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父爱

父亲节图文特辑| 爸,你爱我吗?

绘画作者:亭妃(@fish.stopfly),马来西亚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

灵修小文| 无可比美的自由(有声中文)

作者:东尼叔叔,加拿大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章14节)

荷兰著名画家Rembrandt 的油画《浪子的回归》,绘画出一个非常感人的情景——一对父子重聚的一刻。画中衣衫褴褛的儿子双脚跪下、而父亲伸出全然接纳的拥抱!这幅名画是根据圣经“浪子回头”的故事 (路加福音15章11-32节)创作的。描述反叛的小儿子, 瓜分父亲一半产业后,离家远去,直至财产全部耗尽,潦倒度日,才觉悟前非,重返家园。回家后,父亲以爱及宽恕无条件地欢迎浪子!并对家人表示,小儿子失而又得,大家应该欢喜快乐。

我相信,纵使小儿子反叛、任性妄为,但他在父亲面前,是非常自由的。因父亲让他在管教下,有自由的意志,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做决定。更让小儿子透过错误,学习成长!许多时候,我们在天父面前亦像个小孩,享有无可比美的自由!记得年幼时,我在教会学校读书,很早便听到过主耶稣。高中期间,我在一个布道会中决志信主!可是大学毕业后,自己却被无数的理想吸引着。结果,我离开了天父很长一段日子!然而就在这20年间,天父透过不同的人及事,不断感动及提醒我,让我看到世界上无止境的追求,都只是短暂的!

可是,当人回转到基督的爱中,便尝到了像小孩在父亲面前的那种真挚的恩待、怜悯及自由!即使从前的我活在自我中,不守规矩又制造出很多麻烦,天父却都没有与我计较。反而,祂让我从过犯中,学习认识自己的骄傲,及如何以柔和谦卑对待人及事、以至我的内心有改变及成长!我相信在天父的心中,每人都是祂独特的创造。天父喜欢我们像小孩般,真实而不造作、坦率而渴慕,与祂重修破裂的关系,并领受祂为我们量身打造的祝福!

大家亦不妨想想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是如何在天父所赋予的自由下经历祂奇妙的带领及拥抱的?这经历如何成为了你宝贵的祝福及成长的印记?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

同性吸引特辑 | 一个父亲无条件的爱(有声中文)

作者:Tan Wei Chong,新加坡

翻译:以琳,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我的生父并不认识上帝。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生活在日本占领区的严酷考验。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严父,供给家庭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而且他会用藤条来管教我们。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无意识中也按照这种方式抚养了我的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在物质上供给他们,而忽视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情感和关系等方面的需求。

我不想透露细节,但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家里充满了纷争,偶尔还会有暴力。我需要上帝的医治和自己的悔改才能打破这样的家族咒诅。我很受伤,被我的经历捆绑,被伤害的同时也伤害他人。我有意识无意识地将我的问题带进我的婚姻和对孩子的养育中。作为父亲,我不负责任,不称职又很粗心。

我以为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我给了我的孩子们我小时候缺失的爱和肯定。在我两个儿子小的时候,我会陪他们玩,跟他们摔跤,周末带他们去好玩的地方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然而,当他们慢慢长大,我并没有教他们什么生存或沟通技巧。因为这些方面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而且,和大多数传统的亚洲父母一样,因为怕尴尬,我回避教导或和我的孩子们谈论性方面的问题。我把这个禁忌话题留给了他们的学校,教会和朋友们,想着他们会找到方法去学习和了解的。

尽管我的儿子在青少年时期偶尔会因为感觉到被忽视和被拒绝而情绪失控,但我妻子和我几乎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会受同性吸引(SSA)的困扰。我看着我的儿子长大,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温柔、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儿子的SSA倾向是在他服兵役期间才浮出水面的。他的队医生告诉我们他的性倾向和挣扎,并说发现他不适合参加常规的搏斗训练。

