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关于爱:我忽略了的三个方面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signs-416441_640

“爱是个动词”,这既是约翰·梅尔(John Mayer)的歌名、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书名,也是2014年一部电影的片名。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真正的爱包含行动,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样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正如圣经所说:“我们爱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动和真诚上表现出来”(约翰一书3章18节,新译本)。上帝最大的诫命也告诉我们,“爱”涉及我们整个人:“你要全心、全性、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章37-39节,新译本)。

但有时候,当我试图向他人表达爱时,我感到日益疲惫。当我善待那些我并非真正关心的人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虚伪。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感受呢?

没有行动的话语不过是空谈,但即使是付诸行动,我们所行的也必须出于正确的动机。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3节中所说,“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新译本)。我们向人表达爱的动机和方式同样重要。

爱不仅仅是一个动词,也不只是一时的宽宏大量。圣经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实而圣洁的爱。我学会了以下三个方面,并且谨记在心:

1. 爱的源头是上帝。圣经说:“亲爱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凡是爱人的,都是从上帝生的,并且认识上帝”(约翰一书4章7节,新译本),并且“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章16节,新译本)。当我们顺服上帝的引导时,我们就会去爱上帝及身边的人,这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拉太书5章22节)。

2. 爱应当是我们行动的原动力。约翰福音3章16节说道:“上帝爱世人,甚至把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上帝对我们的爱是促使祂差派自己的儿子來到世上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持续不变且存到永恒的。正是上帝的爱促使我们以爱心对待他人,好让他们也來信靠上帝,并经历在祂里面丰盛的生命。任何其他动机都会使我们的爱变成短暂和肤浅。

3. 爱来自于因认识并顺服主而得的喜乐。离了上帝,我们的爱心是无法增长的,因为爱从上帝而来。如果我们不乐于认识和顺服上帝,我们怎么能体验祂的爱呢?我们的主耶稣因顺服天父而有满足的喜乐,祂“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上可怕的煎熬,祂的喜乐在于完成天父交付的工作(希伯来书12章2节,新译本)。祂因天父喜悦祂而喜乐,这份喜乐促使祂以行动展现了何等大的爱!每当我们感到越发疲惫或灰心时,主耶稣的榜样可以成为我们的鼓励(希伯来书12章3节,新译本)。

当我努力成为一个更有爱心的人时,我首先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在祂里面满有喜乐的心——因祂是那爱的源头——并看祂为我最大的财富和永恒的赏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去爱别人,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或任何我所遇到的人。但愿这也是你的祷告。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延伸阅读:“爱”难,爱人更难)


投稿

灵命日粮:心之所爱

读经:马可福音12章28-34节 

在《爱的通论》(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一书作者提到:「在理性与感性产生矛盾时,往往我们的心可以发挥更大的功用。」作者又指出,以往人们认为意念掌管我们的心,但是现代科学证明,事实正好相反。「我们现在是怎么样的人,将来成为怎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心里爱的是谁。」

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亘古以来的真理,并不是新的发现。当上帝吩咐祂的子民遵守最大的诫命,就是把心放在首要的位置。「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命记6章5节)。后来,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我们知道耶稣再加上「尽意」(马可福音12章30节;路加福音10章27节)。所以,早在现代科学家发现以前,圣经就教导了这个真理。

跟随基督的人,也知道我们所爱对 [....]

“爱”难,爱人更难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我对爱的定义一直很模糊,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让我觉得,爱就像是一种奢侈品。

14岁那年,我和妹妹跟着母亲移民新加坡。后来母亲再婚,继父是新加坡人。再婚?也许是因为母亲真的爱继父吧。然而,母亲的脾气比较暴躁,个性强势,经常与继父起冲突、争吵。然后,我就会听到“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这时,我就会一个人躲到楼下去散步。可我依然能够听到他们争吵的怒吼声。每次争吵后,继父身上总是会留下受伤的印记,接着警察就会来“拜访“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哭着对母亲说:“我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她的回答却是:“你永远都不会有的。”这样的回答的确令人心碎。

背井离乡的生活并不没有我原先期望的那么好。我每天只有两块新币,不管怎么分配,永远都吃不饱。所以那时的我觉得只要能吃饱就是”幸福“。同龄女生总是为了保持好身材而节食,在我看来,这是很愚蠢的举动。每当我看到别人吃不完的食物,我都有想要帮他们吃完的冲动。

为了填饱肚子,我从15岁便开始半工半读。我白天上学,晚上在酒店做服务生,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便这样,我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劳碌与辛酸就像是家常便饭,伴随我度过了三年艰苦的时光。

对于我这样一个90后来说,这样令人心碎的家庭和艰苦的生活,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我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对幸福家庭的孩子充满了嫉恨。从那时起,我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离开这个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拼命打工,即使是中考前一天,我也要去把明天的饭钱赚回来。同时,我努力学习,一直努力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只是,在我还没有能够完成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已经身心疲乏,令人心碎的家庭就好像死亡的火焰一样,慢慢地吞灭我活着的希望。我迷失了,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不想再这么痛苦地活着,所以我选择轻生。幸好,就在我决定轻生的那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牧师,他对我说:”主爱你。“我心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上帝的话,祂一定不会让我这样受苦。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可以给我一个活着的理由吗?“牧师说:”如果你活着,很多人会因为你的帮助而活得更好。“我的心在燃烧,原来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上帝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后来,我开始去教会,认识了基督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彼此扶持。而上帝也通过圣经让我明白,我要爱自己,原谅自己,原谅过去。

我以前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谅解与关心别人。我无法容忍自己犯任何错误,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自尊心强得好像穿不透的城墙,又厚又硬。

可是现在我变了,上帝差遣祂的子民来带领我、照顾我。祂让我学会了爱人和爱自己,包容、怜悯他人,也给自己时间去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不再让盲目的自尊心控制自己,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慢慢地走出过去的阴影。而且,我还成为了一名义工,服侍许多在生活里迷失的人。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上帝对我的爱,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回想过去,我从来没有预料到上帝会为我准备另一个家,并且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同时,当我离主越来越近时,我也开始原谅自己的母亲。我想,也许是因为她不认识上帝,她才会那样子伤害自己的家人,其实她自己也活得很痛苦。

感谢主让我能够在每一天都充满平安与喜乐,也愿主同样赐予你这个福分!阿门!

(此文章繁体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灵命日粮:奇妙充满

读经:约翰福音13章31-35节 

在《凯蒂之爱》这本书里,作者凯蒂·戴维斯提到了她移居乌干达,并领养了几个当地女孩的美好回忆。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儿问她:「妈妈,如果我让耶稣住进我心里,我会不会爆炸?」一开始,凯蒂说不会。当耶稣进入我们的心里时,这是一种属灵的经验。

然而,在凯蒂更深入去想这个问题后,她解释道:「当我们决定将我们的生命和心交给耶稣时,我们的内心会满溢出爱与怜悯,会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简而言之,认识基督会使我们更关怀世人。

圣经激励我们「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12章15节)。因着圣灵在我们的心里工作,我们能够持续以爱回应周遭的人。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圣灵就会住在我们的心中。使徒保罗如此形容:「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以弗所书1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