不是已投身于非法行为,就是相信他们或许需要犯法以获得成功。调查总结说:这些金融界的领袖已经失去了他们的道德界限,并且接受不法的商业行为是必要的邪恶手段。

当使徒保罗在教导年轻的提摩太时,特别告诫提摩太,贪爱钱财和想要致富的欲望,已经使好些人偏离正道。他们落入试探,沉溺在许多「无知」和「有害」的欲望中(提摩太前书6章9节)。保罗看「贪爱钱财」(并非钱财本身)为「万恶」的根源(10节),特别是依靠金钱而不倚靠基督的这种恶行。

只要我们学会看基督为一切所需的源头,我们就能以祂为足,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若我们寻求敬虔而非财富,我们就能够满足于上帝 [....]

灵命日粮:深陷困境

读经:诗篇16篇1-11节 

哲学家波伊提斯(Boethius)是公元六世纪的意大利人,他在宫廷担任政治要职。后来,很不幸地,他失宠于君王,更被控叛国罪,关在监狱。在等候判决的日子,他要求得到写作工具,好让自己把这段时间的反思记录下来。而对于后世,这些作品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心灵著作。

当波伊提斯坐在牢房里,想着惨淡的未来时,他文思泉涌,写了一段体现坚信基督的话:「无事可使人痛苦,除非自怨自艾;反之,若知足则处处是乐土。」他明白,要如何面对处境转变的心态和知足,是出于个人的选择。

使徒保罗也认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如何看待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同样地,保罗在监狱中也写道:「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腓立比书4章11节)。这两位前人都能做到知足,因为他们最终的满足是来自永恒 [....]

灵命日粮:即刻满足

读经:诗篇27篇4-14节 

在1972年推出的宝丽来SX-70袖珍型的「拍立得」相机,掀起了摄影界的革命。美国著名编辑欧文‧爱德华在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这种相机是「物理、光学、电子的奇迹」。因为只要按下快门,相机前端就会输出一张空白的方形相纸,接着所拍摄的影像就会在我们眼前成形,我们即刻就可以拥有照片。这样快速、立即的效果,使人们对这相机趋之若鹜。

章伯斯了解我们「渴望即刻拥有」和「欲望」之间的强烈关联,他说:「欲望就是:『我必须要即刻拥有』;那可能是生理的欲望或精神上的占有。……觉得自己无法等候上帝的时间,因为上帝根本漠不关心;这正是欲望运作的方式。」

在诗篇27篇,大卫在巨大危难中、看不见出路时,写下了他对上帝的等候。他不是沮丧绝望,而是坚定相信:自己必「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