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一直认为儿子是个天真、温顺、听话的少年,这让我觉得他突然完全是另一个人了。当我知道他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告诉我他的挣扎,也不认为我可以理解或保护他时,我的心都碎了。这也使我意识到他在求学期间,一定遭受过不少拒绝和伤害。从那时起,他开始回避我们,不再信任我们,并与我们越来越疏远。

但这也只是他将面临严峻挑战的开始。不久之后,他大胆地向教会领袖们公开了自己在性取向上的挣扎。不幸的是,教会非但没有给他他需要的同理,接纳和帮助,还给了他审判、拒绝和定罪。之后他离开了教会,常常躲在家里,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他变得戒备心很强,不信任任何人,对任何干涉他隐私的行为都非常敏感,他不希望任何人碰他的私人物品和干涉他的隐私,包括他的手机、电脑或他交往的朋友。

在离开教会后的那几个月里,他开始出现反常的行为。他变得很孤僻,对人不感兴趣,似乎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热情,并慢慢开始出现反体制的观点。在去看了军队中的精神科医生后,他开始每周都服用抗抑郁药物。作为父母,我们非常担心。我们儿子的生活和想法到底怎么了?他是崩溃了?迷失方向了?还是精神错乱?他会感染艾滋并彻底放弃信仰吗?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试着和他谈我们的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都是抵抗和逃避。

被教会伤害和拒绝后,我的儿子转向那些视SSA为天生并接受同性恋生活方式的组织寻求关系和情感上的慰藉。在他接受了同性恋组织的辅导,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与同性恋朋友们联系时,他的世界观渐渐开始改变。

在我的儿子离开教会的时候,当时夫妻关系很僵的我和妻才意识到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了。我们一同决定更新和加强我们的婚姻誓言,并决心更好地保护和牧养我们的孩子们。第一步是彼此道歉,也跟孩子们道歉,因为我们忽略了他们,没有履行父母的职责。“对不起”这个词在过去是最难说出口的词,但现在我们经常说,因为我们看重婚姻和家庭胜过一切。

接着我们去参加了一个性向研讨会。在那里,演讲者分享了她如何像亚伯拉罕献以撒一样将她儿子交托给上帝的感人见证。和其他面临此种挣扎的父母一样,我们已经忘记了经历过多少个不眠的痛苦夜晚,我们一直祷告,期望能找到洁净和修复的方法。把儿子交给上帝可能是我们在这段时间中最难应付的功课之一,但学会这样做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自己。因为知道上帝比我们更爱我们的儿子,我们就能将他的命运交托给上帝。但也许我们学到的最大的功课还是关于自己的——作为浪子,我们需要首先回到天父面前,让自己成为祂的器皿,才能把祂的爱给到我们的儿子。

与此同时,无论他怎样,我们都会继续爱他。他是从上帝而来的宝贵礼物。而且归根结底,爱才是他所需要的,爱是唯一永不止息的,爱也是我们都要拼命抓住的救生索,也唯有爱才能把他带回到我们身边。

毕竟,有什么罪能阻拦我们进入教会呢?教会本来就是一群需要爱、医治和改变,心灵破碎的人组成的呀!有谁不是罪人呢?谁不需要被理解,被爱,被医治呢?有哪个属灵上的麻风病人是耶稣不愿意伸手去触摸和医治的呢?

我们相信浪子回头的比喻如今仍然可以感动我们的心并且让每个基督徒都想起自己被上帝救赎的经历。无论我们犯了什么罪,或是处在怎样不堪的破碎中,我们都是正在寻找回家之路的浪子。我们期望教会可以像上帝爱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去理解、接纳并且爱这些浪子。

主爱我们的儿子和我们一家,祂没有放弃我们。事实上,这几年我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虽然他还没有做好回教会的准备,但他现在更愿意向我们敞开自己了,甚至每周都会和我们一起参加家庭出游。我们需要成为他的教会,并继续肯定他身上所有的美好和值得称赞的品格。

