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漫画:祂在你后面
*绘画作者: Chin
*内容出自2019年1月12日同名《灵命日粮》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
*绘画作者: Chin
*内容出自2019年1月12日同名《灵命日粮》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
作者:Caleb Young,澳大利亚
翻译:Cindy,澳大利亚
评级:5/5星
注意剧透:这篇文章有轻微的剧透。
由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ips)执导,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小丑》(JOKER)在观影者和影评人中掀起激烈的争议。一些人称赞菲尼克斯的精湛演出对蝙蝠侠最大的对手进行了丰满的诠释,而另一些人则抨击这部电影美化了暴力,纵容了这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犯。
本周观看了《小丑》(JOKER)后,我认为这部电影比评论家们所表达的要深刻和复杂得多。这个版本的小丑故事暴露了我们社会的分裂,审视了抑郁症带给人的黑暗阴影,也揭示出许多人所感受到的生活空虚和无意义。这是一个警世的故事,讲述的是当爱、对他人的同情和真理被抛到一边时,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制造出一些坏人。
《小丑》的来由
简而言之,《小丑》是DC漫画系列中最著名的反派,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变成小丑所经历的蜕变和扭曲。小丑这个标志性的反派角色在银幕上有很多版本,其中《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中希斯·莱杰(Heath Ledger)的表演最为瞩目。
然而,这是小丑首次没有和蝙蝠侠同台登场,作家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ips)和斯科特·西尔弗(ScottSilver)欲通过电影对他的生命进行研究,来向我们展示一个像亚瑟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如何变成小丑,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犯罪头目。
我认为亚瑟疯狂堕落成小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浮现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1. 我们在制造坏人吗?
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主题是暴露现实世界中的分裂,和人们容易对自已无法理解的人诋毁的倾向。影片中的亚瑟·弗莱克一边为实现成为单口相声演员的梦想而努力,一边试图通过装扮成小丑来维持生计。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遭受的虐待,他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而他的幽默也得不到喜剧俱乐部里人们的赏识。
在整部影片中,他屡遭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语言和身体上的无情欺凌,包括一群野孩子,三个年轻的专业人士,再到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扮演的深夜访谈节目主持人。一次次的欺侮慢慢将他逼向崩溃的边缘。
所有的这些引燃亚瑟内心的暴力。类似的故事在今天充斥在社交媒体新闻里的大量枪支暴力和大规模枪击事件中屡见不鲜。这部电影将挑战抛给了观众,让我们思考在现实世界孵化坏人时我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缺乏同情和理解,这是否导致了霸凌和暴力的恶性循环?或者,我们就像哥谭市(Gotham City)的市民一样对身边发生的欺凌事件视若无睹,擦身而过?
作为耶稣的信徒,我有没有尝试去爱我不了解的人,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爱和被尊重的?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在亚瑟的生命中,他还会堕落为小丑吗?
2. 我们在隐藏自己的挣扎时,会假装快乐吗?
作为一个小丑和有抱负的喜剧演员,亚瑟的愿望一直是让人们快乐,但他承认他一生中从未快乐过一天。而是带上“一副笑脸的面具”来掩饰他的悲伤。
他的精神疾病症状之一是即使在他不想笑的情况下,也会失控地狂笑。影片中最让人心碎的场景之一是,亚瑟晚上穿着内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歇斯底里地笑着,伤心的泪水溢出眼眶,抑郁的黑影完全吞噬了他。
这副抑郁症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我。虽然我个人没有经历过,但在我周围又有多少人在私下挣扎时,却带上“一副笑脸的面具”。
有没有人像亚瑟一样,想要逗人发笑,却在独自一人时陷入抑郁?我能做些或说些什么来让他们知道有人愿意与他们同行?或者我只是太自私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向抑郁症患者伸出援手?
3.生活是悲剧、喜剧还是……?
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台词之一发生在亚瑟扭曲成小丑反派角色时。他向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坦白道: “我曾经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现在我才意识到,其实是场喜剧”。这似乎标志着小丑已将亚瑟完全吞噬,完成了蜕变。
这句话折射出现实世界文化和社会的基调。对于未来,有太多的坏消息和负面情绪,自然而然,人们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也许就像小丑曾经认为的那样,觉得我们的存在是一场悲剧,或者也像小丑一样,把自己的存在看成是一部喜剧,嘲笑着包括死亡、毁灭和混乱在内的一切。
要是亚瑟能从另一种角度看到我们的存在就好了。不是悲剧或喜剧,而是一段罗曼史,一个我们和天父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小丑》中,很明显,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正在努力被人理解、重视、喜爱。
电影的一个主要情节点是亚瑟发现了他的生父,并试图理解他被抛弃的原因。当亚瑟遇到可能是他生父的人时,他不想要钱,只想要一个拥抱。要是亚瑟知道他的天父就好了,他的天父一直在那里张开双臂等着他。这样,亚瑟的故事会改变吗?
虽然《小丑》的故事没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我们不必重蹈覆辙。《小丑》挑战我们信徒来请求圣灵的引导,让这个世界上的亚瑟知道,生活不是悲剧或喜剧,而是一个爱情故事,邀请他们参与。
*封面截图来自官方预告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作者:Christine E,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美君,中国
这个星期天教会唱的赞美诗还不错。我认为只有一点神学上的小错误。今天在台上读经的人努力把所有的单词都读对了音……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山上的城)
作者:Charmain Sim,马来西亚
翻译:Jovial,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1章9-11节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译: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上帝。
最近,一个朋友给我发了几条很长的信息,讲述她遇到的一件糟心事。我不太会处理冲突——尤其是在我不是当事人时。因此虽然我知道自己应该给予她帮助,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她。
我丈夫建议我给她打个电话,但我很不喜欢讲电话。我因此差点就被这种情绪胜过而不管不顾朋友的需要。
然而,我明白如果我真的爱我这位主内的姐妹,就应该帮助她。所以我最终鼓起勇气给她打了电话,结果我们俩都很受益。
在主日唱的赞美诗或在社交媒体的动态中宣称爱是很容易的。但是,像这样没有付诸于行动的爱是肤浅的。很多时候,我们很想去爱,但却不知道如何把爱付诸于行动。
感恩的是,保罗在腓立比书谈到了如何实际相爱。在这封信中,他表达了对腓立比教会的感谢,并谈到自己如何常常为他们祷告,更在9-11节中详细分享了他的祷告。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两个词语是“知识”和“见识”。这里说的知识并不是指简单的对事实的认识。希腊语原文“epignosis”一词的意思是指一种既影响头脑又影响心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不仅会让我们自己成长也会让我们跟身边人的关系不再一样。每次保罗在鼓励收信人认识上帝时,就会使用这个词(以弗所书1章17节;罗马书1章9-10节;腓利门书6节)
第二个词 “见识”,也可以翻译成“分辨力”。它是一种能够看明事情的重点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做出最好选择的能力。
保罗说,当我们更好地认识上帝时,我们对上帝和他人的爱自然会随着对生活的感悟而加深。这是一种富有洞察力的爱,对我们的灵命成长十分关键,以至于保罗在他的其他信中也有提到( 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
智慧之爱不会只停留在头脑里。它会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我天生喜欢逃避困难。但我知道基督的旨意是要我像祂爱我们一样去爱别人。我深知道基督在我这个情况下会如何做,所以我决定打电话给我的朋友。
当我们能够辨别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就能够做出“诚实无过”、符合上帝心意的选择。这就是那种能够结果子并且荣耀上帝的生活了。
说实话,知道腓立比书告诉我们培育爱的方法,我着实松了口气。否则,我就只能用自己那套不靠谱的方法来弄清楚要如何去爱了。刚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读和默想主的话语、祷告、听讲道以及更好地倾听和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文化来培养保罗口中所说的那种基于知识和见识的爱。
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培养这种智慧之爱。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上帝,让祂将我们的爱转化成为不被环境和情绪影响的爱。愿我们每天都能更加荣耀和赞美上帝。
问题反思:
1.想一想你认识的某个既智慧又善良的人。你有没有得到过既有爱又充满智慧的建议?
2.你经常为什么而祷告?你是为着好成绩、稳定的经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祷告?还是为在爱、知识和见识上成长而祷告呢?
3.保罗在这封信中的祷告如何改变了你对何为自己生命中重要事物的看法?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