我们继续祷告,迫切期盼他能回到他曾经相信和爱的上帝身边。

 

原文出自出版书籍Good News for Bruised Reeds – Walking with Same-Sex Attracted Friends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圣诞故事| 爸爸回家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有声中文)

作者:玲君,台湾

翻译:馨宁,中国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 5章44节)

前一段日子,在教会小组和其他的美国妈妈一起喝茶的时候,一位妈妈闲聊问起了在座的每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圣诞节。这使我的记忆拉回到小学五、六年级,想起我爸爸从美国回家之后全家团圆的第一个圣诞节。

小时候的印象中,我的爸爸是一个很有爱的爸爸,且会时常鼓励我们的爱主的爸爸。但就在我快要念小学的某一天,爸爸突然无预警地和家里宣布他要去美国留学。基于当时台湾传统家庭的妇女孩童没有什么话语权,虽然我们和妈妈都不太同意,却也没有办法有太多意见,于是全家很傻眼地看着爸爸辞职,去台北补习考托福后,申请学校就到美国去了。留下弟弟、妈妈和我寄居在台湾的阿嬷家。现在回想起来,对于爸爸突然要去美国的决定仍有很多的不理解。爸爸一走就是五年,对于才刚刚升上国小的我来说,当时是我非常需要父爱的时期,爸爸离开之后生活中有很多不习惯、需要适应的地方。虽然妈妈很爱我们,照顾我们,但缺少爸爸的同在和经济上的短缺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此外,我们和阿嬷同住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妈妈和阿嬷的观念不同,导致我和弟弟常常需要选边站。虽然我只是个7岁的孩子,但内心常常因为爸爸不在、婆媳不和而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我记得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学校只要有人提起我爸爸在美国念书不在我们身边,我就会武装自己,面无表情地说我不在意他什么时候回来。但事实上,心碎的我会躲到没人的地方暗暗掉泪。

五年后,父亲回来了,我也从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当爸爸依照阿嬷的意愿放弃美国绿卡带着两个硕士学位风光归来时,我对于眼前这个陌生、且一走了之的爸爸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再信任他。记得爸爸刚回来的那几天,他很努力要跟我和弟弟重新建立亲子关系。爸爸回来的第一夜,他试着讲睡前故事给我和弟弟听,却因为时差的缘故很快就先睡着了。我那一夜竟然失眠,因为我实在很难和犹如陌生人一般的爸爸同睡一室,甚至怕他会和新闻报道里的那样,在晚上睡觉时对我们做出不利的举动。

爸爸回家后的圣诞节前夕,他可能意识到我们两个孩子对他的陌生,于是他做了很多努力。他带我们去吃麦当劳、一起出游、一起写作业等来修复五年不在的空白。12月24日那天下午,爸爸更是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到小商店买了几个小点心,放到他事先请阿嬷缝纫的圣诞节袜子里。那天爸爸给我们讲了耶稣诞生的故事,并带我们去教会看圣诞节表演,然后睡觉之前,把袜子拿出来,大家一起做感谢耶稣在两千多年前诞生拯救世人的祷告,之后全家开开心心地把点心打开一同分享。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爸爸借着从耶稣而来的智慧,持续地关心、关爱我们。没过多久,我就不再害怕和爸爸独处一室,也重新找回对爸爸的信任和安全感。我们全家一起过的第一个圣诞节,不止庆祝了耶稣的诞生,也变成到现在想起来特别珍惜的亲子回忆。

圣诞节是上帝派耶稣来拯救世人的第一步,也是我和爸爸之间修复亲子关系的重要节日。不知道正在阅读此文的读者是否曾经有和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产生过冲突,有还未化解的疙瘩在心中无法释怀?你是否愿意透过马太福音5章44节来为试着爱你的“仇敌”,并为之祷告?愿我们可以利用圣诞节这个充满意义的节日,借着上帝的慈爱来主动释放善意、修补重建与他人的关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